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古树名木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雷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古树名木防雷的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灾害是国际上公认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十余年对雷击古树名木的灾害现场实地堪察和取样分析,实验研究表明:雷击是造成古树名木“秃顶”、“枯稍”、“树冠枯萎”,枝干脱落,树体裂变或损毁的直接原因。其断裂的枝干坠落时,对行人和古建筑物都会造成损害。当雷击古树名木时,易产生旁侧闪击、地电位反击等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不同于一般固定不变的建(构)筑物。古树名木是具有生命属性的植物体。其枝体、枝杆随时间在三维空间均有变量。古树名木大多生长于寺庙、景区、宅院和野外,其雷电防护不仅要考虑直击雷对古树名木的危害,同时应考虑雷击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旁侧闪击、地电位反击等次生灾害对行人和公共安全的危害。目前使用的防雷装置其不足之处在于:避雷针采用全金属体,无独立支撑杆,重量重,其固定方式采用园形线状金属线,接触面积小,一次性直接固定在树杆上,没有伸缩余量,松紧不可调,易对古树名木的皮质层和韧质部造成损伤,检查维护不方便。其次是引流线无绝缘护套,由于电流的集肤效应,雷电流易产生沿面放电,降低了防雷功能。特别是在现有防雷装置中,没有考虑雷击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灾害的防护,防雷装置中均没有设置雷电针数器、断接卡、警示标志和安全护栏,致使防雷装置功能缺失,留下雷灾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古树名木防雷装置。本古树名木防雷装置由避雷针、支撑杆、抱箍、引流线、断接卡,雷电计数器,警示标志,安全护栏和接地极构成。避雷针采用柱型金属材料,在针尖沿柱形面经铣加工而成螺旋状锥体,并加入盘形尖 而,形成多点放电尖 而。避雷针支撑杆采用管型轻质绝缘材料加工而成,具有抗老化、防腐、抗风能力强的特点。避雷针支撑杆使用伸缩型抱箍,其内衬采用金属片,接触面积大,外套采用具有弹力的复合材料制成。引流线采用带绝缘层的多芯金属线材,具有抗老化、绝缘强度高、导电性能好的特点。本装置采用雷电计数器,监测、记录防雷装置的运行情况,动态观察雷击放电状况。安全警示标志采用三角形,黑边框、黄底、印有雷电标识和中英文警示语。[0014]安全护栏采用非金属材质的木料或石材。在距树体边缘不少于3米的水平距离,高度不小于0.8米,设安全护栏。该防雷装置将引流线穿过支撑杆中间与避雷针螺钉相连,避雷针与支撑杆接头相连,避雷针体与支撑杆连接好后,用伸缩型抱箍将其与古树名木主杆固定,支撑杆下端的引流线与断接卡上端用螺钉相连,断接卡下端与接地引流线上端用螺钉相连,接地引流线下端与接地极连接扁钢用热熔焊焊接,接地极与连接扁钢电焊连接。在离古树名木周边3米处设置高0.8米的安全护栏,并在离地面2.5米处的引流线旁安装雷电计数器,同时在离地面3米处设置警示标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当雷击古树名木时,由防雷装置的避雷针,尖端接闪雷电,利用引流线将雷电流,引导至接地体,消耗和泄放雷电能量,保护古树名木,经雷电计数器,记录雷击次数,并通过警示标志和安全护栏,警示行人,远离危险区域,起到告知警示作用,减少雷击次生灾害,保护公共安全。本防雷装置能有效防御和减少雷击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存活。同时有效减少雷击次生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危害。避雷针的固定方式,采用伸缩型抱箍,具有延展性。防雷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拆卸方便、无源工作、可靠性高及通用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单株、多株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本装置同样适用于高大树木的防雷保护。
图1为古树名木防雷装置简图。图1中:1避雷针、2盘形尖端、3支撑杆;4、6抱箍;5、10引流线、7警示标志、8雷电计数器、9断接卡。图2是古树名木防雷装安装示意图。图2中:1避雷针、2盘形尖端、3支撑杆;4、6抱箍;5、10引流线、7警示标志、8雷电计数器、9断接卡、11护栏、12地表面、13、连接扁钢、14接地极。图3是古树名木防雷装置避雷针结构示意图。图3中:15避雷针体;16连接螺杆。17螺旋状锥体针尖。图4是古树名木防雷装置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4中:3支撑杆;4抱箍;18内嵌螺母。图5是古树名木防雷装置断接卡结构示意图。图5中:9断接卡;10引流线;19连接螺母。图6是古树名木防雷装置接地极结构示意图。图6中:14接地极;13连接扁钢;20角形尖立而。图7是可调型抱箍结构示图意。图7中:4抱箍;21弹力护套;22内置金属片;23调节螺钉;24垫片;25弹簧26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古树名木防雷装置由避雷针、支撑杆、抱箍、引流线、断接卡、雷电计数器、接地极、警示标志、安全护栏构成。按图2所示,在地表下0.6米的槽沟内将L40X4、长度2m角形接地极14,沿古树名木周边等分间距5m布设,形成闭合环形接地体,用L30X3扁钢13与角形接地极14并联焊接后,引至接地极铺设槽沟0.6m处,与图2中引流线10相连,并经测试,接地阻值不大于10欧姆避雷针I与盘形尖端器2套接后,再与支撑杆3连接,,并用抱箍4固定于古树名木主杆上。弓丨流线5与避雷针I连接后,从支撑杆3内下引至断接卡9。在断接卡9前端1.8米处,安装雷电计数器8,引流线5与断接卡9前端相连。断接卡9后端与接地极14引出线相连。在距古树名木树体根部上方3m处,安装警示标志7。在距古树名木树径边缘3m处,安装高度不小于0.8的非金属材质的安全护栏11。防雷装置中,将避雷针I安装在支撑杆3顶部,固定于古树名木主干或枝干上,将引流线5下引至断接卡9上端,雷电计数器8安装于断接卡9上端,断接卡9下端与接地极14连通,构成雷电放电通道。通过以上方式,完成防雷装置的安装,实施古树名木的防雷保护。
权利要求1.种古树名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针、支撑杆、抱箍、引流线、断接卡、雷电计数器、接地极、警示标志、安全护栏,避雷针采用柱型金属材料,在针尖沿柱形面经铣加工而成螺旋状锥体,在避雷针与支撑杆连接处加入盘形尖端器,形成多点放电尖端。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避雷针支撑杆由非金属的绝缘管形材料制成。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流线由具有绝缘屏蔽功能的金属线材制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避雷针支撑杆的抱箍,由具有延展性的绝缘材料和弹力件制成,抱箍的伸缩性可调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引流线穿过支撑杆中间与避雷针螺钉相连,避雷针与支撑杆接头相连,避雷针体与支撑杆连接好后,用伸缩型抱箍将其与古树名木主杆固定,支撑杆下端的引流线与断接卡上端用螺钉相连,断接卡下端与接地引流线上端用螺钉相连,接地引流线下端与接地极连接扁钢用热熔焊焊接,接地极与连接扁钢电焊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古树名木防雷装置。它由避雷针、支撑杆、抱箍、引流线、断接卡、雷电计数器、接地极、警示标志、安全护栏构成本装置。将引流线穿过支撑杆中间与避雷针下部相连、避雷针与支撑杆接头相连,用伸缩型抱箍将其与古树名木主杆固定,支撑杆下端的引流线与断接卡上端用螺钉相连,断接卡下端与接地引流线上端用螺钉相连,接地引流线下端与接地极连接扁钢热熔焊接,接地极与连接扁钢电焊连接。在离古树名木周边3米处设置高0.8米的安全护栏,并在离地面2.5米处的引流线旁安装雷电计数器,同时在离地面3米处设置警示标志。通过该古树名木防雷装置的避雷针接闪雷电后,由引流线将雷电流引导、分流至接地极,消散和泄放雷电能量,保护古树名木。
文档编号A01G13/00GK202930745SQ2012205715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李兆华 申请人:李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