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耕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0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还田耕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耕作机械,进一步是能同时进行秸秆还田和耕地的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秸秆还田机,可分为甩刀式和锤爪式两类。由于秸秆还田机都是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因而所需用动力较大;而且,粉碎秸秆与耕地分为两次进行,即用秸秆还田机对秸秆进行粉碎,之后再用犁进行耕地作业。这样,总体耕作次数增加,动力消耗较大,浪费了能量和资源。同时反复入田作业,不符合现代农业提倡的保护耕作思想,不利于环境和土壤的保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兼进行秸秆还田和耕地的农用机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秸秆还田耕犁,犁架前部设有与拖拉机的连接装置和升降装置,以及动力传输装置,其特点是犁架中部的下方固定有盘锯轴,盘锯轴的一侧固定有盘锯,盘锯轴后的犁架下设有翻犁,翻犁连接压板,翻犁后设有耕犁。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输装置可以是皮带传动,也可以是传动轴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压板与翻犁可以为一体,也可以为分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效率高。可兼而进行秸秆还田与耕地,从而提高了耕作效率,相对一般的第一次秸秆还田、第二次耕地的作业模式,可提高效率1-2倍;2、动力消耗低。一般的秸秆还田机,采用甩刀或锤爪,需将秸秆基本粉碎,从而需消耗大量的动力。而本实用新型只需将秸秆切断,进行填埋即可,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动力消耗。3、成本低。相对秸秆还田与耕地分别进行而言,通过提高效率、减少功力消耗、减少工时投入等,可大幅度地降低成本。4、有利于保护耕地。本实用新型可减少机械入地耕作次数,符合现代农业提倡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作物产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犁架(1),主梁(1-1),固定板B(1-1-1),固定板C(1-1-2),副梁(1-2),犁架连接孔(2),连接板(3),升降孔(4),盘锯轴(5),盘锯(6),翻犁(7),连接板(7-1),压板(8),耕犁(9),变速箱A(10),动力输入轮(11),动力输入轴(11-1),三角带(12),拖拉机离合轮(13),支架(14),动力输出轮(15),动力输出轴(15-1),链条(16),盘锯轴轮(17),拖拉机半轴(18),“T”型架(19),“T”型架短面(19-1),“T”型架长面(19-2),前固定压带轮(20),后固定压带轮(21),活动压带轮(22),轮(22-1),轮轴(22-2),压带杆(22-3),连接杆(22-4),弹簧(22-5),变速箱B(23),万向节(24),动力杆(25),箱体(26),近侧面(26-1),远侧面(26-2),动力支架(27),动力轴(28),动力输入轮(29),动力输出轮(30),刀座(31),锤爪(32),定刀片(33),出口(34),活动套(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叙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犁架(1)有一个主梁(1-1)和一个副梁(1-2),主梁与副梁前后均固定连接,主梁和副梁的前端均设有犁架连接孔(2),通过连接板(3)固定悬挂于拖拉机相应部位,连接孔后部主梁与副梁上均设有升降孔(4),升降孔可与拖拉机的升降杆连接,操纵升降杆可将犁架升起;在犁架中部通过两个固定板A(图中未画出)及由其分别固定于主梁和副梁的两个轴承,固定盘锯轴(5),盘锯轴的一侧通过梢栓和螺钉固定有盘锯(6),盘锯为圆形,在盘锯的边缘,有锯齿,用于切断秸秆;盘锯轴后的主梁上设有翻犁(7),用于将秸秆推入耕沟内;其连接方式如下在主梁上设有固定板B(1-1-1),固定板通过螺丝与翻犁的连接板(7-1)固定,连接板(7-1)固定于犁腿的上端。翻犁的上部设有压板(8),压板呈弧型,前部较高,后部较低,可防止秸秆跑到沟外;翻犁与压板为一体结构,即压板与翻犁为一块钢板(或铁板),整体呈弧型。翻犁后部的主梁上设有固定板C(1-1-2),固定板通过螺丝与耕犁(9)的连接板(9-1)固定,连接板(9-1)固定于犁腿(9-2)的上端。
犁架上设有变速箱A(10),变速箱A的动力输入轮(11)设在变速箱A的一侧,动力输入轴(11-1)的一端,通过三角带(12)连接拖拉机离合轮(13),犁架上设有支架(14),用于固定变速箱A,在拖拉机离合轮与变速箱A动力输入轮间设有张紧轮,用于三角带的张紧,变速箱A的另一侧动力输出轴(15-1)上设有动力输出轮(15),动力输出轮通过链条(16)与盘锯轴轮(17)连接,盘锯轴轮固定于盘锯轴上,盘锯轴的另一侧固定盘锯。
链条可用三角带代替。
本实施例中,变速箱A采用如下结构变速箱A体上固定两个平行的轴,一个为动力输入轮轴,轴上设有齿轮A;另一个为动力输出轮轴,轴上设有齿轮B;动力输入轮轴延伸出变速箱A外的一端,设有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轮轴延伸出变速箱A外的一端,设有动力输出轮。拖拉机离合轮顺时针转动,通过三角带作用,带动动力输入轮及齿轮A作顺时针转动,经齿轮A和齿轮B的咬合作用后,齿轮B为逆时针转动,动力输出轮逆时针转动,从而完成倒向,动力输出轴带动盘锯轴及盘锯作逆时针转动。
动力输入轮(或动力输出轮)可采用离合结构,当用手摇动拖拉机时,可以分离动力输入轮(或动力输出轮),以减轻启动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张紧轮可采用以下设计在拖拉机半轴(18)上设有“T”型架(19),“T”型架短面(19-1)通过螺丝固定于半轴上,“T”型架长面(19-2)上一侧设有两固定压带轮,前固定压带轮(20)轮面为平面,靠近拖拉机半轴,置于三角带下层的下面;后固定压带轮(21)轮面为凹槽,靠近变速箱A动力输入轮,置于三角带下层的上面;在两个固定压带轮之间,还设有一个活动压带轮(22),其结构为压带轮(22-1)通过相应的轴(22-2)安装于压带杆(22-3)的一端,压带杆的另一端活动固定于连接杆(22-4)及长面上,在压带杆的中部连接弹簧(22-5)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长面上,活动压带轮处于三角带上层的上面,由于弹簧连接作用,使三角带松紧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可采用如下结构其一,连接板为一长方形钢板,其后部在纵向中轴线上开有两个犁架固定孔,用于固定犁架,连接板的前部在中轴线的上部或下部开有一个拖拉机固定孔,可通过将连接板翻转使用,来改变拖拉机连接的高低,从而调整与水平面的犁架的角度。其二,连接板为一长方形钢板,其后部在纵向中轴线上开有两个犁架固定孔,用于固定犁架,连接板的前部在与中轴线垂直的直线上,上、下各开有一个拖拉机固定孔,通过将使用上下不同的拖拉机固定孔,来改变犁架与拖拉机连接的高低,从而调整犁架与水平面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可在拖拉机前设一个推秆器,用于将秸秆推倒,推秆器为“L”型,其推杆(长120厘米左右)通过螺丝固定横置于拖拉机前距地10-15厘米处,其开沟的一侧,设有挡杆(长50厘米左右),避免秸秆向沟侧倾倒。
本实施例中,由拖拉机的离合轮通过三角带,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入轮,通过变速箱A,传给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再通过链条作用,将动力传给盘锯轴轮,盘锯轴轮带动盘锯轴及盘锯。耕作时,先用耕犁犁出一条沟,之后在拖拉机的带动下,盘锯旋转切断秸秆,翻犁将秸秆推入犁出的沟内,耕犁在耕出新沟的同时,将上次犁出的沟及沟内的秸秆填埋。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犁架(1)有一个主梁(1-1)和一个副梁(1-2),主梁与副梁前后均固定连接,主梁和副梁的前端均设有犁架连接孔(2),通过连接板(3)固定悬挂于拖拉机相应部位,连接孔后部主梁与副梁上均设有升降孔(4),在犁架中部通过固定板A(图中未画出)及螺丝固定有盘锯轴(5),盘锯轴的一侧通过梢栓和螺钉固定有盘锯(6),盘锯为圆形,在盘锯的边缘,有锯齿,用于切断秸秆。盘锯轴后的主梁上设有翻犁(7),用于将秸秆推入耕沟内;其连接方式如下在主梁上设有固定板B(1-1-1),固定板通过螺丝与翻犁的连接板(7-1)固定,连接板(7-1)固定于犁腿的上端。翻犁的上部设有压板(8),压板呈弧型,前部较高,后部较低,可防止秸秆跑到沟外;翻犁与压板为一体结构,即压板与翻犁为一块钢板(或铁板),整体呈弧型。翻犁后部的主梁下设有耕犁(9),耕犁与主梁的连接方式与翻犁相同,也可以不同。翻犁与耕犁均可采用扣接固定的方法与主梁连接,从而使翻犁与耕犁的犁腿上下可调。
变速箱B(23)通过万向节(24)与拖拉机相应部位相连,同时变速箱B的动力杆(25)(图中未画出)连接盘锯轴,拖拉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B传向盘锯轴,从而带动盘锯轴及盘锯转动,通过万向节的作用,使盘锯轴及盘锯作逆时针转动。
实施例3如图5所示,犁架(1)有一个主梁(1-1)和一个副梁(1-2),主梁与副梁前后均固定连接,主梁和副梁的前端均设有犁架连接孔(2),通过连接板(3)固定悬挂于拖拉机相应部位,连接孔后部主梁与副梁上均设有升降孔(4),在犁架中部设有盘锯轴(5),盘锯轴上固定有一个盘锯(6),盘锯为圆形,在盘锯的边缘,有锯齿,用于切断秸秆。盘锯被封于箱体(26)内,箱体外上面设有一个动力支架(27),动力支架上设有一个通过轴承固定的动力轴(28),动力轴的一端设有动力输入轮(29),另一端设有动力输出轮(30),动力输入轮可以是离合轮;拖拉机离合轮通过三角带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入轮,进而带动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通过链条或三角带,带动盘锯轴及盘锯,盘锯的转向与拖拉机离合轮相同;盘锯在箱体内,靠近主梁的近侧面(26-1),盘锯轴延长固定于箱体的外远侧面(26-2)上,在盘锯与箱体外侧面之间的盘锯轴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刀座(31),刀座上固定有锤爪(32),在壳体的内侧,设有与锤爪相配合的定刀片(33),通过锤爪与定刀片的作用,将切断的秸秆粉碎。箱体内壁上设有引导板(图中未画出),引导板由长条状凸出物组成,直通出口,通过引导板的作用,将粉碎的秸秆顺利导往出口(34),从而便于设在后部主梁上的耕犁填埋。耕犁与主梁的连接方式如下在主梁上设有活动套(35),活动套的水平套筒套于主梁上并可在主梁上前后滑动固定,竖直套筒套在铧腿上,铧腿可在其中上下滑动,并可沿竖轴转动固定。
在拖拉机离合轮与动力输入轮间设有张紧轮,用于三角带的张紧,张紧轮,的设计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可用甩刀取代锤爪。
本实施例动力传输部分可以采用类似实施例2中的动力传输装置,即变速箱B(23)通过万向节(24)与拖拉机相应部位相连,同时变速箱B的动力杆(25)(图中未画出)连接盘锯轴,将拖拉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B传向盘锯轴,从而带动盘锯轴转动,实现对秸秆的切断与粉碎。
本实用新型中,犁架长为130-150厘米,升降孔与犁架连接孔距离之间的间距为25-30厘米,盘锯轴与升降孔的间距为30-40厘米,翻犁腿与盘锯轴的间距为30-38厘米,耕犁腿与翻犁腿的间距为35-40厘米,盘锯的直径为40-50厘米,翻犁幅宽为10-15厘米,耕犁幅宽为20-28厘米,翻犁腿与耕犁腿的距离为13-17厘米,两个固定压带轮的间距为38-42厘米。
权利要求1.秸秆还田耕犁,犁架前部设有与拖拉机的连接装置和升降装置,以及动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犁架中部的下方固定有盘锯轴,盘锯轴的一侧固定有盘锯,盘锯轴后的犁架下设有翻犁,翻犁连接压板,翻犁后设有耕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构成为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轮设在变速箱的一侧,通过三角带连接拖拉机离合轮,设有张紧轮,变速箱的另一侧设有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通过链条与固定于盘锯轴上的盘锯轴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构成为变速箱通过万向节与拖拉机相应部位相连,同时变速箱的动力杆连接盘锯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盘锯被封于箱体内紧邻内侧面外,盘锯轴延长固定于箱体的外侧面上,在盘锯与箱体外侧面之间的盘锯轴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刀座,刀座上通过螺钉固定有锤爪,在壳体的内侧,设有与锤爪相配合的定刀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张紧轮可采用以下设计在拖拉机半轴上设有“T”型架,“T”型架的短面通过螺丝固定于半轴上,长面上一侧设有两固定压带轮,前固定压带轮靠近拖拉机半轴,置于三角带下层的下面;后固定压带轮轮面,靠近动力输入轮,置于三角带下层的上面;在两个固定压带轮之间,还设有一个活动压带轮,活动压带轮处于三角带上层的上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活动压带轮其结构为轮通过相应的轴安装于压带杆的一端,杆的另一端固定于连接杆及“T”型架上,在压带杆的中部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T”型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箱体内壁上设有引导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牵引秸秆还田耕犁的拖拉机前设一个推秆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翻犁与压板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秸秆还田耕犁,其特征在于翻犁腿与耕犁腿的距离为13-17厘米,两个固定压带轮的间距为38-42厘米。
专利摘要秸秆还田耕犁,犁架前部设有与拖拉机的连接装置和升降装置,以及动力传输装置,其特点是犁架中部的下方固定有盘锯轴,盘锯轴的一侧固定有盘锯,盘锯轴后的犁架下设有翻犁,翻犁连接压板,翻犁后设有耕犁。优点为1.效率高。可兼而进行秸秆还田与耕地,从而提高了耕作效率;2.功力消耗低,只需将秸秆切断,进行填埋即可,减少了动力消耗。3.成本低。4.有利于保护耕地。
文档编号A01B35/00GK2822157SQ200520030399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
发明者张江涛, 张鹏飞, 张卫党 申请人:张江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