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0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中作物防病治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杆”、“烂脚瘟”、“云纹病”,属热带系病害,是水稻常发性和重发性病害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我国南方稻区的调查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面积是稻瘟病的2. 07倍,造成的损失是稻瘟病的1. 97倍,其发生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水稻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成为水稻第一大病害,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受气候异常、土壤菌量累积量增高,防治措施不及时与农田粗放的管理等原因,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普遍较为严重。发病率高达60%左右,受害较重的田块,造成植株不能正常抽穗,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或严重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在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危害性也大。在东北地区,辽宁省发生较重,已成为当地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也有所发生,稻株受害后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如果引起倒伏,茎叶腐烂,则损失更大。近几十年来,人们已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化学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目前对水稻纹枯病的药剂防治主要还是以化学农药井R霉素为主。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药种,该药具有内吸传导性,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其持效期较短,在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井R霉素的防效更是难以保证。同时随着化学农药的逐年使用纹枯病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加,为此农民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若过度加大用量,不仅会增加作物中农药残留量,抑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生长,而且会污染环境, 增加生产成本。由此,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状态。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开发研制出高效、环境友好型植物源生物农药来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就成为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植物源天然化合物改良后制成的生物农药,一方面对植株的果、花、叶都无危害,对人畜安全,具有高效无残留,无药害,无抗性药性等优点;另一方面在控制病害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农产 PR PP[乂贝 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该制剂是一种集抗菌、营养、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多功效新型环境友好制剂。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 1 50%,乳化剂5 30%,氮酮0. 1 20%,乙醇10 60%,水0. 1 84. 8%。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优选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 5 5%,乳化剂10 20%,氮酮1 2%,乙醇20 40%,水33 68%。其中,所述的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钙、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上述麝香草酚可与井网霉素和丙环唑进行复配。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部分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即得。其中,乙醇分两次使用(即上述部分乙醇和上述剩余乙醇),每次的用量需保证所溶解原料的充分溶解,且两次的用量之和为配方量的乙醇原料总量。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促进水稻生长中的应用。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药效成分来源于具有杀虫功能的植物或其提取物,不仅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增收、改善品质、提高养分利用率、防治害虫、无污染等多重功效,适用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该制剂应用效果显著、原材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1%,乳化剂(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5 %,氮酮2 %,乙醇30 %,水52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1/4量的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 3/4量的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即得。实施例2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2%,乳化剂(乳化剂为乳化剂为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按重量比1 1的混合物)20%,氮酮2%,乙醇40%,水36%。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1/2量的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 1/2量的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5%,乳化剂 (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0 %,氮酮2 %,乙醇30 %,水57. 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4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 1%,乳化剂 (乳化剂为烷基萘磺酸钙与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按重量比1 2的混合物)30%,氮酮 0. 1%,乙醇 60%,水 9.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5: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50%,乳化剂(乳化剂为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 1:2: 1的混合物)5%,氮酮20%,乙醇10%,水1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6 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对作物生长的促进和对品质的改善作用。配方I :l/2Hoagland 营养液。配方II 实施例1制得的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选取一个田块设计三个处理处理1 对照(对照CK为清水);处理2 配方I ;处理3 配方II。每个处理重复3次,处理液每隔IOd喷施一次,连喷施5次后进行分析。表1不同处理对水稻相关产量指标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1 50%,乳化剂5 30%,氮酮0. 1 20%,乙醇10 60%,水0. 1 84. 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钙、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部分乙醇中混合均勻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勻即得。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在促进水稻生长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1~50%,乳化剂5~30%,氮酮0.1~20%,乙醇10~60%,水0.1~84.8%。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药效成分来源于具有杀虫功能的植物或其提取物,不仅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增收、改善品质、提高养分利用率、防治害虫、无污染等多重功效,适用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该制剂应用效果显著、原材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P3/00GK102487968SQ20111040019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石志琦, 薛延丰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