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及其固态发酵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7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及其固态发酵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生产高酶活力的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中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株,以及该菌株在制备复合酶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物和乳酸菌-酵母菌微生态复合制剂在饲料添加剂中的联合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上述乳酸菌-酵母菌微生态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饲料是畜禽的食物,如何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和保障农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饲用复合酶是一类无毒无害、无污染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饲料原料利用率,降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消除其抗营养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少动物体内矿物质的排泄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功能。其中,非淀粉多糖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甘露聚糖酶)是饲料酶的重要组分,在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中添加适量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明显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木聚糖酶是饲料酶中用量最多的非淀粉多糖酶,而中性果胶酶是使用效果最好的饲料酶,也是比较紧缺的饲料酶品种。
微生物发酵生产酶制剂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两条一是如何筛选获得高产酶的菌种,另一条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使菌种发挥最佳生产性能。黑曲霉是一类常用生产菌种,这类霉菌无毒无害,产酶能力也比较强。目前现有的黑曲霉中虽然也有能同时生产高活力的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菌株,但是其酶活力受PH值影响很大,只是在很窄的PH范围内保持高活力水平,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此外,目前国内在畜禽的养殖过程中,常用含抗生素饲料喂养,这不但可能会使畜禽会产生抗药性,增加用药量,而且抗生素使用不当,将会在畜禽肉、奶、蛋中产生残留,还可能导致人类致癌,致畸等种种不良后果,因此,发达国家早已限制部分抗生素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并提倡“绿色饲料”、“绿色食品”。发展绿色无公害饲料添加剂是21世纪饲料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饲用微生态制剂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抗生素之类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而受到重视。
虽然目前关于微生态制剂应用在动物饲料中的报道很多,但是由于其生产成本很高,大大限制了它们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因而实际使用效果往往并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为得到一种适用于饲用酶的生产的产酶微生物,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木聚糖酶和中性果胶酶的新的黑曲霉菌株,所产生的木聚糖酶和果胶酶能在pH值很宽泛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活力和稳定性。
为解决现有发酵技术生产微生态制剂的成本问题,本发明还提供可低成本规模化生产高活性微生态制剂的固态发酵工艺。
为以低成本取代抗生素应用于动物的饲养,本发明提供一种饲料添加剂,其包括上述本发明的黑曲霉的固态发酵产物和由本发明的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乳酸菌-酵母菌微生态复合制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RDD-001 CGMCC No.1423。于2005年7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423。
该黑曲霉的诱变选育过程如下出发菌种→紫外诱变→γ射线诱变→NTG诱变,每次诱变后进行平皿分离筛选,一次诱变涂布60-80个培养皿。28-30℃恒温培养6天,选择菌落数不超过10个的培养皿中的单菌落作为预选菌落,挑选20-30个单菌落,进行三角瓶固态发酵试验,测定产木聚糖酶和中性果胶酶的能力。选择高产的2-3株高产菌种做重复试验,进而选择一株产量最高的菌种作为下一阶段诱变的出发菌种。共进行6轮上述诱变循环过程,从而得到本发明的黑曲霉菌株。
由该黑曲霉菌生产的木聚糖酶和果胶酶能在pH2.5-7.0的范围内均有较高的表现活力,并且能耐受生长猪低pH的胃酸环境,很适合应用于猪饲料中。另外,该菌株生长速度比较快,抗杂菌污染的能力强。在大生产条件下接种10小时后达到快速生长期,整个发酵生产周期不到48小时,与目前常用的生产菌种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近50%。该黑曲霉菌株遗传稳定,其固态发酵培养物中木聚糖酶、中性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pH值为3.0-6.5之间都能体现较高的活力和稳定性。该固态发酵产物不用精制,即可直接用于饲料添加剂。每公斤成品的生产成本仅为6-7元,可以很经济地使用在动物饲料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其包括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于固态发酵用料曲,混合均匀后,分装于发酵用容器,放置发酵;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酵用容器是由在密封容器的表面设置兼具空气过滤和维持容器内外压力平衡的构件而成的发酵用容器,在经过有氧发酵阶段后,将上述构件封闭,隔绝容器内外空气流通,进行无氧发酵,得到的发酵产物无需分装,即可直接使用或出售。
根据本发明的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产品,每克成品中的乳酸菌数量(活菌)在5×109个以上,酵母菌数量在1×108个以上,并且发酵设备简单,成本极低,发酵过程中操作简便,在装入发酵容器后,只须放置即可,无须传统固态发酵工艺中的控温、控湿和翻动搅拌操作,简化了生产工艺,并使得每公斤活菌制剂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保证产品中含有高活菌数的情况下,仍能以较大比例(6.0%-20%)地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从而保证了实际使用效果。并且根据本发明固态发酵工艺,只需将接种后的料曲分装于多个本发明中使用的发酵用容器,就可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不像传统发酵工艺那样受发酵容器体积的限制。另外,成品在保持密封的条件下,储存1年仍可以保持品质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饲料,其包括0.03%-0.20%(重量比)的本发明的黑曲霉的固态发酵产物(固态发酵产物的含水量不超过10.0%)和6%-20%(重量比)的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固态发酵培养物(以湿重计算),其余为不含抗生素的普通饲料成分,可以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条件下,以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畜禽产品。


图1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流程的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包括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于固态发酵用料曲,混合均匀后,分装于发酵用容器,放置发酵;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酵用容器是由在密封容器的表面设置兼具空气过滤和维持容器内外压力平衡的构件而成的发酵用容器,在经过有氧发酵阶段后,将上述构件封闭,隔绝容器内外空气,进行无氧发酵,得到的发酵产物无需分装,即可直接使用或出售。
其中,可以分别单独接种乳酸菌培养液和酵母菌培养液,也可以先制备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液,再将其接种于料曲,考虑到成本和操作简化,优选后一种方式。本发明中,上述各培养液的PH为3.2-4.5。
上述发酵过程中,有氧发酵阶段可以为1-30天,优选为3-5天,在进行无氧发酵5-12天后,得到的发酵培养产物即可用于饲料中。上述发酵培养产物在保持密封的条件下,储存1年仍可以保持品质稳定。
所使用的发酵用容器的只要是能将发酵原料密封,并且具有能在保持内部无菌状态下维持容器内外压力平衡的功能即可,对其材质、形状、大小没有特别限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大小适中的塑料袋、耐潮湿的牛皮纸袋或其他常规发酵用小型容器等。考虑到生产成本和使用方便,优选价格低廉且轻质的塑料袋、牛皮纸袋等。该发酵用容器的兼具空气过滤和维持容器内外压力平衡的构件可以是孔径在0.2-0.6微米的微孔滤膜,在此孔径范围内的微孔滤膜可以有效滤除空气中杂菌,保持容器内外气体畅通,维持容器内适当氧浓度,起到调节容器内外压力的作用。本发明的发酵用容器的表面只要是设置有兼具空气过滤和维持容器内外压力平衡的构件即可,对于其他结构没有特殊要求,例如,在塑料袋的表面仅设置适宜孔径的普通微孔滤膜而成的发酵用容器。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本发明的黑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过程(1)出发菌株的筛选配制固体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其配比为去皮马铃薯100g、果胶8g、木聚糖6g、硫酸铵4g、蒸馏水1000ml、青霉素12ppm、PH6.5-6.8。经121℃40分钟消毒灭菌后倾倒在直径为9cm的无菌平皿内,凝固后待用。
在山东滨州某苹果园取土样125g,采用四分法逐步缩减至1.0-2.0克。加入无菌水稀释,配制成浓度为102、103、104、105、106和107的稀释液,分别均匀涂布在固体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每个9cm平皿内均匀涂布0.5ml)。28-30℃恒温培养6天,选择菌落数不超过10个的培养皿中的单菌落作为预选菌株。在104稀释度的固体培养基平皿上分离获得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作为出发菌种,进行后续诱变筛选。
(2)诱变选育对出发菌种进行诱变筛选和三角瓶固态发酵,分析测定其生产性能,主要分析木聚糖酶和中性果胶酶的产量。
诱变选育过程出发菌种→紫外诱变→γ射线诱变→NTG诱变,每次诱变后进行平皿分离筛选,一次诱变涂布60-80个培养皿。28-30℃恒温培养6天,选择菌落数不超过10个的培养皿中的单菌落作为预选菌落,挑选20-30个单菌落,进行三角瓶固态发酵试验,测定产酶能力。选择高产的2-3株高产菌种做重复试验,进而选择一株产量最高的菌种作为下一阶段诱变的出发菌种。
具体诱变条件如下紫外等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20cm,照射时间为10分钟。用无菌生理盐水制备孢子菌悬液,菌悬液的孢子浓度为106-107个/ml,液层厚度为0.3-0.5cm。照射后在增菌液(果胶2g、木聚糖1.2g、硫酸铵2g、酵母粉1g、蒸馏水1000ml、PH值6.8-7.0)中于28-30℃静息培养8小时,然后用无菌水稀释涂布在马铃薯固体琼脂培养基上,28-30℃恒温培养6天。挑选单菌落,进行三角瓶固态发酵,测定产酶性能,并挑选一株高产菌种作为下一步诱变的出发菌。
γ射线来源于Co60,待处理的菌悬液孢子浓度为105-106个/ml,照射剂量为600-800居里,照射时间为25小时,照射距离为25cm。照射后在上述增菌液中于28-30℃静息培养8小时,然后用无菌水稀释后涂后在马铃薯固体琼脂培养基上,28-30℃恒温培养6天。挑选单菌落,进行三角瓶固态发酵,测定产酶性能,并挑选一株高产菌种作为下一步诱变的出发菌。
NTG诱变剂的浓度为300-500ppm,待处理的菌悬液孢子浓度为105-106个/ml,作用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温度为35-40℃。诱变后的孢子液在上述增菌液中于28-30℃静息培养8小时,然后用无菌水稀释后涂后在马铃薯固体琼脂培养基上,28-30℃恒温培养6天。挑选单菌落,进行三角瓶固态发酵,测定生产性能,并挑选一株高产菌种作为下一步诱变的出发菌。
上述诱变循环共进行6轮,最终获得一株遗传性能比较稳定的高产木聚糖酶和中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
得到的黑曲霉菌种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如下菌落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迅速,25℃7天直径50-70毫米;质地为丝绒状活稍带絮状;分生孢子结构大量,为褐黑色,无渗出液;菌落反面略带黄色。分生孢子头球形至辐射形,直径150-450微米;分生孢子梗发生于基质,抱梗茎1000-3000×12-20微米,黄色或黄褐色,壁光滑;顶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0-)40-70微米,全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10-20×4.5-7.0微米,瓶梗6-9×2.5-3.0微米,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5(-5)微米,褐色,壁粗糙。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
实施例2本发明黑曲霉固态发酵培养后酶活的测定(1)在三角瓶中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培养基配比(以干物质计算)麦麸85.0%、木聚糖2.0%、甜菜渣1.0%、苹果皮粉2.0%、硫酸铵4.0%、棉粕粉3.0%、豆饼粉2.0%、硫酸二氢钾1.0%。料曲含水量为50.0%。将料曲分装在500ml三角瓶中,装料量为50g/瓶。在121℃消毒灭菌40-50分钟,冷却后接种斜面菌种的孢子液(2-8×108个/ml,每瓶接种2ml)。瓶口用16层无菌医用纱布封口,在28-32℃恒温培养3天,得到种曲,粉碎后过60目筛,并测定样品酶活。结果示于表1。其中,酶活力定义如下
木聚糖酶活力在37℃和PH5.5条件下,每分钟内从浓度为5mg/ml的木聚糖(Sigma X0627)溶液中降解释放1μ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
果胶酶活力在37℃和PH5.5条件下,每分钟内从浓度为4mg/ml的聚半乳糖醛酸(Sigma P9135)溶液中降解释放1μ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
纤维素酶活力在37℃和PH5.5条件下,每分钟内从浓度为4m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igma C5678)溶液中降解释放1μ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
(2)培养箱托盘中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培养基配比(以干物质计)同三角瓶培养条件,料曲含水量为60%。
料曲在121℃消毒灭菌40-50分钟,冷却后接种三角瓶培养的种曲,每1000g(以干物质计算)料曲接种1瓶500ml三角瓶培养的种曲(未干燥)。混合均匀,分装在20×20cm2的托盘中,料曲厚度为2.0-2.5cm。然后在26-28℃恒温培养72小时,培养箱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上。培养结束后在50-55℃条件下气流干燥24小时至料曲含水量降到10.0%以下,得到固态发酵产物,将其粉碎后过60目筛,测定样品酶活,酶活力定义和测定方法同上,结果示于表1。
(3)托盘式固态发酵培养中试生产培养基配比同三角瓶培养条件,投料量为300kg/批,料曲起始含水量为65%。
料曲在110℃消毒灭菌120-150分钟,冷却后接种三角瓶培养的种曲。一批料曲接种60瓶三角瓶种曲。混合均匀,分装于40×60cm2的托盘中,料曲厚度为3.5-4.0cm。托盘分散在托架上,垂直间距为20-25cm。培养过程中曲房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上,温度控制在24-28℃之间。培养84小时后转移到干燥房,在50-55℃条件下气流干燥36小时至料曲含水量降到10.0%以下,得到固态发酵产物,将其粉碎后过60目筛,测定酶活,酶活力定义和测定方法同上,结果示于表1。
表1.产品酶活的测定结果酶活力(u/g)三角瓶培养培养箱托盘培养 托盘式中试生产木聚糖酶 6860 5870 5260果胶酶 187 142 134纤维素酶 65.1 58.4 53.2此外,经测试发现,产品中的木聚糖酶、中性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pH值为3.0-6.5之间都能体现较高的活力和稳定性,进而,木聚糖酶和果胶酶能在pH2.5-7.0的范围内稳定均有较高的表现活力,并且能耐受生长猪低pH的胃酸环境,很适合应用于猪饲料中。
本发明的黑曲霉遗传性状稳定,生长繁殖快,其固态发酵培养时,除采用如本发明实施例所例示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培养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择采用其他公知固态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对本发明黑曲霉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得到具有高酶活力的固态发酵产物。
实施例3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1)出发菌株的筛选从健康生猪(体重为36公斤)消化道中分离筛选出5株耐酸性较好的乳酸菌,经过耐酸性梯度筛选,获得了一株耐酸性很好的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其在厌氧、30-40℃,PH3.2条件下能长期存活。
从酿造葡萄糖的废槽中筛选出一株能耐酸的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其在30-40℃,PH3.2条件下能长期存活。该酵母菌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发酵蔗糖和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纯种扩培分别在厌氧条件下纯种培养上述发酵乳酸菌和上述酿酒酵母菌。初始培养液的组成为每升培养液含有葡萄糖20g、蔗糖40g、磨成粉浆的豆粕粉(以干物质计算)20g、磷酸二氢钾2g、磨成粉浆状的甜菜渣30g(过60目筛)。培养液在120℃高温消毒30分钟,冷却至30℃以后,按0.1重量%比例接种,分别进行纯种培养。乳酸菌在34-36℃培养72小时,酵母菌在30-32℃培养24-36小时。培养结束后按等体积进行混合,配制成复合种液,用于下一步扩大培养。
(3)复合种液扩培配制复合菌培养液,每吨培养液中含有甜菜糖蜜120公斤、红糖10公斤、磨成粉浆状的豆粕粉20公斤(以干物质计算)、磷酸二氢钾2公斤。培养液在95-100℃高温消毒1小时,冷却至35℃后,接种复合种液。培养过程保持培养液的温度在30-36℃之间,培养时间为72-80小时,培养结束后的菌液PH值为3.2-3.4。
(4)固态发酵培养制备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按干物质重量比例为,玉米粉∶豆粕粉∶红糖=6∶3∶1,含水量(自由水比例)为28-30重量%,配制大料。按接种重量比为2-3%接种复合菌液,混合均匀。分装于特制的塑料袋中,平放后料层高度为6-8厘米。该塑料袋的表面设置有孔径为0.01微米的微孔滤膜(北京振泰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膜面为长方形,面积为4.0cm2。在环境温度为10-30℃条件下接种后第3天,测定其中的乳酸菌数量(活菌)在5×109个/g以上,酵母菌数量在1×108个/g以上,在第5天时,用大小适宜胶带贴在上述微孔滤膜上,从而将本发明的特制的发酵用塑料袋封闭,进行无氧发酵,在接种后第7天,乳酸菌数量稳定在1×1010个/g以上,酵母菌数量稳定在1.2×108个/g以上。
上述有氧发酵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环境温度适宜选择,温度较高时,有氧发酵时间可适当缩短,温度较低时,有氧发酵时间可适当延长。
实施例4在蓄禽饲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一在生猪(50公斤以上)饲料中添加由占饲料总重0.1%的上述黑曲霉托盘式固态发酵培养物和占饲料总重8%的上述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以湿重计算)组成的饲用微生态复合制剂,其过程如下选取20头美系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生长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10头猪,饲养在同栋养殖舍内。试验设计的原则遵循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的饲料价格相等。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含有抗生素),试验组喂养添加有上述饲料添加剂的不含抗生素的普通饲料。
试验在北京密云羊山猪场进行,饲养期为2005年3月19日-4月28日。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舍内温度为16-32℃、湿度40-65%。
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每头生猪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加了17.5元。
表2饲用微生态复合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二在生猪(45公斤以上)饲料中添加占饲料总重0.1%的上述黑曲霉托盘式固态发酵培养物和占饲料总重15%的上述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以湿重计算),其过程如下选取100头美系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生长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50头猪(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饲养在同栋养殖舍内。试验设计的原则遵循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的饲料价格相等。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含有抗生素),试验组喂养添加有上述饲料添加剂的不含抗生素的普通饲料。
试验在北京怀柔杨宋镇太平庄村猪场进行,饲养期为2005年6月27日-8月10日。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舍内温度为25-35℃、湿度40-75%。
在44天试验期内,试验组平均每头生猪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加了38.0元。
表3饲用微生态复合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三在鸡饲料中添加占饲料总重0.05%的上述黑曲霉托盘式固态发酵培养物和占饲料总重10%的上述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以湿重计算),其过程如下选用420只1日龄的公雏,饲喂7天。然后挑选健康的肉鸡400羽,体重134.5克(偏差不超过2.0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0羽。饲养在同栋养殖舍内。试验设计的原则遵循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的饲料价格相等。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含有抗生素),试验组喂养添加有上述饲料添加剂的不含抗生素的普通饲料。
试验在北京延庆某养鸡场进行,试验期为42天,结果参见表4。
表4饲用微生态复合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RDD-001 CGMCC No.1423。
2.权利要求1所述黑曲霉在制备酶制剂中的用途。
3.权利要求1所述黑曲霉在发酵植物原料中的用途。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曲霉在制备饲料添加剂中的用途。
5.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其包括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于固态发酵用料曲,混合均匀后,分装于发酵用容器,放置发酵;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酵用容器是由在密封容器的表面设置兼具空气过滤和维持容器内外压力平衡的构件而成的发酵用容器,在经过有氧发酵阶段后,将上述构件封闭,隔绝容器内外空气,进行无氧发酵,得到可直接使用或出售的复合制剂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其中,所述密封容器选自塑料袋、牛皮纸袋中的任一种,所述构件是孔径为0.1-0.6微米的微孔滤膜。
7.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其中,所述乳酸菌是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所述酵母菌是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8.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其中,将制备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液接种于固态发酵用料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其中,所述复合菌液PH为3.2-4.5,接种比为2-5重量%,所述乳酸菌是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所述酵母菌是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所制的乳酸菌-酵母菌固态发酵产物。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曲酶的固态发酵产物用作饲料添加剂。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乳酸菌-酵母菌固态发酵产物用作饲料添加剂。
13.一种不含抗生素的饲料,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曲霉的固态发酵产物和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乳酸菌-酵母菌固态发酵产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饲料,其中,所述黑曲霉的固态发酵产物的含量为0.03重量%-0.20重量%,所述乳酸菌-酵母菌固态发酵产物的含量为6重量%-20重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高产木聚糖酶和中性果胶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RDD-001 CGMCC No.1423,该菌种固态发酵生产的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在pH2.5-7.0都有很高活力,能耐受生长猪的胃酸环境。另外,该菌种生长速度很快,抗杂菌污染能力强。在托盘式固态发酵条件下接种10小时后就能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整个培养时间不超过48小时。生产强度比普通生产用固态发酵非淀粉多糖酶高产菌种高50%左右。提供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制剂的固态发酵培养工艺,还提供含有上述黑曲霉的发酵产物和经上述固态发酵培养工艺制得的产品的饲料添加剂,该饲料添加剂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抗药性等作用,可取代抗生素应用于畜禽喂养,在不增加饲养成本的情况下,生产出高质量的畜禽产品。
文档编号A23K1/165GK1742607SQ20051011250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陆文清 申请人:北京盛业安泰科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