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

文档序号:387643阅读:28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农作物育种领域,特别是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是亲本杂交后,使其自然结实,待杂交种子成熟后,收集杂交种子进行常规播种,培育出杂交植株后进行染色体镜检及其性状观察。
常规枸杞杂交技术有下列缺点(1)在枸杞杂交育种过程中,特别是四倍体同二倍体杂交,杂交种子因胚乳或胚的发育障碍而引起的种子败育现象特别严重,饱籽率只有0.9%。很难得到具有生命力的杂交种子,杂交成功率极低。(2)常规杂交技术或方法。周期较长,往往一个杂交过程(从授粉到染色体镜检)至少要经历两年以上时间,使得一个枸杞新品种的选育周期至少需要8-10年。(3)常规杂交技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坏,使得全部技术过程可控性不强,这也是杂交成功率极低的重要原因。(4)常规杂交技术不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育种材料,选择范围窄,新品种选育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拯救杂交后代败育幼胚、杂交过程不易受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可控性强,杂交成功率高、杂交过程短的新型枸杞杂交育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下措施(1)首先自枸杞亲本杂交授粉后第五天起,对枸杞杂交幼胚的形态发育进行观察,待幼胚发育到“鱼雷期”或“心型期”时,确定为幼胚接种的最佳时期;(2)摘取枸杞幼果,在无菌室进行灭菌处理;(3)在解剖镜下剖开幼果种子,取出幼胚,接种到由MS+6-BA0.5-1.0mgL-1+NAA0.02-0.05mgL-1+IAA1.0-1.5mgL-1+LH100-300mgL-1构成的第一培养基上培养(4)对幼胚进行培养及植株再生处理首先将接种后的幼胚暗培养24-48小时,然后放置在25℃-28℃,光照为2000LX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幼胚形成的愈伤组织增殖且转绿,将该绿色愈伤组织转移到由MS+6-B0.5-1.0mgL-1+IAA1.0-2.0mgL-1构成的第二培养基上继续培养;(5)待幼胚分化苗长高至1.0cm以上时,对其进行染色体镜检,在确定其为三倍体后,立即扩繁建立该株系的无性系;(6)对该三倍体株系采用由MS+6-BA0.5-1.0mgL-1+IAA1.0-2.0mgL-1构成的第二培养基扩繁后,再用由1/2MS+IBA0.4-0.6mgL-1构成的第三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使之生根,当根生至0.5-1.0cm时即可练苗移栽。
所述灭菌处理是指将枸杞幼果先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1-2分钟,然后再放入0.1升汞(HgCl2)中浸泡8-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所述移栽是在营养钵中进行的,营养钵的下部2/3是营养土,其上部1/3为用0.2%多菌灵消毒过的蛭石;移入苗木后的营养钵应放到苗木培养架上,也可以放在铺有带孔地膜的地面苗床上。
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枸杞杂交育种周期长、杂交败育严重及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实际问题,具有杂交成功率高,育种周期短,受外界环境及人为影响小,技术可控性好的优点。
常规杂交育种从授粉到得到植株一般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本发明只需要60天;常规杂交育种经两年育种工作最多只能得到5-10个杂交单株,而利用本发明1年中最少能得到50-200个杂交单株,且利用快繁技术可在1年中繁殖50-100万株杂交无性系植株,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
(四)具体实施例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1)首先自枸杞亲本杂交授粉后第五天起,开始对枸杞杂交幼胚的形态发育进行观察。不同亲本间杂交幼胚的形态发育是不同的,特别是枸杞四倍体同二倍体杂交,幼胚一般发育到“鱼雷期”或“心型期”就停止发育。通过观察可知,该期一般在授粉后10-15天,此时为幼胚接种的最佳时期。
(2)摘取授粉后10-15天的枸杞幼果,在无菌室进行灭菌处理。即将枸杞幼果先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1-2分钟,然后再放入0.1升汞(HgCl2)中浸泡8-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3)在解剖镜下剖开幼果种子,取出幼胚,接种到由MS+6-BA0.5-1.0mgL-1+NAA0.02-0.05mgL-1+IAA1.0-1.5mgL-1+LH100-300mgL-1构成的第一培养基上培养。
该技术手段主要为枸杞幼胚培养寻找最佳培养时期,提供幼胚生长的理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鱼雷型”期的幼胚,成活率达到47-50%,“心型期”幼胚成活率达70%以上。
(4)对幼胚进行培养及植株再生处理首先将接种后的幼胚暗培养24-48小时,然后放置在25℃-28℃,光照为2000LX的条件下进行培养。7天后开始形成愈伤组织,15-20天愈伤组织增殖且转绿,将该绿色愈伤组织转移到由MS+6-B0.5-10mgL-1+IAA1.0-2.0mgL-1构成的第二培养基上继续培养,20天左右即可分化成芽,待芽长至1.5-2.0cm时即可进行染色体镜检。
该技术手段主要是为幼胚培养提供理想的光照、温度条件,并为幼胚形成的愈伤组织成苗,完成植株再生提供理想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愈伤组织100%能分化成苗。
(5)待幼胚分化苗长高至2.0cm以上时,对其进行染色体镜检,方法是取幼叶(茎尖生长点周围5-6片)和生长点用0.1%秋水仙素预处理3-4小时,冲洗后用1N的HCL解离10-15分钟,再用卡宝品红染色后压片进行染色体计数,当确定为三倍体时,立即扩繁建立该株系的无性系。做到镜检与三倍体无性系的建立同步进行。
采用该技术能缩短育种年限,如在执行国家科技部“九五”期间重大攻关项目“无籽枸杞新品种选育”攻关中,1998年8月份对一杂交组合进行杂交授粉,到10月份得到分化三倍体株系幼苗,12月份将生根苗在温室进行加代处理,于1999年4月份移植大田进行评比试验,当年7月份开花结果,此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仅此一个环节就使育种周期缩短2年。
(6)对该三倍体株系采用由MS+6-BA0.5-1.0mgL-1+IAA1.0-2.0mgL-1构成的第二培养基扩繁后,再用由1/2MS+IBA0.4-0.6mgL-1构成的第三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使之生根,生根培养基接种后7天开始生根,11天左右90%以上的苗木生根,当根生至0.5-1.0cm时即可练苗移栽。
移栽是在营养钵中进行的,营养钵的下部2/3是营养土,上部1/3为用0.2%多菌灵消毒过的蛭石;移入苗木后的营养钵应放到苗木培养架上,若为地上苗床可在苗床上铺带孔地膜,以利空气修根,切忌苗木根系直接进入土壤。移栽后注意保湿、遮阴,25天后去掉塑料保湿棚练苗,当苗高长至10-15cm左右可直接进行大田绿苗移栽。该技术主要是为迅速扩繁苗木,缩短育种年限,同时可将各杂交无性系利用试管苗形式加以保存,建立育种基因库。
本发明也可用于与枸杞相类似的其它植物新品种的选育,能有效地在短时期内选育出优新品种。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应涵盖这些类似的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注 6-BA为 6-苄基氨基嘌呤 6-Benzyl-adeninIAA为 吲哚-3-乙酸 Indole-3-acetic acidIBA为 吲哚-3-丁酸 Indole-3-butyric acidNAA为 α-萘乙酸 α-Naphthy-aeetic acidLH为 水解乳蛋白 TC Lactal bumin Hydroly Sate
秋水仙素ColchicineMS培养基的配方为单位为mg/l
权利要求
1.一种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下措施(1)首先自枸杞亲本杂交授粉后第五天起,对枸杞杂交幼胚的形态发育进行观察,待幼胚发育到“鱼雷期”或“心型期”时,确定为幼胚接种的最佳时期;(2)摘取枸杞幼果,在无菌室进行灭菌处理;(3)在解剖镜下剖开幼果种子,取出幼胚,接种到由MS+6-BA0.5-1.0mgL-1+NAA0.02-0.05mgL-1+IAA1.0-1.5mgL-1+LH100-300mgL-1构成的第一培养基上培养;(4)对幼胚进行培养及植株再生处理首先将接种后的幼胚暗培养24-48小时,然后放置在25℃-28℃,光照为2000LX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幼胚形成的愈伤组织增殖且转绿,将该绿色愈伤组织转移到由MS+6-B0.5-1.0mgL-1+IAA1.0-2.0mgL-1构成的第二培养基上继续培养;(5)待幼胚分化苗长高至1.0cm以上时,对其进行染色体镜检,在确定其为三倍体后,立即扩繁建立该株系的无性系;(6)对该三倍体株系采用由MS+6-BA0.5-1.0mgL-1+IAA1.0-2.0mgL-1构成的第二培养基扩繁后,再用由1/2MS+IBA0.4-0.6mgL-1构成的第三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使之生根,当根生至0.5-1.0cm时即可练苗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处理是指将枸杞幼果先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1-2分钟,然后再放入0.1升汞(HgCl2)中浸泡8-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是在营养钵中进行的,营养钵的下部2/3是营养土,其上部1/3为用0.2%多菌灵消毒过的蛭石;移入苗木后的营养钵应放到苗木培养架上,也可以放在铺有带孔地膜的地面苗床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主要步骤为:(1)观察枸杞杂交幼胚的发育,确定幼胚接种的最佳时期;(2)摘取枸杞幼果,在无菌室进行灭菌处理;(3)在解剖镜下剖开幼果种子,取出幼胚,接种到由MS+6-BA0.5-1.0mgL
文档编号A01H1/02GK1336106SQ0112604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5日
发明者李健, 王锦秀 申请人: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