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甘蓝的育种及制种方法

文档序号:11764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病甘蓝的育种及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蓝的育种和制种方法,尤其是一种抗病甘蓝的育种及制种方法,属于植物育种制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蓝是我国各地普遍种植的一种重要蔬菜,在蔬菜栽培和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甘蓝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显著的成果,但从当前蔬菜生产和市场需求来看,以及与发达国家的甘蓝遗传育种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这对甘蓝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抗病性方面,就夏秋甘蓝而言,北方主要要求抗黑腐病、病毒病、霜霉病及干烧心等,而南方则主要要求抗黑腐病、根肿病、软腐病、菌核病等(见参考文献司军,李成琼,任雪松.我国甘蓝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北方园艺,2001 (1):1(Γ12)。 目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甘蓝杂交种常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是根据杂种优势和抗病育种原理,通过连续多代自交分离、定向选择,选育出稳定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再配制出杂交种,也就是在夏秋季露地栽培条件下,对后代群体进行田间种植比较,选择抗逆、 抗病性强,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到翌年春季进行自交留种,如此连续多代的自交分离和定向选择,育成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再利用这些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进行配合力测定。 由于育种过程中对后代群体的品比、鉴定筛选是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进行,虽然在自然条件下,病原种类多而复杂,甘蓝材料易受多种病原浸染,但病害发生及发生轻重还与温湿度条件关系很大,因此露地栽培条件下存在着抗逆性、抗病性不明显,品质性状不突出等问题。虽然也有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甘蓝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但这样的方法不仅费工,麻烦,而且往往只能接种一种或两种病害,治标不治本,目前有报道的甘蓝人工接种最多只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黑腐病这3种病害的抗性联合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利用。而且人工接种的抗病性表现常受到接种方法、病原物浓度、温湿度、苗龄等影响,有时尚不能确切反映成株期的抗病性(参考文献李树德主编. 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61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
种抗病甘蓝的育种方法及其种子的培育方法,育成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本发明通过以下基本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病甘蓝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育母本,由“H-60”甘蓝品种在大棚中经过连续5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得
到的稳定自交不亲和系(99-2-1-3-5)作为母本;
步骤二,选育父本,由“强力50”甘蓝品种在大棚中经过连续5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 得到的稳定自交不亲和系(02-7)作为父本;
步骤三,培育杂交种,将所述母本(99-2-1-3-5)与所述父本(02-7)采取空间隔离、人工授粉进行配种,得到抗病甘蓝的杂交种子。进一步地,所述大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5%_85%,温度为22°C -30°C。 所述自交方式为春季花期、蕾期自交,每代自交后的种子于秋季播种育苗,再定植于大棚中进行品比鉴定,从中筛选出生长势旺、抗病性强、农艺性状好的单株留种。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分别在第3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之后,进行品质测定和自交不亲和指数测定,选择总糖含量彡3. 50%、VC含量彡410. 0 mg .kg—1、粗蛋白含量彡1. ;35%、粗纤维含量彡0. 55%和花期自交亲和指数< 1、蕾期自交亲和指数> 5的单株继续进行自交纯化、定向选择。本发明对上述抗病甘蓝的杂交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8月上旬,将所述母本和父本(99-2-1-3-5和02-7)播种育苗; 步骤二,待出苗后搭建荫棚,防暴雨、烈日;
步骤三,当苗具有7-8片叶子时,将所述母本和父本按行比1 :1定植,每亩定植总株数为 2000 士 20 株;
步骤四,在苗期至开花期,拔除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的杂株、弱株; 步骤五,开花期每亩放蜜蜂2 — 3箱;
步骤六,待70%种荚变黄干枯时,在晨露未干时收获,后熟2 3天后,晒干、脱粒,脱下的种子及时晾晒、扬净。
本发明在甘蓝的育种阶段人为创造多种病害易发病的温、湿度条件,在此环境中选育出的杂交种不仅抗病性强,而且可根据育种目标进行相关性状选择,对于选配抗病及多育种目标品种能够起到快速、准确、高效的目的。相对于常规育种方法,由被动测定品质优劣转变为主动筛选优良品种,可控性高;在抗病性鉴定方面,本发明的方法相较于人工接种的方法更加全面准确、简便易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产品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个杂交实施例的过程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材料H-60 (来源日本野崎采种场,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有售),强力50 (来源日本小林公司,武汉九头鸟种业公司有售)。本实施例的过程模式见图1,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育种的
步骤一,选育母本,育种初始1998年秋季将H-60甘蓝播种、栽培,从中选择长势好、 叶球圆整、抗病性强的优良单株进行留种,在翌年春季进行花期和蕾期自交获得种子,1999 年秋季将获得的种子播种,然后定植于大棚内,共定植了 42株,人为控制棚内相对湿度在 75%-85%,温度为22°C -30°C。成株期从42株中选择长势好、叶球圆整、抗病性强的优良单株继续留种,翌年春季进行花期和蕾期自交获得种子,当年秋季再将获得的种子播种, 然后定植于大棚内,进行品比、鉴定,选择优良单株继续留种,如此连续多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在第3代基本性状稳定后,进行品质测定,并结合留种进行自交不亲和性测定,选择品质好,即总糖含量彡3. 50%,VC含量彡410. 0 mg · kg_S粗蛋白含量彡1. ;35%,粗纤维含量< 0. 55%,且花期自交亲和指数< 1,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 5、的单株继续自交纯化、定向选择,到第五代选育出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自交不亲和性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 99-2-1-3-5,该自交不亲和系99-2-1-3-5的植株开展度52 M cm,外叶数14 15片,长势旺,耐热性、耐湿性强,较抗病,叶球扁圆,整齐,结球紧实,单球重1. 15 kg左右,总糖含量 3. 57%,VC 422. 3 mg · kg—1,粗蛋白1. 39%,粗纤维0. 54%,外观整齐。全生育期60天左右, 花期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 35和9. 6 (上述自交纯化、定向选择的含义参见本领域工具书,此处不展开描述;上述农艺性状是指外叶数、开展度、株高、叶球颜色、球形、中心柱长和宽、叶球长和宽、单球重、紧实度)。步骤二,选育父本,育种初始1998年秋季将强力50甘蓝播种、栽培,从中选择长势好、叶球圆整、抗病性强的优良单株进行留种,在翌年春季进行花期和蕾期自交获得种子, 1999年秋季将获得的种子播种,然后定植于大棚内,共定植了 55株,人为控制棚内相对湿度在75%-85%,温度为22°C -30°C。成株期从55株中选择长势好、叶球圆整、抗病性强的优良单株继续留种,翌年春季进行花期和蕾期自交获得种子,当年秋季再将获得的种子播种, 然后定植于大棚内,进行品比、鉴定,选择优良单株继续留种,如此连续多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在第3代基本性状稳定后,进行品质测定,并结合留种进行自交不亲和性测定,选择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彡1,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彡5、且品质好(总糖含量彡3.50%,VC含量彡410. 0 mg · kg—1,粗蛋白含量彡1. 35%,粗纤维含量彡0. 55%)的单株继续自交纯化、定向选择,到第五代选育出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自交不亲和性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命名为 02-7,作为父本,该自交不亲和系02-7的植株开展度50 52 cm,外叶数12 13片,抗逆性强,抗病毒病、黑腐病,耐热性、耐湿性强、不易裂球、较高产,叶球高扁圆,平均单球重1. 1 kg,总糖含量3. 60%,VC 436.5 mg.kg—1,粗蛋白1. 37%,粗纤维0. 51%。全生育期56天。花期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 48和11. 9 ;
步骤三,培育杂交种,2004年春季,选择已稳定、优良甘蓝自交不亲和系99-2-1-3-5 和02-7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经试种品比,该组合的正反交均表现抗逆、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按以下方法对上述杂交种进行制种
步骤一,8月上旬,将父、母本02-7和99-2-1-3-5进行播种育苗; 步骤二,待出苗后搭建荫棚,防暴雨、烈日;
步骤三,苗具7-8叶时,父母本按行比1 :1定植,每亩定植总株数为2000士20株; 步骤四,在苗期至开花期,严格检查,拔除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的杂株、弱株;(上述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是指株型、叶形、叶色、叶缘波纹、球形、花期与亲本不一致); 步骤五,开花期每亩放蜜蜂2 — 3箱,提高杂交率和杂交种产量。步骤六,待70%种荚变黄干枯时,即可在晨露未干时收获,后熟2 3天后,晒干、脱粒,脱下的种子及时晾晒、扬净。将上述所得甘蓝参加了省级品种鉴定试验,定名为瑞甘60,该品种2010年已通过江苏省省级品种鉴定,审定编号苏鉴甘蓝201002,其主要农艺性状及特征特性如下
瑞甘60植株生长势较旺盛,耐暑、耐湿性强,抗逆性强,抗病毒病、黑腐病。株高四cm 左右,开展度51 cm左右,外叶数15 16片,叶色浅绿,倒卵圆形,叶球高扁圆,结球紧实, 绿色,质地脆甜,市场性高,耐裂球,单球重1.3 kg左右,球高12.5 cm左右,横径17.5 cm左右,中心柱长6. 5 cm左右,中心柱宽2. 7 cm左右。全生育期94 d左右。667m2产量达到 4000 kg 左右。为了与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比较,2003-2004年对两亲本材料进行了苗期抗黑腐病、软腐病和根肿病3种病害的人工接种鉴定。甘蓝三种病害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方法详见参考文献1、张恩慧,程永安,许忠民等.甘蓝3种病害抗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育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29 (6):30-33中1.1病原的分离提纯-1.2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和程序;2、司军,李成琼,宋洪元等.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西南大学学报,2009,31 (6)26-31中1.2方法。此处不展开描述。结果见表1,可见,两亲本材料对黑腐病、软腐病和根肿病3种病害的抗性均较强,且人工接种与田间大棚条件下抗病性鉴定趋势一致。表1.亲本材料人工接种与田间大棚抗病性鉴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病甘蓝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育母本,由“H-60”甘蓝品种在大棚中经过连续5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得到的稳定自交不亲和系(99-2-1-3-5)作为母本;步骤二,选育父本,由“强力50”甘蓝品种在大棚中经过连续5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 得到的稳定自交不亲和系(02-7)作为父本;步骤三,培育杂交种,将所述母本(99-2-1-3-5)与所述父本(02-7)采取空间隔离、人工授粉进行配种,得到抗病甘蓝的杂交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病甘蓝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 75%-85%,温度为 22°C -30°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抗病甘蓝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交方式为春季花期、 蕾期自交,每代自交后的种子于秋季播种育苗,再定植于大棚中进行品比鉴定,从中筛选出生长势旺、抗病、农艺性状好的单株留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抗病甘蓝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分别在第3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之后,进行品质测定和自交不亲和指数测定,选择总糖含量彡3. 50%、VC含量彡410. 0 mg .kg—1、粗蛋白含量彡1. ;35%、粗纤维含量彡0. 55%和花期自交亲和指数< 1、蕾期自交亲和指数> 5的单株继续进行自交纯化、定向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病甘蓝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8月上旬,将所述母本和父本(99-2-1-3-5和02-7)播种育苗;步骤二,待出苗后搭建荫棚,防暴雨、烈日;步骤三,当苗具有7-8片叶子时,将所述母本和父本按行比1 :1定植,每亩定植总株数为 2000 士 20 株;步骤四,在苗期至开花期,拔除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的杂株、弱株;步骤五,开花期每亩放蜜蜂2 — 3箱;步骤六,待70%种荚变黄干枯时,在晨露未干时收获,后熟2 3天后,晒干、脱粒,脱下的种子及时晾晒、扬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蓝的育种和制种方法,尤其是一种抗病甘蓝的育种及制种方法,属于植物育种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甘蓝的育种阶段创造易发病的环境条件,选育出耐高温、高湿,抗病性强的杂交种,相较于常规育种方法,由被动测定品质优劣转变为主动筛选优良品种,可控性高。在抗病性鉴定方面,相较于人工接种的方法更加全面准确、简便易行。
文档编号A01H1/02GK102283102SQ20111019321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1日
发明者吴国平, 姚悦梅, 孙春青, 戴忠良, 毛忠良, 潘永飞, 潘跃平, 王建华, 秦文斌, 肖燕 申请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