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8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播种机。
背景技术
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在内的西南省份为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在我国西南地域的多数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使得该地区三熟不足,两熟有余,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多采用“麦/玉/豆”的套作种植模式。但是,小麦、玉米和大豆三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条件又各有不同,例如丘陵地区多春旱,并且又限于水源限制,导致直播玉米往往会遇到灌溉问题,因此需要覆盖地膜以保温保墒;玉米和大豆为免耕种植,在播种时又因为需要较大的种肥入土深度,使得土壤阻力较大,对农机具强度和动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上述种植要求,进行套作种植模式就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随着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劳动力逐渐减少,为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迫切需求提供相关的农业机械来填补劳动力的不足。然而,目前所使用的玉米大豆播种机系多数为北方引进,北方农业机械主要以北方土地参数进行设计,由于南北土地参数差异较大,使得引进的北方农业机械在工作性能以及机械强度均不能适应南方免耕且土质为粘土的工作条件。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专门针对南方土质的集施肥、播种和覆膜于一体的播种机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小型的专门针对南方土质的集施肥、播种和覆膜于一体的播种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播种机,包括底架和播种系统,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悬挂系统,所述播种系统包括种子输送管和种箱;所述种子输送管竖直设置并其一端与所述种箱相连通,另一端工作时插入到土壤中,还包括施肥系统和覆膜系统,所述施肥系统和所述覆膜系统均设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施肥系统包括肥料输送管和肥料箱,沿所述播种机工作时的前进方向所述肥料输送管与所述种子输送管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肥料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肥料箱相连通,另一端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种子输送管的最低点,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种子输送管位于所述肥料输送管的后侧;所述覆膜系统包括地膜展开组件、地膜压轮和覆土犁;所述覆土犁为铧式犁;所述地膜展开组件包括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所述第一滚子、第二滚子和地膜压轮沿三者的轴线方向上的中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地膜压轮设置于所述地膜展开组件的后侧,所述覆土犁设置于所述地膜压轮的后侧;沿所述播种机工作时前进方向所述覆膜系统位于所述施肥系统的后侧,并其最低点不低于所述种子输送管的最低点。优选地,所述播种机的前端设置有地轮机构,所述地轮机构包括地轮、高度调节部和地轮支架,所述地轮支架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地轮通过所述高度调节部与所述地轮支架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地轮的轮轴上设置有第一链轮。优选地,还包括肥料分送器,所述肥料分送器的外壳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可旋转地连接有肥料分送轮,所述容置腔开设有肥料进口和肥料出口,所述肥料进口与所述肥料箱相连通,所述肥料出口与所述肥料输送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肥料分送器的外壳外侧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位于所述播种机的同侧,并所述第二链轮的轮轴与所述肥料分送轮的轮轴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通过链连接。优选地,所述肥料输送管插入到土壤中的一端为肥料输送管末端,所述肥料输送管末端具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并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肥料输送管末端的管壁的横切面为锐角设计;所述肥料输送管末端朝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种子输送管插入到土壤中的一端为种子输送管末端,所述种子输送管末端具有斜切口,所述切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并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种子输送管末端的管壁的横切面为锐角设计;所述种子输送管末端为朝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的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种子输送管与所述覆膜系统之间设置有覆土组件,所述覆土组件包括支杆和设置于所述支杆的末端的覆土板,所述支杆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所述覆土组件的最低点位于所述播种系统的最低点和所述覆膜系统的最低点之间。优选地,还包括两个覆土犁,两个所述覆土犁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底部两侧,并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覆膜系统的后侧,所述覆土犁包括连接杆和犁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架相连接,所述犁板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犁板的工作弯曲面朝向地膜侧,所述覆土犁的最低点位于所述播种系统的最低点和所述覆膜系统的最低点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施肥系统和覆膜系统能够在其工作过程中达到播种、施肥和覆膜的操作。并于覆膜系统中改传统覆膜器的圆盘犁为铧式犁,铧式犁能够满足南方粘土的覆土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播种系统及施肥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覆膜系统及覆土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地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加入覆土组件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播种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播种机的俯视图;其中,图1至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0030]底架1;悬挂系统11;播种系统2 ;种子输送管21 ;种子输送管末端21a ;种箱22 ;施肥系统3 ;肥料输送管31 ;肥料输送管末端31a ;肥料箱32 ;覆膜系统4 ;地膜展开组件41 ;第一滚子411 ;第二滚子412 ;地膜压轮42 ;地轮机构5 ;地轮51 ;第一链轮511 ;高度调节部52 ;地轮支架53 ;肥料分送器6 ;第二链轮61 ;链7 ;覆土组件8 ;支杆81 ;覆土板82 ;覆土犁9 ;连接杆91 ;犁板9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播种机,该播种机专门针对南方土质在一次工作过程中完成施肥、播种和覆膜工作。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播种系统及施肥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覆膜系统及覆土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播种机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播种机包括底架1、播种系统2、施肥系统3和覆膜系统4,底架1用于安装并支撑播种系统2、施肥系统3和覆膜系统4。底架1上设置有悬挂系统11, 悬挂系统11与拖拉机或者其他动力设施之间相连接以实现播种机的工作行走。播种系统2包括种子输送管21和种箱22 ;种箱22设置于机架的上端,种箱22内放置有种子,由于种箱22处于一定的高度,能够使种子因为自身重力经种子输送管向下滑落;种子输送管21竖直设置,其一端与种箱22相连通,另一端工作时插入到土壤中,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种箱22内的种子能够通过种子输送管21从种箱22进入到土壤中。施肥系统3包括肥料输送管31和肥料箱32 ;肥料箱32设置于机架的上端,与种箱22并排设置,由于肥料箱32处于一定的高度,能够使肥料因为自身的重力经肥料输送管 31向下滑落;肥料输送管31竖直设置,其一端与肥料箱32相连通,另一端工作时插入到土壤中,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肥料箱32中的肥料能够通过肥料输送管31从肥料箱32中进入到土壤中。沿播种机工作时的前进方向,肥料输送管31和种子输送管21位于同一平面内,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定义该平面为第一平面。为了保证所施肥料较大的利用程度,具体地,沿本实用新型前进方向种子输送管 21位于肥料输送管31的后侧,当播种机前进时,施肥系统3能够将肥料先施于土壤中;并且肥料输送管31的最低点不低于种子输送管21的最低点,该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播种系统 2所播种子掉落于混有大部分肥料的土壤中。覆膜系统4主要用于播种施肥后进行覆膜,使其保持土壤墒值,并具有保湿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覆膜系统4包括地膜展开组件41、地膜压轮42和覆土犁9。由于南方多丘陵地区,并且丘陵区土壤多以粘土为主,圆盘式覆土犁的覆土量小,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土壤来覆膜,作业质量不能保证。本实用新型将覆土犁9设置为铧式犁,犁的深度和角度可以根据不同覆土量的要求进行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铧式犁的翻土和覆土作用更好。具体地,地膜展开组件41包括第一滚子411和第二滚子412 ;第一滚子411和第二滚子412于竖直方向上相互靠近,地膜穿过第一滚子411和第二滚子412之间的间隙,在滚子的转动过程中实现展开,使其不因为自身厚度较薄而在工作中卷曲。沿本实用新型工作前进方向,地膜压轮42设置于地膜展开组件41的后侧,用于将地膜的两个侧边压入土壤中,方便后续覆土工作的展开。因为地膜质量较轻,所以覆膜之后还需要对地膜的两侧进行覆土,因此,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地膜展开组件41的后侧设置有覆土犁9,覆土犁9由于其结构设计,能够在本实用新型前进过程中,将土壤覆盖于地膜的两侧。为了保证地膜能够覆盖混合有肥料和种子的土壤,沿播种机工作前进方向,本实用新型将覆膜系统4设置于施肥系统3的后侧;其最低点不低于种子输送管21的最低点; 并且第一滚子411、第二滚子412和地膜压轮42沿三者的轴线方向上的中点均位于第一平面内。其中,覆膜系统4设置于施肥系统3的后侧保证了覆膜系统4能够进行正常的覆膜工作;覆膜系统4的最低点不低于种子输送管21的最低点,保证种子处于地膜的下侧,达到地膜的保湿保墒效果;第一滚子411、第二滚子412和地膜压轮42沿三者的轴线方向上的中点均位于第一平面内,保证了地膜准确地铺设。请参考图4和图5,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地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拖拉机的带动下进行播种作业,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播种机于其前端设置有地轮机构5,用于支撑底架1及其底架1上的各个系统。地轮机构5包括地轮51、高度调节部52和地轮支架53 ;地轮支架53与底架1铰接,地轮51通过高度调节部 52与支架可转动连接。地轮支架53与底架1铰接能够方便地在非工作时将播种机悬挂进行托运,高度调节部52能够调整地轮51与底架1之间的高度,以适应各种工作地势。具体地,于地轮51的轮轴上设置有第一链轮511,第一链轮511能够通过地轮51 的轮轴,实现在本实用新型行走过程中转动。目前施肥用化肥多以小颗粒为主,肥料输送管31与肥料箱32相连通容易使肥料不受控制地混入到土壤中,导致施肥不均勻。为了保证肥料有序地施入到土壤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肥料分送器6,肥料分送器6的外壳具有容置腔,容置腔中可旋转地连接有肥料分送轮,容置腔开设有肥料进口和肥料出口,肥料进口与肥料箱32相连通,肥料出口与肥料输送管31相连通。肥料分送轮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叶片将肥料从肥料进口移至到肥料出口。通过肥料分送轮的旋转作用,肥料能够有序且等量地分送至肥料输送管 31中,并通过自身重力进入到土壤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肥料分送器6的外壳外侧设置有第二链轮61,第二链轮61与第一链轮511位于所述播种机的同侧,并第二链轮61的轮轴与肥料分送轮的轮轴相连接。该结构设计通过准确计算,确定第一链轮511与第二链轮61之间的直径比例, 能够实现在播种机前进中,定量施肥。其具体过程如下。地轮51旋转一周,本实用新型即向前行走的路程为S ;地轮51转动一周,第二链轮61通过链7与第一链轮511相连接,并在第一链轮511的作用下转动X周;第二链轮61与肥料分送器6相连接,带动肥料分送器6转动X周;在肥料分送器6转动的这X周内,输送的肥料总量一定。由于上述设计能够实现肥料的定量输送,因此该结构设计还能够应用于种子的定量输送上,即设置种子分送器。肥料输送管31为管状设计,并在工作时插入到土中,为了避免在其前进时,泥土进入到管中堵塞肥料输送管31,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例中将肥料输送管31的结构做出如下设计肥料输送管31插入到土壤中的一端为肥料输送管末端31a,肥料输送管末端31a 具有斜切口,斜切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由此在肥料输送管31朝向播种机工作前进方向具有的管壁对土壤的阻挡作用;并沿播种机的前进方向,肥料输送管末端31a的管壁的横切面为锐角设计;肥料输送管末端31a朝向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 该设计能够有利于肥料输送管31对土壤的开沟作用,并使土壤在开沟后具有一定的肥料容置空间。通过上述结构,肥料输送管31能够有效避免阻挡土壤进入到肥料输送管31中, 并使得肥料通畅地进入到肥料输送管31所开设的沟道中。由于种子输送管21的结构设计与肥料输送管31的结构设计基本一致,因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种子输送管21设置于肥料输送管31的后侧,并且其最低点高于肥料输送管31的最低点,因此对所施肥料的搅动影响较小,保证了种子能够进入到肥料混合土壤中。由于种子输送管21和肥料输送管31在其工作过程中对土壤具有开沟作用,因此, 为了使覆膜效果更佳,在覆膜之前需要将土壤返填回所开沟道中。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于种子输送管21与覆膜系统4之间设置有覆土组件8,覆土组件8包括支杆81和设置于支杆 81的末端的覆土板82,支杆81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覆土组件8的最低点位于播种系统2的最低点和覆膜系统4的最低点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覆土板 82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覆土板82排列于与第一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能够使覆土更加均勻。覆土组件8的最低点位于播种系统2的最低点和覆膜系统4的最低点之间能够保证地膜完全覆盖住覆土板82所覆土壤。请参考图6,图6为图3中加入覆土组件8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播种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为了使覆土犁9覆盖地膜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将覆土犁9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覆土犁9分别设置于底架1的底部两侧,并沿播种机的前进方向位于覆膜系统4的后侧,覆土犁9包括连接杆91和犁板92,连接杆91与底架1相连接,犁板92与连接杆91相连接,犁板92的工作弯曲面朝向地膜侧,覆土犁9的最低点位于播种系统2的最低点和覆膜系统4 的最低点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覆土犁9为铧式犁,铧式犁的工作特点为其对土壤的翻土方向一定,本实用新型将犁板92的工作弯曲面朝向地膜侧能够使土壤翻至地膜一侧,又因为覆土犁9的最低点位于播种系统2的最低点和覆膜系统4的最低点之间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土壤覆盖住地膜。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播种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
8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播种机,包括底架(1)和播种系统O),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悬挂系统(11), 所述播种系统( 包括种子输送管和种箱0 ;所述种子输送管竖直设置并其一端与所述种箱0 相连通,另一端工作时插入到土壤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施肥系统(3)和覆膜系统,所述施肥系统(3)和所述覆膜系统(4)均设置于所述底架⑴上;所述施肥系统( 包括肥料输送管(31)和肥料箱(32),沿所述播种机工作时的前进方向所述肥料输送管(31)与所述种子输送管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肥料输送管(31)的一端与所述肥料箱(3 相连通,另一端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种子输送管的最低点,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种子输送管位于所述肥料输送管 (31)的后侧;所述覆膜系统(4)包括地膜展开组件(41)、地膜压轮0 和覆土犁(9);所述覆土犁 (9)为铧式犁;所述地膜展开组件Gl)包括第一滚子(411)和第二滚子012),所述第一滚子011)、第二滚子(412)和地膜压轮02)沿三者的轴线方向上的中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地膜压轮0 设置于所述地膜展开组件Gl)的后侧, 所述覆土犁(9)设置于所述地膜压轮0 的后侧;沿所述播种机工作时前进方向所述覆膜系统(4)位于所述施肥系统(3)的后侧,并其最低点不低于所述种子输送管的最低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的前端设置有地轮机构(5), 所述地轮机构( 包括地轮(51)、高度调节部(5 和地轮支架(53),所述地轮支架(53) 与所述底架(1)铰接,所述地轮(51)通过所述高度调节部(5 与所述地轮支架(5 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轮(51)的轮轴上设置有第一链轮 (5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肥料分送器(6),所述肥料分送器 (6)的外壳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可旋转地连接有肥料分送轮,所述容置腔开设有肥料进口和肥料出口,所述肥料进口与所述肥料箱(3 相连通,所述肥料出口与所述肥料输送管(3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分送器(6)的外壳外侧设置有第二链轮(61),所述第二链轮(61)与所述第一链轮(511)位于所述播种机的同侧,并所述第二链轮(61)的轮轴与所述肥料分送轮的轮轴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轮(511)与所述第二链轮 (61)通过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输送管(31)插入到土壤中的一端为肥料输送管末端(31a),所述肥料输送管末端(31a)具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并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肥料输送管末端(31a)的管壁的横切面为锐角设计;所述肥料输送管末端(31a)朝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输送管插入到土壤中的一端为种子输送管末端Ola),所述种子输送管末端(21a)具有斜切口,所述切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并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所述种子输送管末端Ola)的管壁的横切面为锐角设计;所述种子输送管末端(21a)为朝向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的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输送管与所述覆膜系统 (4)之间设置有覆土组件(8),所述覆土组件(8)包括支杆(81)和设置于所述支杆(81)的末端的覆土板(82),所述支杆(81)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所述覆土组件(8)的最低点位于所述播种系统⑵的最低点和所述覆膜系统⑷的最低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覆土犁(9), 两个所述覆土犁(9)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1)的底部两侧,并沿所述播种机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覆膜系统的后侧,所述覆土犁(9)包括连接杆(91)和犁板(92),所述连接杆 (91)与所述底架(1)相连接,所述犁板(9 与所述连接杆(91)相连接,所述犁板(92)的工作弯曲面朝向地膜侧,所述覆土犁(9)的最低点位于所述播种系统O)的最低点和所述覆膜系统的最低点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播种机,包括底架(1)、播种系统(2)、施肥系统(3)和覆膜系统(4);所述播种系统(2)、所述施肥系统(3)和所述覆膜系统(4)均设置于所述底架(1)上,沿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前进方向,所述播种系统位于所述施肥系统的后侧,所述覆膜系统位于所述播种系统的后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播种系统、所述施肥系统和所述覆膜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相互协作,实现播种、施肥和覆膜的顺序操作;本实用新型于覆膜系统中将传统覆膜器的圆盘犁改为铧式犁,铧式犁能够满足南方粘土的覆土要求,其工作时犁的入土角度与入土深度都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整,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土质的覆土要求,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01G13/02GK202285530SQ20112039470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维雄, 杨文钰, 樊高琼, 王小春, 雍太文, 马荣朝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