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84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轴式破碎机,特别是一种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
目前,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立轴式破碎机有一筒体,筒体的内壁用压条连接反击板,上端连接上盖板和进料斗,下端连接底板,中心连接一立轴,立轴上端穿出上盖板连接皮带轮,筒体下方有一出料口,立轴连接转子,转子圆周的径向位置连接一排十字锤头,上端连接防护板。破碎时,物料在筒体内通过锤头与反击板相互打击、挤压而成,这种反复打击与挤压,使锤头的头部产生磨损,当锤头的头部磨损到一定程度后,锤头与反击板之间的间隙变大,影响破碎质量,再加上十字型锤头为固定连接,无法调整间隙,必须更换锤头,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浪费。随后又出现了第二种两头可用锤头破碎机,该破碎机的筒体内的立轴连接转子,转子上有上板,上板与下板之间用销轴连接一排锤头,锤头两侧有限位块,即可破碎物料,当锤头的头部磨损后,调换锤头,首先掀开破碎机的上盖板,打开筒体,再拆掉防护板与销轴,抽下锤头调换方向,该结构虽然比以前的锤头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拆装不方便,破碎效率低,而锤头的利用率也只能达到20-30%,最终还是没解决锤头的有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更换方便锤头的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筒体内的立轴连接二个转子,每个转子的圆周上均用螺栓和压紧板连接一排锤头。
锤头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一侧面的横向位置有一组长形凸台。
压紧板为扇形,压紧板的上下各有一扇板,两扇板的两端各连接一侧板,里面连接紧固板,紧固板的中间有一通孔。
转子为辊子形,在转子圆周的径向位置均竖直连接一组调节板,在调节板的右边里面有一固定座,固定座连接在转子的下板上。
调节板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平面位置上有一组横向长形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筒体内有一立轴,立轴连接转子,转子圆周的径向位置竖直连接调节板,调节板与压紧板之间用螺栓固定锤头,由于调节板的一侧面有一组凹形长槽,凹形长槽与锤头一侧面的一组长形凸台相对应,当锤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锤头的头部会产生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只需打开筒体,松开压紧板上的螺栓,即可调节锤头与反击板之间的间隙,省时省力,为操作者提供方便,由于锤头的头部磨损后可调节,所以锤头的有效利用率有大幅度的提高,降低了使用费用。该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锤头调节方便可靠,锤头通过调节有效使用面积可达70%-80%,保证破碎质量,提高了工效。
根据附图结合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
图1的转子结构图。
在图中,该破碎机包括筒体3,在筒体3的内壁上用压条11连接反击板6,上端连接上盖板13和进料斗1,下端连接底板14,中心位置连接一立轴5,立轴5上端穿出上盖板13连接皮带轮2,在筒体的下端有一出料斗12,筒体内的立轴5连接二个转子7,转子7为辊子形,在转子7圆周的径向位置均竖直连接一组调节板20,调节板20的一侧面有一组凹形长槽18,在调节板20的右边里面有一固定座9,固定座9连接在转子7的下板21上,在每个转子7的圆周上均用螺栓10和压紧板8连接一排锤头4,锤头4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一侧面的横向位置有一组长形凸台19,压紧板8为扇形,压紧板8的上下各有一扇板16,两扇板的两端各连接一侧板15,里面连接紧固板17,紧固板17的中间有一通孔。
权利要求1.一种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该破碎机包括筒体,在筒体的内壁上连接反击板,上端连接上盖板和进料斗,下端连接下盖板,中心位置上连接一根立轴,立轴上端穿出上盖板连接皮带轮,在筒体的下端有一出料口,其特征是筒体内的立轴连接二个转子,每个转子的圆周上均用螺栓和压紧板连接一排锤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其特征是锤头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一侧面的横向位置有一组长形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其特征是压紧板为扇形,压紧板的上下各有一扇板,两扇板的两端各连接一侧板,里面连接紧固板,紧固板的中间有一通孔。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其特征是转子为辊子形,在转子圆周的径向位置均竖直连接一组调节板,调节板的右边里面有一固定座,固定座连接在转子的下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其特征是调节板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平面位置上有一组横向长形凹槽。
专利摘要立轴可调锤头破碎机,属于破碎机。该破碎机包括筒体,在筒体的内壁上连接反击板,上端连接上盖板和进料斗,下端连接下盖板,中心位置上连接一根立轴,立轴上端穿出上盖板连接皮带轮,在筒体的下端有一出料口,其特征是筒体内的立轴连接二个转子,每个转子的圆周上均用螺栓和压紧板连接一排锤头。该破碎机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锤头调节方便可靠,锤头通过调节有效使用面积可达70%—80%,保证破碎质量,提高了工效。
文档编号B02C13/18GK2454029SQ0024118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7日
发明者张西林 申请人:张西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