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8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43356. 8,公开号为CN101268752A,名称为“一种无土有
土栽培装置”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土有土栽培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无土栽培装置中溢出的营养液无法得到较好的利用和吸收以及作物根系对根际营养、水分和氧气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缺陷。这种装置在应用中节约水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在生产上,因为原装置在网芯盘上设有通气管,使用上多有不便,主要体现在如果先插入通气管,在充填基质时容易堵塞通气管,而如果先充填基质再插入通气管,则在充填基质时又会堵塞网芯盘上的插孔,同样起不到同期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生产上无需拆装通气管便能够充分通气并补充营养液,且操作更加方便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包括外桶,设置于外桶内的网芯桶,以及设置于外桶底部且两端开放的中空扎根管,所述网芯桶的壁上设置有多个孔,且所述网芯桶的上端低于所述外桶的上端并与外桶内壁相连,所述网芯桶的下端置于所述中空扎根管外侧,所述中空扎根管的下端与所述外桶的底面连接,所述中空扎根管的上端高出所述外桶的底面并与所述外桶的内壁及所述外桶的底面共同构成储液槽;所述外桶的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中空扎根管的上端且低于所述网芯桶的上端。优选地,所述中空扎根管与所述网芯桶的底端相套。优选地,所述中空扎根管与所述网芯桶的底端相套,且所述中空扎根管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网芯桶为中空倒锥形,所述中空扎根管的外径大小与所述网芯桶底端的内径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网芯桶的底端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内侧相连。优选地,所述网芯桶的底端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内侧相连,所述中空扎根管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网芯桶为中空倒锥形。优选地,所述网芯桶的上端设置有网芯盘,所述网芯桶通过所述网芯盘与所述外桶的内壁相连,所述网芯盘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孔,所述网芯盘的外部边缘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外桶内壁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所述网芯盘的内部边缘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网芯桶的上端相适配。本实用新型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在生产时无需拆装通气管便能够充分通气并补充营养液,且操作更加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I。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I。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II。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II。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III。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III。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IV。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IV。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包括设置于土壤7上方的外桶1,设置于外桶I内的网芯桶3,以及设置于外桶I底部且两端开放的中空扎根管2,网芯桶3的壁上设置有多个孔,且网芯桶3的上端低于外桶I的上端并与外桶I内壁相连,网芯桶3的下端置于中空扎根管2外侧,中空扎根管2的下端与外桶I的底面连接,中空扎根管2的上端高出外桶I的底面并与外桶I的内壁及外桶I的底面共同构成储液槽8。外桶I的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4,通气孔4的水平位置高于中空扎根管2的上端且低于网芯桶3的上端。本实用新型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营养液6注入储液槽8内,并将基质5填充至网芯桶3和中空扎根管2内以及网芯桶3上方的空间,然后可以将蔬菜、花卉等植物种子直接播种在本装置的基质5中,也可以将蔬菜、花卉等的秧苗移栽入基质5中。当植株处于苗期时,基质5中的水分和营养足够小苗的生长;但随着植株的生长,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单靠基质5中的水分和营养将不能满足植株的需求,此时,底部储存的营养液6在植株根部毛细管的作用下,通过网芯桶3周围的基质向上运动,从而向上部基质中补充并被根系吸收,多余的营养液通过中空扎根管2的上口溢出深入土壤,亦可被生长入土壤的植株根系吸收利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2、5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中的中空扎根管2与网芯桶3的底端相套,或者,如图3、4、7和8所示,网芯桶3的底端与储液槽8的底部内侧相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以上两种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的结构,均能够使得底部储存的营养液6在植株根部毛细管的作用下,通过网芯桶3周围的基质向上运动,从而向上部基质中补充并被根系吸收,多余的营养液通过中空扎根管2的上口溢出深入土壤,亦可被生长入土壤的植株根系吸收利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8所示,中空扎根管2优选设计为中空圆柱形,网芯桶3优选设计为中空倒锥形。当中空扎根管2与网芯桶3的底端相套时,如图1、2、5和6所示,中空扎根管2的外径大小与网芯桶3底端的内径相适配;当网芯桶3的底端与储液槽8的底部内侧相连时,如图3、4、7和8所示,网芯桶3的底端内径不小于中空扎根管2的外径。[002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网芯桶3的上端设置有网芯盘9,网芯桶3通过网芯盘9与外桶I的内壁相连,网芯盘9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孔,网芯盘9的外部边缘形状和大小与外桶I的内壁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网芯盘9的内部边缘形状和大小与网芯桶3的上端横截面相适配,网芯盘9的位置低于外桶I的上端。网芯盘9优选设计为环状的网芯盘。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在生产时无需拆装通气管便能够充分通气并补充营养液,且操作更加方便。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包括外桶,设置于外桶内的网芯桶,以及设置于外桶底部且两端开放的中空扎根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芯桶的壁上设置有多个孔,且所述网芯桶的上端低于所述外桶的上端并与外桶内壁相连,所述网芯桶的下端置于所述中空扎根管外侧,所述中空扎根管的下端与所述外桶的底面连接,所述中空扎根管的上端高出所述外桶的底面并与所述外桶的内壁及所述外桶的底面共同构成储液槽; 所述外桶的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中空扎根管的上端且低于所述网芯桶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扎根管与所述网芯桶的底端相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扎根管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网芯桶为中空倒锥形,所述中空扎根管的外径大小与所述网芯桶底端的内径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芯桶的底端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内侧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扎根管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网芯桶为中空倒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芯桶的上端设置有网芯盘,所述网芯桶通过所述网芯盘与所述外桶的内壁相连,所述网芯盘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孔,所述网芯盘的外部边缘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外桶内壁相适配,所述网芯盘的内部边缘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网芯桶的上端相适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包括外桶,设置于外桶内的网芯桶,以及设置于外桶底部且两端开放的中空扎根管;网芯桶的壁上设置有多个孔,且网芯桶的上端低于外桶的上端并与外桶内壁相连,网芯桶的下端置于中空扎根管外侧,中空扎根管的下端与外桶的底面连接,中空扎根管的上端高出外桶底面与外桶的内壁及外桶的底面共同构成储液槽;外桶的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通气孔的水平位置高于中空扎根管的上端且低于网芯桶的上端。本实用新型的基质-土壤接力栽培装置在生产时无需拆装通气管便能够充分通气并补充营养液,且操作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A01G31/02GK202364645SQ201120394638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卜崇兴, 张志新, 张艳苓, 钱仙云 申请人:上海孙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