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围产期奶牛营养添加剂的配方,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奶牛围产期通常是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21天,产前21天为围产前期,产后21 天为围产后期。在此期间奶牛经历来自生理、内分泌、日粮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这对围产期奶牛的营养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都产生一定影响,使奶牛在产后极易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更注重产奶牛的营养和管理,忽略了对围产期奶牛的关注,使得奶牛产后出现各种代谢疾病和繁殖障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控制奶牛围产期各种疾病的发生,对于保证奶牛的健康水平和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围产期奶牛的生理变化特征主要有
Cl)内分泌的变化
奶牛进入妊娠末期,内分泌状态发生明显改变,从而为分娩和泌乳做好准备,血浆胰岛素水平在妊娠末期和泌乳早期下降,而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分娩时这两种激素水平发生明显的升降变化。血浆中的雌激素水平在妊娠末期升高,但分娩时立刻下降,血浆孕酮浓度在干奶期较高以利于维持妊娠,而在分娩前两天又迅速下降。糖皮质激素和催乳素的浓度在分娩当天上升,分娩结束后大约一天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甲状旁腺激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的分泌增加,尤其是患有严重低血钙的奶牛升高的更为明显。(2 )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变化
在奶牛产犊前几周,胎儿和胎盘对营养的需要量达到最大,而DMI摄入量与干奶前期相比却减少10%-30%。分娩临近,胎儿对腹腔的压迫加剧,造成胃肠蠕动的减慢,是造成 DMI摄入量降低的原因之一。围产期代谢紊乱引起的乳热症和亚临床乳热症使血钙浓度降低,引起肌肉张力丧失,进而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和食糜通过消化道的流通速度,这也会降低 DMI(Goff和Horst,1997)。分娩前后日粮组成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也影响产前DMI。奶牛干物质摄入减少与胎儿增大和腹腔脂肪蓄积造成机械性压迫瘤胃有关也与生殖激素有关。分娩前血浆孕酮含量下降而雌激素的含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实际有所增加,在产犊前后血浆中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被认为是减少DMI的主要因素(Grummer,1993)。(3)能量代谢的变化
奶牛在围产期DMI急剧减少,造成围产期奶牛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发生明显的变化。围产期奶牛肝脏利用丙酸生成的葡萄糖,在泌乳时大多被奶牛利用合成乳糖,且奶牛在产后的泌乳期,分泌于乳汁中的乳糖很多,这些乳糖是由葡萄糖转变而成,故葡萄糖的需要量很大(每天产乳20kg就需要葡萄糖I. 24kg)。正常情况下,有约50%的葡萄糖来自丙酸。而围产期的奶牛因DMI下降使生成的丙酸不足,最终导致肝糖异生障碍。这是奶牛能量负平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丙酸的另一功能是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当奶牛产奶的能量需要超过其食入的能量时,奶牛就开始动用体脂,脂肪首先被分解为非酯化脂肪酸(NEFA),并且运送到肝脏。在肝脏,NEFA被分解为乙酸,产生的乙酸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产生更多的能量,但这个过程需要丙酸;围产期奶牛因DMI减少而没有足够的丙酸可被利用,过多的乙酸就会在肝脏中聚集,乙酸分子能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丙酮、乙酰乙酸和羟丁酸(BHBA),这些产物进入血液中,蓄积到一定水平而引起酮病症状,从而会加重能量的负平衡。(4)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在妊娠末期,由于乳腺实质组织的增长速度、乳腺组织成分以及代谢蛋白质转化为净蛋白质效率增加,如果要满足围产期乳腺实质组织的生长需要,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提高。 围产前期日粮粗蛋白分别为 ο. 5%、12. 6%、14. 5%时,奶牛都处于正氮平衡,产后饲喂同样蛋白质的日粮,产奶性能也相似。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可能比提高粗蛋白总量或过瘤胃蛋白质更有效。从分娩到产后一周内,奶牛氨基酸的需要量远高于氨基酸的相对供给量,一般在产后一周内出现蛋白质的负平衡。氨基酸的来源主要是骨骼肌,奶牛产犊后从这些组织净损失的蛋白使骨骼纤维的直径降低约25%。谷氨酰胺是限制乳蛋白合成的氨基酸,同时也是合成葡萄糖耐受因子的物质及肠道能量的来源,是维持免疫功能正常的关键物质。(5)钙代谢的变化
奶牛体内维持血钙浓度恒定的调节机制是非常精确的,但在围产期这种平衡被打破。 这是因为奶牛在妊娠前期对钙的代谢非常有限,主要用于胎儿生长和通过粪便排泄,每天损失大约10g-12g的内源钙,因此不需要补充更多的钙,但在分娩和产奶过程中,钙的代谢非常迅速,造成钙代谢失调。由于泌乳开始对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所以从细胞外液进入乳腺的钙数量超过通过肠道吸收和骨重吸收钙的数量。初乳的钙含量为2. 3g/L,一次生产 IOL初乳的奶牛,就会损失23g钙,相当于一头奶牛血钙储量的9倍。血钙储备的动用,必需通过增加肠道钙的吸收和骨钙的动用来补充。因此在产犊后的前几天,由于肠道吸收和骨骼动员机制并没有完全准备好供给泌乳所需的钙,大约67%的奶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由于大量钙被分泌到奶中,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急剧下降,进而表现出产乳热的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奶牛产后出现瘫痪症状个体,患其他代谢疾病的比例是正常奶牛的 3-9 倍。(7)免疫机能的变化
围产期奶牛经历生理和代谢的应激,引起保证奶牛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营养物质的急性缺乏,使奶牛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降低奶牛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这可能是围产期奶牛环境性乳房炎和子宫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泌乳早期能量和代谢不平衡损害了免疫系统的功能,血液酮体水平升高诱发酮病,进一步损坏淋巴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增加了奶牛对乳房炎的易感性。围产期奶牛对外界的免疫反应降低,改变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降低嗜中性粒细胞的功能,降低淋巴细胞增殖的数量,减少抗体数量和浆细胞的产生。(8)产后繁殖功能的变化
产犊间隔时间以及分娩后恢复正常发情所需要时间是评价母牛繁殖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分娩后60天内应能够观察到母牛发情,然而分娩时发病、例如难产、胎衣滞留、子宫炎以及泌乳早期营养代谢紊乱,如产乳热、肥胖综合症和酮病等是延迟发情的主要原因,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娩并发症对提高整个奶牛群繁殖力有极大的帮助。卵巢是主要的繁殖器官,它是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器官,并分泌雌激素和孕酮。一定量的雌激素是母牛发情的直接因素,黄体能分泌孕酮,它是维持怀孕所必需的激素之一,母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正常的,受胎率高,空怀时间短;卵巢机能恢复迟缓的,受胎率明显下降,空怀时间延长。分娩后,奶牛子宫从怀孕及分娩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和功能,叫子宫复旧。正常情况下,奶牛分娩后40天左右子宫基本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如果这一过程延长,就称为子宫弛缓或子宫复旧不全。奶牛子宫复旧影响产后繁殖力、产犊间隔及奶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尽早恢复奶牛产后的生殖机能对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公开了一种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了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公开了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制备改善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状态,促进体况恢复等方面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每公斤由下述的原料组成
过瘤胃脂肪300-400g/kg 维生素A50-60万IU 维生素 E5000-6000IU 硒 3-5mg/kg
复方中草药100-200g/kg 其余为载体二氧化硅;
其中所述复方中草药由重量百分数为10%黄芪、10%党参、5%香附、5%白术、10%当归、 10%白芍、10%熟地、10%淫羊藿、10%路路通、10%王不留行、10%益母草粉碎混合配制而成。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它是从奶牛产前30天开始使用,到产后30天结束,添加量为100-200g/ (d ·头)。本发明同时也公开了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在(I)调节围产期奶牛免疫
机能,提高抗病力,降低奶牛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产褥热疾病方面的应用。
(2)改善奶牛能量负平衡状态,促进奶牛产后体况恢复方面的应用。(3)促进奶牛产后发情, 提高繁殖性能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过瘤胃脂肪指的是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钙盐(99%的棕榈酸钙和 1%的抗氧化剂BHT),有市售。本发明所述的硒指的是一种微量硒元素以亚硒酸钠的形式添加。本发明所述的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I)将各种中草药粉碎,然后混合,备用。(2)将过瘤胃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亚硒酸钠、粉碎后的复合中草药材和二氧化硅按比例混勻,即得。围产期奶牛营养调控措施包括
(I)提高围产期奶牛产后采食量奶牛日采食量是日粮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每天通过饲料供给奶牛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是否能够满足其维持生理、生长和生产需要。添加调味剂能够有效增加奶牛自愿采食量,提高围产期奶牛产后干物质采食量。(2)适当增加日粮能量浓度
适当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尤其是精料补充饲料中的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淀粉(或葡萄糖)的含量,是有效提高奶牛日粮净能量水平的良好途径。(3)围产前期添加阴离子盐调节奶牛钙代谢
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CAD)是指奶牛日粮中主要阳离子(Na +、K +、Ca2+、Mg2+)与主要阴离子(Cl—、S2 —、P043 —)的含量及其毫摩尔数(mmol)之差。当DCAD为正值时称为阳离子型日粮,为负值时称为阴离子型日粮。日粮DCAD直接影响奶牛消化道和机体的电解质平衡。DCAD发生变化,奶牛体内的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都会发生变化。在奶牛干奶后期(即围产前期)饲喂阴离子型日粮,诱导奶牛体液呈亚急性代谢性酸度上升,有助于钙离子的吸收和提高血液钙浓度,防止产乳热的发生。由于大多数饲料原料 DCAD为正值或接近O值,因此可在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达到降低日粮DCAD的目的。(4)添加免疫调节剂调节奶牛免疫功能,促进产后恢复
奶牛围产期容易发生代谢紊乱与妊娠后期和分娩刺激等所致的氧化应激有关。硒和维生素E均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近年来,人们对维生素E 在奶牛生产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在抗氧化、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硒是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在体内发挥着多种生物学效应,然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硒的抗氧化功能。在奶牛日粮中补充维生素E和硒可降低乳房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维生素A的主要活性物质视黄酸和视黄醇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还可刺激多形核粒细胞产生大量超氧化物,从而增强其杀菌力。维生素A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它能增强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改变细胞膜和免疫细胞菌膜的稳定性,提高免疫能力,具有抗感染作用(李婷欣等,2005)。在奶牛日粮中补充维生素A可以增强奶牛的免疫机能,提高抗病力。很多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抗菌、抑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防治隐性乳房炎等重要作用。同时,应用中草药添加剂调控奶牛生殖内分泌机能,治疗子宫疾病以促使奶牛产后快速发情,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受胎、妊娠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在奶牛日粮中使用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提高奶牛的免疫功能,促进奶牛产后恢复,提高奶牛繁殖机能。本发明选择的中草药黄芪、党参、香附、当归、白术、白芍,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应激作用,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同时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提振食欲。王不留行与路路通联用,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益母草,活血化瘀,治疗胎漏难产,胎衣不下。熟地,补血滋阴,补精益髓。淫羊藿,补肾祛湿,治宫冷不孕。总的来说中药配方具有如下的功能
(O活血化瘀,改善奶牛血液循环。( 2 )健脾和胃,提振奶牛食欲。( 3 )调节奶牛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4)促进奶牛产后发情,提高繁殖性能。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所研制的围产期奶牛专用的营养调控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一般从奶牛产前30天开始使用,到产后30天结束。添加量为100-200g/ (d ·头)。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提供如下的试验
I.每公斤营养调控添加剂的组成过瘤胃脂肪300-400g/kg,维生素A50-60万 IU,维生素E5000-6000IU,硒3_5mg/kg,复方中草药100_200g/kg,其余为载体(二氧化娃)。中草药为药店购买,所述复方中草药由重量百分数为10%黄芪、10%党参、5%香附、5%白术、10%当归、10%白苟、10%熟地、10%淫羊藿、10%路路通、10%王不留行、10%益母草混合配制而成。2、营养调控添加剂的使用效果
2. I在围产期奶牛TMR日粮中添加200 g/ Cd 头)营养调控添加剂对奶牛的体况评分的影响
表I奶牛五部位体况评分的标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每公斤由下述的原料组成过瘤胃脂肪300-400g/kg维生素A50-60万IU 维生素 E5000-6000IU 硒 3-5mg/kg复方中草药100-200g/kg 其余为载体二氧化硅;其中所述复方中草药由重量百分数为10%黄芪、10%党参、5%香附、5%白术、10%当归、 10%白芍、10%熟地、10%淫羊藿、10%路路通、10%王不留行、10%益母草混合配制而成。
2.权利要求I所述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奶牛产前30天开始使用,到产后30天结束,添加量为100-200g/ (d·头)。
3.权利要求I所述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在制备调节围产期奶牛免疫机能, 提高抗病力,降低奶牛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产褥热疾病方面的应用。
4.权利要求I所述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在制备改善奶牛能量负平衡状态, 促进奶牛产后体况恢复方面的应用。
5.权利要求I所述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在制备促进奶牛产后发情,提高繁殖性能方面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围产期奶牛专用营养调控添加剂。它是由过瘤胃脂肪300-400g/kg,维生素A50-60万IU,维生素E5000-6000IU,硒3-5mg/kg,复方中草药100-200g/kg,其余为载体组成;其中所述复方中草药由重量百分数为10%黄芪、10%党参、5%香附、5%白术、10%当归、10%白芍、10%熟地、10%淫羊藿、10%路路通、10%王不留行、10%益母草混合配制而成。本发明的特点科技含量高,营养全面,功能全面,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状态,促进体况恢复;提高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降低奶牛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产褥热等疾病的发生;促进产后快速发情,提高繁殖性能。
文档编号A23K1/18GK102578430SQ2012100739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宋元振, 李千军, 李平, 李鹏, 田向学, 穆淑琴 申请人: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