下肢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7732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下肢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病员的下肢进行固定的下肢固定装置,涉及医疗护理装置领域,解决通过现有腿部固定装置固定病员,病员无法进行卧位改变、调整腿部活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肢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筒体,筒体沿着筒体轴向设置开口,将病员的下肢通过开口放入两个筒体内;开口的两侧设置连接结构,再由连接结构将筒体开口连接固定;筒体的外侧至少设置一个固定环,将固定带穿过筒体的外侧的固定环,再固定于病员床的两侧,即可将病员的双脚固定于床上,限制病员的活动。下肢固定装置避免直接固定双腿可能对病员的腿部造成伤害;筒体可活动,可适应病员侧躺、平躺需要;病员的双腿可适当活动,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专利说明】
下肢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对病员的下肢进行固定,以限制病员活动的下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需要限制其活动的卧床病员,病员下肢活动容易引起不配合诊疗、组织损伤、管道脱落,踢落被子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病员的下肢进行固定。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3841974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病人侧卧的腿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可固定在床体两侧的轨道上,底座通过两个调节螺栓来紧固或调节,底座上还设有可固定病人上腿膝部的L形护膝套,护膝套的截面为C型槽,护膝套表面还设有便于固定病人大腿、小腿的两个伸缩带。由于底座及护膝套通过螺栓固定于床体两侧的轨道上,病员的整个腿部长时间保持固定,无法进行翻身、调整腿部等活动;另一方面,该腿部固定装置仅适用于病员的侧躺时,不适宜于平躺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固定装置,解决通过现有腿部固定装置固定病员,病员无法进行卧位改变、调整腿部活动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肢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筒体,所述筒体沿着筒体的轴向设置开口,开口的两侧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可将开口两侧的筒体连接固定;所述筒体的外侧至少设置一个固定环。
[0006]将病员的下肢分别通过开口放入两个筒体内,再由连接结构将筒体开口连接固定,另外将固定带穿过筒体的外侧的固定环,再固定于病员床的两侧,即可将病员的下肢固定于床上,限制病员的活动。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结构为:筒体的开口的一侧至少设置两根扣带,扣带的自由端设置粘扣,开口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扣环。
[0008]进一步的是,两个所述筒体之间设置连接带,连接带上还设置日字扣。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筒体的外轮廓呈圆柱或者圆台状。这样就可以将病员的膝关节以上大约1cm至小腿部分放置于筒体内,对病员的双腿进行固定。
[0010]或者,所述筒体内形成L形槽。这样就可以将病员的小腿和脚踝放入L形槽内,对病员的双腿进行固定。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筒体的内轮廓与人体脚部的形状吻合。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筒体内侧分别设置软垫层。
[0012]具体地,所述下肢固定装置还包括两根固定带,所述筒体的相对于开口的一侧设置两个固定环,所述固定带分别穿过两个筒体的固定环。这样可以分别通过两条固定带对病员的双腿进行固定,两条固定带可以交叉布置,也可不交叉布置。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病员的腿部和/或脚部放入筒体内,通过固定筒体来限制病员双腿的活动,避免直接固定双腿可能对病员的腿部造成伤害,也可避免病员下肢活动引起不配合诊疗、组织损伤、管道脱落,踢落被子等问题。而且,固定带穿过筒体外侧固定环,筒体可活动,可适应病员侧躺、平躺需要,病员的双腿也可适当活动。
[0014]下肢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需要限制其活动的卧床病员。筒体上设置两个固定环,固定带穿过固定环并交叉布置,可避免两个筒体相对过远,且筒体可在固定带一定的交叉范围内活动,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筒体10、扣带21、扣环22、连接带30、日字扣31、固定环
40 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第一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下肢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筒体10,筒体10沿着筒体10的轴向设置开口,开口的两侧设置连接结构,当病员将腿部放入筒体10的开口内,所述连接结构可将开口两侧的筒体10连接固定,使病员的双脚固定于筒体内。具体地,所述连接结构为:筒体10的开口的一侧至少设置一根扣带21,例如设置两根扣带21,扣带21的自由端设置粘扣,扣带21绕着筒体10—圈或多圈后再粘接于扣带21上;或者更好地,开口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扣环22,扣带21穿过对应的扣环22,再接于扣带21上,使病员的双脚分别固定于筒体10内,调整扣带21粘接位置,可调整筒体10内的空间大小。
[0021]筒体10的外轮廓可以呈圆柱状,为了使得病员的双腿更稳妥地放置于筒体10内,筒体10外轮廓呈圆柱或者圆台状。当筒体10的轮廓为圆台状,筒体10直径较小的一端用于放置小腿,筒体10另一端用于放置大腿,这样就使病员的膝关节以上大约1cm至小腿部分全部放置于筒体1内,对病员的双腿进行固定。此外,筒体1的内轮廓最好与人体腿部的形状吻合。为了增强舒适性,筒体10内侧还可以分别设置软垫层,例如为绒布、乳胶、海绵等。
[0022]筒体10的外侧还至少设置一个固定环40,固定带穿过固定环40,固定带两端再连接于病员床的两侧,使得病员的双脚固定于床上,限制病员的活动。为了保证稳固性和实用性,筒体10相对于开口的一侧分别设置两个固定环40,并通过两条固定带进行固定,两条固定带可以相互平行地布置,两条固定带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于病员床的两侧,由于筒体10可沿着固定带的长度方向移动,病员的腿部只能做弧线活动,直线状的固定带可限制筒体10的移动范围,所以病员的双腿可适当活动,但又不至于活动过大。筒体10之间还可以设置连接带30,连接带30上设置日字扣31,以调整两个筒体10之间的距离。
[0023]此外,筒体10设置两个固定环40,两条固定带交叉布置,可避免两个筒体10相对过远,且筒体1可在固定带一定的交叉范围内活动,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在该交叉固定方式下,筒体10之间可设置或不设置连接带30。
[0024]第二实施例
[0025]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下肢固定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下肢固定装置相比的区别在于,筒体10内形成L形槽,病员可将小腿、脚踝全部放置于筒体10内,使筒体10对病员脚部的固定更加稳妥。其中,两个筒体10内的L形槽的形状分别与人的小腿、脚踝的形状吻合。第二实施例的下肢固定装置的其他特征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征相同。
【主权项】
1.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筒体(10),所述筒体(10)沿着筒体(10)的轴向设置开口,开口的两侧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可将开口两侧的筒体(10)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筒体(10)之间设置连接带(30),连接带(30)上还设置日字扣(31);所述筒体(10)的相对于开口的一侧设置两个固定环(40),还包括两根固定带,固定带分别交叉地穿过两个筒体(10)的固定环(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筒体(10)的开口的一侧至少设置两根扣带(21),扣带(21)的自由端设置粘扣,开口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扣环(2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的外轮廓呈圆柱或者圆台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形成L形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的内轮廓与人体脚部的形状吻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侧分别设置软垫层。
【文档编号】A61F5/37GK205459522SQ20162002323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发明人】周敏, 唐文皓, 唐莉, 王瑞, 张铭光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