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9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种保藏领域,尤其是ー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
背景技术
菌种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菌类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菌种质量的高低及遗传性状的优劣决定着食用菌的生产能力。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良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三成以上,甚至成倍增长。但选择出的优良菌种,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引起衰退,污染杂菌,造成减产,因此,保藏菌种和选育菌种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生产中由于原种和栽培种数量大,不易保藏,菌种生产者通常以母种形式保藏食用菌菌种,栽培前再进行扩接用于生产。菌种通过保藏,控制其生长,使优良菌种不衰退,不变异,不死亡,不被杂菌污染,以保证在生产上长期应用。菌种保藏是在人为创造条件下,使菌种的新陈代谢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从而较长时间保持菌种的生命力和原有性状。所以为了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应当及时对其进行保藏,目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主要有液氮低温保藏法、斜面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生理盐水保存法以及自然基质保藏法等,其中自然基质保藏法又包括木屑基质保藏法、麦粒保藏、麸皮保藏法。目前,液氮低温保藏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ー种方法,但费用较高,国外保藏机构多采用此法;在我国生产或研究中,食用菌菌种仍然主要采用试管或瓶保藏法,即需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_5°C低温干燥处或4°C冰箱、冰柜中保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主要缺点有耗时长且保存时间较短、菌种稳定性不好易失活,易发生变异或退化,转接及多次取种,尤其是部分取种过程中操作不当而造成菌种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以解决被保藏的菌种在部分取出时易污染剩余菌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包括试管,所述试管包括盆式底座及立设于所述盆式底座内的子母套环管,所述子母套环管包括两个以上大径端朝上的锥台形套筒,所述各锥台形套筒沿上下方向同轴插接并密封配合,其中位于最下层的ー个锥台形套筒与盆式底座密封配合,位于最上层的锥台形套筒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试管的塞子。所述盆式底座具有锥筒形的立壁,位于最下层的锥台形套筒的外壁面与所述立壁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所述塞子为锥台形的硅胶塞。所述锥台形套筒为聚丙烯塑料筒,其厚度长度4_5cm,大口端内径、I. 5_2cm,小ロ端内径1-1. 5cm,大小ロ内径之差大于IOmm且小于15mm。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具有所述的试管,所述的试管具有与所述盆式底座密封配合的子母套环管,所述子母套环管由两个以上所述锥台形套筒密封插合而成,因此当需要将所述试管内的菌种部分取出时,只需在无菌环境下根据所需菌种的数量将位于子母套环管上端的ー节或两节以上锥台形套筒拧下便可将位于被拧下的锥台形套筒内的菌种取下,其余的菌种仍通过无菌的塞子密封封闭即可避免被污染、失活,从而保持优良性能,解决了被保藏的菌种在部分取出时易污染剩余菌种的问题。

图I本实用新型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I所示,包括试管,试管包括盆式底座,盆式底座呈盆形,具有位于底部的底板11-1及立设于底板上表面上的立壁11-2,立壁11-2呈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盆式底座的内腔呈上大下小的锥台形,盆式底座内立设有子母套环管,子母套环管由两个以上锥台形套筒12密封插接而成,具体地说,SP各锥台形套筒12均呈上大下小的锥台形并具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通孔,各锥台形套筒12之间从下向上层叠设置,其中任意相邻的两锥台形套筒12中位于上方的ー个的外壁面与位于下方的ー个的内壁面密封配合,锥台形套筒12为聚丙烯塑料筒,其锥台形套筒厚度l-3mm,长度4_5cm,大口端内径I. 5_2cm,小口端内径1-1. 5cm,但大小ロ内径之差大于IOmm且小于15mm ;本实施例中,各锥台形套筒的上端ロ直径I. 5cm,下端ロ直径I. 2cm,高3cm,各锥台形套筒的形状及大小均与盆式底座的立壁形成的锥筒的形状及大小相同,盆式底座与子母套环管一起围成ー料腔,该料腔以子母套环管的各锥台形套筒为単位分段,具体地说,从上向下每拧下ー节锥台形套筒,则该被拧下的锥台形套筒内的物料随之被拧下;位于最上层的锥台形套筒的上端ロ通过塞子13塞紧密封,塞子13为锥台形的硅胶塞。
权利要求1.ー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所述试管包括盆式底座及立设于所述盆式底座内的子母套环管,所述子母套环管包括两个以上大径端朝上的锥台形套筒,所述各锥台形套筒沿上下方向同轴插接并密封配合,其中位于最下层的ー个锥台形套筒与盆式底座密封配合,位于最上层的锥台形套筒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试管的塞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式底座具有锥筒形的立壁,位于最下层的锥台形套筒的外壁面与所述立壁的内壁面密封配ロ o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为锥台形的硅胶塞。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形套筒为聚丙烯塑料筒,其厚度l_3mm,长度4-5cm,大口端内径I. 5-2cm,小口端内径1-1. 5cm,大小ロ内径之差大于IOmm且小于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保藏装置,包括试管,试管包括盆式底座及立设于盆式底座内的子母套环管,子母套环管包括两个以上大径端朝上的锥台形套筒,所述各锥台形套筒沿上下方向同轴插接并密封配合,其中位于最下层的一个锥台形套筒与盆式底座密封配合,位于最上层的锥台形套筒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试管的塞子;当需要将所述试管内的菌种部分取出时,只需在无菌环境下根据所需菌种的数量将位于子母套环管上端的一节或两节以上锥台形套筒拧下便可将位于被拧下的锥台形套筒内的菌种取下,其余的菌种仍通过无菌的塞子密封封闭即可避免被污染、失活,从而保持优良性能,解决了被保藏的菌种在部分取出时易污染剩余菌种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G1/04GK202385526SQ2012200011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侯军, 侯小旗, 侯明阳, 侯海龙, 林晓民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