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文档序号:11468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蘑菇的生产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菇属于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包脚菇科,小包脚菇属。草菇原系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腐生真菌。据香港中文大学张树庭教授考证,草菇最早栽培于我国,后由华侨将栽培技术传至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后又传到非洲的尼日利亚和马达加斯加。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也开始栽培。 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草菇是国际菇类市场上的一种畅销商品,在所有食用菌中产量居第六位。中国是世界上草菇生产的第一大国,也是世界草菇市场上的主要出口国家。过去,栽培草菇较多的是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南方省区;近年来已发展到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北京、山西等省市。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的菇肉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食用菌。根据分析,新鲜草菇含水量 92. 39 %,蛋白质2. 66 %,粗脂肪2.沈%,还原糖1. 66 %,转化糖0. 95 %,灰分0. 91 %。草菇的蛋白质含量是蔬菜的3 6倍。其营养价值价于肉类与蔬菜之间,有“素中之荤”美称。草菇含有的脂肪低于肉类,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现代营养学要求。在草菇的蛋白质组成中, 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仅成分全,而且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 2%0 此外,草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Vc的含量最高。每IOOg鲜菇中含Vc高达206. 28mg,超过各种蔬菜和水果。新鲜草菇品质鲜嫩,其味甚美,炒菜煲汤,堪称佳品。正因如此,以草菇为原料加工的干制品,香味更加浓郁。可以制成罐头、草菇酱油、草菇酸奶、草菇酒、草菇蜜饯等制品,各具特色,为国内外市场所欢迎。草菇性凉,味甘,微咸,无毒。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暑、抗坏血症、提高免疫力、加速伤口和创伤愈合等功效。它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抗癌、解毒作用,可使铅、砷、苯等与维生素-结合形成抗坏血元,随小便排出体外。还可阻止体内亚硝酸盐的形成。草菇还含有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活性物质,草菇的含氮浸出物和嘌呤碱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所以,草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在已进行商业性栽培的食用菌中,草菇是唯一可在炎炎夏季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而且也是人工栽培周期最短的食用菌。夏天是食用菌供应淡季,而成为夏天发展最快的食用菌品种。草菇因为耐高温,生长周期短,栽培原料简单,费用低,营养丰富等优点,一些富含纤维的材料都可以用于草菇的栽培。所以,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草菇的栽培原料很多,最早利用的栽培主料是稻草,目前主要利用的原料有棉籽壳、废棉、稻草、麦秆等。也有报道以茶叶渣、麻秆、棉秆、香蕉叶加锯末、油菜籽壳、石灰草浆造纸沉淀物、剑麻渣、药渣等,这些原料都有成功栽培草菇的报道。草菇的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以草把生料露地畦式栽培为主要方式,也有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以林地、橡胶林地等作为栽培场所。近年来已发展为利用温室、塑料薄膜覆盖、塑料大棚、蘑菇房等栽培场所进行畦式、床式、压块式栽培,也有报道进行草菇的畦式覆土栽培,模仿香菇式菌棒栽培, 模仿平菇菌袋栽培,这些措施提高了草菇栽培的生物效率,但是这些措施都比较费工,同时也增加原料成本。草菇栽培的原料处理方法也很多,最早应用的都是生料栽培,生料栽培产量低,杂菌污染率高,这种方法已在生产中逐渐淘汰。现在草菇生产多数利用原料发酵处理后接种栽培,目前常用的草菇栽培原料的发酵方法有自然堆怄发酵法、常规二次发酵法等、 简易二次发酵法。由于原料来源的不同,各批次质量差异较大,营养成分不一,同时存在栽培周期不等,品质不稳定,易染菌等不足。1994年以来,鲜草菇在国内的销售价格约为14 20元/kg。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草菇认识的不断加深及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草菇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草菇的栽培技术简单,栽培原材料费用低廉,但是它的产量偏低。传统式稻草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较低,约为10%;而用废棉栽培生物效率也多在20 35%之间。但是不同批次栽培原料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也非常大,与过去的原料相比,目前栽培原料中的杂质也非常多,如何提高草菇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对草菇日益增长的需求,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促进草菇原基的形成,使草菇原基的数量增加,增加有效商品子实体个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31. 05 %,污染率降低,生物学效率高等优点,便于实际推广应用。本发明的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包括(1)浸泡原料用石灰水浸泡原料,边淋水边踩踏,直至原料浸透为止;(2)培养料前发酵将上述浸透后的原料捞起建堆,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自然堆怄发酵2天;(3)加柠檬酸钠将经过搅拌后,每百公斤的培养料(湿重)加入100g_120g的柠檬酸钠,并使培养料的最终含水量为65% 68% ;(4)培养料进房将步骤C3)处理后的培养料搬上床架,培养料的厚度为10 12cm,用薄膜覆盖;(5)培养料后发酵将步骤(4)薄膜覆盖后的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将点燃的蜂窝煤迅速移入室内, 在60 65°C下保持5 6h,进行巴氏消毒,然后通风降温到50°C下保持5 6h ;(6)播种在开放的环境下将菌种均勻的撒在上述培养料的上面;(7)菌丝生长阶段管理播种后至菌丝长满培养料期间为发菌期;此阶段管理重点主要是控制菇房的温湿度,要获得高产,必须密切注意料温、气温、培养料的含水量以及菇房内的空间湿度;严格控制料温为35 36°C,气温为30 32 °C,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5% 68%,一般在播种后3 天揭去薄膜,料面较干时进行补水;(8)出菇阶段管理出菇阶段的管理重点是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播种后第五天喷“出菇水”,使气生菌丝贴生于料面,按常规管理喷“出菇水”;(9)采收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播种后第9 11天即进入采收期;为了提高草菇产品的商品价值,应在菇体长成卵形、胞膜未破前进行采收。所述步骤(1)中的原料选择新鲜,干燥,没有发霉,腐烂,并在阳光下暴晒1 2 天,杀死虫卵;石灰水为质量百分比为的石灰水。所述步骤(3)每百公斤的培养料(湿重)加入116g的柠檬酸钠。所述步骤C3)优选按照试验每小区培养料用量(湿重)3^(g,称柠檬酸钠40. 6g溶解到IL的水中加到培养料中。所述步骤(6)中的菌种为草菇菌株V23。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草菇产量的简单方法,加入碳源占培养料湿重的0. 0观40%的柠檬酸钠溶液。解决了草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产量偏低,生物学效率较低的问题。以本发明的方法栽培草菇促进草菇的原基的大量产生,增加有效商品子实体个数,提高了出菇率和生物学转化效率,对于病虫杂菌污染的也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栽培过程不添加复杂的劳动程序,而且该药品价格低廉。收益非常高。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实际推广应用;(2)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促进草菇原基的形成,使草菇原基的数量增加,增加有效子实体个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31. 05%,污染率降低,生物学效率高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1)栽培原料的准备栽培原料多为废棉,棉籽壳或,麦草,稻草,玉米秸秆。配方主要原料为50 %的废棉 +40%的稻草+10%麸皮和适量石灰。废棉最好选择新鲜,干燥,没有发霉,腐烂的原料。最好在阳光下暴晒1 2d,杀死虫卵。将稻草切成小于5cm的小段。(2)称料按照上述原料的比例进行称料,然后将原料混合均勻,放在拌料的大池里。(3)浸泡原料用的石灰水浸泡原料,边淋水边踩踏,直至全部原料浸透为止。将培养料的pH 值调到9左右,用pH试纸检测。控制含水量在65 68%左右(用手抓料,指缝略有少量水渗出)即可。
(4)培养料前发酵把浸透后的培养料捞起建堆,底部放置地龙,将培养料堆在上面,高大约80 100cm,宽大约160 180cm,长为6m或更长。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以利发酵。自然堆怄发酵当培养料堆中心温度上升到60°C左右时,保持24h后翻堆1次,将外面的培养料翻入堆心,里面的培养料翻到外面,以使培养料发酵均勻。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以利发酵。(5)加柠檬酸钠在这个阶段首先制备碳源占培养料湿重的0. 02840%的柠檬酸钠溶液。其中柠檬酸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浓度为0. 03M5g/ml。根据一个菇房使用培养料的量,按照这个浓度计算一个菇房使用的量,准确称取柠檬酸钠(分析纯)的克数,准备一个大桶,放在称上,去皮后,加水到计算的量,在把称好的柠檬酸钠放到水里,搅拌让其充分溶解。最终含水量控制在65 68%左右。(6)培养料进房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趁热搬入已消毒好的菇房,平铺在床架上,铺料时先铺一层编织袋,一般铺料厚度为10 12cm左右,菌种为^Og/m2 (或按试验要求用量而变化),铺平后压实,再盖上塑料薄膜。(7)培养料后发酵培养料铺好后,进行二次发酵,关闭门窗,用蜂窝煤加热,进行巴斯德消毒,等到菇房内培养料温度达到65°C左右时,保持5 他,消毒结束后,将门窗开,并揭开料面薄膜进行通风,排除废气和降温,降到50°C保持5 他。等菇房温度降到33°C左右,料温为38°C 时,进行播种。(8)播种在开放的环境下将菌种从菌种袋到出,把菌种放在清洁的袋子里,将菌种块轻轻弄碎。当菌床料温低于40°C、无氨味时,每平方米用菌种280g,采用撒播的方法,将菌种均勻的撒播到菌床培养料的表面,并用木板压实栽培床两侧,使菌种与培养料紧贴。播种后盖上塑料薄膜,以利培养健壮的菌丝,注意控制料内温度,每天揭膜通风1 2次。当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掀掉料面覆盖的塑料薄膜。(9)菌丝生长阶段管理播种后至菌丝长满培养料期间为发菌期。此阶段管理重点主要是控制菇房的温湿度,要获得高产,必须密切注意料温、气温、培养料的含水量以及菇房内的空间湿度。严格控制料温保持在35 36°C,气温保持在30 32°C,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若温度过高,可通过揭膜散热,或向地面浇水或向菇房内空间喷雾(不能将水直接喷到培养料面上)等进行降温,在低温季节若温度过低要通过烟道进行加温, 在这个阶段,每天要揭膜通风2次,每次30min,促进菌丝的生长,在播种后的第三天揭去薄膜,通风30min,在料面较干爽后,进行一次补水,用喷雾器向料面喷淋,补水量以喷湿料面、 培养料底下有水渗出为度。(10)出菇阶段管理出菇阶段的管理重点是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播种后第五天用喷雾器喷“出菇水”,用水量稍大一些,使气生菌丝贴生于料面。菇房面积为长为12m宽为6m,高为3. : 安排3个床架,每个床架3层,每层长9. 8m,宽为1. IOm层与层的间距为52. 5cm,最上层与屋顶为70cm最下层与地面20cm,中间的过道为65cm,两侧的过道为45cm。我们把下数第2层的床面用隔板隔出14个等面积的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为0.77m2,用培养料35Kg。以不喷柠檬酸钠溶液的小区为对照。一般每次喷“出菇水”后通风5 他再将门窗关闭保持空间温度保持33°C 5 6h,然后是温度降至31°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 90%,以便诱导子实体的产生。从播种后第4d开始给予充足的光照,以利于菌丝扭结出菇,第七天即开始陆续有小的菇蕾产生。在温度控制上,室内气温应保持在30 31°C,料温保持在34 35°C。当床面上可见零星小白点,即形成原基后,增大湿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 %左右,做到地面经常浇水,空气中经常喷雾。但要注意尽量不要将水喷洒到料面的原基上,因为原基对水特别敏感,喷水量稍大,原基沾上水珠后容易死菇。播种后第八天,要加大通风量,以满足钮扣菇呼吸的需要。通风时,为了保持菇房湿度,最好在通风前向空间及四周喷水,然后再打开门窗进行通风。通风要看菇房外的风速情况,风速较大时,门窗开小一点,反之则开大一点。但通风时切忌让风直接吹到床面的小菇上,否则容易吹死小菇。另外必须保持一定量的散射光,散射光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对于菇体的色泽外观有利。(11)采收与采后管理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播种后第9 11天即进入采收期。为了提高草菇产品的商品价值,应在菇体长成卵形、胞膜未破前进行采收。一般应早、晚各采收1次,采收时,为了避免碰伤邻近小菇,应小心采摘,做到一只手按住菇体周围的培养料,另一只手握住菇体并左右旋转,轻轻摘下,切忌用力拔,以免牵动附近菌丝,影响后一潮菇的生长。头潮菇可采收 3 5天。由于第一潮菇占总产的70%以上,第二、三潮菇只占25%左右,如果冬季还要加温考虑到成本和时间的问题,菇农们也考虑到这点也是只收一潮,因此在生产上只收第一潮菇,以每天的日产量相加的和为总产量。试验结果显示,喷施柠檬酸钠酸钠溶液和不喷施柠檬酸钠溶液(CK)的相比,每公斤培养料(湿重)增产草菇13. 49g平均增加收入为0.32 元。按照含水量为68%计算,即320g(干料)增加收入0.32元。一个菇用料3000斤干料
计算,--个菇房从产量上净增加收入1500元。
实施例2
以草菇菌株V23为例,
按照(1)准备原料。
按照称料。
按照(3)浸泡原料。
按照(4)培养料前发酵。
按照(5)加柠檬酸钠。
按照(6)培养料进房。
按照(7)培养料后发酵。
按照⑶播种。
按照(9)菌丝生长阶段管理。
按照(10)出菇阶段管理。
按照(11)采收。
按照50 %的废棉+40 %的稻草+10 %麸皮和适量石灰,称取栽培原料,混合后加水搅拌均勻在加入碳源占培养料湿重的0. 02840%的柠檬酸钠溶液,使含水量为65 68%, 建堆,覆盖薄膜自然发酵2天,之后培养料进房,进行巴氏消毒。巴氏消毒后料温降到38°C 进行播种。覆盖薄膜以利保温。播种后3天揭膜,4天补光,5天补水。一个菇房9个床面, 每个床面用培养料490Kg (湿重),每个床面需要568. 4g的柠檬酸钠,35 38°C,气温保持在30 32°C,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5% 68%左右。第7天出现小白点空间温度28 300C,最高不超过32°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 % 90 %。第10天可以采收,14天一个周期结束。一个小区为面积0. 77m2,用培养料35Kg,加入碳源占培养料湿重的0.02840%的柠檬酸钠溶液与对照小区相比,(以其中的一次为例,见表1)要增产472g,按照市场的批发价为M元/Kg,生产一次一个菇棚增收1500元。一瓶柠檬酸钠价格为10元。一个菇房一次用10瓶,从投入和产出相比,利润可观,净增收入为1400元。所述柠檬酸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浓度为0. 0406g/ml。表1.两种处理的投入和产出比
权利要求
1.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包括(1)用石灰水浸泡原料,边淋水边踩踏,直至原料浸透为止;(2)将上述浸透后的原料捞起建堆,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自然堆怄发酵2天,得到前发酵的培养料;(3)将上述前发酵的培养料经过搅拌后,每百公斤的湿重培养料加入100g-120g的柠檬酸钠,使培养料的最终含水量为65% 68% ;(4)将步骤C3)处理后的培养料搬上床架,培养料的厚度为10 12cm,用薄膜覆盖;(5)将步骤(4)薄膜覆盖后的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将点燃的蜂窝煤迅速移入室内,在 60 65°C下保持5 6h,进行巴氏消毒;然后通风降温到50°C下保持5 6h,得发酵后的培养料;(6)在开放的环境下将菌种均勻的撒在步骤( 培养料的上面;(7)控制上述培养料的料温为35 36°C,气温为30 32°C,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5% 68%,其余按常规处理;(8)播种后第五天喷“出菇水”,使气生菌丝贴生于料面;(9)在采收期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原料选择新鲜,干燥,没有发霉,腐烂,并在阳光下暴晒1 2天,杀死虫卵;石灰水为质量百分比为的石灰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每百公斤的湿重培养料加入116g的柠檬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菌种为草菇菌株V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在菇体长成卵形、胞膜未破前进行采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包括(1)浸泡原料;(2)将浸透后的原料捞起建堆,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自然堆沤发酵;(3)加入柠檬酸钠溶液;(4)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搬上床架,用薄膜覆盖;(5)将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将点燃的蜂窝煤迅速移入室内,进行巴氏消毒;(6)在开放的环境下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培养料的上面;(7)控制料温为35~38℃,气温为30~32℃;(8)出菇阶段管理;(9)采收。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促进草菇原基的形成,使草菇原基的数量增加,增加有效子实体个数,单位面积的产量至少提高31.05%左右,污染率降低,生物学效率高等优点,便于实际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177812SQ201110022498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侯立娟, 巴士威, 李玉, 谭琦, 陈明杰 申请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