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74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具体是涉及一种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科学用药,已经导致许多害虫对当前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如小菜蛾、棉铃虫等,成为病虫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茚虫威是一种新型恶二嗪类杀虫剂,其杀虫机理是通过阻断害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使害虫的神经细胞丧失功能而被麻痹,协调能力下降,最终死亡。药剂通过接触或取食进入虫体内而起作用,与其它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蔬菜、甜菜、棉花、果树、茶树、马铃薯、园艺、花卉等农业园艺作物害虫,如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菜粉蝶、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活性高,且对各龄期幼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天敌昆虫非常安全,在作物中低残留,是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害虫防治的理想药剂。但是,茚虫威对害虫防治的持效期偏短,所以单一使用有一定局限性。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生物杀虫剂。它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或数种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 ICPs),又称S -内毒素,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昆虫,以及动植物线虫、蜱螨等节肢动物都有特异性的毒杀活性,而对非目标生物安全,因此,Bt杀虫剂具有专一、高效和对人畜安全等优点,目前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已达100多种,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杀虫剂,因而倍受人们关注。但是,商品Bt制剂在生产防治中也显示出某些局限性,如速效性差、对高龄幼虫不敏感、田间迟效期短以及重组工程菌株遗传性状不稳定等都已成为影响Bt进一步成功推广使用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了提高Bt制剂的杀虫效果,对其增效途径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筛选增效菌株;利用化学添加剂、植物它感素、几丁质酶作为增效物质;昆虫病原微生物间的互作增效等。藜芦碱是各种藜芦属植物产生一种有毒的生物碱。可作为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藜芦碱经虫体表面或吸食进入消化系统,造成局部刺激,引起反射性虫体兴奋,继之抑制虫体感觉神经末梢,经传导和抑制中枢神经而致害虫死亡。该产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施用后会逐渐降解,不会产生富集现象,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不伤害昆虫天敌,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本产品属植物源中草药农药,有效成分呈多样性,对病虫作用机理相对复杂,与有效成分单一的化学合成农药相比,病虫对其难以产生抗药性。该产品持效期比化学农药长,可达7-14天,省工省时,使用效益较高。且不产生药害、对作物安全等特点。硫双威属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为昆虫激素类农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在未孵化的卵阶段使用,硫双威会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缺乏几丁质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在幼虫期施用,硫双威会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蜕皮而导致死亡或形成畸形蛹死亡。对变态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硫双威也表现出很好的杀虫活性。
稻丰散对昆虫具有显著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对白粉虱有特效,比世界专利文献冊9533711公布的2-溴-3,5-双(三氟甲基)苯基苯甲酰基脲的活性高25 50倍。该化合物抑制昆虫几丁质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不能顺利蜕皮而死亡,能有效防治蔬菜、茶叶、棉花等多种植物的大多数鳞翅目害虫,对抗性害虫普遍有效,且对作物、天敌、人畜和环境高度安全。溴氰菊酯为安全、高效、低毒广谱性有机硫杀螨剂,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是国际上大吨位杀螨剂品种之一,国外至今已使用三十多年,仍无明显的抗药性问题。可广泛用于防治棉花、柑桔、苹果、蔬菜、茶、花卉等作物的害螨,杀成螨、若螨、幼螨及螨卵效果均优,还可杀灭对其他杀虫剂已有抗性的害螨。可防治柑桔红蜘蛛、苹果红蜘蛛、棉花蔬菜红蜘蛛、茶叶瘿螨、茶橙瘿螨等害螨。含有一种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连续使用一种杀虫剂容易导致产生抗药性;同时,频繁施药又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目前急需高效、低度、环保、低残留的杀虫剂新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克服了含单一活性组分杀虫剂的不足,对抗药性害虫有出色的防治效果,同时降低了施药量,减轻了农民了用药负担和对环境的污染。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茚虫威和苏云金杆菌、藜芦碱、硫双威、稻丰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种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抗药性甜菜夜蛾等害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茚虫威,所述的组分II为苏云金杆菌、藜芦碱、硫双威、稻丰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种,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10 1-1 5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进一步优选为5 1-1 20,其中,组分II选择硫双威时,组分I和组分II之间的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共毒系数在180以上。茚虫威含量太低,施药量随之增大,茚虫威含量太高则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5 1-1 10;所述的组分II为藜芦碱,组分I和组分II之间的增效作用也较为明显。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制剂,上述制剂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得到,比较好的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制得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5% -9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 _51%,所述的有效成分中组分II为苏云金杆菌、稻丰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种,采用苏云金杆菌、稻丰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种为其中一种有效组分制备得到农药制剂可防治多种害虫,例如水稻稻纵卷叶螟、菜青虫或水稻二化螟等,且防治效果较好。另外,选用苏云金杆菌为其中一种有效组分时,一般可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者水分散粒剂等制剂,施药效果较好。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备成上述制剂时还需要添加辅助剂,所述的辅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PH调节剂、填料、水、助溶剂、崩解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上述辅助剂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实验确定。上述辅 助剂中所述的溶剂或助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二甲亚砜、乙酸仲丁酯、芳烃溶剂油、油酸甲酯和植物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乳化剂包括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其盐、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分散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乙氧基化物和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防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消泡剂包括有机硅氧烷、聚醚等中的一种;所述的增稠剂包括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pH调节剂包括盐酸、磷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三乙醇胺和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填料包括轻质碳酸钙、高岭土、白炭黑、凹凸棒土、膨润土、硅藻土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崩解剂包括硫酸铵、氯化钠、尿素和硫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组合物制成产品使用时,即可以是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使用时直接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也可选择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果树、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的害虫,尤其是鳞翅目类害虫的防治。所述的害虫包括甜菜夜蛾、菜青虫、稻纵卷叶螟、棉铃虫、柑橘潜叶蛾或二化螟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I)与单剂相比,该杀虫组合物对鳞翅目害虫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以及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3)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有利于克服害虫抗性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4)与茚虫威单剂相比,持效性明显提高,效果更显著;
(5)与苏云金杆菌、藜芦碱、硫双威、稻丰散、溴氰菊酯中的任一单剂相比,有良好的速效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作用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发明组合物以茚虫威和苏云金杆菌、藜芦碱、硫双威、稻丰散、溴氰菊酯中的一种为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抗性甜菜夜蛾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生物测定实例I :茚虫威和硫双威复配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试验对象抗性甜菜夜蛾幼虫(经抗药性测定,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在500倍以上)试验方法参照杀虫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 7-2006))和创制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 (杀虫剂卷),采用喷雾法。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三龄幼虫,接入置放10克新鲜人工饲料的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每皿接10头,每处理接5个皿,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I毫升,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一般每个处理设置6个浓度梯度。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25°C、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检查死活虫数,计算死亡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 (半致死浓度)和供试药剂EC50 (半最大效应浓度),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 ( 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 CTC <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 ^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 X 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理指数(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 X 100 ;测定结果表明,茚虫威与硫双威的配比在10 1-1 50之间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在5 1-1 20之间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共毒系数在180以上,实验数据请参见表I。表I不同处理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茚虫威,所述的组分II为苏云金杆菌、藜芦碱、硫双威、稻丰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种,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10 1-1 5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5:1-1: 20 ;所述的组分II为硫双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5:1-1: 10 ;所述的组分II为藜芦碱。
4.一种由权利要求I所述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制备得到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辅助剂,所述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 -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 _51%,所述的有效成分中组分II为苏云金杆菌、稻丰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者水分散粒剂。
8.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为果树、棉花、水稻、蔬菜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是鳞翅目害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茚虫威,所述的组分II为苏云金杆菌、藜芦碱、硫双威、稻丰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种,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10∶1-1∶50。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剂型以及上述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本发明的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果树、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尤其是鳞翅目类害虫防治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01N63/00GK102626110SQ20121007391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张子翱, 彭文涛, 汪云强, 秦欣 申请人: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