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6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用只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种植出养活占世界21%人口的农作物产品,所以农作物产品须高产才能满足需要。但农作物经常遭受病虫草害的危害,使其减产减收,其中虫害对农作物影响更大。所以杀虫剂农药在保证农作物高产高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农药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对环境友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由于单一 使用某一种杀虫剂,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致使单一用药量急剧增加,不仅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污染环境。现在人们都在寻求一种能减少使用量而提高防治效果的混配农药。醚菊酯(英文通用名称ethofenprox ,分子式C25H28O3 ),其作用方式是抑制神经轴突膜上的电位门的Na+通道,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因其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持效期较长、对稻田蜘蛛等天敌杀伤力较小、对作物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水稻、蔬菜、棉花上用于高效防治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等翅目等多种害虫。该品种也是目前国家批准唯一在水稻上使用的拟除虫菊酯农药。但该品种使用后,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必须逐年地加大农药使用量才能保证其杀虫效果,这不仅增加了使用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氟虫双酰胺(英文名称f Iubendiamide,分子式C23H22F7IN204S),属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其对鳞翅目害虫有广谱防效,且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常适宜于用于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防治;并且耐雨水冲刷,对蜜蜂、鲤鱼等水生生物的毒性很低,在一般用量下对有益虫没有活性,即几乎无毒,有利于在水稻等水田作物与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但由于该药是进口药,使用成本比较高,所以要寻求复配制剂来降低其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无抗性、成本低,并对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组合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由活性成份与辅助剂组成,所述活性成份为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所述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I 40 :1 40。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I 20 :1 40,更优选方案是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I 10 :1 20。所述活性成份的总重量占杀虫组合物重量的5-60%。所述辅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剤、填料及助剂。所述杀虫组合物配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所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蔬菜作物害虫。农药制剂是需要经过配方试验选用适宜的辅助剂与农药原药制备成制剂才能施用于靶标作物上用于杀虫。
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酚聚氧こ烯醚、脂肪醇聚氧こ烯醚、苯こ基酚聚氧こ烯醚、苯こ基酚聚氧こ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环氧こ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こ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こ烯醚磷酸酷、苯こ基酚聚氧こ烯醚磷酸酷、苄基酚聚氧こ烯醚、脂肪酸聚氧こ烯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ΝΝ0, NO、MF、ZS— I、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こ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茶枯粉、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醇硫酸盐、滲透剂T、渗透剂0T、JFC、脂肪酰胺ー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こ烯醚硫酸钠、拉开粉。所述填料及助剂可以是任何可添加的组份,与活性组份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配制成各使用目的最终产品,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者其他剂型的制剂。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包含有抗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以上各种表面活性剤、填料及助剂等均可在市场上买到。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蔬菜作物上的甜菜夜蛾等害虫。其防效高于单用醚菊酯或氟虫双酰胺的防效,并且可以减少助剂用量。
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エ艺和设备均为已知。如悬浮剂的加工是按配方比例,将足量的农药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剤、消泡剂、增稠剂或填料和部分水混合后,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得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成品;主要设备是有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可湿性粉剂的加工是将农药活性成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水分散粒剂的加工是将农药活性成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经造粒剂进行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造粒剂等。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按普通方法施用,如加水喷雾作茎叶处理,也可直接撒施。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情况及作物状态而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来达到防治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将二者复配做成杀虫剂组合物,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和持效作用,均高于单ー使用效果;根据孙云沛的共毒系数公式算出,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各配比组成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共毒系数为120. 41 247. 21,均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2、根据田间示范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对水稻稻飞虱的药后7天的防效为88. 9 91. 6%,药后14天的防效为91. 3 95. 4% ;对甘蓝小菜蛾的药后7天的防效为96. 5 97. 8%,药后14天的防效为93. 6 96. 5%,并且对作物安全;3、本发明具有杀虫广谱性,水稻、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均有特效,如稻飞虱、甜菜叶蛾、甘蓝小菜蛾等;
4、本发明经科学配比,用量少于各单剂用药量,可以极大减轻对各种天敌影响,延续害虫抗性,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制剂配方例
I、15%悬浮剂配方各组成如下
醚菊酯9%,氟虫双酰胺6%,芳基酚聚氧こ烯醚磷酸酯6%,木质素磺酸钠2%,黄原胶O. 08%,苯甲酸钠O. 1%,硅酸镁铝I. 5%,こニ醇5%,水补至100%ο2、25%悬浮剂配方各组成如下
醚菊酯10%,氟虫双酰胺15%,芳基酚聚氧こ烯醚磷酸酯6%,木质素磺酸钠2%,黄原胶
O.2%,卡松O. 1%,硅酸镁铝I. 5%,こニ醇5%,有机硅消泡剂O. 2%,水补至100%ο3、35%可湿性粉剂配方各组成如下
醚菊酯7%,氟虫双酰胺28%,木质素磺酸钠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十二烷基硫酸钠1%,硅酸镁铝I. 5%,硅藻土补至100%。4、30%水分散性粒剂配方各组成如下
醚菊酯10%,氟虫双酰胺20%,烷基酚聚氧こ烯醚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ニ丁基磺酸钠1%,硅酸镁铝I. 5%,聚こ烯吡洛烷酮1%,膨润土补至100%。5、24%悬浮剂醚菊酯20%,氟虫双酰胺4%,蓖麻油环氧こ烷加成物5%,木质素磺酸钠I. 5%,黄原胶O. 05%,硅酸镁铝I. 5%,こニ醇5%,水补至100%ο6、20%悬浮剂醚菊酯5%,氟虫双酰胺15%,苯こ基酚聚氧こ烯醚5%,木质素磺酸钠1%,苯甲酸钠O. 1%,硅酸镁铝I. 5%,こニ醇5%,水补至100%O7,30%悬浮剂醚菊酯15%,氟虫双酰胺15%,芳基酚聚氧こ烯醚磷酸酯6%,NNO 2%,黄原胶O. 1%,苯甲酸钠O. 1%,硅酸镁铝I. 5%,こニ醇5%,水补至100%O8、32%可湿性粉剂醚菊酯8%,氟虫双酰胺2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十二烷基硫酸钠1%,硅酸镁铝I. 5%,硅藻土补至100%。ニ、共毒系数实验
为了验证本发明对防治农水稻稻飞虱、甘蓝小菜蛾的效果,发明人以醚菊酷、氟虫双酰胺有效活性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实验采用水稻稻飞虱、甘蓝小菜蛾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I、试验方法
I)试验药剂由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将醚菊酯和氟虫双酰胺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2)试验对象水稻稻飞風(褐飞風Nilaparvata Iugens)的4龄若虫与甘蓝小菜觀Plutella xyllostella (Linnaeus)的 3 龄幼虫。
3)试验方法參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 7—2006》。试虫为采自田间于温室内用饲养的生长健康、均匀一致的,接入置放水稻嫩苗与甘蓝叶片(用棉花球保湿处理)的直径为12 cm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接虫30头,用毛细管点滴器将药液滴到试虫的前胸背板上,每头O. I μ I。一般每个处理设4 一 5个浓度梯度。每浓度重复4次,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25°C,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4)分析用DPS数据处理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tl值,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ATI= S / M 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S—标准杀虫剂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一混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姆升(mg/L)
TTI=TIAXPA+TIBXPB
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ΤΙΑ — A药剂毒力指数;ΡΑ — 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ΤΙΒ — B药剂毒力指数;ΡΒ—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CTC= (ATI / TTI) *100
式中CTC一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一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当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 ^ 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 ^ 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 CTC < 120表现为相加作用。2、取制剂配方例中I 4对稻飞虱进行试验,測定其毒力指数,再按孙云沛的共毒系数公式算出其各配比的共毒系数,结果见表一
表一共毒系数结果
ILC50 I实测毒力I理论毒力I共毒系数 __(mg/L)指数 ATI 指数 TTI CTC
醚菊酯22.15100——
氟虫双酰胺22.8796.85——
醚菊酯氟虫双酰胺=9:618.63118.8998.74120.41
醚菊酯氟虫双酰胺=10:1515.46143.2798.11146.03
醚菊酯氟虫双酰胺=7:288.70311.61126.05247.21
醚菊酯氟虫双酰胺=10:2013.34203.22121.61167.11
室内毒力測定结果表明醚菊酯和氟虫双酰胺的混配制剂对水稻稻飞虱、甘蓝小菜蛾有很好的毒杀效果,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I 20:1 40之间的共毒系数为120.41 247. 21,大于120,均有显著增效作用。三、室内杀虫效果验证试验
将制剂配方例1、2,即15%悬浮剂与25%悬浮剂在实验室内来验证其对稻飞虱的毒杀效果。每ー制剂各设3个处理浓度,并设空白对照与单剂品种的对照,对实验室培养在培养皿中的稻飞虱进行喷雾,施药前调查虫ロ基数,药后5天再调查残留的活虫数,计算虫ロ减退率及校正防效。虫ロ减退率(%)=(施药前虫ロ基数一施药后虫ロ基数)/施药前虫ロ基数*100% 校正防效(%) = (pe土pck) / (100土pck)*100%
式中,pe表示处理区施药前后的活虫差数的百分比;
Pck表示对照区施药前后种群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土 当对照区种群增加时用“ + ”号,对照区种群减少时用“一”号。具体结果见表ニ
表ニ 对稻飞虱的毒杀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由活性成份与辅助剂组成,所述活性成份为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所述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I 40 :I 4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I 20 :1 40。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I 10 :1 20。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份的总重量占杀虫组合物重量的5 60%。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填料及助剂。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配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7.根据权利要求I 4所述的任一项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蔬菜作物害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由活性成份与辅助剂组成,所述活性成份为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所述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1~401~40。本发明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和持效作用,均高于单一使用效果;根据孙云沛的共毒系数公式算出,醚菊酯与氟虫双酰胺各配比组成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共毒系数为120.41~247.21,均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根据田间示范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对水稻稻飞虱与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试验防效显著,其药后7天防效达到88.9~97.8%,药后14天防效达到91.3~96.5%,并且对作物安全。
文档编号A01P7/04GK102696601SQ20121014379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0日
发明者吴秀华, 姜丽, 尹仕兵, 张玉叶, 李文明 申请人: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