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鸡腿菇,因其形如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是具有商业潜カ的珍稀菌品,被誉为“菌中新秀”。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ロ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鸡腿菇是ー种适应カ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鸡腿菇属草腐菌类,有特殊的生物特性,并有着不覆土不出菇的特别性状。传统的鸡腿菇生产步骤是用塑料袋装料一消毒一接种一培养菌筒一剥开菌筒一覆土栽培一产出鲜菇。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覆土栽培、袋栽、箱栽、床栽等等。单纯的利用大田覆土栽培鸡腿菇,土地利用率不高,而且生产过程用エ量大、程序多及繁琐;利用袋栽、箱栽、床栽等可以实现立体栽培,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但生产过程同样存在用エ量大、程序多及繁琐。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栽培鸡腿菇的新方法、新エ艺层出不穷。其中申请号为200910031962. 2的“一种鸡腿菇圆柱形立体栽培法”该发明涉是用锯木屑各种植物秸杆野草或农作物下脚料、畜禽粪、玉米面、麸皮、石灰、清水,将以上原料拌匀后进行发酵,翻堆后进行装入塑料袋内,用木棒打孔进行培养发菌出菇。还有申请号为200810211262. 7的“整稻草、畜禽粪露地墙式栽培鸡腿菇的方法”,该发明是利用整稻草、畜禽粪露地墙式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将平整、高燥、排水性能良好的地块整成地上畦,选用无霉变的整稻草暴晒后放池内用石灰水加克霉灵浸泡一昼夜后捞出,加入细泥土和畜禽粪拌入稻草中做成下宽50cm、上宽30cm、高I. 5m的菌墙,墙壁中间插入木棒,播入菌种复膜发菌出菇,本方法简便易行,原料易取,是种菇的好方法。根据以上两项发明所述的技术エ艺,其在生产过程中都没有覆土程序,这样的エ艺能产出鸡腿菇的可能性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具体包括构建等腰梯形模具,装料和接种同时在模具里进行,完成后形成ー个立体于空间的梯形菌墙,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时菌墙留有3个直径为12 16cm的注水洞,墙体也仅用塑料膜围罩来保湿防杂,通过这样的技术措施使培养菌墙的菌丝时有充足的氧气贯通整个菌墙的中间及四周,菌丝萌发迅速并快速吃料,短时间内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杂菌侵染;在菌墙外围全部抹上厚度约3 4cm的稀泥作为覆土层,使菌墙的前后、左右、面上都会长满鸡腿菇子实体。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以下步骤
I、制作模具用长度是2 2. 2m的木板分别组合成两块高度是I I. 2m的长型组合板;再用长度是70cm的木板分别组合成两块高度是I I. 2m的组合板,这两块组合板板又分别通过切割成下底长是70cm、上底长是60cm的梯形组合板;将两块长型组合板和两块梯形组合板各分别组合起来,其中的长型组合板和梯形组合板的一边是用合页连接固定起来成ー个组合体,另ー边装上锁头环扣来实现两个组合体合起来时用锁头环扣可以固定,打开锁头环扣又可以将两个组合体分开的目的;两个组合体合起来时形成ー个长度是2 2. 2m、高度是I I. 2m、下底宽是70cm、上底宽是60cm的等腰梯形模具。2、制备培养料按常规制备好培养料备用。3、菌种选择及处理选择按常规 制备好无污染、菌丝活力强的鸡腿菇原种或栽培种作为菌种,并将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4、制作菌墙首先将栽培场地及模具用I 2%的石灰水进行全面消毒;接着在地面平铺ー层塑料膜,将模具组合安装在塑料膜上,然后在底部施撒一层厚约2 3cm、湿度是55 60%的泥土,在模具正中直立摆放3根直径是12 16cm、长是I. 4 I. 5m的塑料圆芯管,圆芯管之间的距离为50 55cm,然后在模具内开始装料接种,方法是每装20cm厚的培养料即接一层菌种,然后逐层压实至装满整个模具而成菌墙,料种装满模具后将模具的锁头环扣打开,并轻轻把模具挪离菌墙,再将塑料圆芯管轻轻抽出,随即用I 2%石灰水喷洒消毒过的深色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制作过程中,菌墙与菌墙之间的距离以不妨碍操作管理为宜。5、菌墙管理菌墙制好后,将栽培场地的空间环境调控为温度是20 25°C、空气相対湿度是80%左右;当菌墙上长满菌丝时,可往菌墙中抽出塑料圆芯管形成的洞填实湿度是55 60%的泥土,并在菌墙外围全部抹上厚度约3 4cm的稀泥,接着重新用白色的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当菌墙上泥土层面出现大量的菌丝时,把塑料膜拿开,同时将栽培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调整为85 90%。6、鲜菇采摘菌墙上泥土层面长满菌丝后的5 7天,菌墙的前后、左右、面上就会长满鸡腿菇子实体,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必须在菇蕾期,菌环尚未松动,钟形菌盖上出现反卷毛状鲜片时采收,当菌环松动或脱离菌柄时采收,则菌褶会自溶流出黑裼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价值。7、中后期管理鸡腿菇子实体全部采收完后约4 6天,菌丝开始恢复萌发;用直径为5 6cm的木条削尖ー头,并从菌墙面上已填实泥土的3处各打穿深约30 50cm注水孔;往注水孔里面灌水,灌水量为10 15公斤/菌墙;灌水后再用白色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几天后菌墙上又会长出小菇,再拿开塑料膜罩并管理至采收鲜菇;当培养料在不断的转化为子实体时,菌墙内的培养基会因为有所消耗导致菌墙会有些塌陷,一有塌陷立即用稀泥补上,然后管理方法同前。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I、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措施独特,技术エ艺简单、易实施。2、通过实施本发明,制成的菌墙构造新颖、合理、独特,立体栽培、占地面积少。3、通过实施本发明,在制作菌墙的过程中,中间留3个圆孔作为作为填土、注水洞,菌墙做好后仅用塑料膜围罩来保持墙体的湿度和防止杂菌交叉感染,这样的措施使菌墙前期培菌时,氧气贯通整个菌墩的中间及四周,菌丝萌发迅速并快速吃料,短时间内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杂菌侵染。中后期管理时,中间的圆孔注入泥土及清水,从泥土层把清水慢慢往菌墙内部输送水分,充足及均衡的水分保证了产量。4、通过实施本发明,制成的菌墙是立体的,以及下底宽、上底窄的等腰梯形,菌墙结构稳、不一倒塌;出菇时,可从菌墙的前后、左右及面上都长出来,出菇场面不仅壮观、观赏性强,而且产量异常高;而传统的大田覆土栽培、袋栽、箱栽、床栽等模式只是从面上出菇。5、通过实施本发明,完全抛开传统复杂、繁琐的生产エ艺,比传统的栽培效率提高了几倍。6、通过实施本发明,中后期管理方便,产出的鸡腿菇菇质好,采收也方便。7、通过实施本发明,菌丝转化彻底,产量高。8、通过实施本发明,生产周期缩短,在适合生产鸡腿菇的季节里可多栽培2 4批;适合エ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ー步说明。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I、制作模具用长度是2 2. 2m的木板分别组合成两块高度是I I. 2m的长型组合板;再用长度是70cm的木板分别组合成两块高度是I I. 2m的组合板,这两块组合板板又分别通过切割成下底长是70cm、上底长是60cm的梯形组合板;将两块长型组合板和两块梯形组合板各分别组合起来,其中的长型组合板和梯形组合板的一边是用合页连接固定起来成ー个组合体,另ー边装上锁头环扣来实现两个组合体合起来时用锁头环扣可以固定,打开锁头环扣又可以将两个组合体分开的目的;两个组合体合起来时形成ー个长度是2 2. 2m、高度是I I. 2m、下底宽是70cm、上底宽是60cm的等腰梯形模具。2、制备培养料按常规制备好培养料备用。3、菌种选择及处理选择按常规制备好无污染、菌丝活力强的鸡腿菇原种或栽培种作为菌种,并将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4、制作菌墙首先将栽培场地及模具用I 2%的石灰水进行全面消毒;接着在地面平铺ー层塑料膜,将模具组合安装在塑料膜上,然后在底部施撒一层厚约2 3cm、湿度是55 60%的泥土,在模具正中直立摆放3根直径是12 16cm、长是I. 4 I. 5m的塑料圆芯管,圆芯管之间的距离为50 55cm,然后在模具内开始装料接种,方法是每装20cm厚的培养料即接一层菌种,然后逐层压实至装满整个模具而成菌墙,料种装满模具后将模具的锁头环扣打开,并轻轻把模具挪离菌墙,再将塑料圆芯管轻轻抽出,随即用I 2%石灰水喷洒消毒过的深色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制作过程中,菌墙与菌墙之间的距离以不妨碍操作管理为宜。
5、菌墙管理菌墙制好后,将栽培场地的空间环境调控为温度是20 25°C、空气相対湿度是80%左右;当菌墙上长满菌丝时,可往菌墙中抽出塑料圆芯管形成的洞填实湿度是55 60%的泥土,并在菌墙外围全部抹上厚度约3 4cm的稀泥,接着重新用白色的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当菌墙上泥土层面出现大量的菌丝时,把塑料膜拿开,同时将栽培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调整为85 90%。
6、鲜菇采摘菌 墙上泥土层面长满菌丝后的5 7天,菌墙的前后、左右、面上就会长满鸡腿菇子实体,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必须在菇蕾期,菌环尚未松动,钟形菌盖上出现反卷毛状鲜片时采收,当菌环松动或脱离菌柄时采收,则菌褶会自溶流出黑裼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价值。7、中后期管理鸡腿菇子实体全部采收完后约4 6天,菌丝开始恢复萌发;用直径为5 6cm的木条削尖ー头,并从菌墙面上已填实泥土的3处各打穿深约30 50cm注水孔;往注水孔里面灌水,灌水量为10 15公斤/菌墙;灌水后再用白色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几天后菌墙上又会长出小菇,再拿开塑料膜罩并管理至采收鲜菇;当培养料在不断的转化为子实体时,菌墙内的培养基会因为有所消耗导致菌墙会有些塌陷,一有塌陷立即用稀泥补上,然后管理方法同前。
权利要求
1. 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模具用长度是2 2.2m的木板分别组合成两块高度是I I. 2m的长型组合板;再用长度是70cm的木板分别组合成两块高度是I I. 2m的组合板,这两块组合板板又分别通过切割成下底长是70cm、上底长是60cm的梯形组合板;将两块长型组合板和两块梯形组合板各分别组合起来,其中的长型组合板和梯形组合板的一边是用合页连接固定起来成ー个组合体,另ー边装上锁头环扣来实现两个组合体合起来时用锁头环扣可以固定,打开锁头环扣又可以将两个组合体分开的目的;两个组合体合起来时形成ー个长度是2 2. 2m、高度是I I. 2m、下底宽是70cm、上底宽是60cm的等腰梯形模具; (2)制备培养料按常规制备好培养料备用; (3)菌种选择及处理选择按常规制备好无污染、菌丝活力强的鸡腿菇原种或栽培种作为菌种,并将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 (4)制作菌墙首先将栽培场地及模具用I 2%的石灰水进行全面消毒;接着在地面平铺ー层塑料膜,将模具组合安装在塑料膜上,然后在底部施撒一层厚约2 3cm、湿度是55 60%的泥土,在模具正中直立摆放3根直径是12 16cm、长是I. 4 I. 5m的塑料圆芯管,圆芯管之间的距离为50 55cm,然后在模具内开始装料接种,方法是每装20cm厚的培养料即接一层菌种,然后逐层压实至装满整个模具而成菌墙,料种装满模具后将模具的锁头环扣打开,并轻轻把模具挪离菌墙,再将塑料圆芯管轻轻抽出,随即用I 2%石灰水喷洒消毒过的深色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制作过程中,菌墙与菌墙之间的距离以不妨碍操作管理为宜; (5)菌墙管理菌墙制好后,将栽培场地的空间环境调控为温度是20 25°C、空气相对湿度是80%左右;当菌墙上长满菌丝时,可往菌墙中抽出塑料圆芯管形成的洞填实湿度是55 60%的泥土,并在菌墙外围全部抹上厚度约3 4cm的稀泥,接着重新用白色的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当菌墙上泥土层面出现大量的菌丝时,把塑料膜拿开,同时将栽培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调整为85 90% ; (6)鲜菇采摘菌墙上泥土层面长满菌丝后的5 7天,菌墙的前后、左右、面上就会长满鸡腿菇子实体,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必须在菇蕾期,菌环尚未松动,钟形菌盖上出现反卷毛状鲜片时采收,当菌环松动或脱离菌柄时采收,则菌褶会自溶流出黑裼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7)中后期管理鸡腿菇子实体全部采收完后约4 6天,菌丝开始恢复萌发;用直径为5 6cm的木条削尖ー头,并从菌墙面上已填实泥土的3处各打穿深约30 50cm注水孔;往注水孔里面灌水,灌水量为10 15公斤/菌墙;灌水后再用白色塑料膜围罩住菌墙,几天后菌墙上又会长出小菇,再拿开塑料膜罩并管理至采收鲜菇;当培养料在不断的转化为子实体时,菌墙内的培养基会因为有所消耗导致菌墙会有些塌陷,一有塌陷立即用稀泥补上,然后管理方法同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具体包括构建等腰梯形模具,装料和接种同时在模具里进行,完成后形成一个立体于空间的梯形菌墙,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时菌墙留有3个直径为12~16cm的注水洞,墙体也仅用塑料膜围罩来保湿防杂,通过这样的技术措施使培养菌墙的菌丝时有充足的氧气贯通整个菌墙的中间及四周,菌丝萌发迅速并快速吃料,短时间内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杂菌侵染;在菌墙外围全部抹上厚度约3~4cm的稀泥作为覆土层,使菌墙的前后、左右、面上都会长满鸡腿菇子实体。本发明适合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612992SQ20121008823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何寒 申请人: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