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3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筒,特别是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前后移动自如地设置、且在外周卷绕 钓线的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旋压式绕线轮包括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绕线轮主体上的 转子;配置在转子的前方且在外周卷绕钓线的卷筒。这样的卷筒具有在外周卷绕钓线的卷线体部;设置在卷线体部的前端部且直径 比卷线体部的最大外径还要大的前凸缘部;筒状地设置在卷线体部后端部且直径比卷线体 部最大外径还要大的裙部。卷线体部以及裙部是一大一小两个筒状部件,借助例如合成树 脂而与前凸缘部一体成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卷筒中,前凸缘部以及裙部的向径向 外侧的突出长度形成为大致相同长度,因此,钓线相对于卷线体部可卷绕到前凸缘部的顶 端部位置的高度。[专利文献1]特开2000-50774号公报上述以往的卷筒,由于前凸缘部以及裙部的向径向外侧的突出长度形成为大致相 同长度,所以钓线可卷绕到前凸缘部的顶端部位置的高度。但是,若钓线卷绕到前凸缘部的 顶端部位置的高度边界,则在抛出时,钓线有时结成束而从前凸缘部向前方掉线。若在这样 的产生掉线的状态下进而放出钓线,则环状的钓线缠绕而有产生所谓缠结(backlash)的 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中,可靠地防止缠结。发明1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前后移动自如地设置,在 外周上卷绕钓线,具有在外周卷绕钓线的圆筒状的卷线体部;前凸缘部;后凸缘部。前凸 缘部具有从卷线体部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以从第1突出部的顶端部 向前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的第1倾斜部。后凸缘部具有从卷线体部的后端部以 与第1突出部的径向长度为大致相同长度的方式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和从第2 突出部的顶端部以向着后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后方突出的第2倾斜部。该卷筒中,由于后凸缘部具有第2突出部,该第2突出部从卷线体部的后端部起、 与第1突出部的径向长度大致相同长度地向径向外侧突出,所以垂钓者以第1突出部以及 第2突出部的顶端部位置(第1倾斜部以及第2倾斜部的基端部位置)为最大卷绕位置L 的基准而向卷线体部卷绕钓线,由此可防止将钓线卷绕到前凸缘部的顶端部位置的高度边 界。因此,由于钓线不会结成束而从前凸缘部向前方掉线,所以可防止缠结。进而,在此,由于前凸缘部具有第1倾斜部,该第1倾斜部以从第1突出部的顶端 部向着前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所以即便钓线跑到第1倾斜部上,钓线也难以进 一步向前方移动。因此,通过设置这样的第1倾斜部,能够可靠地防止缠结。
3
发明2的卷筒,在发明1的卷筒中,第1倾斜部的径向长度与第2倾斜部的径向长 度大致相同。该情况下,可提高外观设计性。发明3的卷筒,在发明1或者2的卷筒中,第1倾斜部是环状部件,与第1突出部的 一部分分体地形成,并且与第1突出部的其余部分一体地形成。该情况下,由于第1倾斜部 与第1突出部的其余部分可由与第1突出部的一部分不同的材质形成,所以可防止下述情 况,即、由例如硬质材料形成的第1倾斜部和第1突出部的其余部分接触钓线而伤害钓线。 此外,通过将第1倾斜部和第1突出部的其余部分形成为环状部件,可追求轻量化,并且向 第1突出部的安装固定也变得容易。进而,通过令具有倾斜的第1倾斜部为另外的部件,可 令第1倾斜部以及第1突出部的形成变得容易。发明4的卷筒,在发明1或者2的卷筒中,还具有从第2倾斜部的顶端部向后方突 出的圆筒部。该情况下,可防止钓线从第2倾斜部的顶端部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发明5的卷筒,在发明4的卷筒中,第2倾斜部的基端部与第2突出部的顶端部呈 尖突状地连接,并且第2倾斜部的顶端部与圆筒部的前端部平滑地连接,外形形成为倒角 形状。该情况下,由于第2突出部的顶端部位置和第2倾斜部的基端部位置的边界部分清 楚,所以易于掌握最大卷绕位置L的基准,并且可通过弯曲的倒角形状来提高外观设计性。发明6的卷筒,在发明4的卷筒中,第2倾斜部与第2突出部以及圆筒部一体成形。 该情况下,通过一体成形第2突出部、第2倾斜部以及圆筒部,可较高地维持卷筒的强度。发明7的卷筒,在发明1或2的卷筒中,卷线体部与第1突出部以及第2突出部一 体成形。该情况下,通过一体成形例如第1突出部、卷线体部、第2突出部、第2倾斜部以及 圆筒部,可维持卷筒的强度较高,并且可减少整体的部件个数。根据本发明,在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中,前凸缘部具有第1倾斜部,该第1倾斜部 从第1突出部的顶端部以向着前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并且裙部具有第2突出部, 该第2突出部从卷线体部的后端部与第1突出部的径向长度大致相同长度地向径向外侧突 出,所以钓线不会结成束而从前凸缘部向前方掉线,能够防止缠结。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旋压式绕线轮的侧剖视图。 图3是上述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的侧视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卷筒的尺寸关系的侧视放大剖视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9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2是第2突出部和第2倾斜部的边界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柄
2绕线轮主体
3转子
4卷筒
5转子驱动机构
6摆动机构
7a卷线体部
7b裙部
7c \會部
8前凸缘部
9前凸缘固定部件
9a倾斜部
9b阳螺纹部
16a圆筒部
16b阴螺纹部
16c内周部
16d第1支承部
16e第2支承部
17a第1突出部
17b第1倾斜部
17c阶梯部
17d第1角部
18a第2突出部
18b第2倾斜部
18c圆筒部
18d第2角部
18e后凸缘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如图1所示,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手 柄1的绕线轮主体2 ;转子3 ;卷筒4。转子3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绕线轮主体2的前部。卷 筒4,在其外周面上卷绕钓线,前后移动自如地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绕线轮主体2具有绕线轮体加、和从绕线轮体加向斜上前方延伸的钓竿安装脚 2b。绕线轮体加如图2所示,在内部具有空间,在该空间内设置令转子3与手柄1的转动 连动而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和用于令卷筒4前后移动而均勻地卷绕钓线的摆动机构6。转子驱动机构5如图2所示,具有与固定有手柄1的手柄轴10 —起转动的锥齿 轮11、和啮合于该锥齿轮11的小齿轮12。小齿轮12形成为筒状,小齿轮12的前部贯通转 子3的中心部,并且借助螺母13固定在转子3上。此外,小齿轮12其轴方向的中间部和后 端部分别经由轴承14a、14b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绕线轮主体2上。
摆动机构6是用于令卷筒轴15前后方向移动而令卷筒4同方向地移动的机构,所 述卷筒轴15经由制动机构60而与卷筒4的中心部连结。摆动机构6如图2所示,具有在 卷筒轴15的下方平行地配置的丝杠21 ;沿丝杠21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块22 ;固定在丝杠21 的顶端的中间齿轮23。在滑块22上不可旋转地固定卷筒轴15的后端。中间齿轮23与小 齿轮12啮合。转子3如图2所示,具有圆筒部30、和在圆筒部30的侧方相互对置设置的第1转 子臂31以及第2转子臂32。圆筒部30和第1转子臂31以及第2转子臂32由例如铝合金 一体成形。在第1转子臂31的顶端的外周面上,如图2所示,摆动自如地安装第1放线环支承 部件40。在第1放线环支承部件40的顶端安装用于将钓线向卷筒引导的线辊41。此外, 在第2转子臂32的顶端内周侧,摆动自如地安装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在线辊41和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之间,固定将线材弯曲为大致U状的放线环 43。借助该第1放线环支承部件40、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线辊41以及放线环43而构 成将钓线引导到卷筒4的放线环臂44。放线环臂44在如图2所示的线引导姿势和与其相 反旋转的线放开姿势之间自如摆动。在转子3的圆筒部3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禁止/解除转子3的反转的反转防止机 构50。反转防止机构50如图2所示,具有内轮空转的辊子型的单向离合器51、和将单向 离合器51在动作状态(反转禁止状态)和非动作状态(反转许可状态)间切换的切换机 构52。卷筒4如图2所示,配置在转子3的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之间,经由制 动机构60安装在卷筒轴15的顶端。卷筒4如图3所示,具有外周卷绕钓线的筒状的卷线体部7a ;在卷线体部7a的 后端部一体地形成的大直径筒状的裙部7b ;设置在线卷筒部7a的前端部的大直径的前凸 缘部8 ;用于将前凸缘部8固定到卷线体部7a的前凸缘固定部件9。卷筒4是下述混合型 部件,其包括外周部借助锻造加工例如铝合金等的金属制的部件而形成的大小两段的圆 筒状的部件、和在圆筒状的部件的内周部上嵌入成形有合成树脂制部件的筒状的部件,借 助第1轴承56和第2轴承57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卷线体部7a如图3所示,具有借助金属制部件而形成为圆筒状的圆筒部16a ;形 成在圆筒部16a的前部内周侧的阴螺纹部16b ;在圆筒部16a的后部内周侧一体地延伸的 板状的内周部16c。阴螺纹部16b设置用于将前凸缘固定部件9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卷线体 部7a上,可与前凸缘固定部件9的阳螺纹部9b螺纹结合。在内周部16c的内侧,在前后分别形成有有底筒状的第1支承部16d以及第2支 承部16e。在第1支承部16d以及第2支承部16e的内侧,安装第1轴承56以及第2轴承 57,第1轴承56以及第2轴承57经由筒状的保持部件70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前凸缘部8如图3所示,具有与卷线体部7a的前端部一体形成的第1部件8a、 和拆装自如地安装在第1部件8a的顶端部的第2部件8b。第1部件8a是与卷线体部7a 一体成形的金属制部件,与卷线体部7a的前端部平滑地连结。第1部件8a为,内侧面以向 着前端部侧而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稍微倾斜。第1部件8a构成从卷线体部7a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17a的一部分。第2部件8b是与第1部件8a分体地形成的金属制或者硬质陶瓷制环状部件。第 2部件8b具有作为从第1部件8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17a的其余部分的突出部 17e、和从突出部17e向前方弯折并以向着前端部侧而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的第1倾斜部 17b。第2部件8b,具有以覆盖第1部件8a的顶端部前侧的方式也向后方突出的形状,并 且因此形成第1部件8a的顶端部后侧向外露出的阶梯部17c。此外,在第2部件8b中,在 第1倾斜部17b和突出部17e的边界部分,在阶梯部17c侧形成尖突状的第1角部17d,该 第1角部17d为成为钓线的最大卷绕位置L的基准。因此,第2部件8b的比第1角部17d 更靠径向内侧的突出部(比图3的虚线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17e和第1部件8a构成第1 突出部17a。第1倾斜部17b的轴方向的长度比径向的长度长。因此,第1倾斜部17b和与 卷筒轴平行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小于45度。裙部7b如图2所示,以覆盖转子3的圆筒部30的方式与线卷筒部7a —体成形为 筒状。裙部7b借助锻造加工例如铝合金等的金属制部件而形成。裙部7b如图3以及图4所示,具有后凸缘部18e、以及从后凸缘部18e的顶端部 向后方突出的圆筒部18c。后凸缘部18e具有从卷线体部7a的后端部起、与第1突出部 17a的径向长度A大致相同长度地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18a ;和从第2突出部18a 的顶端部以向着后端部侧扩径的方式与第1倾斜部17b的径向长度C大致相同长度地向后 方突出的第2倾斜部18b。圆筒部18c从第2倾斜部18b的顶端部向后方突出。第2突出部18a、第2倾斜部18b以及圆筒部18c与卷线体部7a —体成形,因此, 第1突出部17a、卷线体部7a、第2突出部18a、第2倾斜部18b以及圆筒部18c由金属制部 件一体成形,第2突出部18a与卷线体部7a的后端部平滑地连结,内侧面以向着后端部侧 扩径的方式向后方倾斜。第2倾斜部18b如图12所示,基端部与第2突出部18a的顶端部 尖突状地连接,并且顶端部与圆筒部18c的前端部平滑地连接,形成为外形为半径R(例如, 5 8mm左右)的小径的圆弧的倒角形状。具体而言,直到第2角部18d的第2突出部18a 的截面中的内侧的线,由相对于与卷筒轴垂直的直线M为角度θ 1的直线构成,第2倾斜部 18b由半径R的圆弧构成,并且,第2角部18d处的与圆弧的切线相对于直线M以角度θ 2 相交。因此,在第2倾斜部18b的基端部以及第2突出部18a的顶端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形 成尖突状的第2角部18d,该第2角部18d与第1角部17d —起成为钓线的最大卷绕位置L 的基准。接着,使用如图4所示的侧视放大剖视图来说明卷筒4的尺寸关系。第1突出部17a的径向长度A如图4所示,与第2突出部18a的径向长度B大致 相同。第1倾斜部17b的径向的长度C与第2倾斜部18b的径向长度D大致相同。在此, 前凸缘部8的最外径(第1倾斜部17b的最外径)E是卷线体部7a的最外径(圆筒部16a 的最外径)G、第1突出部17b的径向长度Α、第1倾斜部17b的径向长度C之和。此外,裙 部7b的最外径(圆筒部18c的最外径)F是卷线体部7a的最外径(圆筒部16a的最外径) G、第2突出部18a的径向长度B、第2倾斜部18b的径向长度D之和。因此,前凸缘部8的 最外径(第1倾斜部17b的最外径)E与裙部7b的最外径(圆筒部18c的最外径)F大致 相同。具体而言,卷线体部7a的直径为50. Omm以上60. Omm以下的范围内的长度时,即卷线体部7a的半径(卷线体部7a的最外径、圆筒部16a的最外径)G为25. Omm以上30. Omm 以下的范围内的长度时,第1倾斜部17b的径向长度C以及第2倾斜部18b的径向长度D 为2. 5mm以上3. Omm以下的范围内的长度。第1突出部17a的径向的长度A以及第2突出 部18a的径向的长度B为10. Omm以上12. Omm以下的范围内的长度。此外,第1倾斜部17b 的径向长度C以及第2倾斜部18b的径向长度D是,第1突出部17a的径向长度A以及第 2突出部18a的径向长度B的25%以上30%以下范围内的长度。在此,第1倾斜部17b的 径向长度C以及第2倾斜部18b的径向长度D,相对于第1突出部17a的径向长度A以及第 2突出部18a的径向长度B较短地形成。此外,在裙部7b的外周的前端侧上,如图1所示,形成有可安装用于卡止钓线的顶 端部的钓线卡止部80的槽部7c,在槽部7c的前端部分上形成未图示的贯通孔,该贯通孔贯 通裙部7b并可安装钓线卡止部80。槽部7c是向后方成大致半圆形地从其他部分凹陷而形 成的凹部,槽部7c的前端部侧的端部,为分别向侧方扩大地弯曲的圆弧形状。通过这样将 槽部7c的前端部侧的端部形成为圆弧形状,与以往的将槽部7c的前端部侧的端部直线地 形成的情况相比,可防止钓线与槽部7c接触时伤害钓线。前凸缘固定部件9如图3所示,具有以向着前端部侧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的倾 斜部9a、和形成在后端部且与卷线体部7a的阴螺纹部16b螺纹结合的筒状的阳螺纹部%。 倾斜部9a的后端部能够以与前凸缘部8的板状的前端面接触的方式安装,可通过前凸缘固 定部件9与第1突出部17a夹持前凸缘部8。在前凸缘固定部件9的内周部中,从制动机构 60的旋钮部61的后端侧收纳后方部分。制动(drag)机构60是安装在卷筒4和卷筒轴15之间的用于对卷筒4作用制动 力的机构。制动机构60具有用于通过手调整制动力的旋钮部61、和被旋钮部61推压到 卷筒4侧的多张制动板62。接着,说明绕线轮的操作以及动作。在抛出时,使放线环臂44反转成线打开姿势。由此,第1放线环支承部件40以及 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摆动。在该状态下,用握住钓竿的手的食指钩挂钓线并抛出钓竿。 于是,钓线借助钓具的重量以良好的势头放出。若在钓具着水后使手柄1向钓线卷取方向 旋转,则通过转子驱动5使转子3向钓线卷取方向旋转,并且放线环臂44借助未图示的放 线环反转机构而回复到钓线卷取位置,并禁止转子3的反转,所以停止钓线的放出。在卷取钓线时,令手柄1向钓线卷取方向旋转。于是,该旋转经由锥齿轮11、小齿 轮12而传递给转子3,转子3旋转。若转子3旋转,则被线辊41引导的钓线卷绕到卷筒4 上。在这样的旋压式绕线轮中,由于后凸缘部18e具有第2突出部18a,该第2突出部 18a从卷线体部7a的后端部起、以与第1突出部17a的径向长度A为大致相同长度的方式 向径向外侧突出,所以垂钓者以第1突出部17a以及第2突出部18a的顶端部位置,即第1 倾斜部17b以及第2倾斜部18b的基端部位置的第1角部17d以及第2角部18d为钓线最 大卷绕位置L的基准,而向卷线体部7a卷绕钓线,由此可防止将钓线卷绕到前凸缘部8 (第 1倾斜部17b)的顶端部位置的高度的边界。因此,由于钓线不会结成束而从前凸缘部8向 前方掉线,所以可防止缠结。此外,在此,由于前凸缘部8具有第1倾斜部17b,该第1倾斜部17b以从第1突出部17a的顶端部向着前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所以即便钓线跑到第1倾斜部17b 上,钓线也难以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因此,通过设置这样的第1倾斜部17b,能够可靠地防止缠结。进而,在此,由于第1倾斜部17b的径向长度C以及第2倾斜部18b的径向长度D 相对于第1突出部17a的径向长度A以及第2突出部18a的径向长度B较短地形成,所以 能够可靠地防止缠结。[其他实施方式](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钓线的卷绕量为中等程度的卷筒而进行说明,但本 发明可以适用于其他所有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例如,如图11所示,本发明也可适用于钓 线的卷绕量较少的浅槽卷筒。(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金属一体形成卷线体部7a和裙部7b,但也可借助合成 树脂一体形成卷线体部7a和裙部7b,或者由不同的材质的部材分体形成卷线体部7a和裙 部7b。(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为两个的第1轴承56以及第2轴承57,但不限定 于此,也可是例如仅使用一个轴承的结构。(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凸缘部8分体形成第1倾斜部17b和第1突出部17a, 但也可如图5所示,一体成形第1倾斜部117b和第1突出部117a。(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部17b的径向的长度C与第2倾斜部18b的径 向的长度D大致相同,但也可如图6所示,第1倾斜部217b的径向的长度C比第2倾斜部 218b的径向的长度D大。此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为第1倾斜部的径向的长度C比第2倾斜 部的径向的长度D小。(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倾斜部18b的前端部与圆筒部18c的前端部平滑地 连接,但也可如图7所示,以向着后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后方倾斜地形成第2倾斜部318b。 此外,也可如图10所示,裙部407b构成为,不设置圆筒部18c而只设置后凸缘部418e (第 2突出部418a以及第2倾斜部418b)。(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凸缘固定部件9安装成倾斜部9a的后端部与前凸缘部 8的板状的前端面接触,但也可如图8以及图9所示,安装为倾斜部109a的后端部与第1倾 斜部17b的前端面接触。在此,由于倾斜部109a配置为被第1倾斜部17b覆盖,所以即便 在绕线轮掉下时,也可防止前凸缘固定部件109的受伤。另外,在图8中,倾斜部109a的后 端部不仅与第1倾斜部17b的前端面,还与前凸缘部8的板状的前端面接触,但在图9中, 配置为仅与第1倾斜部17b的前端面接触。此外,在倾斜部109a的前端部上,如图8以及 图9所示,形成向前方突出的圆筒部109c,在圆筒部109c的内周部内,从制动机构60的旋 钮部61的后端侧收纳后方部分。(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卷线体部7a具有与卷筒轴平行的卷线面,但本发明的圆 筒状的卷线体部也包括在仅是顶端较细或者顶端较宽的锥面上形成卷线面的圆锥台形状 的卷线体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前后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外周上卷绕 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外周上卷绕上述钓线的圆筒状的卷线体部;前凸缘部,具有从上述卷线体部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以从上述 第1突出部的顶端部向着前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的第1倾斜部; 后凸缘部,具有从上述卷线体部的后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 上述第1突出部的基端部位置的第1角部是成为钓线的最大卷绕位置的基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倾斜部为环状部 件,与上述第1突出部的一部分分体地形成,而与上述第1突出部的其余部分一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线体部与上述第 1突出部以及上述第2突出部一体成形。
全文摘要
在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中,能够可靠地防止缠结。卷筒(4)具有卷线体部(7a);后凸缘部(18e);前凸缘部(8)。前凸缘部(8)具有从卷线体部(7a)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17a)、和从第1突出部(17a)的顶端部以向着前端部侧扩径的方式向前方突出的第1倾斜部(17b)。后凸缘部(18e)具有从卷线体部(7a)的后端部与第1突出部(17a)的径向长度(A)大致相同长度地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18a);和从第2突出部(18a)的顶端部以向后端部侧扩径的方式、与第1倾斜部(17b)的径向长度(C)大致相同长度地向后方突出的第2倾斜部(18b)。
文档编号A01K89/015GK102106335SQ20101062473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井上丰, 北岛启吾, 平冈宏一, 松尾真吾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