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炭疽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中果蔬防病治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炭疽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葡萄炭疽病(Grape anthracnose)又名晚腐病,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炭疽病是半知菌亚门属,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受侵染的一年生枝蔓表层组织、叶痕等部位,以及以分生孢子附在枯枝、落叶、烂果等病残组织上越冬。一般只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的果实上,但是病菌能侵染绿果、蔓、叶和卷须等,而且组织上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着色后的果实发病,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褐色圆形的小斑点,后来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粉红色粒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块。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或逐渐干缩成为僵果。果梗及穗轴发病,产生暗褐色长圆形凹陷的病斑,导致果实大量腐烂,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在防治葡萄炭疽病的手段上,主要还是化学防治,常用的农药主要是代森锰锌、福美双、多菌灵。杀菌剂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只有保护作用,无治疗和铲除效果,且持效期短,施用次数多,病菌已对其产生了抗药性;长时间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葡萄炭疽病,造成病原菌逐渐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而且会增加果实中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增加生产成本。化学农药对人畜的毒副作用和残留问题至今仍难以有效地解决。随着越来越多抗药性植物病原菌的出现,寻找其它可替代的、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农药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植物源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等特点,与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生产要求相吻合。并且通过植物源天然化合物改良后制成的生物农药,不但防治效果好,还对植株的果、花、叶都无危害,对人畜安全,具有高效无残留,无药害,无抗性药性等优点;同时在控制病害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该制剂是一种集抗菌、营养、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多功效新型环境友好制剂。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葡萄炭疽病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 1 50%,乳化剂5 30%,氮酮0. 1 20%,乙醇10 60%,水0. 1 84. 8%。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优选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 5 5%,乳
3化剂10 20 %,氮酮2 3 %,乙醇20 40 %,水32 67. 5 %,并且,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含有木霉菌IX IO8个/ml。其中,所述的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钙、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上述麝香草酚可与多菌灵、戊唑醇进行复配。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部分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其中,乙醇分两次使用(即上述部分乙醇和上述剩余乙醇),每次的用量需保证所溶解原料的充分溶解,且两次的用量之和为配方量的乙醇原料总量。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促进葡萄生长中的应用。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葡萄炭疽病中的应用。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药效成分来源于具有杀虫功能的植物或其提取物,不仅能有效防治葡萄炭疽病,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增收、改善品质、提高养分利用率、防治害虫、无污染等多重功效,适用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该制剂应用效果显著、原材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2%,乳化剂(乳化剂为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20 %,氮酮2 %,乙醇30 %,水46 %,并且,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含有木霉菌1 X IO8个/ml。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1/4量的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3/4量的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实施例2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1%,乳化剂(乳化剂为二烷基苯磺酸钙)10 %,氮酮2 %,乙醇20 %,水67 %,并且,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含有木霉菌IX IO8个/ml。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1/2量的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1/2量的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实施例3
4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 5 %,乳化剂(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按重量比12的混合物)10 %,氮酮2 %,乙醇20 %,水67. 5 %,并且,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含有木霉菌1 X IO8个/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4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 1 %,乳化剂(乳化剂为烷基萘磺酸钙、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与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1: 1的混合物)30%,氮酮20%,乙醇10%,水39.9%,并且,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含有木霉菌IX IO8个/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5: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50%,乳化剂(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二烷基苯磺酸钙按重量比1:1:1的混合物)5 %,氮酮0. 1 %,乙醇20 %,水9 %,并且,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含有木霉菌IX IO8个/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6 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对作物生长的促进和对品质的改善作用。配方I :l/2Hoagland 营养液。配方II 实施例1制得的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选取田块设计3个处理处理1 对照(对照CK为清水);处理2 配方I ;处理3 配方II。每个处理重复3次,处理液每隔5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等待收获后取样进行分析。测定方法果皮花色苷含量取各个重复冻藏果20粒,用打孔器钻取果粒赤道面果皮30片左右,混勻称重,加2%盐酸-乙醇4mL于IOmL离心管中,置于32°C恒温箱中浸渍2小时,而后取出离心管在4°C下8000 Xg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再加入2%盐酸-乙醇3mL浸提,重复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定容到10mL。用王少波等pH示差法测定花色苷的含量。(王少波,杜永峰,姚秉华.PH示差法测定黑豆皮中的花青素.化学分析计量,2008(1) :46-49)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pH值样品剥皮后用打浆机打成勻浆,分装在3支离心管中,在4°C下SOOOX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备测。可溶性固形物用电子数显式糖度计(DR103)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并换算成酒石酸含量。pH值用PH计测定。具体参照刘爱玲等方法测定。(刘爱玲,陆志兴,何建军,王成华,李为福,谢兆森,陈俞,沈玉良,王世平.营养液浓度对“峰后”葡萄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中国南方果树·2011,40 (4) :74-77.)表1不同处理对葡萄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1 50%,乳化剂5 30%,氮酮0. 1 20%,乙醇10 60%,水0. 1 84. 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钙、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部分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在促进葡萄生长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葡萄炭疽病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1~50%,乳化剂5~30%,氮酮0.1~20%,乙醇10~60%,水0.1~84.8%。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防治葡萄炭疽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药效成分来源于具有杀虫功能的植物或其提取物,不仅能够有效防治葡萄炭疽病,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增收、改善品质、提高养分利用率、防治害虫、无污染等多重功效,适用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
文档编号A01N31/08GK102365939SQ2011104002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石志琦, 薛延丰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