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441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本发明还涉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棉花植株体内存在着棉毒素,早在1896年----1899年,英国化学家Longmore和俄国科学家分别从棉籽皂中分离出棉毒素和纯红色素物质。1899年,俄国生物学家耶尔马科夫斯基用生物化学方法定量分析,精确测定了它的含量。1838年,发现棉酚分布于棉铃上,Longmore、Lewton、Fulton三位科学家经过研究,棉毒素广泛地分布于棉花的根、茎、叶的色素体内,同时也分布在下胚轴和叶柄等组织中。1948年,化学家Boatner发现色素体内含有大量红褐色的色素物质是棉酚及其衍生物,即萜烯类化合物。1966年,国际上许多学者,如Bottgtr、Lukefahr进一步证明棉酚衍生物对棉铃虫具有毒杀作用,1978年中国学者王理柱证实了这一现象。1974年,棉花中很多重要的萜烯类化合物被相继发现,到70年代末,科学家从陆地棉和海岛棉中分离出萜烯类物质,并证明它具有抗虫作用。1977年Stipanovic专家等人进一步测定证实,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棉花种子、根、茎、叶片和花中。1996年我国学者姜永幸等人测定了棉花植株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均在μg/g之间,未达到棉铃虫的最低致死量。因此,从棉花生化特性上说,棉花植株具有天然的抗虫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棉花的抗虫功能已经完全减弱和退化,几乎成为抗虫害很差的植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棉花植株体内生化特性,利用其体内的萜烯类物质和蜜二醣基团甙元物质微弱的天然的毒性,借用外界化学物质喷施于棉花植株,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影响下,棉花植株体内发生新的生化反应,产生多种醌、酚毒杀素,不育酚甙元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对棉铃虫有专一毒杀效果和不育作用功能。
本发明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是按照下述浓度配比的物质制成的硒酸(H2SeO3.5H2O)20---60mg/kg单宁(C76H50O46)酸50---300mg/kg三氯化铝(AlCl3.10H2O)25---80mg/kg三氯化铁(FeCl3.10H2O)30---60mg/kg消泡剂(C6H6O)300---400mg/kgα-酸(HCOOH)200---350mg/kg柠檬酸(C6H8O6)90---270mg/kg乳酸(C3H6O3)90---270mg/kg
硼酸(H3BO3)30---90mg/kg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2---40ml/kg本发明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的配方优选浓度配比范围是硒酸(H2SeO3.5H2O)30---50mg/kg单宁(C76H50O46)酸100---200mg/kg三氯化铝(AlCl3.10H2O)40---60mg/kg三氯化铁(FeCl3.10H2O)40-50mg/kg消泡剂(C6H6O)330---380mg/kgα-酸(HCOOH)260---300mg/kg柠檬酸(C6H8O6)150---210mg/kg乳酸(C3H6O3)150---210mg/kg硼酸(H3BO3)50---70mg/kg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15---25ml/kg本发明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的配方最佳浓度配比是硒酸(H2SeO3.5H2O)40mg/kg单宁(C76H50O46)酸150mg/kg三氯化铝(AlCl3.10H2O)50mg/kg三氯化铁(FeCl3.10H2O)45mg/kg消泡剂(C6H6O)350mg/kgα-酸(HCOOH)280mg/kg柠檬酸(C6H8O6)180mg/kg乳酸(C3H6O3)180mg/kg硼酸(H3BO3)60mg/kg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20ml/kg本发明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的制备方法是首先配制A、B、C、D四组母液,A母液是由硒酸(H2SeO3.5H2O)和单宁(C76H50O46)酸称量溶解混合备用;B母液是由三氯化铝(AlCl3.10H2O)和三氯化铁(FeCl3.10H2O)称量溶解混合备用;C母液是由消泡剂(C6H6O)和α-酸(HCOOH)称量溶解混匀备用;D母液是由柠檬酸(C6H8O6)、乳酸(C3H6O3)和硼酸(H3BO3)称量,溶解混匀备用;然后,将上述A、B、C、D四组母液混合搅拌,搅拌的同时加入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充分混合均匀,使PH值达到2--3,定量包装。
本发明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效用机理是催化化学在生物科学上的应用。可以把棉花植株整体视为“黑匣子”,用本发明制剂喷注在棉花植株上能迅速渗入“黑匣子”中,并且和“黑匣子”中的萜烯类物质、蜜二醣基团甙元物质进行反应,在其体内直接营造生化工厂,产生多种醌、酚毒杀素和不育酚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棉铃虫有专一毒杀作用和不育功能。棉铃虫探刺啃吃喷施过本发明制剂棉花的叶、蕾、花和铃后,毒杀物能迅速传递到棉铃虫体内,使其快速死亡。
本发明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的优点是棉铃虫防治效果好,杀死率高,保护天敌,药效维持时间长,无公害,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经新疆卫生防疫站检测,使用本发明杀虫后,棉花的副产品-----棉籽,安全无毒。
本发明防治棉铃虫的效果可以从下述试验中得到证实1、示范小区试验。小区面积1.02亩,棉苗实际总株数为11932株,对这些棉苗的每一株从顶芯开始的各个幼蕾、花、幼铃和棉桃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棉铃虫数量,经过调查后11932株棉苗上分布各龄期的棉铃虫共计有34头。调查完毕后用稀释100倍的本发明制剂进行人工喷施,均匀地喷在顶蕊、蕾、花、铃着生部位上,亩用量30kg。喷施后经过24小时调查虫情变化,有32头死虫,死亡率为94.1%,详细情况见表一。
2、网室放虫试验。网室尺寸300cm×50cm×100cm两个、150cm×50cm×100cm两个供处理和对照(CK)使用,网框四周用尼龙沙网固定,网顶设活动门,用于观察。网室准备好后,放于棉田合适位置,彻底清除网室内各株棉苗上的虫子,网室投放棉铃虫时,其虫龄期分别为2、3、4龄和5龄,按设计要求逐个放入棉铃虫,参试棉铃虫体质健壮活泼,放虫量见表二。
示范小区试验情况调查(表一) 7月4日网室放虫量(表二) 网室处理区,用稀释100倍的本发明制剂进行人工喷施,经过24小时后调查虫子数量变化,调查结果见表三。
网室放虫试验经过24小时调查完毕后,继续观察本发明制剂对棉铃虫毒杀死亡后有无复苏反弹现象和其他副效应出现。7天以后对网室放虫试验进行第二次调查,经调查,未发生一例反弹现象。
3、本发明和果棉安、BT在大田中的使用、观察、调查比较。选择棉铃虫重发生的地块并且是从未使用过上述三种药物的地块,一百株苗幼虫平均34头,在7月2日开始喷施本发明制剂、果棉安和BT农药。在7月5日、7月10日和7月13日分别对棉铃虫的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其调查方法是统计幸存棉铃虫的数量,调查结果见表四。
7月5日网室处理结果(表三) 本发明、果棉安和BT的调查比较(表四)
在7月3日,即喷药24小时后调查棉田天敌保存情况本发明对棉田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等成虫、幼虫保存率为95%以上;果棉安对棉田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等成虫保存率为2.5-4%,幼虫100%死亡;BT对棉田瓢虫、草蛉、食蚜蝇的幼虫保存率只有5.0-10.0%。成虫未见死亡。
长期使用果棉安和BT农药,棉铃虫会产生抗药性。
本发明制剂的使用方法棉花苗期(或初蕾期)100株棉苗上1--2龄以下的棉铃虫幼虫平均在2--3头以下就要喷施本发明制剂。采用拖拉机牵引喷雾,可将该制剂稀释100倍,每亩喷施28--35公斤,采用飞机喷雾,可将该制剂稀释15倍,每亩喷施4.5公斤。除雨天不能使用外,其它时间都可经使用,若喷药后6小时以内下雨,应补喷一次。
注意事项本发明制剂浓度高,渗透性强,反应速度快,在配制时,以防溅入眼睛和嘴唇上,如果一旦溅入眼睛和嘴唇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不能和缩节胺混用,不能和叶面肥混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下述浓度配比配制溶液硒酸(H2SeO3.5H2O)40mg/kg单宁(C76H50O46)酸150mg/kg三氯化铝(AlCl3.10H2O)50mg/kg三氯化铁(FeCl3.10H2O)45mg/kg消泡剂(C6H6O)350mg/kgα-酸(HCOOH)280mg/kg柠檬酸(C6H8O6)180mg/kg乳酸(C3H6O3)180mg/kg硼酸(H3BO3)60mg/kg
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20ml/kg制备方法是首先配制A、B、C、D四组母液,A母液的制作称取浓度为400mg/kg的硒酸(H2SeO3.5H2O)1kg,称取浓度为1500mg/kg的单宁(C76H50O46)酸1kg,将二者溶解混合备用;B母液的制作称取浓度为500mg/kg的三氯化铝(AlCl3.10H2O)1kg,称取浓度为450mg/kg的三氯化铁(FeCl3.10H2O)1kg,将二者溶解混合备用;C母液的制作称取浓度为3500mg/kg的消泡剂(C6H6O)1kg,称取浓度为2800mg/kg的α-酸(HCOOH)1kg,将二者溶解混合拌匀备用;D母液的制作称取浓度为1800mg/kg的柠檬酸(C6H8O6)1kg、称取浓度为1800mg/kg的乳酸(C3H6O3)1kg,称取浓度为600mg/kg的硼酸(H3BO3)1kg,将三者溶解混匀备用;然后,将上述A、B、C、D四组母液混合搅拌,搅拌的同时加入浓度为200ml/kg的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1kg,充分混合均匀,使PH值达到2--3,定量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下述浓度配比的物质制成的制剂硒酸(H2SeO3.5H2O)20---60mg/kg 单宁(C76H50O46)酸50---300mg/kg三氯化铝(AlCl3.10H2O)25---80mg/kg三氯化铁(FeCl3.10H2O)30---60mg/kg消泡剂(C6H6O)300---400mg/kg α-酸(HCOOH)200---350mg/kg柠檬酸(C6H8O6)90---270mg/kg 乳酸(C3H6O3)90---270mg/kg硼酸(H3BO3)30---90mg/kg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2---40ml/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其特征在于各种物质的浓度配比是硒酸(H2SeO3.5H2O)30---50mg/kg 单宁(C76H50O46)酸100---200mg/kg三氯化铝(AlCl3.10H2O)40---60mg/kg三氯化铁(FeCl3.10H2O)40---50mg/kg消泡剂(C6H6O)330---380mg/kg α-酸(HCOOH)260---300mg/kg柠檬酸(C6H8O6)150---210mg/kg 乳酸(C3H6O3)150---210mg/kg硼酸(H3BO3)50---70mg/kg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15---25ml/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其特征在于各种物质的浓度配比是硒酸(H2SeO3.5H2O)40mg/kg 单宁(C76H50O46)酸150mg/kg三氯化铝(AlCl3.10H2O)50mg/kg 三氯化铁(FeCl3.10H2O)45mg/kg消泡剂(C6H6O)350mg/kg α-酸(HCOOH)280mg/kg柠檬酸(C6H8O6)180mg/kg乳酸(C3H6O3)180mg/kg硼酸(H3BO3)60mg/kg 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20ml/kg
4.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配制A、B、C、D四组母液,A母液是由硒酸(H2SeO3.5H2O)和单宁(C76H50O46)酸称量溶解混合备用;B母液是由三氯化铝(AlCl3.10H2O)和三氯化铁称量溶解混合备用;C母液是由消泡剂(C6H6O)和α-酸(HCOOH)称量溶解混匀备用;D母液是由柠檬酸(C6H8O6)、乳酸(C3H6O3)和硼酸(H3BO3)称量,溶解混匀备用;然后,将上述A、B、C、D四组母液混合搅拌,搅拌的同时加入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充分混合均匀,使PH值达到2--3,定量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棉花功能促进剂,它是由硒酸、单宁酸、三氯化铝、三氯化铁、消泡剂、α-酸(HCOOH)、柠檬酸乳酸、硼酸和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为原料,先配制A、B、C、D四组母液,A母液是由硒酸和单宁酸溶解混合;B母液是由三氯化铝和三氯化铁溶解混合;C母液是由消泡剂和α-酸(HCOOH)溶解混匀;D母液是由柠檬酸、乳酸和硼酸溶解混匀;然后,将四组母液混合拌匀,再加入添加剂(2-2·2-0-1甙元乳脂)混合,定量包装。本发明的优点是防治棉铃虫效果好,保护天敌,无公害。
文档编号A01N37/04GK1468521SQ03136590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1日
发明者曾桂华, 田杰英, 练文明 申请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农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