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插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秧苗插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插秧机等秧苗移植机的秧苗插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乘用型插秧机等秧苗移植机的后方配置有秧苗载置台,作为从装载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毯(mat)取出秧苗插植到田地里的秧苗插植装置,公知有这样的技术在以左右方向的插植驱动轴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旋转壳体的左右的旋转三等分角的大约120度间隔位置,配置具有取秧爪和秧苗推出体的秧苗插植器,在旋转壳体的旋转过程中使秧苗插植器的端部向旋转壳体的旋转外周突出,描绘出大致椭圆形状的插植轨迹线来进行秧苗的分离和插植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_拟88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89481号公报但是,如专利文献1或2所示,根据秧苗移植机的插植株距的设定的不同,秧苗插植器的端部部分所描绘的静态轨迹的适合形状是不同的。因此,秧苗插植器的端部部分所描绘的轨迹需要根据秧苗移植机的行走速度的变化来进行描绘适合轨迹的调整,但是,现有的秧苗插植装置是通过复杂的齿轮的组合机构来实现秧苗插植器的端部部分的轨迹,因此,存在无法针对各种插植株距的设定恰当地设定其轨迹的问题。由此,当在田地中插植秧苗时,进入土中的点和从土中出来的点在前后方向错开, 在秧苗的插植位置的田地地面上形成了较大的沟,秧苗会倒入该沟中,存在秧苗的生长不完全的问题。另外,由于齿轮彼此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秧苗插植器会前后摆动,无法扒取秧苗而产生缺株,作业人员必须通过手工作业插植秧苗,存在劳动力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所示的现有的秧苗插植装置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各种插植株距的设定而恰当地设定秧苗插植器的端部部分所描绘的轨迹的秧苗插植装置。本发明的上述课题通过下面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即,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为一种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插植传动部壳体 (21)以能够自如旋转的方式设置旋转轴(36),该旋转轴(36)与旋转壳体(30)为一体旋转的结构,在该旋转壳体(30)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设置转动轴(35),在该转动轴(35)的一侧设置秧苗插植器(27),在该转动轴(3 的另一侧设置从动凸轮(34),在所述旋转壳体 (30)的内侧设置引导凸轮(32),将该引导凸轮(32)固定于所述插植传动部壳体(21),在所述从动凸轮(34)具有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在所述引导凸轮(3 形成有引导该主凸轮辊子(39)的主引导槽(33);和引导该辅助凸轮辊子(71)的辅助引导槽(70)。关于第二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秧苗插植器(XT)从形成于秧苗载置台0 的秧苗取出口 (25)取出秧苗的位置或者在插植秧苗的位置,从机体侧面观察,连接所述主凸轮辊子(39) 的中心与转动轴(35)的中心的线沿着或者大致沿着主引导槽(33)的切线,或者,连接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与转动轴(35)的中心的线相对于所述主引导槽(33)的切线正交或者大致正交。关于第三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设置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同一个面侧,从机体侧面观察,使主引导槽(3 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中的任一方形成为比另一方长,使所述主引导槽 (33)与辅助引导槽(70)中的任一方形成得比另一方深,该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 (70)中的任一方被中途切断。关于第四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设置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同一个面侧,从机体侧面观察,使主引导槽(3 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并以相同深度来形成所述主引导槽 (33)和辅助引导槽(70)。关于第五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设置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同一个面侧,从机体侧面观察,使主引导槽(3 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并仅在与所述主引导槽(33)交叉的部分形成辅助引导槽(70)。关于第六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左右一侧设置主凸轮辊子(39),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左右另一侧设置辅助凸轮辊子(71),在设置有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一侧形成主引导槽(33),在设置有所述辅助凸轮辊子(71)的一侧形成辅助引导槽(70)。关于第七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至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引导槽(3 的底部形成沿着长度方向的凸部,在所述主凸轮辊子(39) 的端部(88)形成有使该主凸轮辊子(39)沿着所述凸部移动的凹部。关于第八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至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在所述主引导槽(3 的底部形成沿着长度方向的凹部,在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部分具有推出弹簧(9 和能够自如旋转的球形部件 (92),所述球形部件(9 与所述凹部接触,所述推出弹簧(9 对所述球形部件(9 施力, 施力方向为将该球形部件(9 按压向所述凹部的方向。关于第九方面所述的本发明,根据第一至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壳体(30)设置有三个所述秧苗插植器(27),该三个秧苗插植器(XT) 的各转动轴(3 配置在以所述旋转轴(36)为中心位置的正三角形的各顶点。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在插植传动部壳体固定设置引导凸轮(32),在由该引导凸轮(3 引导着移动的从动凸轮(34)设置秧苗插植器07),由此,秧苗插植器 (27)以跟随引导凸轮(3 的姿态被保持并进行移动,能够使秧苗插植器(XT)从与秧苗毯大致正交的方向与秧苗毯接触来可靠地扒取秧苗,因此,不会由于秧苗插植器07)与秧苗毯接触时的阻力而损坏秧苗,能够防止缺株的产生,省略了作业人员利用手动作业将秧苗插植到田地中的作业,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力。并且,在构成从动凸轮(34)的支承板(38)设置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 (71),利用形成于引导凸轮(32)的主引导槽(33)来引导主凸轮辊子(39),并且利用辅助引导槽(70)来引导辅助凸轮辊子(71),通过该结构,秧苗插植器(XT)的旋转轨迹不会偏移,即使使多个秧苗插植器07)旋转也能够防止相互干涉,防止了秧苗的插植间隔的紊乱以及没有进行插植的部分的产生,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并且,在秧苗插植器(XT)将所保持的秧苗插植到田地中时,能够形成秧苗插植器 (27)进入土中的点与从土中出来的点为大致相同的点的轨迹,因此,能够防止在秧苗的插植位置的周围形成秧苗插植器、2Τ)所挖的沟,插植好的秧苗不会由于所挖的沟而倾倒,秧苗的生长很稳定。另外,由于能够将从秧苗毯扒取秧苗的时机、以及将秧苗插植到田地中的时机保持为恒定,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秧苗的插植间隔紊乱以及产生没有插植的部分,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而且,由于防止了秧苗插植器(XT)因振动而摆动,因此插植精度进一步提高。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主凸轮辊子(39)在主引导槽(3 的宽度方向的摆动幅度变小,能够抑制秧苗插植器(XT)摆动,因此,能够使秧苗插植器(XT)与秧苗毯从大致正交的方向接触来从秧苗毯可靠地扒取秧苗,防止了缺株的产生。或者,由于作用使主凸轮辊子(39)的旋转停止的力,因此,能够防止主凸轮辊子 (39)旋转从而使秧苗插植器(XT)摆动,因此,能够形成秧苗插植器(XT)进入土中的点和从土中出来的点为大致相同的点的轨迹,能够防止秧苗倒入到所挖的沟中,从而秧苗的生长很稳定。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使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中的任一方形成得比另一方长,并且使主引导槽(33) 与辅助引导槽(70)中的任一方形成得比另一方深,由此,成为主凸轮辊子(39)与主引导槽 (33)接触、辅助凸轮辊子(71)与辅助引导槽(70)接触的结构,因此,秧苗插植器(XT)的移动轨迹稳定,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并且,能够由于主凸轮辊子(39)或者辅助凸轮辊子(71)能够容易地通过主引导槽(33)与辅助引导槽(70)的交叉位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定秧苗插植器07)的适合作业轨迹。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使主弓丨导槽(33)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使主引导槽(33)与辅助引导槽(70)的深度为相同深度,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定秧苗插植器(XT)的适合作业轨迹。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构成为仅在主引导槽(33)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的部分形成辅助引导槽(70),由此,主凸轮辊子(39)或者辅助凸轮辊子(71)能够容易地通过辅助引导槽(70)与主引导槽(33)的交叉位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定秧苗插植器(XT)的适合作业轨迹。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能够构成为不使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交叉,并且在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都不需要形成中途切断的部分,因此能够正确地控制转动轴(35)的旋转,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至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在主引导槽(3 的表面形成凸部,在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88)形成凹部,该凹部沿着形成于主引导槽(3 的表面的凸部,由此,能够使主凸轮辊子(39)正确地沿着主引导槽(3 的轨迹移动,因此秧苗被以恰当的姿态插植到田地中,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至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在主引导槽(3 的表面形成凹部,在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配置球形部件(92),该球形部件(9 进入到形成于主引导槽(3 的表面的凹部中,由此,能够使主凸轮辊子(39) 正确地沿着主引导槽(3 的轨迹移动,因此秧苗被以恰当的姿态插植到田地中,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并且,在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与球形部件(9 之间,设置对球形部件(92)向下方施力的推出弹簧(9 ,由此,能够形成球形部件(9 牢靠地与主引导槽(3 接触的结构,因此秧苗插植器(XT)的作业轨迹更加稳定,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本发明,除了上述第一至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在旋转壳体(30)设置有三个秧苗插植器(27),由此,在旋转壳体(30)旋转一周的期间,能够进行三次秧苗插植,因此作业效率提高。


图1是插秧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插秧机的俯视图。图3是秧苗插植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4是插植传动部壳体的侧视图。图5是装配有秧苗插植器的旋转壳体外框架的立体图。图6是引导凸轮的平面图。图7中,(a)是表示从动凸轮与引导凸轮的关系的平面图,(b)是从动凸轮的剖视图。图8是说明秧苗插植动作时的秧苗插植器端部的轨迹的图。图9是表示伴随旋转壳体的旋转的秧苗插植器的位置和姿态的图。图10中,(a)和(b)是说明引导槽与从动凸轮的位置关系所导致的秧苗插植器的晃动的图。图11是说明秧苗推出位置处的引导槽与从动凸轮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2是引导凸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3中,(a)至(C)是表示引导凸轮中的主引导槽和辅助引导槽的构成示例的图。图14是表示凸轮辊子端部和引导槽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凸轮辊子端部和引导槽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6中,(a)是另一构成示例的引导凸轮的平面图,(b)是另一构成示例的引导凸轮和从动凸轮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其他结构的引导凸轮与从动凸轮的关系的平面图。图18是表示其他结构的引导凸轮与从动凸轮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其他结构的引导凸轮与从动凸轮的关系的剖视图。图20是秧苗插植器的剖视图。图21中,(a)是卸下了秧苗插植器壳体的状态的秧苗插植器的侧视图,(b)是卸下了秧苗插植器壳体的状态的秧苗插植器的后视图。标号说明10 行走车体;21 插植传动部壳体;22 秧苗载置台;27 秧苗插植器;30 旋转壳体33 主引导槽;34 从动凸轮;35 转动轴;39 主凸轮辊子;40 取秧爪;70 辅助引导槽;71 辅助凸轮辊子;88 端部;92 球形部件;93 推出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下面的实施方式归根结底为实施的一种方式而已,其并不限定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图1和图2表示装备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的左侧视图和俯视图。本说明书中的乘用型插秧机中,在搭载了发动机11、并具有驱动旋转的各左右一对的前轮12和后轮13的行走车体10的后方,经升降连杆装置14连接有6行插植式的秧苗插植部15。在行走车体10设置有驾驶坐席16、操纵前轮12的操纵手柄17、栽植预备的秧苗的预备秧苗载置台18。另外,在驾驶坐席16设有进行变速装置19的变速操作的变速杆20, 该变速装置19用于使发动机动力变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方向的基准是以从驾驶席看到的车体的行走方向为基准来规定的。秧苗插植部15构成为从行走车体10对插植传动部壳体21进行传动输入,在插植传动部壳体21的上侧以越朝向前侧越靠上的倾斜姿态配置秧苗载置台22,并且在插植传动部壳体21的插植传动部的后端部每针对两行设置一组秧苗插植装置23。当在使浮体M接地的状态下使机体行进时,秧苗载置台22左右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将台上的毯状秧苗一株一株地依次供给到秧苗载置台22下端侧的秧苗取出口 25,秧苗插植装置23对其进行分离后将其取出插植到田地中。另外,在秧苗插植部15,在机体左右两侧以能够自如升降的方式设置有划线器 (marker) 26,该划线器沈用于下降到田地上用其端部在田地上预先划出线,该线成为机体进行U型转弯后表示下一次的机体行走方向的标记。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装置2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装置23的水平剖视图。旋转壳体30在插植传动部壳体21的后端部的两侧由旋转轴36支承。当旋转轴 36通过插植传动部壳体21的传动机构而旋转时,旋转壳体30与旋转轴36成为一体地旋转。
本实施方式1的旋转壳体30通过将旋转壳体内框架四和旋转壳体外框架28禾Ij 用旋转壳体接合螺钉31接合起来而构成,所述旋转壳体内框架四配置于插植传动部壳体 21侧,所述旋转壳体外框架观配置于插植传动部壳体21的外侧。在旋转壳体30的外侧侧面,在以旋转轴36为基准隔开相等间隔的位置,三个秧苗插植器27通过转动轴35轴支承于旋转壳体外框架观。关于秧苗插植器27,在转动轴35的一端固定有插植器臂37,在转动轴35的另一端固定有从动凸轮34,插植器臂37及从动凸轮34与转动轴35成为一体地转动。如图3所示,从动凸轮34配置在旋转壳体30的内部,插植器臂37配置在旋转壳体30的外部。另外,引导凸轮32固定于插植传动部壳体21,引导凸轮32具有绕旋转轴36的周围一周的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该引导凸轮32设置于旋转壳体30的内部。引导凸轮32构成为从动凸轮34的一部分为嵌在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 中的配置,转动轴35随着由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引导的从动凸轮34的动作而旋转,插植器臂37与转动轴35成为一体地旋转。秧苗插植器27安装于伴随着旋转轴36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壳体30的旋转壳体外框架28,因此,秧苗插植器27随着旋转轴36的旋转而绕旋转轴36转动。另一方面,引导凸轮32固定于插植传动部壳体21,由此,引导凸轮32成为即使旋转轴36旋转该引导凸轮 32也不会旋转的结构,因此,当旋转轴36旋转时,秧苗插植器27中,从动凸轮34被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所引导,由此,转动轴35本身进行旋转,同时,转动轴35以其中心描绘出以旋转轴36为中心的圆形轨道的方式进行转动。图4表示没有装配旋转壳体30的状态的插植传动部壳体21的侧视图。当传动轴49旋转时,与传动轴49 一体地旋转的齿轮46旋转,经由链45、齿轮47 以及链47,齿轮48进行旋转。并且,旋转轴36与齿轮48成为一体地旋转,由此,旋转壳体 30进行旋转。在图5中,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装配有秧苗插植器27的旋转壳体外框架观的立体图,在图6中,表示引导凸轮32的平面图。另外,在图6中,标有网状线的部分表示没有形成槽的平面部分。从动凸轮34由以下部分构成板状的支承体38 ;立设在板状的支承体38的离开了转动轴35的位置的主凸轮辊子39 ;以及立设在与主凸轮辊子39不同的位置的辅助凸轮辊子71。主凸轮辊子39嵌在引导凸轮32的主引导槽33中,并沿着主引导槽33移动,并且,辅助凸轮辊子71嵌在辅助引导槽70中,并沿着辅助引导槽70移动。主凸轮辊子39由主引导槽33引导,由此,转动轴35进行旋转,插植器臂37与转动轴35成为一体地进行转动。另外,支承体38相当于本发明的从动凸轮主体的一例。另外,本发明的所谓的一个从动凸轮表示由一个引导槽引导的一个凸轮辊子以及该凸轮辊子所立设的支承体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所谓的一个引导凸轮表示引导一个凸轮辊子的一个引导槽的结构。本实施方式1的从动凸轮34,如图5所示,用一个从动凸轮板380来兼用作立设主凸轮辊子39的支承体38和立设辅助凸轮辊子71的支承体38。即,本实施方式1的从动凸轮34是一个从动凸轮板380兼用作两个从动凸轮主体的、表示本发明的两个从动凸轮的结
9构的一例。另外,形成有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这两个引导槽的引导凸轮32是本发明的由具有主引导槽和辅助引导槽的一块板构成的两个引导凸轮的一例。旋转壳体外框架观在旋转轴支承孔42的部分固定支承于旋转轴36,由此,旋转壳体外框架观构成为随着旋转轴36的旋转而与旋转轴36 —体地旋转。引导凸轮32在固定用孔43的部分固定于插植传动部壳体21。图7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引导凸轮32在平面图上与从动凸轮34的关系的图,图7的(b)是轴支承于旋转壳体外框架观的状态的从动凸轮34的剖视图。在图7的(a)中,用以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和转动轴35的中心为顶点的虚线所示的三角形来表示秧苗插植器27的形状和姿态。从动凸轮34固定于转动轴35的一端,关于从动凸轮34,在转动轴35以旋转壳体 30的旋转轴36为中心进行转动时,主凸轮辊子39由主引导槽33引导,辅助凸轮辊子71由辅助引导槽70引导,由此,转动轴35的以转动轴35为中心的旋转被控制。图8表示秧苗插植动作时的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的轨迹。转动轴35轴支承于旋转壳体外框架28,因此,随着旋转壳体30的旋转,转动轴35 以描绘出以旋转轴36为中心的圆形的转动轴轨迹51的方式进行转动。图8中虚线所示的秧苗插植器27表示了停止时的三个秧苗插植器27的位置和姿态。当旋转壳体30旋转时,从动凸轮34被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所引导,由此,转动轴35也以转动轴35为中心旋转,因此,如图8所示,根据转动轴35的位置的不同,秧苗插植器27的姿态也发生变化。当旋转壳体30旋转时,秧苗插植器27的转动轴35沿着转动轴轨迹51进行转动, 并且,从动凸轮34的主凸轮辊子39沿着主引导槽33移动,因此,主凸轮辊子39以描绘主凸轮辊子轨迹72的方式移动,从动凸轮34的辅助凸轮辊子71沿着辅助引导槽70移动,因此,辅助凸轮辊子71以描绘辅助凸轮辊子轨迹73的方式移动。在转动轴35的一端固定有插植器臂37,在转动轴35的另一端固定有从动凸轮 34,因此,将转动轴35的中心与主凸轮辊子39连接起来的线与插植器臂37所构成的角度在任意的转动轴35的位置都为恒定的角度。同样地,将转动轴35的中心与辅助凸轮辊子 71连接起来的线与插植器臂37所构成的角度在任意的转动轴35的位置都为另一恒定角度。因此,通过由主引导槽33引导主凸轮辊子39,由辅助引导槽70引导辅助凸轮辊子 71,主凸轮辊子39的位置被主引导槽33限制,并且,辅助凸轮辊子71的位置被辅助引导槽 70限制,因此,能够使插植器臂37的朝向变化。如图8所示,在能够以转动轴轨迹51为基准描绘主凸轮辊子轨迹72的位置配置主引导槽33,在能够描绘辅助凸轮辊子轨迹73的位置配置辅助引导槽70,由此,转动轴35 的中心位置伴随着旋转壳体30的旋转而转动,并且,从动凸轮34由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引导着移动,因此,能够使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变化来描绘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 50。通过调整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的形状,能够描绘与现有结构的秧苗插植器的端部所描绘的轨迹相同的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
S卩,对于通过复杂的齿轮组合机构实现的现有结构的秧苗插植器的端部所描绘的轨迹,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引导凸轮32和从动凸轮34这样的简易的组合结构来实现。本实施方式1是与现有的复杂齿轮结构相比较为简易的结构的凸轮结构,因此, 与现有结构相比维护性优秀。另外,旋转壳体30也是通过旋转壳体结合螺钉31将旋转壳体外框架观与旋转壳体内框架四结合而成的简易结构,因此,例如在田地中,能够卸下旋转壳体外框架观以更换成主引导槽33的形状不同的其他引导凸轮32,因此,很简单地就能够变更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本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器27构成为以端部描绘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的方式进行动作,在秧苗取出口 25利用取秧爪40夹持载置于秧苗载置台22的秧苗进行扒取, 秧苗推出体41与转动轴35的旋转运动联动地前后动作,从而将保持于取秧爪40的秧苗朝向田地中推出。图9表示了伴随旋转壳体30的旋转的秧苗插植器27的位置和姿态的、秧苗取出部分处的放大图。在秧苗取出口 25部分,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的实线所示的部分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的轨迹,虚线所示的部分表示现有的秧苗插植器的端部的轨迹。若使用现有的齿轮结构,则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成为向外侧鼓出的形状,因此无法描绘出直线形的轨迹。而若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凸轮结构,则能够局部地使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描绘出直线。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如图9的实线所示,在秧苗取出口 25部分,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描绘出直线,因此,能够从毯状秧苗中将秧苗平行地分离。在图10的(a)和(b)中,表示了对主引导槽33与从动凸轮34的位置关系所导致的秧苗插植器27的晃动(backlash)进行说明的图。如本实施方式1所示,若从动凸轮34为由主引导槽33引导的结构,则基于转动轴 35与主引导槽33的位置关系的不同,主引导槽33与主凸轮辊子39之间的晃动程度不同。如图10的(a)所示,当转动轴35位于主引导槽33的弧状的内侧时,主凸轮辊子 39容易向沿着主引导槽33的方向动作,因此,晃动变大。另一方面,如图10的(b)所示,当连接转动轴35的中心与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的线位于沿着主引导槽33的方向时,即,当转动轴35的中心位于主凸轮辊子39所在的主引导槽33的切线方向时,主凸轮辊子39不易在主引导槽33的宽度方向动作,因此,晃动减小。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如图8所示,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通过秧苗取出口 25 时的主引导槽33和从动凸轮34的位置关系如图10的(b)中所示,连接转动轴35的中心和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的线处于沿着主引导槽33的方向。为了使取秧时的秧苗插植器27 稳定,应该为这样的结构至少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到达了秧苗取出口 25的入口部分时, 转动轴35的中心和主引导槽33成为上述的位置关系。另外,即使在取秧爪40将秧苗推出的位置,如果构成为转动轴35的中心与主引导槽33处于上述的位置关系,则成为插植时的晃动小的结构,能够在秧苗插植器27的姿态稳定的状态下将秧苗插植到田地中,因此,秧苗的插植姿态稳定,秧苗不会倾倒或被冲走,秧苗的生长很稳定。通过构成为上述结构,能够减小取秧时的秧苗插植器27的晃动,能够稳定地取出秧苗。另一方面,以主引导槽33的形状为基准,在转动轴35和主凸轮辊子39处于图10 的(a)所示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主凸轮辊子39的晃动变大,但是,在图8中成为上述的位置关系的是自将秧苗插植到田地中后到下一次到达秧苗取出口 25为止的区间,S卩,是转动轴 35的中心位置从主引导槽33的外侧向内侧变化的时候。在秧苗的插植后,到下一次取出秧苗为止的区间是即使秧苗插植器27产生晃动也没有问题的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形成了主凸轮辊子39容易晃动的状态处于该区间的结构。另外,在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从主引导槽33的内侧向外侧变化的时候,晃动也会增大,因此,也可以构成为在自秧苗插植到田地中后到下一次到达秧苗取出口 25为止的区间中,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从转动轴35的内侧向外侧变化。图11表示了伴随旋转壳体30的旋转的从动凸轮34的位置和朝向的、秧苗推出位置处的放大图。如图11所示,在处于主凸轮辊子39比转动轴35更靠近旋转轴36、而且转动轴35 位于主引导槽33的弧状的外侧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基于主引导槽33的外缘的弧状形状,主凸轮辊子39不易向沿着主引导槽33的方向动作,晃动减小。即,当连接转动轴35的中心和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的线相对于主引导槽33的外缘的弧状的切线正交的时候,晃动减小。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在秧苗推出时减小秧苗插植器27的晃动,如图11所示, 构成为连接转动轴35的中心和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的线与主引导槽33的外缘的弧状的切线正交。另外,如图11所示,构成为在秧苗推出时的区间,连接转动轴35的中心和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的线描绘不变的移动轨迹,即平行地移动。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结构,在秧苗推出时,能够减小秧苗插植器27的晃动,并且使秧苗插植器27的姿态稳定,因此,秧苗的插植姿态稳定。另外,即使在取秧爪40从秧苗取出口 25取出秧苗的位置,同样也可以构成为连接转动轴35的中心和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的线与主引导槽33的外缘的弧状的切线大致正交。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即使在取秧时也能够减小秧苗插植器27的晃动,使取秧时的姿态稳定,因此,秧苗的插植姿态稳定,秧苗不会倾倒或被冲走,秧苗的生长很稳定。另外,由于转动轴35以恒定速度绕旋转轴36转动,因此可知自图8所示的转动轴35和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的位置,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通过秧苗取出口 25时,以转动轴35的动作为基准,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的动作慢,而且以恒定速度移动。因此,能够从秧苗取出口 25以恒定速度低速地分离秧苗。另外,构成为在秧苗插植器27通过了秧苗取出口 25之后,直到到达秧苗插植位置,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的移动速度逐渐地加速。通过使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如上所述地动作,能够防止秧苗插植器27在秧苗取出口 25取出并保持的秧苗掉落。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从动凸轮34和引导凸轮3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引导凸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7的(b)所示,主凸轮辊子39以比辅助凸轮辊子71长的形状构成,如图12 所示,引导主凸轮辊子39的引导凸轮32的主引导槽33构成为比引导辅助凸轮辊子71的辅助引导槽70要深。在图13的(a)至(c)中,表示了本实施方式1的、引导凸轮中的主引导槽和辅助引导槽的构成示例。都示出了辅助引导槽与主引导槽交叉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3的(a)表示图6所示的引导凸轮32的结构,以引导凸轮32的平面部分为基准形成辅助引导槽70,并且形成比辅助引导槽70要深的主引导槽33。由于主引导槽33 比辅助引导槽70深,因此,在交叉的部分,辅助引导槽70成为被主引导槽33中途切断的结构。由于主引导槽33形成得比辅助引导槽70深,因此主凸轮辊子39始终由主引导槽 33引导而不会被中途切断。辅助凸轮辊子71沿着辅助引导槽70被引导,但是在辅助引导槽70与主引导槽33的交叉部分被中途切断,因此,在主引导槽33与辅助引导槽70的交叉部分,辅助凸轮辊子71与辅助引导槽70的接触临时中断而穿过。图13的(b)表示了主引导槽和辅助引导槽的结构不同的引导凸轮32的结构。不是在引导凸轮32的平面部分形成槽,而是相对于平面部分立设地形成主引导槽用壁79和辅助引导槽用壁80,由此,形成了被这些引导槽用壁所包围的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 70。为了使辅助引导槽70比主引导槽33浅,辅助引导槽70的底部构成在比引导凸轮32 的平面部分高的位置。图13的(c)表示了主引导槽和辅助引导槽的结构进一步不同的引导凸轮32的结构。在引导凸轮32的平面部分形成槽来形成主引导槽33,并且形成辅助引导槽用壁81,由此,形成了被辅助引导槽用壁81所包围的辅助引导槽70。在图13(c)的结构中,辅助引导槽70的底部成为引导凸轮32的平面部分。如上所示,通过在引导凸轮的平面部分形成槽或者壁,能够形成深度不同的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主凸轮辊子39由主引导槽33引导、并且辅助凸轮辊子71由辅助引导槽70引导的结构的理由进行说明。根据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所描绘的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的形状,在转动轴35 绕旋转轴36转一周时,在以旋转轴36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关于以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为基准的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位置的关系,有后行状态和先行状态交替的位置。在构成为不设置辅助凸轮辊子71而由主引导槽33引导主凸轮辊子39的情况下, 关于以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为基准的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位置的关系,在从后行状态切换到先行状态的时候,或者在从先行状态切换到后行状态的时候,主凸轮辊子39的动作变得不稳定,转动轴35自身的以转动轴35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有可能反转。在本实施方式1中,除了主凸轮辊子39之外,设置了被辅助引导槽70所引导的辅助凸轮辊子71,因此,在主凸轮辊子39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状态的时候,构成为由辅助引导槽70来引导辅助凸轮辊子71,因此,能够可靠地控制转动轴35自身的以转动轴35为中
13心的旋转方向。另外,关于在支承体38配置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的位置,形成这样的配置结构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位置以及辅助凸轮辊子71的中心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在插植器臂37的端部,在从秧苗取出口 25取出秧苗时施加了大的阻力,因此此时秧苗插植器27容易晃动。本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器27是通过用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两个凸轮辊子进行引导来控制姿态的,因此,即使在施加大的负载的取秧时的位置,也能够进行秧苗插植器27的姿态不晃动的稳定的控制。另外,即使在插植秧苗的秧苗推出时,也能够使秧苗插植姿态稳定。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整周范围内设置主引导槽33,并且在整周范围内设置辅助引导槽70,但是对于辅助引导槽70,也可以构成为不在整周范围内设置,而仅在主凸轮辊子39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位置、或对秧苗插植器27施加大的载荷的位置等设置。另外,在主凸轮辊子39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位置、和对秧苗插植器27施加大的载荷的位置等,在主凸轮辊子39所通过的部分的主引导槽33的壁部分、或辅助凸轮辊子71 所通过的部分的辅助引导槽70的壁部分,也可以设置利用两侧的槽壁来夹着主凸轮辊子 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进行施力的板簧部件。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结构,秧苗插植器27的姿态更加不会晃动,能够进行稳定的控制。也可以构成为主引导槽33也不是在整周范围内设置,而例如在对秧苗插植器27 不施加大的载荷的位置不设置主引导槽33,并且在该位置仅有辅助凸轮辊子71被辅助引导槽70所引导。无论在转动轴35的哪个位置,只要构成为至少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中的任一方由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引导即可。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主凸轮辊子39为比辅助凸轮辊子71长的形状、且主引导槽33为比辅助引导槽70深的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主凸轮辊子39与辅助凸轮辊子71为相同长度,使主引导槽33与辅助引导槽70为相同深度。此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一个旋转壳体30具有三个秧苗插植器27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对于一个旋转壳体具备两个秧苗插植器,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四个以上的秧苗插植器。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凸轮辊子和引导槽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7的(b)等所示,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为圆柱状的形状,它们分别构成为以支承体38的圆柱状的中心部为轴能够自如旋转。 另外,如图9所示,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分别为与圆柱状的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对应的形状。凸轮辊子和引导槽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下面所示的结构。如图14所示,表示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与主引导槽33的结构。图14表示了与图6中的Sl-Sl截面相当的截面部分。在引导凸轮32的主引导槽的底部分,如图14所示,在整周范围内在长度方向形成有截面为半月(鱼糕)形的凸部。
此时使用的主凸轮辊子39能够旋转地装配于支承体38,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88 形成有与主引导槽33的底部分的半月形对应的倒半月形的凹部。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主凸轮辊子39的圆柱状的周围部分沿着主引导槽33的壁部分移动,并且,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88的凹部沿着主引导槽33的底部分的凸部移动,因此,能够使主凸轮辊子39正确地描绘所希望的主凸轮辊子轨迹地进行移动。因此,能够控制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的动作,来正确地描绘所希望的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在图15中也表示主凸轮辊子30的端部和主引导槽33的结构。图15表示了与图 6中的S—Sl截面相当的截面部分。在引导凸轮32的主引导槽33的底部分,如图12所示,在整周范围内在长度方向形成有截面为圆弧状的凹部。此时使用的主凸轮辊子39在其端部设有能够自如旋转的金属制成的球形部件 92,该球形部件92被推出弹簧93施力。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主凸轮辊子39的圆柱状的周围部分沿着主引导槽33的壁部分移动,并且,设置于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的球形部件92沿着主引导槽33的底部分的凹部一边旋转一边移动,因此,能够使主凸轮辊子39正确描绘所希望的主凸轮辊子轨迹地进行移动。因此,能够控制秧苗插植器27的端部的动作,来正确地描绘所希望的秧苗插植器端部轨迹50。另外,图14和图15中说明的凸轮辊子和引导槽的结构是对主凸轮辊子39和主引导槽33进行了说明,而对于辅助凸轮辊子71和辅助引导槽70,也能够应用同样的结构。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其他结构的从动凸轮和引导槽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的(a)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其他结构的引导凸轮32的平面图,图16的(b) 表示该结构的引导凸轮32和从动凸轮34的剖视图。在图7的(b)所示的从动凸轮34中,使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立设于支承体38的同一个面上,而图15的(b)所示的从动凸轮34在支承体38的与立设主凸轮辊子39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立设辅助凸轮辊子71。并且,在引导凸轮32,形成有引导主凸轮辊子39的主引导槽33,该住引导槽33延伸至比转动轴轨迹51靠外侧。并且所述引导凸轮32配置成向从动凸轮34的相反侧绕回。 并且,在引导凸轮32的端部形成有引导辅助凸轮辊子71的辅助引导槽70。在图17中,表示了引导凸轮32的平面图上的、主凸轮辊子39与辅助凸轮辊子71 的位置关系。在图17中,示出了两处转动轴35的位置和对应的主凸轮辊子39以及辅助凸轮辊子71的位置。在从从动凸轮34的外侧绕回并形成有辅助引导槽70的结构的引导凸轮32中,辅助引导槽70仅能够配置在转动轴35所通过的圆周区域的外侧。通过调整由主凸轮辊子39 的中心位置、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以及辅助凸轮辊子71的中心位置形成的角度,如图17 所示,能够使辅助凸轮辊子71所通过的轨迹始终比转动轴35描绘的圆周轨迹靠外侧。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使主引导槽33形成为不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能够在整周范围内形成辅助引导槽70,因此,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都能够始终沿着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移动,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控制绕转动轴35的中心的转动轴 35自身的旋转。
另外,为了使辅助凸轮辊子71所通过的轨迹始终比转动轴35描绘的圆周轨迹靠外侧,也可以通过调整转动轴35与主凸轮辊子39之间的距离、以及转动轴35与辅助凸轮辊子71之间的距离来实现,但是,为了使秧苗插植装置23小型化,如图17所示,优选这样来实现在使这些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对由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位置、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以及辅助凸轮辊子71的中心位置形成的角度进行调整。图18表示了其他结构的引导凸轮32的截面图。在引导凸轮32,以旋转轴36的位置为基准在主引导槽33的外侧的壁的位置形成有主引导壁107,在辅助引导槽70的内侧的壁的位置形成有辅助引导壁108。伴随着转动轴35绕旋转轴36转动,主凸轮辊子39沿着主引导壁107移动,辅助凸轮辊子71沿着辅助引导壁108移动。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使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描绘与使用图16 的(a)和(b)所示的引导凸轮32的结构相同的轨迹。为了形成能够夹着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的结构,将主引导壁107和辅助引导壁108的公差设置在正值附近来构成引导凸轮32由此,能够防止秧苗插植器27 的晃动。图19表示了本实施方式1的又一其他结构的引导凸轮和从动凸轮的剖视图。图19所示的从动凸轮34与图16的(b)所示的从动凸轮34 —样,是辅助凸轮辊子71立设在支承体38的与立设主凸轮辊子39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的结构,但是,由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位置、转动轴35的中心位置以及辅助凸轮辊子71的中心位置形成的角度与从动凸轮34不同,辅助凸轮辊子71是描绘通过圆周状的转动轴轨迹51的内侧和外侧的轨迹的结构。因此,无法形成在图16的(a)的结构中能够形成的在整周范围内设置的辅助引导槽70。在图19所示的结构中,引导凸轮32用第一引导凸轮120和第二引导凸轮121两个引导凸轮构成。第一引导凸轮120为这样的形状形成有引导主凸轮辊子39的主引导槽122,并且延伸到转动轴35所移动的转动轴轨迹51的外侧,并向从动凸轮34的相反侧绕回。在该第一引导凸轮120的端部形成有引导辅助凸轮辊子71的第一辅助引导槽123。该第一辅助引导槽123仅形成在比转动轴轨迹51靠外侧的部分。第二引导凸轮121形成了引导辅助凸轮辊子71的第二辅助引导槽124。第二辅助引导槽IM仅形成在比转动轴轨迹51靠内侧的部分。在转动轴轨迹51上,辅助凸轮辊子71的引导被中途切断,但是辅助凸轮辊子71 在转动轴轨迹51的外侧被第一辅助引导槽123所引导,而在转动轴轨迹51的内侧被第二辅助引导槽124引导。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使辅助凸轮辊子71描绘与转动轴轨迹51交叉的轨迹。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器27的秧苗推出机构进行说明。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秧苗插植器27的剖视图。图21的(a)表示卸下了秧苗插植器壳体150的状态的秧苗插植器27的侧视图, 图21的(b)表示从插秧机的后方观察到的秧苗插植器27的后视图。
16
秧苗插植器27安装有端部形成得很锐利的分成两岔的形状的取秧爪40 ;以及在取秧爪40的下侧进行突出和后退动作的秧苗推出体41。推出臂轴153固定在固定于转动轴35的插植器臂37上,并且设置有能够以推出臂轴153为支点自如转动的推出臂151。在推出臂151的一端连接有秧苗推出体41,与推出臂151的以推出臂轴153为支点的转动动作联动地,秧苗推出体41前后地进行动作。在秧苗推出体41的后端,设置有为了将秧苗推出体41向前方推出而对秧苗推出体41施力的推出弹簧155。另一方面,如图21的(b)所示,以包围能够自如转动地装配于旋转壳体30的转动轴35的方式,将环状的推出凸轮IM固定地设置于旋转壳体30。如图20所示,在推出凸轮 154的周围部分形成有具有阶梯差的止挡部156。推出臂151的、作为秧苗推出体41相反侧的端部的推出臂限制部152配置成能够与推出凸轮154的周围部分接触。推出凸轮154固定于旋转壳体30,因此,如图8所示,当转动轴35以旋转轴36为中心向左侧旋转一周时,在该期间,推出凸轮154以秧苗插植器27为基准相对地向左侧旋
转一周。并且,在秧苗插植器27移动到了秧苗插植的位置的时候,推出臂限制部152构成为通过推出凸轮154的止挡部156的部分。在到达秧苗插植位置之前,推出臂限制部152所接触的推出凸轮154的周围部分的半径逐渐增大,因此,与推出臂151连接的秧苗推出体41逐渐后退,推出弹簧155被压入。并且,当秧苗插植器27到达了秧苗插植的位置的时候,推出臂限制部152通过止挡部156,由此,使秧苗推出体41后退的力被释放,秧苗推出体41被推出弹簧155向前方猛地推出,秧苗被插植到田地中。本发明所示的秧苗插植装置在具有秧苗插植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等秧苗移植机等工业上的可利用性非常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插植传动部壳体以能够自如旋转的方式设置旋转轴(36),该旋转轴(36)与旋转壳体(30)为一体旋转的结构,在该旋转壳体(30)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设置转动轴 (35),在该转动轴(3 的一侧设置秧苗插植器(27),在该转动轴(3 的另一侧设置从动凸轮(34),在所述旋转壳体(30)的内侧设置引导凸轮(32),将该引导凸轮(3 固定于所述插植传动部壳体01),在所述从动凸轮(34)具有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在所述引导凸轮 (32)形成有引导该主凸轮辊子(39)的主引导槽(33);和引导该辅助凸轮辊子(71)的辅助引导槽(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秧苗插植器(XT)从形成于秧苗载置台0 的秧苗取出口 0 取出秧苗的位置或者在插植秧苗的位置,从机体侧面观察,连接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与转动轴(35)的中心的线沿着或者大致沿着主引导槽(33)的切线,或者, 连接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中心与转动轴(35)的中心的线相对于所述主引导槽(33)的切线正交或者大致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设置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同一个面侧,从机体侧面观察,使主引导槽(3 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 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中的任一方形成为比另一方长,使所述主引导槽(33)与辅助引导槽(70)中的任一方形成得比另一方深,该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中的任一方被中途切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设置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同一个面侧,从机体侧面观察,使主引导槽(3 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并以相同深度来形成所述主引导槽(33)和辅助引导槽(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将所述主凸轮辊子(39)和辅助凸轮辊子(71)设置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同一个面侧,从机体侧面观察,使主引导槽(3 与辅助引导槽(70)交叉, 并仅在与所述主引导槽(33)交叉的部分形成辅助引导槽(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左右一侧设置主凸轮辊子(39),在所述从动凸轮(34)的左右另一侧设置辅助凸轮辊子(71),在设置有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一侧形成主引导槽(33), 在设置有所述辅助凸轮辊子(71)的一侧形成辅助引导槽(7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引导槽(3 的底部形成沿着长度方向的凸部,在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88)形成有使该主凸轮辊子(39)沿着所述凸部移动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在所述主引导槽(3 的底部形成沿着长度方向的凹部,在所述主凸轮辊子(39)的端部部分具有推出弹簧(9 和能够自如旋转的球形部件(92),所述球形部件(9 与所述凹部接触,所述推出弹簧(9 对所述球形部件(9 施力,施力方向为将该球形部件(9 按压向所述凹部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秧苗插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壳体(30)设置有三个所述秧苗插植器(27),该三个秧苗插植器(XT)的各转动轴(3 配置在以所述旋转轴(36)为中心位置的正三角形的各顶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秧苗插植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容易地改变秧苗插植装置的秧苗插植器的端部部分描绘的轨迹。在插植传动部壳体(21)以能够自如旋转的方式旋转轴(36),旋转轴(36)和旋转壳体(30)为一体旋转的结构,在旋转壳体(30)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设置转动轴(35),在转动轴(35)的一侧设置秧苗插植器(27),在转动轴(35)的另一侧设置从动凸轮(34),在旋转壳体(30)的内侧设置引导凸轮(32),将引导凸轮(32)固定于插植部传动壳体(21),从动凸轮(34)具有主凸轮辊子和辅助凸轮辊子,在引导凸轮(32)形成了引导主凸轮辊子的主引导槽(33)和引导辅助凸轮辊子的辅助引导槽(70)。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450130SQ20111031508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加藤哲, 高桥学 申请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