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5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绞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肉机。
背景技术
家用绞肉机可绞制粗细肉馅,肉丁,菜馅等,为人们减轻家庭劳务负担、改善生活 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厨房及肉食加工点。
现有的绞肉机工作主要靠旋转的螺杆将料斗中的原料肉推挤到绞刀处,利用转动的 切刀刃形成的剪切作用将肉切碎,并在螺杆挤压力的作用下,将肉粒不断送出。这样, 料斗中的肉不断通过螺杆进入绞刀处,而肉靡断被排出机外。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66769U公开的《一种绞肉机机体》,包括带有进料口、支撑座和腔体的壳体,摇柄, 位于腔体内的螺旋推进器和与支撑座一体制出的支撑脚。这种绞肉机使用简单,但是由 于进料口、腔体、支撑座、支撑脚是一体浇铸铸铁结构,不能拆开,因此包装体积大, 携带、运输不方便。同时铸铁结构使绞肉机比较笨重、外型不够精致,而且在制造生产 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较轻、清洗方便、包装体积小的绞肉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绞肉机,包括手柄组件、动刀片和定刀片; 手柄组件包括手把、摇杆和压紧件;
还包括绞肉机体、塑料衬套、绞龙和端盖;
手柄组件的摇杆的一端开有腰圆形的扁孔,手把转动连接在摇杆的另一端;压紧件 包括位于左端的螺杆头、位于中间的压紧帽和位于右端的三角环形旋转头;
绞肉机体包括进料筒体、走料筒体和支撑座;进料筒体和走料筒体均为钣金件;走 料筒体的左端头为出料口且设有外螺纹,走料筒体的右端收口而形成右端连接口部,走 料筒体还包括位于右部的开口方向朝上的进料口;进料筒体焊接固定在走料筒体上且位 于走料筒体的进料口处;绞肉机体的支撑座的座体上设有定位槽;支撑座由其上端面焊 接固定在走料筒体的右部外侧面的朝下部位;
塑料衬套包括左侧的垫圈部和右侧的套部;绞龙包括绞龙轴、叶片和阻挡片;绞龙轴包括圆形主轴段、腰圆形的右端头和位于左端的刀片座;绞龙轴的右端头设有内螺孔; 叶片为钣金件;叶片为一根条状板体,呈螺旋状围绕在绞龙轴的圆形主轴段上,且叶片 与绞龙轴固定连接为一体;阻挡片阻挡片固定在绞龙轴上且位于右部;
动刀片的中央设有中央方孔,该中央方孔与绞龙轴的刀片座的方形柱相对应;动刀 片为十字形刀片;
定刀片的中央设有中央圆孔,定刀片的中央圆孔与绞龙轴的刀片座的圆柱形端头相 对应;定刀片的刀片体上设有多个圆形刀口;
端盖包括位于外周的螺旋套部和位于内侧的压紧部,螺旋套部上设有内螺纹。
还包括固定脚组件;固定脚组件包括双折弯形连接钩、转动柄和抵板;转动柄包括 位于上端的螺杆头和位于下端的三角环形旋转头,转动柄由其螺杆头旋合在连接钩的下 板体的螺孔上,抵板被轴向定位在转动柄的螺杆头的上端,抵板可相对于转动柄转动。
所述支撑座、端盖和摇杆均为钣金件。
所述绞龙的绞龙轴和叶片互相垂直。
使用时,塑料衬套由其套部套在绞龙轴的右端、且塑料衬套的垫圈部的左端面与固 定于绞龙轴的阻挡片的右端面相接触
绞龙从走料筒体的左端开口插入走料筒体中,且绞龙轴的右端头伸出走料筒体的右 端连接口部;塑料衬套的套部伸入走料筒体的右端连接口部中;塑料衬套由其垫圈部的 右端面与走料筒体的右端连接口部处的左端面相接触;
动刀片由其中央方孔套在绞龙轴的与其相配合的刀片座的方柱形上、而在周向上被 绞龙轴限位,且其右端面与绞龙轴的圆形主轴段的左端面相接触;定刀片套在绞龙轴的 刀片座的圆柱形端头上,且绞龙轴可相对于定刀片转动;定刀片在周向上被走料筒体限 位;定刀片的右端面与动刀片的左端面相接触;
端盖由其螺旋套部旋合在绞肉机体的走料筒体的左端头的外螺纹上,端盖与走料筒 体的左端头上的螺纹可拆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端盖由其压紧部与定刀片的左端面相 接触,旋紧至一定程度后,则使得动刀片与定刀片以一定的压力相互接触,该压力在绞 肉时可以保证条状碎肉的形成;
摇杆由其扁孔套在绞龙轴的右端头上,且摇杆的左端面与绞龙轴的圆形主轴段的右 端面相接触,摇杆在周向上被绞龙轴限位;压紧件由其螺杆头伸入并旋合在绞龙轴的右 端头的内螺孔上,压紧件由其压紧帽的左端面与摇杆的右端面相接触,通过转动压紧件 的三角环形旋转头而使摇杆与绞龙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将绞肉机固定时,先将绞肉机机体由其支撑座的座脚的下端面放置在工作台的台 面上,再将固定脚的连接钩的上板体插入绞肉机体的支撑座的定位槽中,将抵板的上端面与工作台的下端面相接触;旋转转动柄的三角环形旋转头,使抵板跟随转动柄一同 上升,从而由连接钩通过其上板体拉住支撑座而使其压在工作台的上端面上、同时由抵 板顶紧工作台的下端面而将绞肉机固定在工作台上。
所述绞肉机体的走料筒体的左端直径略大于右端直径,走料筒体包括沿左右方向设 置的8条内凸外凹的方槽形阻挡条。
定刀片的周向边缘部位设有定位槽;走料筒体的左端头上设有定位凸起;使用时, 定刀片的定位槽卡在走料筒体的左端头的内壁的定位凸起上,而使定刀片在周向上被走 料筒体限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绞肉机采用钣金件的机体,不仅可以使 固定脚与机体分开,包装体积小,可大大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而且用钣金件替代铸 铁件可以大幅度降低绞肉机的重量,且可以采用钢铁材料制作机体,使产品升级换代, 减少了铸铁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同时外观漂亮,清洗也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绞 肉机由于采用钣金件结构,因此走料筒体与进料筒体由独立的部件相互焊接而成,由进 料筒体的外侧面与走料筒体的内侧面相焊接,且焊接处的筒体的厚度均比主体厚度减少 一半,从而保证进料的顺利和清洗的方便。本实用新型的走料筒体的内侧面在圆周方向 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条阻挡条。这样当块状肉从进料筒体进入走料筒体后,随着绞龙 的旋转,位于螺旋形叶片的槽中的肉块在碰触到阻挡条时,就能顺着阻挡条的方向向左 移动而被挤压推送到动刀片处,而不会一直随着绞龙旋转,这种输送肉块的方式不仅提 高了输送效率,而且有利于动刀片和定刀片对肉块的绞碎。传统绞龙的加工方法是铸造 得到,而本实用新型的绞龙的叶片是一根条料缠绕在绞龙轴上的,且可以通过热胀冷缩 的方法使得叶片固定在绞龙轴上,从组件的纵向剖面看,叶片与轴是互相垂直的,而铸 造件无法作到这一点,因此不仅推力比传统的提高很多,而且材料利用率高、线条流畅、 表面平整光滑,清洗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脚组件是独立的,因此有两种将本绞肉 机固定在工作台面上的方式, 一种是不用固定脚组件,直接将支撑座放在桌面上,用螺 钉固紧;另一种方式则将固定脚的连接钩的上板体插入绞肉机体的支撑座的定位槽中, 将抵板的上端面与工作台的下端面相接触。旋转转动柄的三角环形旋转头,使抵板跟随 转动柄一同上升,从而由连接钩通过其上板体拉住支撑座而使其压在工作台的上端面 上、同时由抵板顶紧工作台的下端面而将绞肉机固定在工作台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绞肉机体的分解不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所显示的是腔体的截面。 图5为图2的B-B向示意图。
图6为
图1中绞龙与摇杆相互间可拆式固定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手柄组件l,手把ll,摇杆12,扁孔12-1,压紧件13,螺杆头13-1,压紧帽13-2, 三角环形旋转头13-3;
绞肉机体2,进料筒体2-l,走料筒体2-2,左端头2-2-1,右端连接口部2-2-2,方 槽形阻挡条2-2-3,支撑座2-3,座脚2-3-1;
塑料衬套3,垫圈部3-l,套部3-2;
绞龙4,绞龙轴4-l,刀片座4-1-1,主轴段4-1-2,右端头4-1-3,叶片4-2,阻挡片
4-3;
动刀片5; 定刀片6;
端盖7,压环部7-l,螺旋套部7-2;
固定脚组件8,连接钩81,转动柄82,抵板83。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绞肉机包括手柄组件1、绞肉机体2、塑料衬套3、绞龙 4、动刀片5、定刀片6、端盖7和固定脚组件8。
见图2,手柄组件1包括手把11、摇杆12和压紧件13。手把11转动连接在摇杆 12的一端,摇杆12的另一端开有腰圆形的扁孔12-1。摇杆12为钣金件。压紧件13包 括位于左端的螺杆头13-1、位于中间的压紧帽13-2和位于右端的三角环形旋转头13-3。
见图2及图3,绞肉机体2包括进料筒体2-l、走料筒体2-2和支撑座2-3。进料筒 体2-1和走料筒体2-2均为独立的钣金件,均由钢管经过机加工的方法制得。支撑座2-3 为由钢板经过焊接和机加工制得的钣金件。支撑座2-3的座体上设有定位槽。
见图2至图4,走料筒体2-2为」中空钣金件,左端直径略大于右端直径,走料筒 体2-2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8条内凸外凹的方槽形阻挡条2-2-3。走料筒体2-2的左端 头2-2-1为出料口,走料筒体22的右端收口而形成右端连接口部2-2-2,走料筒体2-2 还包括位于右部的开口方向朝上的进料口;进料筒体21焊接固定在走料筒体2-2上且位于走料筒体2-2的进料口处;支撑座2-3由其上端面焊接固定在走料筒体2-2的右部 外侧面的朝下部位。走料筒体2-2的左端头2-2-1上设有外螺纹,且该左端头2-2-1的内 壁上设有定位凸起。
见图2,塑料衬套3包括左侧的垫圈部3-1和右侧的套部3-2。 见图2,绞龙4包括绞龙轴4-l、叶片4-2和阻挡片4-3。绞龙轴41包括圆形主轴段 4-1-2、腰圆形的右端头4-1-3和位于左端头的刀片座4-1-1。叶片4-2为一根螺旋形的条 状板体,该螺旋形条状板体围绕固定在绞龙轴41的圆形主轴段4-1-2上。绞龙轴4-l的 刀片座4-1-1包括方柱形,该方形柱与绞龙轴4-1的圆形主轴段4-1-2之间形成台阶,刀 片座4-1-1的外接圆直径小于圆形主轴段4-1-2的直径,绞龙轴4-1的右端头4-1-3设有 内螺孔。阻挡片4-3固定在绞龙轴4-1上且位于右部。绞龙4的绞龙轴4-1和叶片4-2 互相垂直。
仍见图2,动刀片5的中央设有中央方孔,该中央方孔与绞龙轴4-l的刀片座4-1-1 的方形柱相配合,且动刀片5为十字形刀片。定刀片6的中央设有中央圆孔,定刀片6 的中央圆孔小于动刀片5的中央方孔,且该中央圆孔与绞龙轴4-1的刀片座4-1-1的圆 柱形端头相对应。定刀片6的刀片体上设有多个圆形刀口,且定刀片6的周向边缘部位 设有定位槽。
见图5,端盖7为钣金件,端盖7包括位于外周的螺旋套部7-2和位于内侧的压紧 部7-l,螺旋套部7-2上设有内螺纹。
见图2,固定脚组件8包括双折弯形连接钩81、转动柄82和抵板83。转动柄82 包括位于上端的螺杆头和位于下端的三角环形旋转头,转动柄82由其螺杆头旋合在连 接钩81的下板体的螺孔上,抵板83被轴向定位在转动柄82的螺杆头的上端,抵板83 可相对于转动柄82转动。
见图2,塑料衬套3由其套部3-2套在绞龙轴4-1的右端、且塑料衬套3的垫圈部 3-1的左端面与固定于绞龙轴4-1的阻挡片4-3的右端面相接触。
绞龙4从走料筒体2-2的左端开口插入走料筒体2-2中,且绞龙轴4-1的右端头4-1-3 伸出走料筒体2-2的右端连接口部2-2-2;塑料衬套3的套部3-2伸入走料筒体22的右 端连接口部2-2-2中。塑料衬套3由其垫圈部3-1的右端面与走料筒体2-2的右端连接 口部2-2-2处的左端面相接触。塑料衬套3的设置能提高绞肉机的密封性能。
动刀片5由其方形孔套在绞龙轴4-1的与其相配合的刀片座4-1-1的方柱形上、而
在周向上被绞龙轴4-l限位,且其右端面与绞龙轴4-l的圆形主轴段的左端面相接触。
定刀片6套在绞龙轴4-1的刀片座4-1-1上,且绞龙轴4-l可相对于定刀片6转动;定
刀片6由其定位槽卡在走料筒体2-2的左端头2-2-1的内壁的定位凸起上,而在周向上被走料筒体2-2限位;定刀片6的右端面与动刀片5的左^g面相接触。
端盖7由其螺旋套7-2旋合在绞肉机体2的走料筒体2-2的左端头2-2-1的外螺纹 上,端盖7与走料筒体2-2的左端头2-2-1上的螺纹可拆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端盖7 由其压紧部7-l与定刀片6的左端面相接触,旋紧至一定程度后,则使得动刀片5与定 刀片6以一定的压力相互接触,该压力在绞肉时可以保证条状碎肉的形成。
摇杆12由其扁孔12-1套在绞龙轴4-1的右端头4-1-3上,且摇杆12的左端面与绞 龙轴4-1的圆形主轴段4-1-2的右端面相接触,摇杆12在周向上被绞龙轴4-1限位。压 紧件13由其螺杆头13-1伸入并旋合在绞龙轴4-1的右端头4-1-3的内螺孔上,压紧件 13由其压紧帽13-2的左端面与摇杆12的右端面相接触,通过转动压紧件13的三角环 形旋转头13-3而使摇杆12与绞龙轴4-1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将绞肉机固定时,先将绞肉机机体2由其支撑座2-3的座脚2-3-1的下端面放置 在工作台的台面上,再将固定脚8的连接钩81的上板体插入绞肉机体2的支撑座2-3 的定位槽中,将抵板83的上端面与工作台的下端面相接触。旋转转动柄82的三角环形 旋转头,使抵板83跟随转动柄82 —同上升,从而由连接钩81通过其上板体拉住支撑 座2-3而使其压在工作台的上端面上、同时由抵板83顶紧工作台的下端面而将绞肉机 固定在工作台上。
安装完成后,将待绞碎的肉块从进料筒体2-l放入机体2中,握住手把13,使摇杆 12相对于机体2转动,从而带动绞龙4旋转,肉块则在叶片4-2所形成的螺旋形槽中被 向左推进至定刀片6处,随着动刀片5相对于定刀片6的相对转动,而将肉块在定刀片 6的各个圆形刀口的右端口处被绞碎,然后进入定刀片6的圆形刀口中而被向左呈条状 碎肉挤出。绞龙4在旋转推进的过程中所携带的肉块碰触到走料筒体22上的内凸外凹 的方槽形阻挡条2-2-3时,肉块则被方槽形阻挡条2-2-3限制,沿着向左的方向被挤压 推送到动刀片5处,而不会一直随着绞龙4旋转,这种输送方式有利于提高绞肉机的输 送效率,也有利于对肉块的绞碎。 (实施例2)
参见
图1至图6,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机体在固定时, 不需要固定脚组件8。支撑座2-3的座脚上设有固定孔。在将绞肉机体2固定在工作台 上时,先将绞肉机体2由其支撑座2-3的座脚2-3-l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然后用螺 钉穿过在支撑座2-3的座脚2-3-1上的固定孔后将机体旋紧在工作台面上,即完成了绞 肉机的安装。然后即可进行绞肉的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绞肉机,包括手柄组件、动刀片和定刀片;手柄组件包括手把、摇杆和压紧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绞肉机体、塑料衬套、绞龙和端盖;手柄组件的摇杆的一端开有腰圆形的扁孔,手把转动连接在摇杆的另一端;压紧件包括位于左端的螺杆头、位于中间的压紧帽和位于右端的三角环形旋转头;绞肉机体包括进料筒体、走料筒体和支撑座;进料筒体和走料筒体均为钣金件;走料筒体的左端头为出料口且设有外螺纹,走料筒体的右端收口而形成右端连接口部,走料筒体还包括位于右部的开口方向朝上的进料口;进料筒体焊接固定在走料筒体上且位于走料筒体的进料口处;绞肉机体的支撑座的座体上设有定位槽;支撑座由其上端面焊接固定在走料筒体的右部外侧面的朝下部位;塑料衬套包括左侧的垫圈部和右侧的套部;绞龙包括绞龙轴、叶片和阻挡片;绞龙轴包括圆形主轴段、腰圆形的右端头和位于左端的刀片座;绞龙轴的右端头设有内螺孔;叶片为钣金件;叶片为一根条状板体,呈螺旋状围绕在绞龙轴的圆形主轴段上,且叶片与绞龙轴固定连接为一体;阻挡片阻挡片固定在绞龙轴上且位于右部;动刀片的中央设有中央方孔,该中央方孔与绞龙轴的刀片座的方形柱相对应;动刀片为十字形刀片;定刀片的中央设有中央圆孔,定刀片的中央圆孔与绞龙轴的刀片座的圆柱形端头相对应;定刀片的刀片体上设有多个圆形刀口;端盖包括位于外周的螺旋套部和位于内侧的压紧部,螺旋套部上设有内螺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脚组件;固定脚组件 包括双折弯形连接钩、转动柄和抵板;转动柄包括位于上端的螺杆头和位于下端的三角 环形旋转头,转动柄由其螺杆头旋合在连接钩的下板体的螺孔上,抵板被轴向定位在转 动柄的螺杆头的上端,抵板可相对于转动柄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端盖和摇杆均 为钣金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的绞龙轴和叶片互 相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塑料衬套由其套部套在绞龙轴的右端、且塑料衬套的垫圈部的左端面与固定于绞龙轴的阻挡片的右端面相接 触;绞龙从走料筒体的左端开口插入走料筒体中,且绞龙轴的右端头伸出走料筒体的右 端连接口部;塑料衬套的套部伸入走料筒体的右端连接口部中;塑料衬套由其垫圈部的 右端面与走料筒体的右端连接口部处的左端面相接触;动刀片由其中央方孔套在绞龙轴的与其相配合的刀片座的方柱形上、而在周向上被 绞龙轴限位,且其右端面与绞龙轴的圆形主轴段的左端面相接触;定刀片套在绞龙轴的 刀片座的圆柱形端头上,且绞龙轴可相对于定刀片转动;定刀片在周向上被走料筒体限 位;定刀片的右端面与动刀片的左端面相接触;端盖由其螺旋套部旋合在绞肉机体的走料筒体的左端头的外螺纹上,端盖与走料筒 体的左端头上的螺纹可拆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端盖由其压紧部与定刀片的左端面相 接触,旋紧至一定程度后,则使得动刀片与定刀片以一定的压力相互接触,该压力在绞 肉时可以保证条状碎肉的形成;摇杆由其扁孔套在绞龙轴的右端头上,且摇杆的左端面与绞龙轴的圆形主轴段的右 端面相接触,摇杆在周向上被绞龙轴限位;压紧件由其螺杆头伸入并旋合在绞龙轴的右 端头的内螺孔上,压紧件由其压紧帽的左端面与摇杆的右端面相接触,通过转动压紧件 的三角环形旋转头而使摇杆与绞龙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在将绞肉机固定时,先将绞肉机 机体由其支撑座的座脚的下端面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再将固定脚的连接钩的上板体插入绞肉机体的支撑座的定位槽中,将抵板的上端面与工作台的下端面相接触;旋转 转动柄的三角环形旋转头,使抵板跟随转动柄一同上升,从而由连接钩通过其上板体拉 住支撑座而使其压在工作台的上端面上、同时由抵板顶紧工作台的下端面而将绞肉机固 定在工作台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肉机体的走料筒体的 左端直径略大于右端直径,走料筒体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8条内凸外凹的方槽形阻挡 条。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定刀片的周向边缘部位设有 定位槽;走料筒体的左端头上设有定位凸起;使用时,定刀片的定位槽卡在走料筒体的 左端头的内壁的定位凸起上,而使定刀片在周向上被走料筒体限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绞肉机,包括手柄组件、绞肉机体、塑料衬套、绞龙、动刀片、定刀片和端盖。绞肉机体包括进料筒体、走料筒体和支撑座,进料筒体焊接固定在走料筒体上且位于走料筒体的进料口处。走料筒体的左端头上设有外螺纹。支撑座的座体上设有定位槽。端盖外周的螺旋套上设有内螺纹。绞龙和动刀片位于绞肉机体的走料筒体内。绞龙包括绞龙轴和叶片。动刀片的中央设有与绞龙轴的刀片座相配合的中央方孔。手柄组件包括摇杆和压紧件。本绞肉机采用钣金件的机体,包装体积小,可大大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不采用铸造方法而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时即可直接将机体固定在工作台面上,也可通过与机体分离的固定脚组件将机体固定在工作台面上。
文档编号B02C18/00GK201361572SQ2008202378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张小平, 欧阳伟 申请人:张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