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粉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1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物料粉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物料粉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典型的物料粉磨系统包括有料仓、磨机、粗细粉分离装置(选粉机或分级机或分离器等)和收尘装置,其中的磨机可以为一台管磨机、或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料仓中的物料进入磨机,磨机对物料进行烘干和粉磨、粉磨后的物料经粗细粉分离装置筛分为粗和细两种粉体、粗粉返回料仓或直接进入磨机重新粉磨、细粉通过收尘装置成为成品。在上述过程中,对物料的烘干是在立磨机或管磨机中进行的,由于立磨机和管磨机的烘干功能仅为其附属功能,因此磨机对物料的烘干很难把物料的水分降低到理想状态。并且通常情况下, 物料的含水率越高、磨机的粉磨效率越低;物料的含水率越低、磨机的粉磨效率越高。由于现有技术中原始物料的普遍含水率为3%以上,在雪天和雨天气候条件下物料的含水率会很高,因此现有的粉磨系统的磨机的粉磨效率低、成品含水率高,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物料水分对粉磨系统的影响而产生的磨机的粉磨效率低、成品含水率高,不能达到工艺要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粉磨系统,该系统设置有磨前预烘干装置,以降低入磨机前的物料的含水率、提高了磨机的粉磨效率并且降低了成品的含水率、提高了成品质量,使其满足了工艺要求。技术方案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料仓、磨机、粗细粉分离装置和收尘装置,所述的粗细粉分离装置还与所述磨机的入料端或与所述料仓相连通,所述料仓包括仓壁和仓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仓上和/或在所述料仓与所述磨机之间的下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烘干物料的磨前预烘干装置。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在所述料仓上设置的热风提供装置,所述热风提供装置包括一组或多组气体输送管路,其中各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的内部相连通,且每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上至少包括一个进气口用于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每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上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料仓内部。其中的一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包括一根进气管和分别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的一根或多根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一根或多根排气管为位于所述料仓内并垂直设置的一根或多根直管,所述每根直管上均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朝向水平方向或朝向斜下方向设置;和/或,其中的一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包括一根进气管和分别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的一根或多根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一根或多根排气管为位于所述料仓内并水平设置的一根或多根环形管,所述每根环形管上均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朝向水平方向或朝向斜下方向或朝向下方设置。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热风风室装置,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在所述仓底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和/或, 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壁或部分仓壁,在所述仓壁或部分仓壁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和/或,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围成的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在所述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或,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壁和仓底,在所述仓壁和仓底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或,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和部分仓壁,在所述仓底和部分仓壁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所述部分仓壁为靠近仓底的部分仓壁。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在料仓上设置的一组或多组热管,所述每组热管包括一根或多根空心导热管,所述空心导热管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且至少所述空心导热管的主体位于所述料仓内部;和/或,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在料仓上设置的一组或多组加热棒,且至少所述每组加热棒的主体位于所述料仓内部。所述空心导热管贯穿所述仓壁且水平设置,和/或所述加热棒贯穿所述仓壁且水平设置。所述空心导热管和/或所述加热棒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沿物料流动方向设置。所述料仓还包括有仓顶,所述收尘装置通过所述仓顶与所述料仓相连通;或,所述料仓还包括有仓顶,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第二收尘装置,所述第二收尘装置通过所述仓顶与所述料仓相连通。在位于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周围的风室上开设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收尘装置相连通;或,在位于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周围的风室上开设出风口,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第二收尘装置,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收尘装置相连通。所述磨机为一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在该物料粉磨系统的料仓上和/或在料仓与磨机之间的下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烘干物料的磨前预烘干装置,在物料进入磨机前对物料进行预烘干,有效地降低了入磨机前的物料的含水率,提高了磨机的粉磨效率,同时降低了成品的含水率、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其中,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有在料仓上设置的热风提供装置,热风通过热风提供装置的气体输送管路输送进料仓内,即通过一个或多个排气口向料仓内的物料输送热风, 利用热风将料仓内的物料烘干。进一步,磨前预烘干装置还可以包括热风风室装置,热风风室装置包括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的风室和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和/或仓壁或部分仓壁、和/或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或仓壁和仓底、或仓底和部分仓壁。进入风室内的热风通过不漏料通风板进入料仓或下料通道内以烘干其内的物料。当然,热风风室装置也可独立于热风提供装置单独使用。热风提供装置和/或热风风室装置提供的热风与物料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热风夹带有物料的粉尘,将该部分原始料气混合体引入收尘装置或第二收尘装置,除去物料粉尘后的气体被排入大气。另外,磨前预烘干装置还可以是一组或多组热管,每组热管包括一根或多根空心导热管,外部热风源对空心导热管内通热风以加热空心导热管,加热后的空心导热管与物料进行热交换以烘干物料。当然,此处的空心导热管也可以用加热棒代替。优选地,空心导热管和/或加热棒贯穿仓壁并水平设置,因此空心导热管和/或加热棒可以避开仓底,以免阻塞物料向下流动。优选地,空心导热管和/或加热棒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沿物料的下料流动方向设置,使得物料在下料过程中,增加了与空心导热管和/或加热棒的接触面积, 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利于烘干物料。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物料粉磨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物料粉磨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料仓上设置有第一热风提供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料仓上设置有第二热风提供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料仓上设置有第一热风风室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7(a)、(b)均为下料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热风风室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8为料仓上设置有第三热风风室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9为料仓上设置有一组热管的主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料仓上设置有一组加热棒的主视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附图标记示例如下1’-提升输送装置,2’-含有水分的原始物料,3’-料仓,4’-分离后的粗粉,5’-计量给料装置,6’ -混合料(分离后的粗粉与原始物料的混合料),7’ -管磨机用热风,8’ -带烘干的管磨机,9,-粉磨后的料气混合体,10,-分离器,11,-收尘装置,11,-1,-输送机, 11,-2,-成品,11,-3,-风机,11,-4,-烟囱,11,_5,-净化后的气体,11,-6,-收尘器, 12’ -分离后的料气混合体;1-提升输送装置,2-含有水分的原始物料,3-料仓,3-1-仓壁,3-2-仓底,3-3-仓顶,3-4-下料通道,4-分离后的粗粉,5-计量给料装置,6-混合料(分离后的粗粉与原始物料的混合料),7-管磨机用热风,8-带烘干的管磨机,9-粉磨后的料气混合体,10-分离器,11-收尘装置,11-1-输送机,11-2-成品,11-3-风机,11-4-烟囱,11_5_净化后的气体,11-6-收尘器,12-分离后的料气混合体,13-第二收尘装置,13-1-输送机,13_2_物料粉尘, 13-3-风机,13-4-烟囱,13-5-净化后的气体,13-6-收尘器,14-原始料气混合体,15_1_第一热风提供装置,15-11-进气管,15-12-排气管,15-13-排气口,15-14-进气口,15_2_第二热风提供装置,15-21-进气管,15-22-排气管,15-23-排气口,15-24-进气口,15_3_第一热风风室装置,15-31第一风室,15-32-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15-33-进风口,15-4-第二热风风室装置,15-41-第二风室,15-42-不漏料通风板围成的一段下料通道,15-43-进风口,15-44-出风口,15-5-第三热风风室装置,15-51-第三风室,15-52-不漏料通风板围成的部分仓壁,15-53-进风口,16- 一组热管,16-1-空心导热管,17- 一组加热棒,17-1-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物料粉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的虚线代表气体,箭头代表气体或物料的流动方向)。含有水分的原始物料2’通过提升输送装置1’进入料仓3’,料仓内的物料经计量给料装置5’喂入带烘干的管磨机8’,物料先后通过带烘干的管磨机8’ 的烘干仓和粉磨仓,热风V对烘干仓内的物料进行烘干,经烘干后的物料在粉磨仓内被粉磨。粉磨后的料气混合体9’进入分离器10’进行粗细粉末分离,分离后的粗粉4’混入原始物料形成混合料6’重新进入带烘干的管磨机8’,分离后的细粉和风形成的分离后的料气混合体12,进入收尘装置11,的收尘器11,-6,内,成品11,-2,通过输送机11,-1,回收,净化后的气体11,-5,通过风机11,-3,排入烟囱11,-4,从而进入大气。在上述过程中,对物料的烘干仅在经管磨机8’的烘干仓时进行了一次,由于管磨机8,的烘干功能是其附加功能,烘干效率十分有限,对于含水率较大的物料或在雪天或雨天的情况下,物料无法被烘干到规定含水率就进入了粉磨仓进行粉磨,由于物料的含水率与磨机的粉磨效率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物料的含水率越大磨机的粉磨效率越低,物料的含水率越小则磨机的粉磨效率越高,因此,含水率大的物料进入粉磨仓后直接导致粉磨仓的粉磨效率降低即产量低。进一步地,由于进入粉磨仓的物料的含水率高,则磨出的细粉甚至成品的含水率均高, 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另外,由于进入粉磨仓的物料的含水率高,还会导致粉磨仓在粉磨过程中难以控制粉磨细度,影响成品质量。以上为现有技术中的一典型代表,当然其中的带烘干的管磨机8’还可以用立磨机替代,还可以用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替代,还可以用破碎机和管磨机替代,还可以用辊压机和管磨机等替代,但均会遇到由于原始物料含水率大导致的系列问题。实施例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物料粉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的虚线代表气体, 箭头代表气体或物料的流动方向)。该物料粉磨系统同现有技术中的物料粉磨系统的主要装置相同,同样包括有提升输送装置1,料仓3,计量给料装置5,带烘干的管磨机8,分离器 10和收尘装置11。本物料粉磨系统同现有技术相区别的是,还包括有磨前预烘干装置和第二收尘装置13。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热风提供装置15-1、第二热风提供装置15-2,第一热风风室装置15-3和第二热风风室装置15-4,根据物料的含水率,以上的四个热风装置可以单独使用或某几个结合使用,结合使用时,优选地,可以与同一热风源相连通。与料仓 3内的物料热交换后的气体由于夹带有物料粉尘,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污染,因此,原始料气混合体14被引入第二收尘装置13的收尘器13-6中,当物料粉尘13-2不能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通过输送机13-1返回到料仓3中;当物料粉尘13-2能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则通过输送机13-1直接输送到输送机11-1上;净化后的气体13-5通过风机13-3排入烟囱 13-4从而进入大气。当原始料气混合体14中含有的物料粉尘能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可以选择地,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收尘装置13,原始料气混合体14被引入收尘装置11进行净化。图3和图4中示出了磨前预烘干装置仅包括有第一热风提供装置15-1时的主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其中的虚线代表气体,箭头代表气体的流动方向)。第一热风提供装置15-1为一组气体输送管路,该气体输送管路包括有一根进气管15-11和多根排气管 15-12,进气管15-11的主体位于料仓3内部,其一端管口 15-14(即进气口)伸出料仓3 外部与热风源相连通,位于料仓3内部的进气管15-11在水平面内盘成环形,并在进气管 15-11的环形部分上间隔设有连通孔,每个连通孔上连通有一根排气管15-12,如图所示, 每根排气管为位于料仓内并垂直设置的一根直管,每根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口 15-13用于提供热风,优选地,排气口 15-13要朝向水平方向或朝斜下方向设置,以延长热风与物料的热交换时间,提高热交换效率,并防止物料通过排气口漏入气体输送管路。图5示出了磨前预烘干装置仅包括有第二热风提供装置15-2时的俯视示意图。 第二热风提供装置15-2也为一组气体输送管路,该气体输送管路包括有一根进气管15-21 和两根排气管15-22(当然,也可以为多根排气管15-2 ,进气管15-21为一根穿过一侧仓壁3-1且水平设置的直管,直管的位于料仓外部的一端管口 15-24(即进气口)与热风源相连通,位于料仓3内部的直管15-21上开设有连通孔;排气管15-22为位于料仓3内部水平设置的两个环形管,其中一根环形管位于另一根环形管的外围(当多根排气管15-22时,各根排气管均为位于料仓3内部水平设置的环形管,相邻的两根环形管中,其中的一根环形管位于另一根环形管的外围),每根环形管上均开设有与直管上的连通孔相连通的连通孔使得环形管与直管相连通。环形管的管壁上还开设有多个排气口 15-23用于提供热风,排气口 15-23朝向下方方向设置,排气口 15-23还可朝向斜下方向或水平方向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延长热风与物料的热交换时间,提高热交换效率,并防止物料通过排气口 15-23 漏入气体输送管路。热风提供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第一热风提供装置15-1和第二热风提供装置 15-2的两种方式,只要满足以下特征的气体输送管路均可气体输送管路要内部相连通, 热风可在其内部自由运行,气体输送管路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口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以向气体输送管路提供热风,气体输送管路上要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要位于料仓内部,从排气口排出的热风即可起到烘干物料的作用。优选地,排气口要朝向水平方向或朝向斜下方向或朝向下方设置,以延长热风与物料的热交换时间,提高热交换效率,并防止物料通过排气口漏入气体输送管路。当然,磨前预烘干装置可以同时包括第一热风提供装置15-1和第二热风提供装置15-2及其他热风提供装置或者只包括其中之一,视物料的含水率和实际工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的料仓3由仓顶3-3、仓壁3-1和仓底3_2组成,热风提供装置提供的热风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后向仓顶3-3方向移动,且该部分气体夹杂有物料粉尘,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污染。因此,料仓3通过仓顶3-3与第二收尘装置13相连通,物料粉尘与气体形成的原始料气混合体14被引入第二收尘装置13中进行处理,当物料粉尘不能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被返回料仓3中,当物料粉尘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其通过输送机13-1直接输送到输送机11-1上,净化后的气体排入大气;或者当原始料气混合体14中含有的物料粉尘能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料仓3通过仓顶3-3与收尘装置11相连通,物料粉尘与气体形成的原始料气混合体14被引入收尘装置11中,物料粉尘混入成品,净化后的气体排入大气。图6示出了磨前预烘干装置仅包括有第一热风风室装置15-3时的示意图(其中的虚线代表气体,箭头代表气体的流动方向)。第一热风风室装置15-3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15-32,在仓底15-32周围围成的密闭的第一风室15-31,第一风室15-31上开设有进风口 15-33用于引入外部热风源提供的热风。进入第一风室15-31内的热风通过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15-32进入料仓3,与料仓3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后向仓顶3-3方向移动并排入第二收尘装置13或收尘装置11中。相比于热风提供装置,第一热风风室装置15-3提供的热风从仓底的不漏料通风板进入,热风的进入点分布的更加均勻, 热风从仓底15-32到仓顶3-3的行程中,风的行程更长,与物料热交换的更加充分、完全,显然烘干效果更好。图7(a)和图7(b)示出了磨前预烘干装置仅包括有第二热风风室装置15_4时的示意图(其中的虚线代表气体,箭头代表气体的流动方向)。如图7(a)所示,第二热风风室装置15-4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围成的一段下料通道15-42(3-4),在该段下料通道15-42 周围围成的密闭的第二风室15-41,第二风室15-41上开设有进风口 15-43用于引入外部热风源提供的热风。进入第二风室15-41内的热风通过该段下料通道15-42上的不漏料通风板进入下料通道内部,并沿下料通道从仓底3-2进入料仓内部直到从仓顶3-3排出,该过程中热风与下料通道内和料仓3内的物料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相比于热风提供装置,第二热风风室装置15-4提供的热风从下料通道进入,热风经部分下料通道和全部的料仓的行程中,风的行程更长,与物料热交换的更加充分、完全,显然烘干效果更好。当然,此处的一段下料通道还可以由料仓3与管磨机8之间的全部下料通道替代。如图7(b)所示,第二热风风室装置15-4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围成的一段下料通道15-42 (3-4),在该段下料通道 15-42周围围成的密闭的第二风室15-41,第二风室15-41上开设有进风口 15-43用于引入外部热风源提供的热风,第二风室15-41上还同时开设有出风口 15-44用于排出热交换后的气体。热风通过进风口 15-43进入第二风室15-41的内部,并穿过该段下料通道15-42 上的不漏料通风板进入下料通道内部,与下料通道15-42内的物料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后的气体再次穿过不漏料通风板进入第二风室15-41的另一侧并通过出风口 15-44排出。由于排出的气体中夹杂有物料粉尘,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污染,因此,第二风室15-41的出风口 15-44可与第二收尘装置13相连通或与收尘装置11相连通。热风风室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第一热风风室装置15-3和第二热风风室装置的 15-4两种方式,还可以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壁和仓底,在仓壁和仓底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风室上开设的进风口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进入风室的热风通过仓壁和仓底的不漏料通风板进入料仓进而烘干物料;还可以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和部分仓壁,在仓底和部分仓壁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风室上开设的进风口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部分仓壁为靠近仓底的部分仓壁,进入风室的热风通过仓底和部分仓壁的不漏料通风板进入料仓进而烘干物料;还可以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壁或部分仓壁,在仓壁或部分仓壁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风室上开设的进风口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进入风室的热风通过仓壁的不漏料通风板进入料仓进而烘干物料。如图8所示,为磨前预烘干装置仅包括有第三热风风室装置15-5时的主视图(其中的虚线代表气体,箭头代表气体的流动方向)。 第三热风风室装置15-5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部分仓壁15-52 (3-1),在该部分仓壁 15-52周围围成的密闭的第三风室15-51,第三风室15-51上开设有进风口 15-53用于引入外部热风源提供的热风。进入第三风室15-51内的热风通过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壁 15-52进入料仓3内部,与料仓3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后向仓顶3-3方向移动并排入第二收尘装置13或收尘装置11中。此外,除附图7(b)所示的情形外,热风风室装置提供的热风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后向仓顶3-3方向移动,且该部分气体夹杂有物料粉尘,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污染。因此,料仓3通过仓顶3-3与第二收尘装置13相连通,物料粉尘与气体形成的原始料气混合体14 被引入第二收尘装置13进行处理,当物料粉尘不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则物料粉尘返回料仓3中,当物料粉尘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则物料粉尘通过输送机13-1直接输送到输送机 11-1上,同时净化后的气体排入大气;或者当原始物料混合体14中含有的物料粉尘满足成品细度要求时,料仓3通过仓顶3-3与收尘装置11相连通,物料粉尘与气体形成的原始料气混合体14被引入收尘装置11中,物料粉尘混入成品,净化后的气体排入大气。上述的各种热风提供装置和各种热风风室装置,可以依实际工况而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磨前预烘干装置,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含有水分的原始物料2通过提升输送装置1进入料仓3,根据原始物料2的含水率,选择第一热风提供装置15-1、第二热风提供装置15-2、第一热风风室装置15-3、第二热风风室装置15-4和第三热风风室装置15-5中的一个单独使用或者几个组合使用来烘干物料,当然,根据实际工况和考虑到经济成本,磨前烘干装置可以仅包含15-1 15-5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的组合,不需要全部包括。(实际上,磨前预烘干装置不局限于上述5个装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热风提供装置,还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热风风室装置,还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的热风提供装置和热风风室装置的组合。)磨前预烘干装置提供的热风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后夹杂着物料粉尘向仓顶3-3方向移动,并从仓顶3-3排入第二收尘装置13或收尘装置11 进行处理,物料粉尘被返回料仓3或混入成品,净化后的气体被排入大气。经烘干的物料经计量给料装置5喂入带烘干的管磨机8,物料先后通过带烘干的管磨机8的烘干仓和粉磨仓,热风7对烘干仓内的物料进行进一步烘干,经进一步烘干后的物料在粉磨仓内被粉磨。 粉磨后的料气混合体9进入分离器10进行粗细粉末分离,分离后的粗粉4混入原始物料形成混合料6重新进入带烘干的管磨机8 (当然,分离后的粗粉4也可以直接返回料仓3),分离后的细粉和风形成的分离后的料气混合体12进入收尘装置11的收尘器11-6中,成品 11-2通过输送机11-1回收,净化后的气体11-5通过风机11-3排入烟@ 11-4进入大气。 特别地,图7(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热风风室装置自带有出风口 15-44,从出风口 15-44排出的夹杂有物料粉尘气体被引入第二收尘装置13或收尘装置11进行处理。本实施例中的带烘干的管磨机8可以由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相串联的立磨机与管磨机、相串联的破碎机与管磨机、相串联的辊压机与管磨机等替代。由于本实施例的物料粉磨系统中设置了磨前预烘干装置对物料进行了预烘干,选择立磨机和管磨机时,便可以选择不带烘干的立磨机和管磨机,这样选择,其一,同等粉磨效率条件下,降低了经济成本; 其二,省去的烘干装置的所占体积可设置为粉磨仓,磨机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计量给料装置5是为了计量进入带烘干的管磨机8的物料的量,并不是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必要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有能力根据实际工况选择使用或不使用。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收尘装置11和第二收尘装置13仅是收尘装置的一个典型代表,并不是唯一选择,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收集成品的收尘装置均可适用本实用新型。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采用分离器10,具备分离粗细粉功能的,比如动态选粉机、分级机或重力式分级装置等均可适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9和图10(其中的虚线代表气体,箭头代表气体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中的磨前预烘干装置采用一组热管16(也可以为多组热管), 一组热管16包括多根的空心导热管16-1,每根空心导热管16-1均贯穿料仓3的仓壁3-1 且水平设置,热风从空心导热管16-1的一端进入,经空心导热管16-1后从另一端排出,各根空心导热管16-1彼此并联连通,热风源的热风进入各根空心导热管16-1内把空心导热管加热,加热了的空心导热管16-1与物料接触进行热交换以烘干物料,由于物料和热风并未直接接触,热交换后的热风可以直接排入大气,省去了收尘装置,同时料仓3也无需设置仓顶3-3 了。当然,热交换后的热风也可以收集起来进行余热利用,或者将热交换后的热风引入带烘干的管磨机8的烘干仓内用于二次烘干物料。各根空心导热管16-1之间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并联连通的方式,只要保证每根空心导热管均可与热风源相连通即可,无论是直接连通或者通过其他空心导热管等。导热管16-1并不局限于如本实施例中的水平设置,可以任意设置,只要能够贯穿料仓与物料相接触即可。本实施例中,贯穿仓壁的水平设置,是为了防止堵塞物料。如图10所示,空心导热管16-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空心导热管16-1设置时其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要平行于或接近平行于物料的下料流动方向。如图10,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沿垂直方向设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物料在下行的过程中,增加了其与空心导热管 16-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利于烘干物料。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磨前预烘干装置采用一组加热棒 17 (也可以为多组加热棒),见图11,一组加热棒17包括多根水平设置的加热棒17-1,每根加热棒17-1均贯穿料仓3的仓壁3-1设置。由于本实施例无需热风源,因此,无需增设第二收尘装置或将料仓与收尘装置相连通,同时料仓也无需设置仓顶3-3 了。同实施例2,加热棒17-1并不局限于如本实施例中的水平设置,可以任意设置,只要能够与物料相接触即可。本实施例中,贯穿仓壁3-1的水平设置,是为了防止堵塞物料。优选地,加热棒17-1的横截面采用椭圆形,加热棒17-1设置时其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要平行于或接近平行于物料的下料流动方向。如图12 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沿垂直方向设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物料在下行的过程中,增加了其与加热棒17-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利于烘干物料。
权利要求1.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料仓、磨机、粗细粉分离装置和收尘装置,所述的粗细粉分离装置还与所述磨机的入料端或与所述料仓相连通,所述料仓包括仓壁和仓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仓上和/或在所述料仓与所述磨机之间的下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烘干物料的磨前预烘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在所述料仓上设置的热风提供装置,所述热风提供装置包括一组或多组气体输送管路,其中各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的内部相连通,且每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上至少包括一个进气口用于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每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上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料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一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包括一根进气管和分别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的一根或多根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一根或多根排气管为位于所述料仓内并垂直设置的一根或多根直管, 所述每根直管上均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朝向水平方向或朝向斜下方向设置;和/或,其中的一组所述气体输送管路包括一根进气管和分别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的一根或多根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一根或多根排气管为位于所述料仓内并水平设置的一根或多根环形管,所述每根环形管上均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朝向水平方向或朝向斜下方向或朝向下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热风风室装置,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在所述仓底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和/或,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壁或部分仓壁,在所述仓壁或部分仓壁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和/或,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围成的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在所述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或,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壁和仓底,在所述仓壁和仓底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或,所述热风风室装置包括由不漏料通风板制成的仓底和部分仓壁,在所述仓底和部分仓壁周围围成的密闭的风室,所述风室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所述部分仓壁为靠近仓底的部分仓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在料仓上设置的一组或多组热管,所述每组热管包括一根或多根空心导热管,所述空心导热管与外部热风源相连通,且至少所述空心导热管的主体位于所述料仓内部;和/或,所述磨前预烘干装置包括在料仓上设置的一组或多组加热棒,且至少所述每组加热棒的主体位于所述料仓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导热管贯穿所述仓壁且水平设置,和/或所述加热棒贯穿所述仓壁且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导热管和/或所述加热棒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沿物料流动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还包括有仓顶,所述收尘装置通过所述仓顶与所述料仓相连通;或,所述料仓还包括有仓顶,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第二收尘装置,所述第二收尘装置通过所述仓顶与所述料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还包括有仓顶,所述收尘装置通过所述仓顶与所述料仓相连通;或,所述料仓还包括有仓顶,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第二收尘装置,所述第二收尘装置通过所述仓顶与所述料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周围的风室上开设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收尘装置相连通;或,在位于下料通道或部分下料通道周围的风室上开设出风口,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第二收尘装置,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收尘装置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为一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为一台管磨机、 或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为一台管磨机、 或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为一台管磨机、 或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为一台管磨机、 或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为一台管磨机、 或相串联的多台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立磨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破碎机和管磨机、或相串联的辊压机和管磨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粉磨系统还包括有计量给料装置,所述计量给料装置位于料仓和磨机之间。
专利摘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物料水分对粉磨系统影响而产生的磨机的粉磨效率低、成品含水率高,不能达到工艺要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粉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料仓、磨机、粗细粉分离装置和收尘装置,所述粗细粉分离装置还与所述磨机的入料端或与所述料仓相连通,所述料仓包括仓壁和仓底,在所述料仓上和/或在所述料仓与所述磨机之间的下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烘干物料的磨前预烘干装置。该物料粉磨系统设置有磨前预烘干装置,以降低入磨机前的物料的含水率、提高了磨机的粉磨效率并且降低了成品的含水率、提高了成品质量,使其满足了工艺要求。
文档编号B02C21/00GK202078952SQ2010206653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高玉宗 申请人:高玉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