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涉及一种可同时实现杂质分离和物料均布双重功效的自动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辊式破碎机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
背景技术:
辊式破碎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破碎物料的工业化设备,其主要被应用于水泥、化工、电力、冶金、建材、耐火材料等工业部门破碎中等硬度的物料,可以说众多的工业部门没有破碎机的帮助其成本将成直线上升。一般工业用辊式破碎机主要由齿辊、齿辊支撑轴承、压紧和调节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在采用辊式破碎机对物料进行破碎时,如果不采用杂质分离装置,则需破碎的物料中含有的某些杂质可能卡住破碎机齿辊,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停止破碎机的使用后再采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杂质从破碎机中取出,这无疑既影响破碎机的工作效率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即使杂质没有卡住齿辊,也容易造成齿板的局部磨损或者影响齿辊间的间距从而造成破碎机破碎出的物料达不到规定的粒度要求。在采用辊式破碎机破碎物料时,若不采用物料均布装置而直接将物料送入破碎机中,则由于物料分布不均匀,使得齿辊上的齿板磨损也不均匀,导致碎机齿板的利用率不高,同时也造成了破碎机出料粒度的不均匀。经文献检索,发现虽然有一些有关于破碎机杂质分离和物料均布的专利(如实用新型专利:201120148070.3和201120472746.4),但其都只是能实现单一的杂质分离或者是物料均布功能,而未能将这两项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致使实现此两功能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额。
发明内容针对以上辊式破碎机破碎物料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可以同时自动实现杂质分离和物料均布的双重功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杂质分离-物料均布器由杂质分离单元和两级物料均布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杂质分离单元由检测器、PLC控制器1、分离-均料板、驱动装置和联动装置主要部件构成,当检测器检测到需分离的杂质时,其给予PLC控制器I 一个控制信号,PLC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联动的分离-均料板根据计算的速度运动到最左端或者最右端,利用物体的重力势能将杂质分离出;两级物料均布单元主要包括两个PLC控制器、分离-均料板、驱动装置、储料仓、传感器、腹板等,其分两级完成物料的均布功能:当无需分离杂质时,PLC控制器I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联动的分离-均料板按照预定的速度在指定行程上来回往复运动,将从入料口进入的物料断续均布到储料仓中;当储料仓中的物料厚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安装在腹板上的传感器给PLC控制器2 —个控制信号,PLC控制器2控制腹板开口大小,始终使储料仓中的物料保持一定量,两级共同作用完成均布功能。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PLC控制器I在检测器给出信号时执行杂质分离功能;在检测器没有输出信号时执行物料均布功能。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装置可为液压驱动或者其他驱动装置,但须实现对分离-均料板的快速精确控制,以保证实现分离功能和均布功能所需的位置和速度。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分离-均料板为两块可以沿轴线左右做圆弧运动的可动元件;分离-均料板集杂质分离和物料均布双重功效于一体;分离-均料板被PLC控制器控制的驱动装置精确控制;两板之间采用联动连接,保证两分离-均料板运动速度和运动方
向一致。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料仓为上部矩形下部梯形结构;上部矩形结构可为储料仓储料提供足够的储料空间;下部梯形结构两腹板为可动连接,其可由PLC控制器2控制。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料仓腹板首先关闭,当传感器检测到储料仓中物料达到设定厚度时,PLC控制器2控制腹板开启,并通过闭环检测保证储料仓中的物料始终保持
规定厚度。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物料均布功能由两级物料均布完成:物料分离-均料板将从入料口进入入料罩的物料断续的均布在储料仓中;储料仓、传感器、腹板、和PLC控制器2等零部件通过闭环控制腹板开口保证流出出料口的物料的连续均匀,即实现进入齿辊的物料的连续均布。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结构简单,集杂质分离和物料均布双重功效于一体,无需人工参与即可自动完成杂质分离和物料均布功能,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利用物体本身的重力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将含有杂质的物料分离出,不需要额外附加动力设备,同时还可根据场地情况将分离出的杂质传送到其他位置进行集中处理;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可对其PLC控制器进行编程,从而根据用户需要精确控制驱动驱动装置,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更易适应现今各行业要求的智能控制的趋势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侧视图。其中:1_检测器;2_入料口 ;3_入料罩;4_储料仓;5_出料口 ;6_传感器;7_PLC控制器I ;8_分离-均料板;9_腹板;10_PLC控制器2 ;11_传送带;12-辊式破碎机;13-杂质分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做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次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安装在辊式破碎机机架入料口上方。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由杂质分离单元和两级物料均布单元组成,其中杂质分离单元由检测器(I)、入料罩(3)、PLC控制器I(7)、驱动装置、分离-均料板(8)和杂质分离口( 13)构成;第一级物料均布由PLC控制器I(7)、驱动装置、分离-均料板(8)构成;第二级物料均布由储料仓(4)、腹板(9)、传感器(6)和PLC控制器2 (10)构成。其中,PLC控制器I (7)接收检测器(I)的检测信号,并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联动的分离-均料板(8);分离-均料板(8)与入料罩(3)铰接,其可按照图示虚线圆弧运动;PLC控制器2 (10)接收传感器(6)的信号,并控制腹板(9)的开口大小,即控制出料口(5)的大小。杂质分离:当检测器(I)检测到传送带(11)上传送的物料中含有需分离的杂质时,其发出信号给PLC控制器I (7),PLC控制器I (7)控制驱动装置驱动分离-均料板(8)运动到最左端或者最右端,利用分离物的重力将从入料口(2)进入入料罩(3)中的含有杂质部分的物料通过杂质分离口(13)分离到杂质分离区,并可利用附件设备将分离出的物料集中到杂质处理区进行集中第一级物料均布:当没有分离信号时,PLC控制器1(7)控制驱动装置驱动分离-均料板(8 )在储料仓(4 )长度方向上来回往复运动,从而保证从入料口( 2 )进入入料罩(3 )中的物料均布到储料仓(4)的长度方向上,其中,PLC控制器I (7)通过控制分离-均料板(8)的运动速度保证物料断续均布到储料仓中,分离-均料板(8)的行程为保证物料落入储料仓(4)中的最大行程。第二级物料均布:在本装置开始工作时,传感器(6)检测到储料仓(4)中的物料厚度没有达到设定要求,PLC控制器2 (10)控制腹板(9)关闭,即出料口(5)处于关闭状态;直到传感器(6)检测到储料仓(4)中物料厚度达到设定厚度时,PLC控制器2 (10)控制腹板(9)开启,物料均匀的从出料口( 5)流出,进入到破碎机中完成破碎。其中,传感器(6)、PLC控制器2 (10)、腹板(9)和储料仓(4)共同构成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不断反馈检测和控制,使得储料仓(4)中的物料厚度始终一定。根据上面所述,本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通过杂质分离、一级物料均布和二级物料均布自动完成杂质分离和物料均布功能,其中一级物料均布将物料断续均布到储料仓(4)中,二级物料均布通过出料口(5)将断续均布的物料连续均布到破碎机(12)中进行破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知道,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由杂质分离单元和两级物料均布单元组成,其中杂质分离单元主要包括杂质检测器(I)、PLC控制器I (7)、入料罩(3)、分离-均料板(8)和驱动装置;两级物料均布单元主要包括由PLC控制器I (7)、入料罩(3)、分离-均料板(8)、驱动装置构成的一级均布和由储料仓(4)、传感器(6)、腹板(9)、PLC控制器2 (10)构成的二级均布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分成两个模块共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分离均料板(8)采用液压联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料仓(4)采用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且下部梯形两侧腹板(9)为可动连接,腹板(9)上贴有传感器(6),传感器与PLC控制器2 (10)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包括杂质检测器、2个PLC控制器、驱动装置、储料仓、杂质分离-均布板、出料口、腹板、传感器等主要零部件。PLC控制器1可接收检测器的信号并通过控制杂质分离-均布板的位置和速度将杂质分离出,且其还可将从进料口进入的物料均匀断续的均布在储料仓中;PLC控制器2通过控制储料仓的两腹板的相对位置控制出料速度,通过两级均布使得物料从储料仓的出料口均匀连续的流入破碎机。具有上述机构的智能杂质分离-物料均布装置,在同一装置中实现了物料均布和杂质分离的双重功能。
文档编号B02C4/28GK203002453SQ2012205727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余德平, 曹修全, 姚进 申请人: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