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142130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属泥鳅苗池塘饲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泥鳅的人工养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孵化阶段、体长3 4毫米至3 4厘米的泥鳅苗饲养阶段、泥鳅苗至商品泥鳅饲养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幼苗饲养阶段最为关键,养殖难度最大。幼苗饲养阶段常规的养殖方法是将有机肥或者无机肥施入水体中,辅以遍洒豆浆的方法进行的;有机肥一般以人畜尿粪为主,无机肥一般以尿素、硝酸铵等为主;这种饲养方法泥鳅幼苗能摄食到的饲料量非常有限,以上的剩余物质都分解在水体里,需要水体中大量的氧气对这些物质进行分解和转换,这样会使水体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氮、硫化氢、 亚硝酸盐等偏高,水体的溶氧量偏低,导致泥鳅苗对水体环境不适应,会出现不摄食大量死亡、浮头等现象。另一方面,有机肥采用常规发酵、腐熟对水体的环境污染大,当泥鳅苗长到2 3厘米时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病,加之池塘内缺少适口的生物开口饲料,泥鳅苗会相互咬尾,也导致泥鳅苗的成活率变低。由于存在上述一些原因,目前国内体长3 4毫米至 3 4厘米的泥鳅苗饲养阶段的人工饲养成活率只在1% 10%左右。因此提高泥鳅苗成活率的关键是改变现有的常规饲养方法,解决好泥鳅的饵料、疾病和水质处理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制作的生物发酵饲料,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使饲料糖化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能生成多种有机酸、生物酶和维生素;并通过特定的养殖方法,使水体中一些有害气体与有害物质转化成浮游动植物生长、繁殖的物质,提高水体溶氧量,保证水体PH值的稳定,为泥鳅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将泥鳅苗的成活率提高到50% 60%的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准备生物发酵材料 小麦粉3. 2%, 豆粕 6%, 菜籽饼 10.4%,复合益生菌 0.4%, 猪粪 20%,水余量;第二步将小麦粉、豆粕和菜籽饼分别粉碎至40目细度,在与复合益生菌和猪粪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勻;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均勻的物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勻后,放入水泥池内进行密封厌氧发酵;水泥池内的发酵温度保持为20 40°C,当发酵温度高于40°C时对饲料进行搅拌使其降温;发酵时间为春季7 10天,夏季3 4天,秋季5 7天,冬季13 18天,制成生物发酵饲料;第四步修建饲养泥鳅苗池塘饲养池塘面积为550 650平方米,池塘深度为40 60厘米,池塘周壁采用砖砌砂浆封面结构,饲养池塘为方形或圆形; 第五步池塘灭菌灌水放养前清整池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灭菌消毒,用量为生石灰每平方米250克,漂白粉每平方米8克;池塘灭菌消毒一个星期后,对池塘灌水,池塘灌水深度为30 35厘米; 第六步遍洒生物发酵饲料并放养泥鳅苗全池遍洒生物发酵饲料,遍洒比例为0. 17公斤生物发酵饲料/每平方米,遍洒生物发酵饲料后春季间隔10 12天,夏季间隔4 5天,秋季间隔7 8天,待池塘水色变成黄绿色或者褐色,透明度达20 30厘米时投放泥鳅苗,放养密度为1000 1500尾/每平方米,所放养的泥鳅苗应为同一批孵化出来的泥鳅苗; 第七步泥鳅苗放养后的饲养管理泥鳅苗放入池塘后,每天泼洒生物发酵饲料,生物发酵饲料的泼洒投量为每660平方米每日6 7公斤,分早、中、晚3次进行化水泼洒,生物饲料与水的化水比例为1 12;泥鳅苗下池5 7天后,投放粉末状配合饲料,投放量为每660平方米每日投量2公斤,分早、 中、晚3次投放;如水质较肥,透明度在20 30厘米时,停止生物发酵饲料的投喂,每天只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3次;如水质透明度大,透明度达到30 40厘米时,要继续按上述投放量投喂生物发酵饲料,同时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所述的粉末状配合饲料由小麦粉30%、豆粕18%、菜仔饼20%、鱼粉15%、奶粉13%、酵母 3. 5%、鱼用维生素C 0. 5%混合均勻后粉碎至40目制作而成;第八步泥鳅苗经过25 30天饲养或体长达到3 4厘米时,将泥鳅苗转入商品泥鳅饲养池内,在商品泥鳅饲养池内对泥鳅苗采用常规方法饲养成商品泥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采用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将物料放入水泥池内进行密封厌氧发酵后制成生物发酵饲料,使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并能生成多种有机酸、生物酶和维生素;饲料投入水体后能将一些有害气体与物质转化成浮游动植物生长、繁殖的物质,使水体溶氧量充足,PH值稳定,为泥鳅苗营造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在投喂期内泥鳅苗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彻底解决了目前人工养殖泥鳅苗的成活率低,一般成活率只能达到1% 10%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以采用1000 kg发酵材料为例)第一步按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生物发酵材料小麦粉32 kg,豆粕 60kg, 菜籽饼 104 kg,复合益生菌 4 kg, 猪粪 200 kg,水 600 kg。第二步将32 kg小麦粉、60 kg豆粕和104 kg菜籽饼分别粉碎至40目细度后,在与4 kg 复合益生菌和200 kg猪粪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勻。
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均勻的物料加入600 kg水后充分搅拌均勻,搅拌均勻后放入水泥池内进行密封厌氧发酵。水泥池内的发酵温度保持为20 40°C,当发酵温度高于 40°C时,对饲料进行搅拌使其降温。发酵时间为春季7 10天,夏季3 4天,秋季5 7天,冬季13 18天,制成生物发酵饲料备用。
第四步修建饲养泥鳅苗池塘饲养池塘面积大小一般为550 650平方米,最好修建成600平方米;池塘深度为40 60厘米,池塘的最佳深度为50厘米,池塘周壁采用砖砌成墙面后再用水泥砂浆粉刷表面, 饲养池塘最好做成方形。
第五步池塘灭菌灌水放养前清整池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灭菌消毒,用量为生石灰每平方米250克,漂白粉每平方米8克;最好采用生石灰灭菌消毒。池塘灭菌消毒一个星期后,对池塘灌水,池塘灌水深度为35厘米。
第六步遍洒生物发酵饲料并放养泥鳅苗按池塘面积600平方米,0. 17公斤生物发酵饲料/每平方米的遍洒比例,用102公斤生物发酵饲料遍洒全池,遍洒时要洒均勻,生物发酵饲料遍洒后春季间隔10 12天,夏季间隔4 5天,秋季间隔7 8天,待池塘水色变成黄绿色,透明度达20 30厘米时投放泥鳅苗,放养密度为1000 1500尾/每平方米,所放养的泥鳅苗选择同一批孵化出来的泥鳅田ο
第七步泥鳅苗放养后的饲养管理泥鳅苗放入池塘后,每天要泼洒生物发酵饲料,生物发酵饲料的泼洒投量为每660平方米每日6 7公斤,分早、中、晚3次化水进行泼洒,生物饲料与水的化水比例为1 12。 泥鳅苗下池5 7天后,投放粉末状配合饲料,投放量为每660平方米每日投量2公斤,分早、中、晚3次投放。投放粉末状配合饲料时要注意,如水质较肥,透明度在20 30厘米时,停止生物发酵饲料的投喂,每天只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3次;如水质透明度大,透明度达30 40厘米时,要继续按上述投放量投喂生物发酵饲料,同时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
上述的粉末状配合饲料由小麦粉30%、豆粕18%、菜仔饼20%、鱼粉15%、奶粉13%、酵母3. 5%、鱼用维生素C 0. 5%混合均勻后粉碎至40目制作而成。
第八步泥鳅苗经过25 30天饲养或体长达到3 4厘米时,泥鳅苗已初具钻泥本能,即可将泥鳅苗转入商品泥鳅饲养池内,在商品泥鳅饲养池内对泥鳅苗采用常规方法饲养成商品泥鳅。
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饲养泥鳅苗,能使泥鳅苗对环境适宜能力强,无应急反应,生长速度快,泥鳅苗的成活率可提高到50% 60%左右,生物发酵饲料在投喂期内泥鳅苗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以上所述只是该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可以对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准备生物发酵材料 小麦粉3. 2%, 豆粕 6%, 菜籽饼 10.4%,复合益生菌 0.4%, 猪粪 20%,水余量;第二步将小麦粉、豆粕和菜籽饼分别粉碎至40目细度,在与复合益生菌和猪粪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勻;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均勻的物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勻后,放入水泥池内进行密封厌氧发酵;水泥池内的发酵温度保持为20 40°C,当发酵温度高于40°C时对饲料进行搅拌使其降温;发酵时间为春季7 10天,夏季3 4天,秋季5 7天,冬季13 18天,制成生物发酵饲料;第四步修建饲养泥鳅苗池塘饲养池塘面积为550 650平方米,池塘深度为40 60厘米,池塘周壁采用砖砌砂浆封面结构,饲养池塘为方形或圆形; 第五步池塘灭菌灌水放养前清整池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灭菌消毒,用量为生石灰每平方米250克,漂白粉每平方米8克;池塘灭菌消毒一个星期后,对池塘灌水,池塘灌水深度为30 35厘米; 第六步遍洒生物发酵饲料并放养泥鳅苗全池遍洒生物发酵饲料,遍洒比例为0. 17公斤生物发酵饲料/每平方米,遍洒生物发酵饲料后春季间隔10 12天,夏季间隔4 5天,秋季间隔7 8天,待池塘水色变成黄绿色或者褐色,透明度达20 30厘米时投放泥鳅苗,放养密度为1000 1500尾/每平方米,所放养的泥鳅苗应为同一批孵化出来的泥鳅苗; 第七步泥鳅苗放养后的饲养管理泥鳅苗放入池塘后,每天泼洒生物发酵饲料,生物发酵饲料的泼洒投量为每660平方米每日6 7公斤,分早、中、晚3次进行化水泼洒,生物饲料与水的化水比例为1 12 ’泥鳅苗下池5 7天后,投放粉末状配合饲料,投放量为每660平方米每日投量2公斤,分早、 中、晚3次投放;如水质较肥,透明度在20 30厘米时,停止生物发酵饲料的投喂,每天只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3次;如水质透明度大,透明度达到30 40厘米时,要继续按上述投放量投喂生物发酵饲料,同时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所述的粉末状配合饲料由小麦粉30%、豆粕18%、菜仔饼20%、鱼粉15%、奶粉13%、酵母 3. 5%、鱼用维生素C 0. 5%混合均勻后粉碎至40目制作而成;第八步泥鳅苗经过25 30天饲养或体长达到3 4厘米时,将泥鳅苗转入商品泥鳅饲养池内,在商品泥鳅饲养池内对泥鳅苗采用常规方法饲养成商品泥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养殖泥鳅苗的方法,属泥鳅苗池塘饲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利用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将物料放入水泥池内进行密封厌氧发酵后制成生物发酵饲料,饲料投入水体后使水体中的有害气体与有害物质转化成浮游动植物生长、繁殖的物质,使水体溶氧量充足,PH值稳定,为泥鳅苗营造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且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能生成多种有机酸、生物酶和维生素,在投喂期内泥鳅苗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使泥鳅苗池塘饲养的成活率提高到50%~60%。彻底解决了目前泥鳅苗人工饲养阶段成活率只在1%~10%,养殖成本大,养成的商品泥鳅质量差的问题。
文档编号A23K1/18GK102487885SQ20111038971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孙左才 申请人:孙左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