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方法

文档序号:292838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HiIIA和玉米自交系HiIIB的杂交第一代植株中,得到含有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转基因玉米植株;2)以所述转基因玉米植株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所述F1代作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进行杂交得到BC1F1代,将所述BC1F1代作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进行杂交得到BC2F1代;将所述BC2F1代连续自交至少5代,得到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
【专利说明】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 米单倍体诱导系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 导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于单倍体的染色体条数仅为配子体染 色体数目,一经加倍,即可获得纯系,而纯系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 单倍体的利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0003] 单倍体育种指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并在 单倍体和二倍体水平上选择,以便育成优良的纯系品种的途径。1964年曼陀罗花药培养成 功获得单倍体植株(GuhaandMaheshwari,1964),随后掀起了单倍体研究的热潮,单倍体 研究迅速发展。单倍体育种优势有以下几点:1)缩短育种进程,常规育种中一般需要6到 8个世代才能获得稳定的育种材料,而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纯系只需要两代;2)单倍体育 种没有基因互作效应,与分子标记结合,可以提高选育的效率,以及选育的准确性(Geiger andGordillo, 2009) ; 3)单倍体育种有利于产量、抗性等数量性状有利等位基因的快速聚 合,经过加倍得到的DH系,无分离现象,稳定性强,可长期应用;4)DH群体有丰富的遗传类 型,育种价值高。
[0004] 单倍体产生方式有:
[0005] 1、配子体培养产生单倍体
[0006] 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主要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雌配子或雄性配子的诱 导,常用的有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但由于此种方法操作不方便,生产成本高,另外在一 些物种中利用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很难,包括玉米,所以商业化应用价值不高。
[0007] 2、杂交获得单倍体
[0008] 远缘杂交产生单倍体在许多报道中出现过。用玉米或珍珠粟的花粉给小麦授 粉,会刺激小麦形成单倍体(LaurieandBennett, 1988;Gernandetal.,2005)。用球 莖大麦给大麦授粉也可以产生单倍体(KashaandSadasivaia, 1971;Subrahmanyand Kasha, 1973)。通过胚拯救的方式可以增加单倍体的成活率。但同一物种相互杂交产生单 倍体的现象比较少见,通常也是利用两个倍性不同的植株杂交得到的。
[0009] 3、玉米中单倍体的产生方式
[0010] 遗传诱导目前是诱导玉米单倍体的最有效的方法。Chase于1952年报道了玉 米单倍体的自发频率为〇. 1%左右。之后玉米遗传学家发现了两类特殊的玉米材料,可 以用来诱导单倍体。利用诱导系诱导产生单倍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雌配子增生 (indeterminategametophyte,ig)突变体作母本与普通玉米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在其后 代中就有一定频率的父本单倍体或母本单倍体的产生(Kermicle,1969 ;Evans,2007)。另 一种是利用来源于Stock6的母本单倍体诱导系作父本与普通材料作母本进行杂交,来产 生母本单倍体(Coe,1959)。这一自交系将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由自发突变的0. 1%提高到了1%-2%。国内外在选育优良诱导系上有较大进展,如玉米单倍体诱导系WS14诱导率为2%-5% (Lashermes et al.,1988),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 (Xu et al.,2013)的平均诱导率约为 9%。虽然近年来选育出的单倍体诱导系在诱导率上逐渐提高,但进一步提高诱导率、改良诱 导系性状及增强筛选标记,对于单倍体育种的贡献将是巨大的。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 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方法。
[0012] 本发明所提供的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 体诱导系的方法,包括:
[0013] 1)将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HiIIA和玉米自交系 HilIB的杂交第一代植株中,得到含有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转基因玉米植株;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为a)或b)或c):
[0014] a)着丝粒特异组蛋白与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白;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 1的第1-183位氨基酸残基;
[0015] b)将SEQ ID No. 1的第1-183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 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着丝粒功能相关的的蛋白质;
[0016] c)将b)的蛋白质与所述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 白;
[0017] 2)以所述转基因玉米植株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父本)进行杂 交得到F1代,将所述F1代作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父本)进行杂交得到 BC1F1代,将所述BC1F1代作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父本)进行杂交得到 BC2F1代;将所述BC2F1代连续自交至少5代,得到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 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
[0018] 上述方法中,所述玉米自交系HiIIA和玉米自交系HiIIB的杂交第一代植株是以 玉米自交系HiIIA为母本,玉米自交系HilIB为父本得到的F1代植株,或是以玉米自交系 HiIIA为父本,玉米自交系HilIB为母本得到的F1代植株。
[0019] 上述方法中,所述荧光蛋白可为黄色荧光蛋白(YFP)、绿色荧光蛋白(GFP)、增强 绿色荧光蛋白(EGFP)、红色荧光蛋白(RFP)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着丝粒特 异组蛋白CENH3的突变体为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与黄色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融合蛋白。
[00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具体为 SEQ ID No. 1。
[002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的编码序 列具体为SEQ ID No. 2的第9897-11216位。
[002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通过核苷 酸是SEQ ID No. 2的第8423-11975位所示的表达盒导入所述玉米自交系HillA和玉米自 交系HilIB的杂交第一代植株。
[002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通过核苷 酸是SEQIDNo. 2的表达载体导入所述玉米自交系HiIIA和玉米自交系HiIIB的杂交第一 代植株。
[0024] 上述方法中,所述BC2F1代连续自交至少5代中,从所述BC2F1代开始,每一代从 群体中按照染色体有荧光信号且对作为母本的玉米的单倍体诱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 单株进行自交。
[002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2)中,将所述BC2F1代连续自交5代得到玉米 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BC2F1代群体大小为大 于等于100株(如120株),从所述BC2F1代群体中按照染色体有荧光信号且对作为母本的 玉米的单倍体诱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单株作为中选BC2F1单株,所述中选BC2F1单株 的株数是所述BC2F1代群体大小的至少6%(如7%);将所述中选BC2F1单株分别自交得到 BC2F2代群体,所述BC2F2代群体大小为大于等于100株(如154株),从所述BC2F2代群体 中按照染色体有荧光信号且对所述作为母本的玉米的单倍体诱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 单株作为中选BC2F2单株,所述中选BC2F2单株的株数是所述BC2F2代群体大小的至少9% (如10%);将所述中选BC2F2单株分别自交得到BC2F3代群体,所述BC2F3代群体大小为大 于等于100株(如211株),从所述BC2F3代群体中按照染色体有荧光信号且对所述作为母本 的玉米的单倍体诱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单株作为中选BC2F3单株,所述中选BC2F3单 株的株数是所述BC2F3代群体大小的至少8%(如9%);将所述中选BC2F3单株分别自交得 到BC2F4代群体,所述BC2F4代群体大小为大于等于100株(如360株),从所述BC2F4代群 体中按照染色体有荧光信号且对所述作为母本的玉米的单倍体诱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 择单株作为中选BC2F4单株,所述中选BC2F4单株的株数是所述BC2F4代群体大小的至少 3%(如3%);将所述中选BC2F4单株分别自交得到BC2F5代群体,所述BC2F5代群体大小为 大于等于50株(如63株),从所述BC2F5代群体中按照染色体有荧光信号且对所述作为母 本的玉米的单倍体诱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单株作为中选BC2F5单株,所述中选BC2F5 单株的株数是所述BC2F5代群体大小的至少1%(如2%);将所述中选BC2F5单株分别自交 得到BC2F6代群体,该BC2F6代即为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单倍体诱导系。
[0026] 上述方法中,所述作为母本的玉米可为符合育种目标的自交系、基础群体或杂交 种。
[0027]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基础群体指由多个自交系或品种按一定方式混合授粉后形成 的玉米群体。
[0028]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杂交种指单交种、三交种或者双交种。
[0029]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作为母本的玉米为郑单958。
[0030] 另外,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相关的生物材料在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 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1]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为a)或b)或c):
[0032] a)着丝粒特异组蛋白与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白;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 1 ;
[0033] b)将SEQIDNo. 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 /或添加得到的与着丝粒功能相关的的蛋白质;
[0034] c)将b)的蛋白质与所述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 白;
[0035]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相关的生物材料为B1)至B5)中的任一种:
[0036] B1)编码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核酸分子;
[0037] B2)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0038]B3)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B1)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0039]B4)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 或含有B4)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0040]B5)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1)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 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0041] 上文中,所述核酸分子可以是DNA,如cDNA、基因组DNA或重组DNA;所述核酸分子 也可以是RNA,如mRNA或hnRNA等。编码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核酸分子具体可 为编码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基因。所述重组微生物具体可为细菌,病毒、酵母, 藻和真菌。所述转基因植物细胞系不为繁殖材料。
[0042] 本发明中所述表达盒可含有编码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基因和启动所 述基因转录的启动子。本发明中所述表达盒是指能够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所述着丝粒特异组 蛋白突变体的DNA,该DNA不但可包括启动所述基因转录的启动子,还可包括终止所述基因 转录的终止子。进一步,所述表达盒还可包括增强子序列。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 表达盒的核苷酸序列是SEQIDNo. 2的第8423-11975位。
[0043] 实验证明,本发明方法培育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YFP比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率显著提高,达到 11. 81%,在抗倒性方面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类似,茎杆更加强壮,雄穗发达,散粉性 强,果穗结实性好。玉米的加倍效率较低,利用组培加倍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加倍效率,由 此看来,单倍体的早期筛选就尤为重要了。一般Rl-nj标记在授粉后18天才能显现,所以 在幼胚组培阶段很难进行筛选。采用本发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YFP诱导单倍体,可利用 利用荧光信号鉴别单倍体;可以在幼胚和籽粒成熟期两个时期鉴别单倍体。采用本发明玉 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YFP诱导单倍体,利用荧光标记就可以在幼胚进行单倍体鉴定,且鉴定 准确率较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YFP的选育过程示意图。
[0045] 图2为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YFP的根尖YFP荧光信号观察。
[0046] 图3为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YFP农艺性状图。
[0047] 图4为荧光体式显微镜下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YFP种 子荧光观察对比图。
[0048] 图5为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单倍体与二倍体种子荧光差异。
[0049] 图6为单倍体种子染色体条数鉴定。
[0050] 图7为二倍体种子染色体条数鉴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 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 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52]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 (陈绍江,黎亮,李浩川,徐小炜.玉米单倍体育种技 术,201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公众可以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以重复本申请实验。下文 中简称CAU5。
[0053]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 (北京德农公司),下文中简称郑单958。
[0054]玉米自交系HiIIA和HiIIB(ArmstrongCL,GreenCEandPhillipsR L.DevelopmentandavailabilityofgermplasmwithhighTypeIIcultureformation response.MaizeGeneticsCooperationNewsLetter, 1991,65:92-93.),公众可以从中国 农业大学获得,以重复本申请实验。
[0055] 实施例1、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 系CAU5yfp
[0056] -、将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HillA(母本)和玉米 自交系HiIIB(父本)的杂交第一代植株中,得到含有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转基 因玉米植株HiIIYFP
[0057] 转基因的受体为自交系HillA和HilIB的杂交F1代。着丝粒特异组蛋白 突变体的编码基因通过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CENH3-YFP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 PZY101-35S-CENH3-YFP导入玉米自交系HillA和玉米自交系HilIB的杂交第一代(F1)植 株。pZY101-35S-CENH3_YFP来自JimingJiang实验室(WeiweiJin,JimingJiang.Histone modificationsassociatedwithbothAandBchromosomesofmaize.Chromosome Research(2008) 16:1203 - 1214),pZY101-35S-CENH3-YF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 所示,第6399-6423位为LB,第8423-11975位为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CENH3-YFP编 码基因表达盒35S-CENH3-YFP-0CS,第12212-12236位为RB。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 CENH3-YFP编码基因表达盒 35S-CENH3-YFP-0CS中,SEQIDNo. 2 的第 8423-9889 位为 35S 启动子,SEQIDNo. 2的第9897-11216位为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CENH3-YFP基因的编 码序列,编码SEQIDNo. 1所示的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CENH3-YFP;SEQIDNo. 2的第 11234-11975位为0CS终止子。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CENH3-YFP基因的编码序列中, SEQIDNo. 2的第9897-10445位为着丝粒特异组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SEQIDNo. 2的第 10497-11216位为黄色荧光蛋白YFP基因的编码序列。
[0058] 首先在田间种植玉米自交系HillA和HilIB,到自交系散粉时分别套袋;然后准备 授粉,HillA作母本,HilIB作父本,授粉后10-12天,取授粉果穗籽粒上的未成熟幼胚,通过 基因枪转化方法将PZY101-35S-CENH3-YFP转入玉米自交系HillA和玉米自交系HilIB的 杂交第一代(F1)植株。筛选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CENH3-YFP表达,同时又 不损伤正常生长发育的转基因植株,并自交使之纯合。
[0059] 具体转化过程如下:
[0060] 1、HillA作母本,HilIB作父本,授粉后10-12天的玉米果穗作为愈伤组织诱导 的材料,在超净台分离玉米幼胚,将幼胚胚轴面紧贴于继代培养基(N6+2mg/L2, 4-D+O. 7g/L L_脯氨酸+0.lg/L肌醇+30g/L蔗糖+0.lg/L水解酪蛋白+2. 7g/L琼脂(pH5. 8),灭菌后加 入AgN03至其终浓度为0. 85mg/L)上,约30个/皿,暗培养7-10天,可见愈伤组织。在继代 培养基中培养2周左右,取松散的II型愈伤组织,转到高渗培养基(N6+2mg/L2, 4-D+O. 7g/L L_脯氨酸+0?lg/L肌醇+30g/L蔗糖+0?lg/L水解酪蛋白+36. 4g/L山梨醇+36. 4g/L甘露 醇+2. 7g/L琼脂(pH5.8),灭菌后加入AgN03至其终浓度为0. 85mg/L)中。
[0061] 2、将载体膜、铁丝网及圆形钢圈等用70%酒精浸泡灭菌。稀释 PZY101-35S-CENH3-YFP至 30-60ng/ii1。
[0062] 3、微弹粒子的准备。取50 ill冷冻金粉溶液解冻,用手振荡均匀,在超净台中加入 适量PZY101-35S-CENH3-YFP的DNA (60-100ng)用手振荡均匀。加入50 iUCaCl2溶液,在 低速涡旋器上振荡,边振荡边加入亚精胺。静置后,200rpm离心15s,吸取上清,加入250 yl 冰冻无水乙醇,洗涤两次,待用。
[0063] 4、消毒超净台及基因枪表面和内部,在载体膜加上10yl用质粒包裹好的微弹粒 子,自然瞭干。打开气瓶,压力2000psi,射击参数:Gapdistance:20min;微弹载体飞行距 离:10mm;微弹飞行距离:7cm;压力:1350psi;真空度25inchesHg。把愈伤组织放在托盘 上,插入倒数第二档。打开基因枪的电源,打开真空泵,当读数到25inchesHg,按下射击键 直到射击结束,按放气键,真空表归零,取出培养皿,封口膜封好。1小时后倒入上述继代培 养基,28 °C暗培养。

【权利要求】
1. 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方法, 包括:1)将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HillA和玉米自交系 HilIB的杂交第一代植株中,得到含有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转基因玉米植株;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为a)或b)或c): a) 着丝粒特异组蛋白与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白;所述 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 1的第1-183位氨基酸残基; b) 将SEQ ID No. 1的第1-183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 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着丝粒功能相关的的蛋白质; c) 将b)的蛋白质与所述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白; 2)以所述转基因玉米植株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进行杂交得到F1代, 将所述F1代作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进行杂交得到BC1F1代,将所述BC1F1 代作为母本与所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进行杂交得到BC2F1代;将所述BC2F1代连续自 交至少5代,得到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蛋白为黄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 蛋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或红色荧光蛋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氨 基酸序列为SEQ ID No. 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编码基 因的编码序列为SEQ ID No. 2的第9897-11216位。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 的编码基因通过核苷酸是SEQ ID No. 2的第8423-11975位所示的表达盒导入所述玉米自 交系HillA和玉米自交系HilIB的杂交第一代植株。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 的编码基因通过核苷酸是SEQ ID No. 2的表达载体导入所述玉米自交系HillA和玉米自交 系HilIB的杂交第一代植株。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C2F1代连续自交至少5代 中,从所述BC2F1代开始,每一代从群体中按照染色体有荧光信号且对作为母本的玉米的 单倍体诱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单株进行自交。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母本的玉米为郑单958。
9. 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相关的生物材料在培育玉米单倍体诱导率高于玉米单倍 体诱导系CAU5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中的应用;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为a)或b)或c): a) 着丝粒特异组蛋白与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白;所述 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 1的第1-183位氨基酸残基; b) 将SEQ ID No. 1的第1-183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 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着丝粒功能相关的的蛋白质; c) 将b)的蛋白质与所述荧光蛋白融合得到的所述荧光蛋白在羧基端的融合蛋白; 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相关的生物材料为B1)至B5)中的任一种: B1)编码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核酸分子; B2)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B3)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B1)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B4)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或含 有B4)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B5)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1)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 细胞系、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突变体的氨基酸 序列为 SEQ ID No. 2。
【文档编号】A01H1/02GK104342450SQ20131031451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金危危, 陈绍江, 孙占勇, 徐小炜, 赵鑫, 朱奇琳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