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文档序号:380909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特别是莴苣和苣荬菜杂交生成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莴苣又叫做千金菜,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约在5世纪传入中国,茎叶还含有莴苣素,味苦,有镇痛催眠作用。每100g食用部分含水分94-95g、蛋白质1-1.4g、碳水化合物1.8-3.2g、维生素C4-15mg及一些矿物质。苣荬菜,别名苦荬菜、苦菜、败酱,《本草纲目》曰苦菜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野生苣荬菜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苣荬菜/100克含蛋白质1.8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4g,粗纤维1.2g,钙120mg,磷52mg,铁30mg,胡萝卜素1.79mg,核黄素0.18mg,抗坏血酸12mg,维生素E2.93mg,钾180mg,钠8.7mg,镁37mg,锰1.54mg,锌0.92mg,硒0.009mg,锗90mg,铜0.17mg。目前苣荬菜市场售价每500克约在20-40元不等。尽管其营养丰富,但存在着人工栽培困难,不易获得种子,只能靠根茎繁殖,产量低,价格高,推广难度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从而得到的产品兼具莴苣和苣荬菜的特点,而且便于人工栽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采用的母本为直筒莴苣,其特性为叶片长筒形,成株底部叶片长约14cm,中部叶片长约20cm,株高约95cm,单株12片叶,穗分枝7个,茎粗约1.2cm,开花期七月中旬,开花时间上午七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闭花,双重花瓣24枚,雄蕊12个,雌蕊12个,种子在4℃左右时发芽,发芽适温15-20℃,幼苗耐低温,叶片分化的温度12℃以上,适温16-18℃,叶片呈黄绿色。
2、采用的父本为野生苣荬菜,其特性为四月初出苗,可食用期为四月上、中旬至五月末,株高1m左右,叶片之间距离4-5cm,有效分枝集中在上部,每株6-7个分枝,开花期叶片平均长度约19cm,七月上旬开花至八月上旬,黄色花,花瓣44个,雄蕊22个,雌蕊220个,茎粗约0.9cm,披针叶。
3、育种过程为调节花期,在春分时期,将前一年栽植在供试田里的野生苣荬菜(父本)覆盖地膜,促进野生苣荬菜早生快发,四月中下旬在野生苣荬菜垄上相距40cm播种一穴直筒莴苣(母本),父、母本同在一条垄上,垄距60cm,土壤为园田土,呈微酸性pH值为5.5-6.9,随时除掉田间杂草,施农家肥约5000公斤/亩,不上化肥,不打药。经整穗、套袋、促使其提早开花,去雄后,受粉,当年得到F0代种子。第2年将杂交种子F0播下,观察变异情况,当杂交苗长到五片叶时,选择紫色叶片的植株留下,其余的淘汰,由此经9年的定向选育,分别得到F1-F9代,F9代遗传性已稳定,即本发明紫色杂交苣荬菜的种子。
4、紫色杂交苣荬菜的特性本杂交品种经多年的选育自然形成2个品系,A系叶片宽,成“铲子形”,上边宽5.3-5.5cm,下边宽3.1-3.3cm,叶长12cm,单叶面积21.25-19.15cm2,株高约1.1m,叶片20个,穗分枝24个,单株叶片数24个;B系叶片窄长,成箭头形,宽度2.9-3.5cm,长度17.5-23.5cm,单叶面积25.37-41.12cm2,株高约1.1cm,穗分枝20个左右,B系叶片和野生苣荬菜极为相似。上述两个品系紫色都比野生苣荬菜叶片深,1至4片叶为绿色,第5片叶开始变成紫色,5-9片是紫叶,10片叶后为绿色,两个品系比较,叶面积不同,相差4.12-21.97cm2,上述均为成株叶片,B系单株产量略高,两系得到的种子呈黑色。
具体实施如下
1、1991年春天从野外挖苣荬菜的根茎,选择粗壮根茎,栽植在实验田内,为调节花期,在1992年的春分时期将在实验田里的野生苣荬菜覆盖地膜,促进野生苣荬菜早生快发,同年四月中旬播种直筒莴苣(母本),株距40cm,父、母本在同一垄上,垄距60cm,这样便于杂交作业。试验田土壤为园田土,呈微酸性pH值为5.5-6.9,随时除掉田间杂草,施农家肥5000公斤/亩,不上化肥,不打药。
2、苣荬菜开花期7月中旬至月末。
3、莴苣开花期7月初至7月末,开花时间为上午7时至15时。
4、整穗莴苣整穗,选株高80cm以下的花,经整穗、套袋,促使提早开花,去雄。常规杂交技术只一次套袋,本发明采用两次套袋技术。莴苣整穗后,将杂交用花套袋,即杂交前进行一次套袋,袋的材料用透明度好的塑料制成,袋子15cm×4cm,袋子一面涂成黑色,另一面透明,将黑色一面朝向阳光,黑色吸光强,增加袋内温度,促使其快速开花,用透明面观察开花情况,3-7分钟在阳光好的情况下,就能开花,见到开花,去掉袋,立即去雄,雄蕊12个,去干净,再和开花的苣荬菜套袋。
5、去雄后的莴苣与苣荬菜用白色塑料袋套在一起,使其受粉,七天后摘袋,当年得到F0代种子。1993年春天将杂交种子F0播下,观察变异情况,当杂交苗长到五片叶时,发现有一株叶片为紫色,选择紫色叶片株留下,其余淘汰。
6、由此经1993年至2001年的定向选育,得到了F1-F9代种子,F9代遗传性已基本稳定,自然形成A系和B系,都是黑色的种子。再经2002年至2004年的选育,苣荬菜种子遗传性以稳定。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特点1、常规杂交技术只一次套袋,本发明采用两次套袋技术。两次套袋克服了常规杂交方法不易见母本开花,去雄不净,产生自花授粉的缺点。
2、生育期不同,紫色杂交苣荬菜七月中旬后逐渐成熟,此时就可以采集种子,而“野生苣荬菜”仍在盛花期。
3、种子颜色不同,紫色杂交苣荬菜植株形态与母本相同,种子为黑色,而“野生苣荬菜”为白色种子。
4、紫色素含量不同,紫色杂交苣荬菜4叶以前为绿色,5-9片叶为紫色,10-20叶为绿色,抽苔后长出的新叶又变为绿色,呈现“绿—紫—绿”的颜色,而食用部分正是紫色的叶片,“野生苣荬菜”叶片没有这种变化,其紫色素含量很少。
5、味道不同,“野生苣荬菜”只能生食,味道苦,紫色杂交苣荬菜味道微苦,即可以生食,也可以炖食或做汤,做汤的味道好于菠菜。
6、“野生苣荬菜”只能靠根茎繁殖,紫色杂交苣荬菜种子易得,能迅速扩大面积,冬季大棚生产,六、七十天可生产一茬,一个冬天能生产二茬,一茬亩产可达600-800公斤,而且可实现无土栽培,生产技术简单,容易被农民掌握。
权利要求
1.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采用人工套袋去雄受粉的杂交方法得到紫色杂交苣荬菜种子,其特征在于,以直筒莴苣为母本,野生苣荬菜为父本,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多次定向选育后,得到紫色杂交苣荬菜种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将前一年栽植在供试田里的野生苣荬菜(父本)覆盖地膜,促进野生苣荬菜早生快发,四月中下旬在野生苣荬菜垄上相距40cm播种一穴直筒莴苣(母本),父、母本同在一条垄上,垄距60cm,土壤为园田土,呈微酸性pH值为5.5-6.9,随时除掉田间杂草,施农家肥约5000公斤/亩,不上化肥,不打药。经整穗、套袋、促使其提早开花,去雄后,受粉,当年得到F0代种子。第2年将杂交种子F0播下,观察变异情况,当杂交苗长到五片叶时,选择紫色叶片的植株留下,其余的淘汰,如此循环分别得到F1-F9代,F9代遗传性已稳定,即本发明紫色杂交苣荬菜的种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套袋的具体方法是莴苣整穗后,将杂交用花套袋,即杂交前进行一次套袋,袋的材料用透明度好的塑料制成,袋子一面涂成黑色,另一面透明,将黑色一面朝向阳光,黑色吸光强,增加袋内温度,开花快,用透明面观察开花情况,3-7分钟在阳光好的情况下,就能开花,见到开花,去掉袋,立即去雄,去干净,再和开花的苣荬菜套袋,即二次套待。
全文摘要
一种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以直筒莴苣为母本,野生苣荬菜为父本,经多次定向选育后,得到紫色杂交苣荬菜种子。利用本发明所培育的紫色杂交苣荬菜,兼具莴苣和苣荬菜的特点,而且口感好,叶片呈紫色,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炖食或做汤,产量高,可实现无土栽培,生产技术简单,容易被农民掌握。
文档编号A01H1/02GK1586154SQ200410050248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3日
发明者陈振志, 韩静锋 申请人:陈振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