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容器及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416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植物栽培容器及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及植物栽培装置,可改善成整体更加小型化而且可简单、便利地使用,植物栽培容器具备:贮水容器部,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纳部,用于将吸水性植物栽培床设置在贮水容器部;及受水部,与贮水容器部的底面连通连接,植物栽培装置具备该植物栽培容器与连结于该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壳构件。具体而言,植物栽培容器上以从贮水容器部外周的局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受水部,植物栽培装置具备:植物栽培容器;及框状外壳构件,以外嵌状连结于植物栽培容器,外壳构件具备:纵向壁部,以环状包围植物栽培容器;及罩部,从纵向壁部的上部朝着径向内侧延伸。
【专利说明】植物栽培容器及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及植物栽培装置,植物栽培容器具备:贮水容器部,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及栽培床收纳部,用于将吸水性植物栽培床设置在所述贮水容器部,植物栽培装置包含该植 物栽培容器与连结于该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壳构件。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与这种植物栽培容器及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类似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存在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I。
[0003]在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植物栽培容器被隔板划分成植物栽培部与给水部,植物栽培部具备被筛板等支撑在上方的培养基与下部的集液部(贮水容器部),给水部用于向集液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
[0004]在作为给水箱而使用PET瓶等容器时,当预先在该容器的筒状口部的侧面设置有水流出用的贯穿孔,且以该口部(筒状给水部)朝下的姿势设置于植物栽培容器的给水部时,给水箱内的植物栽培用水则因重力而从贯穿孔排出到给水部内,通过设置于隔板的水路而供给到植物栽培部,朝上顺着从植物栽培部的集液部延伸到上方的培养基的吸水体灌入培养基。而且,在积存于给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水面上升到流出用的贯穿孔的时刻,利用重力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排出被暂时中断。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5-40009号公报(第0018段、第0041段,图1、图12)
[0006]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植物栽培容器及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中,由于具有通过纵向形状的隔板将长方体状的植物栽培容器划分为植物栽培部与给水部的结构,因此植物栽培容器或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存在整体的体积增大、需要较大的设置面积的倾向。

【发明内容】

[0007]于是,鉴于以上例示的现有技术所赋予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及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其整体更加小型化而且可简单、便利地使用。
[0008]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容器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贮水容器部,该贮水容器部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纳部,该栽培床收纳部用于将吸水性植物栽培床设置在所述贮水容器部;及受水部,该受水部与所述贮水容器部的底面连通连接,
[0009]所述受水部被设置为从所述贮水容器部外周的局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
[0010]在具备上述特征结构的植物栽培容器中,由于所述受水部被设置为从所述贮水容器部外周的局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可得到植物栽培容器或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整体体积难以增大、设置面积趋于更小的优点。
[0011]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受水部的底面配置在比所述贮水容器部的底面靠上的上方。[0012]根据本结构,即使在将筒状给水部连结成其顶端与给水部的底面相比稍微位于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贮水容器部贮存规定深度以上的植物栽培用水,能够充分确保对于植物栽培床及植物的给水速度。
[0013]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受水部连续设置在从构成所述贮水容器部的侧壁部的上部朝着径向外侧延伸出的凸缘部。
[0014]根据本结构,由于通过凸缘部而机械性辅强受水部,因此即使安装满水状态的给水箱,也可抑制受水部因给水箱的重量而发生变形的可能。
[0015]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受水部与所述贮水容器部由比所述受水部窄的槽部来连通连接。
[0016]根据本结构,由于可得到受水部的卡定部以充分的周长支撑给水机构的筒状给水部的状态,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给水机构。
[0017]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设置于所述栽培床收纳部的所述植物栽培床与构成所述贮水容器部 的侧壁部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用水流路,在所述贮水容器部的底面的与所述受水部相对的位置,竖立设置有沿着所述用水流路的径向内侧延伸的流水限制片。
[0018]本发明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前述的各技术方案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及以外嵌状连结于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框状外壳构件,所述外壳构件具备:纵向壁部,该纵向壁部以环状包围所述植物栽培容器;及罩部,该罩部从所述纵向壁部的上部朝着径向内侧延伸。
[0019]在具备上述特征结构的植物栽培装置中,由于外壳构件以外嵌状连结于植物栽培容器,因此与单独使用植物栽培容器时相比,不仅可得到因重量增加而难以被风等吹倒的稳定的植物栽培装置,而且由于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周部附近等被外壳构件的纵向壁部与罩部所覆盖,因此植物栽培装置的整体美观性提高。
[002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周面的在径向上相互相对的部位,至少设置有一对卡定部,该一对卡定部基于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嵌而弹性地进入所述纵向壁部的内面的卡定凹部或卡定孔部从而被卡定。
[0021]根据本结构,由于当外壳构件外嵌于植物栽培容器时,一对卡定部弹性地进入纵向壁部内面的卡定凹部或卡定孔部从而被卡定,因此能够简单地对外壳构件与植物栽培容器进行一体化,所以通过支撑外壳构件的外周部位等,从而能够容易地搬运包含植物栽培容器或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栽培装置整体。
[002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辅助件的被卡定部,该固定辅助件具有:第I边,该第I边沿着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周面向上下延伸;及第2边,该第2边从所述第I边的下端向侧方延伸。
[0023]根据本结构,通过在外壳构件的外周面上安装固定辅助件,从而可得到固定辅助件的第2边从外壳构件的外周面的下端附近朝着径向外侧延伸的状态,通过在该第2边上放置砖或块材等,从而能够抑制因风和其他外力而植物栽培装置倾倒或移动的事态发生。
[0024]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连结俯视时具备与所述外壳构件对应的外形的单元状地板用材的被卡定部。
[0025]根据本结构,例如,在将俯视时具备与外壳构件对应的外形的多个单元状地板用材铺满地面等时,由于能够将该地板用材的一部分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栽培容器单元,因此可得到植物栽培装置作为地面的一部分而自然地融入的美感印象。
[0026]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罩部的下表面竖立设置有抵接片,该抵接片在所述外壳构件外嵌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下与从构成所述贮水容器部的侧壁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凸缘部抵接。
[0027]根据本结构, 当外壳构件外嵌于植物栽培容器时,由于竖立设置于外壳构件的罩部下表面的抵接片与植物栽培容器的凸缘部抵接而呈一体化并相互辅强,因此能够使外壳构件的罩部及植物栽培容器的凸缘部薄壁化,其结果,可实现植物栽培装置整体的轻量化。
[0028]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抵接片阻止设置在所述栽培床收纳部的所述植物栽培床沿着径向移动。
[0029]根据本结构,能够阻止栽培床收纳部沿着径向随便移动的事态发生。这在使用分割成上下2个构件的植物栽培床时尤其有效。
[003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罩部形成有排风用的贯穿孔。
[0031]根据本结构,即使沿着放置有植物栽培装置的地面等而突然刮起的一阵大风进入外壳构件的内部,也会从贯穿孔朝上方排出去,从而可抑制植物栽培装置因该大风而从地面浮起的事态发生。
[003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纵向壁部是俯视时呈矩形的4个纵向壁部,在所述外壳构件外嵌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下,所述受水部收纳在相互邻接的2个所述纵向壁部的角落部内侧。
[0033]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具备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受水部的植物栽培容器合理收纳于比较小型的矩形外壳构件的内侧。
[0034]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外壳构件外嵌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下,在俯视时与所述受水部重叠的所述罩部的位置,形成有可将给水机构的筒状给水部支撑为朝下的卡定孔或表示该卡定孔中心的钻孔标记。
[0035]根据本结构,在外壳构件外嵌于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下,如果将给水机构安装于设置在外壳构件的罩部的卡定孔,则能够使从给水机构供给的植物栽培用水流到植物栽培容器的受水部,能够通过植物栽培床向植物进行灌水。
[0036]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纵向壁部具备阶梯状或锥状的截面形状,以便在使所述外壳构件彼此上下层叠时,得到下方的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纵向壁部进入邻接于上方的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纵向壁部的内侧的状态。
[0037]根据本结构,由于在下方的外壳构件的纵向壁部进入邻接于上方的外壳构件的纵向壁部内侧的状态下,能够使外壳构件单体彼此或外嵌于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壳构件彼此上下层叠,因此能够将更多的外壳构件或植物栽培容器与外壳构件的套件收纳于一定的收纳空间内,另外,在保管中难以发生倒塌等,非常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表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组装后状态的立体图。
[0039]图2是表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整体的剖面主视图。
[0040]图3是表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组装顺序的立体图。
[0041]图4是表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组装顺序的立体图。[0042]图5是表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的主要部位的剖面主视图。
[0043]图6是表示植物栽培用盘中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流动的俯视图。
[0044]图7是表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的其他主要部位的剖面主视图。
[0045]图8是表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的一个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46]图9是表示外壳构件的层叠状态的剖面主视图。
[0047]图10是表示第2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组装前状态的立体图。
[0048]图11是表示第2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组装后状态的剖面主视图。
[0049]图12是表示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组装后状态的立体图。
[0050]图13是表示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整体的剖面主视图。
[0051]图14是表示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的一个方式中的主要部位的剖面主视图。
[0052]图15是表示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的其他方式中的主要部位的剖面主视图。
[0053]符号说明
[0054]P-植物;1_底 板部;2_侦彳壁部;3-流水限制片;4_凸缘部;4A_辅助凸缘部;5-卡定片(卡定部);10_贮水容器部;12_栽培床收纳部;14_用水流路;16_灌水部;17_受水部;17A-卡定部;18_槽部;20_植物栽培用盘(植物栽培容器);30_植物栽培床;32_植物栽培床;40_给水箱(给水机构);40A-筒状给水部;50_外壳构件;51_纵向壁部(外壳构件);51H-卡定部(卡定孔部);51J-卡定爪(辅助卡定部);52-罩部(外壳构件);52A-钻孔标记;52B-抵接加强筋(抵接片);52C-贯穿孔(排风用);53_卡定孔;60A_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植物栽培装置);60B-第2套植物栽培容器(植物栽培装置);60C-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植物栽培装置);70-固定辅助件;70A-第I边(固定辅助件);70B-第2边(固定辅助件);100_地板用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0056]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结构
[0057]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栽培容器的一个使用方式即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60A (植物栽培装置的一个例子)。
[0058]如图2所示,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60A具有:植物栽培用盘20 (植物栽培容器的一个例子),其设置有吸水性植物栽培床30 ;及外壳构件50,其安装在植物栽培用盘20的外周,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在外壳构件50上作为灌水机构而安装有瓶状的给水箱40 (给水机构的一个例子)。植物栽培用盘20与外壳构件50都是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等而形成的。
[0059]在组装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60A时,例如可如下进行安装,如图3所示,在植物栽培用盘20的内部设置植物栽培床30,接下来,如图4所示,使外壳构件50从植物栽培用盘20的上方盖上。但是,也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组装,首先将外壳构件50安装于植物栽培用盘20,然后设置植物栽培床30。
[0060]植物栽培用盘的结构
[0061]如图3及图6所示,植物栽培用盘20具有:底板部1,大致呈矩形;侧壁部2,从底板部I的外周大致向上方延伸;及凸缘部4,从侧壁部2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0062]底板部I与侧壁部2协同形成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的盘子状的贮水容器部10,植物栽培用盘20可介由底板部I的下面IA或形成于下面IA的中央附近的突出设置部IB而放置在地面等上。另外,底板部I也形成用于设置吸水性植物栽培床30的栽培床收纳部12。
[0063]植物栽培用盘20的底板部I在俯视时大致呈矩形,凸缘部4的外形在俯视时大致呈八角形。
[0064]植物栽培床30具有:下部30A,其大致呈矩形;及上部30B,其位于下部30A的上方,径向上与下部30A相比更加延伸到径向外侧。
[0065]在植物栽培床30的上部30B,形成有几个植物栽培用凹部30R,可以在这些植物栽培用凹部30R中种植植物P的苗等。[0066]另外,在植物栽培床30的上面设置有从中心朝向径向外侧的箭头状的标识30C,在植物栽培用盘20的底板部I的上面也形成有从中心朝向径向外侧的同样的标识20C。
[0067]通过以使这些标识20C、30C彼此一致的角度姿势将植物栽培床30设置在植物栽培用盘20的栽培床收纳部12,从而例如在植物栽培床30或植物栽培用盘20不是正方形的情况下等存在设置朝向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进行对位。
[0068]在底板部I的上面以作为整体呈环状的方式竖立设置有4个流水限制片3,在将植物栽培床30设置在栽培床收纳部12时,通过将植物栽培床30的下部30A放置在这些流水限制片3的内侧,从而限制植物栽培床30径向移动。
[0069]而且,在将植物栽培床30设置在栽培床收纳部12时,由于侧壁部2的内面与植物栽培床30的下部30A相比更向径向外侧离开,因此在貯水容器部10形成包围下部30A全周的环状的用水流路14。4个流水限制片3沿着用水流路14的径向内侧延伸。
[0070]在此实施方式中,侧壁部2的高度被设定为,在将植物栽培床30设置在栽培床收纳部12时,植物栽培床30的上部30B被支撑在凸缘部4上。
[0071]植物栽培用盘20具备隔着底板部I相互在径向上对峙的一对灌水部16。一对灌水部16设置在对应于底板部I所具有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角部的位置。
[0072]灌水部16具备从凸缘部4的径向外侧端部进一步向外侧延伸出的辅助凸缘部4A,且具有:小杯状的受水部17,其形成在辅助凸缘部4A的径向外侧端部附近;及狭窄槽部18,其在径向上连通连接受水部17与底板部I的上面(底面的一个例子)。受水部17被设置为从贮水容器部10外周的局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
[0073]如图2所示,受水部17的底面与槽部18的底面形成为相互以相同的高度大致水平或者略微朝着底板部I下降,与底板部I的上面相比位于略微上方(例如约5~IOmm)的位置。
[0074]另外,前述4个流水限制片3中的2个配置在径向上与槽部18相对的位置。
[0075]而且,如图3所示,在从凸缘部4中的未设置有辅助凸缘部4A的一侧的径向内侧附近到侧壁部2上端附近为止的跨度上,形成有一对小缝隙6,用于自动排出超过规定水位的过量的植物栽培用水。
[0076]如图4及图7所示,在植物栽培用盘20外周面的相互在径向上相对的部位,设置有一对卡定片5 (卡定部的一个例子),其基于外壳构件50对植物栽培用盘20的外嵌,从而卡定于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局部。[0077]—对卡定片5设置在植物栽培用盘20的凸缘部4中的从辅助凸缘部4A变位约45°的位置,具有:矩形板状的卡定本体5A,从凸缘部4的径向外侧端面朝下方延伸;及横向长的卡定突起5B,从卡定本体5A的下端附近向径向外侧突出。
[0078]外壳构件的结构
[0079]如图4等所示,外壳构件50在俯视时大致呈正方形,具备:以环状连接的4个直线状的纵向壁部51 ;及从纵向壁部51的上端朝着水平内侧以凸缘状延伸的罩部52。
[0080]为了构成外壳构件50而相互垂直连接的4个纵向壁部51在俯视时大致呈正方形(矩形的一个例子),如从图4可知,在外壳构件50外嵌于植物栽培用盘20的状态下,植物栽培用盘20的灌水部16 (及受水部17)收纳在处于2个纵向壁部51彼此的接合部内侧的一对角落部的内侧。
[0081]如图4及图7所示,在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内面的规定部位,形成有接受前述的植物栽培用盘20的卡定突起5B的横向长的卡定孔51H,当一边以正确的角度位置将外壳构件50外嵌于植物栽培用盘20 —边向下按压时,由于首先卡定突起5B被按压在纵向壁部51的内面上,因此卡定片5的卡定本体5A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接下来当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下端被向下按压至接触地面时,贝U卡定突起5B弹性地卡入卡定孔51H,从而结束外嵌操作。
[0082]在外壳构件50的罩部52上面的相当于相互在径向上对峙的一对角部的2个部位,形成有用于将给水箱40的筒状给水部40A朝下安装的卡定孔53或者表示该卡定孔53中心的钻孔标记52A ,当将外壳构件50以正确的角度位置外嵌于植物栽培用盘20时,则上述卡定孔53或钻孔标记52A被构成为在俯视时与植物栽培用盘20的受水部17及卡定部17A的中心一致。
[0083]如图4所例示,即使在外壳构件50上未形成有卡定孔53的情况下,如果以钻孔标记52A为基准利用钻头65等进行穿孔形成内径适当的贯穿孔,则也能在对应于受水部17及卡定部17A的正确位置形成卡定孔53。
[0084]如图2所示,当将具备细长的管状延长部42A的流水控制盖42内嵌安装于给水箱40的筒状给水部40A且朝下安装于外壳构件50的卡定孔53时,则如图5所例示,给水箱40的植物栽培用水从延长部42A向植物栽培用盘20的灌水部16 (及受水部17)流下,经过槽部18与用水流路14而供给到植物栽培床32,对植物P进行灌水。
[0085]更加具体而言,如图6所例示,从给水箱40供给到植物栽培用盘20的灌水部16(及受水部17)的植物栽培用水通过槽部18流入底板部1,当被注入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流量超过一定值时,则与流水限制片3发生冲突,在沿着环状的用水流路14流动之后从邻接的流水限制片3彼此的间隙靠向中心流动而被植物栽培床30所吸收,从而对种植在植物栽培床30的植物栽培凹部的植物P的根进行灌水。
[0086]另外,当因来自给水箱40的给水而贮水容器部10中的水面高度达到延长部42A的下端时,给水箱40内的气压与大气压平衡,从而给水自然停止。之后,当因植物P的吸水等而贮水容器部10的水面下降时,则再次从给水箱40供给对应于该下降量的水。
[0087]而且,作为灌水机构也可以替代给水箱40而使用给水软管,此时,使给水软管通过外壳构件50的卡定孔53,从而可使给水软管的顶端卡定在受水部17的卡定部17A。
[0088]当将外壳构件50以俯视时的正确角度位置外嵌于植物栽培用盘20时,外壳构件50的4个纵向壁部51平行于植物栽培用盘20的4个侧壁部2。
[0089]如图4及图7所示,在罩部52的下表面朝下竖立设置有板状的抵接加强筋52B(抵接片的一个例子)。在构成罩部52的4个矩形边上,分别在周向上相互离开而设置有2片抵接加强筋52B。
[0090]在将外壳构件50外嵌于植物栽培用盘20且卡定突起5B卡入卡定凹部51H的状态下,各抵接加强筋52B的下端与植物栽培用盘20的凸缘部4的上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如图7所例示,也可以以抵接加强筋52B的下端抵接植物栽培用盘20的凸缘部4的上面的方式构成。 [0091]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设置径向延伸的辅强加强筋,以便使凸缘部4的下面与侧壁部2的外面呈一体化。通过设置这样的辅强加强筋,从而即使在上下方向的应力作用于凸缘部4时,凸缘部4也难以发生变形。尤其是如果该辅强加强筋的下端呈如下脚状的方式,即向下方延伸到与形成于底板部I的下面IA的突出设置部IB的下端面大致相等的位置,则由于因来自上方的对凸缘部4的应力而辅强加强筋的下端被按压在地面上,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凸缘部4因该应力而发生变形。
[0092]在设置有这样的辅强加强筋时,也可以在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内面上设置可以与辅强加强筋的径向外侧部位卡合的卡定部。
[0093]另外,尤其在以如前述的脚状方式设置辅强加强筋时,为了使辅强加强筋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充分的强度,而且使植物栽培用盘20更加轻量化,可以由在侧壁部2的外面上沿着周向相互离开的2片板状加强筋与沿着周向彼此连接上述板状加强筋的径向外侧端面的板状连接部所构成,可做成与侧壁部2的一部分协同而作为整体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轴心的筒状的辅强部。
[0094]另外,如图7所例示,抵接加强筋52B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与设置在栽培床收纳部12的植物栽培床30的上部30B的侧面被相对配置,从而也可以构成为兼具防止植物栽培床3沿着径向移动的作用。这在使用分割成上下2个构件的植物栽培床30时尤其有效。
[0095]在外壳构件50的罩部52上,沿着周向形成有排风用的贯穿孔52C。即使沿着地面突然刮起的一阵大风进入外壳构件50的内部,该大风也会从贯穿孔52C朝上方排出去,从而可抑制因该大风而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60A从地面浮起的事态发生。
[0096]如图1、图4等所示,在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卡定爪51J (辅助卡定部的一个例子)。如图8所例示,如果相对于I个外壳构件50的卡定爪51J使其他外壳构件50的卡定爪51J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卡定爪51J彼此啮合,则能够以地砖状彼此连结多个外壳构件50。
[0097]另外,如图8所例示,也可以在径向上将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60A连结于在外周具备同样的卡定爪51J的单元状的地板用材100。
[0098]而且,如图1或图4所例示,也可以利用卡定爪51J将固定辅助件70安装于外壳构件50的外周面。图中所示的固定辅助件70在侧视时的断面呈L形,具有:第I边70A,其沿着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各外周面延伸;及第2边70B,其从第I边70A的下端向侧方延伸。
[0099]如图4所示,从第I边70A上端的两端附近延伸有一对朝下的卡定爪部70C。卡定爪部70C设置在第2边70B的相反侧,通过将卡定爪部70C卡入于外壳构件50的卡定爪51J,从而能够将固定辅助件70固定在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
[0100]当通过卡定爪51J将固定辅助件70固定在纵向壁部51时,可得到固定辅助件70的第2边70B从纵向壁部51的下端沿着地面水平延伸的状态。于是,通过在该第2边70B上放置砖或块材等重物,从而能够简单地阻止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60A因风等而移动的事态发生。
[0101]在固定辅助件70的上端中央设置有表示中心的标识70 M,通过将该标识70 M对准配置在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周向中心的中心标识51 M,从而能够将固定辅助件70的一对卡定爪部70C顺畅地卡入于外壳构件50的对应的卡定爪51J。
[0102]外壳构件的层叠
[0103]如果外壳构件50彼此的各卡定孔53或钻孔标记52A在俯视时处于相互一致的角度姿势,则能够使外壳构件50彼此上下层叠,或者能够使外嵌安装于植物栽培用盘20的外壳构件50彼此上下层叠。
[0104]在如此使外壳构件50彼此上下层叠时,可得到下方的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一部分进入邻接于上方的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内侧的连结状态。
[0105]因而,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具备阶梯状的断面形状。即,如图9所示,纵向壁部51具有:下方部位51A,其放置在地面上;连接部51B,其从下方部位51A的上端向径向内侧较短地延伸; 及上方部位51C,其从连接部5IB的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
[0106]在图示的例子中,虽然下方部位51A在铅垂方向上延伸,但是上方部位51C以朝着上方稍微缩径的方式延伸,且构成为上方部位51C下端的外周面与下方部位51A的内周面在俯视时大致一致。
[0107]其结果,如图9所例示,在使外壳构件50彼此上下层叠时,可得到如下稳定的连结状态,上方的外壳构件50的下方部位51A的下端被放置在邻接于下方的外壳构件50的连接部51B之上,而且,上方的外壳构件50的下方部位51A的内周面外嵌于下方的外壳构件50的上方部位51C的下端附近外周面。
[0108]另外,设置有辅助连结机构80,其在外壳构件50彼此以正确的角度姿势上下层叠时,将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彼此相互连结。
[0109]辅助连结机构80在俯视时设置在从卡定孔53或钻孔标记52A向逆时针方向变位约45°的位置,由突起80A与卡定孔80B所构成,突起80A设置在上方部位5IC外周面的周向的中心附近,卡定孔80B形成在下方部位51A的周向的中心附近,可接受突起80A。
[0110]在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设置有误安装防止机构90,其防止外壳构件50彼此以错误的角度姿势外嵌。即,错误的角度姿势是指上下配置的外壳构件50彼此的各卡定孔53或钻孔标记52A在俯视时相互不一致的角度姿势。
[0111]误安装防止机构90由突起80A与误插入防止加强筋90A所构成,突起80A作为辅助连结机构80的一部分已做了前述,误插入防止加强筋90A在纵向壁部51内面的周向的中心附近从下端向上方延伸。当外壳构件50彼此要以错误的角度姿势外嵌时,由于该误插入防止加强筋90A与突起80A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冲突,因此向使用者示意这是错误的角度姿势。
[0112]第2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结构
[0113]如图10与图11所例示,通过组合I个植物栽培用盘20、上下层叠的2个外壳构件50、与前述的植物栽培床30不同形状的植物栽培床32,从而能够构成与前述的第I套植物栽培容器60A相比上下尺寸更大的第2套植物栽培容器60B (植物栽培装置的一个例子)。
[0114]虽然使用于该第2套植物栽培容器60B的植物栽培床32具备:与前述的植物栽培床30呈相同形状的下部32A ;及与前述的植物栽培床30相比更厚的上部32B,但是也可以上下叠放2个较薄的植物栽培床30而使用。
[0115]能够将给水箱40的筒状给水部40A朝下安装于上段侧的外壳构件50的卡定孔53,如果将具备与图2相比更长的管状的延长部42A的流水控制盖42安装在筒状给水部40A,则经过延长部42A从给水箱40流出的植物栽培用水通过下段侧的外壳构件50的卡定孔53而向植物栽培用盘20的灌水部16(及受水部17)内流下,经过槽部18与用水流路14而供给到植物栽培床32,对植物P进行灌水。
[0116]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的结构
[0117]如图12~图15所例示,也可以不使用外壳构件50而以由植物栽培用盘20与植物栽培床30所构成的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60C的方式进行实施。
[0118]在上述图中,在植物栽培用盘20的一对受水部17,朝下安装有给水箱40 (给水机构的一个例子)的筒状给水部40A。即,由受水部17的筒状内面构成可朝下支撑固定瓶状的给水箱40的筒状给水部40A的卡定部17A。
[0119]而且,虽然也可以设置专用于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60C的给水箱40,但是使受水部17的卡定部17A的尺寸 形状与市场销售的PET瓶的饮用口的外形尺寸一致也很适合,以便可将市场销售的PET瓶作为给水箱40而加以利用。卡定部17A如下,既可以是通过按压朝着筒下方开口的筒状给水部40A而压入固定筒状给水部40A的外周部的円筒状的顺畅的内面,或者也可以在卡定部17A设置内螺纹,使设置在筒状给水部40A的外螺纹部螺合。
[0120]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卡定部17A支撑固定连接于自来水管的配管(未图示,给水机构的一个例子)或给水软管(未图示,给水机构的一个例子)等筒状给水部。
[0121]图14例示将给水箱40的筒状给水部40A直接卡入在受水部17的卡定部17A而使用的实施方式,另一方面,图15例示将以内嵌状安装有具备小孔42B的流水控制盖42的给水箱40的筒状给水部40A卡入在受水部17的卡定部17A而使用的实施方式。
[0122]在图14与图15的任意情况下,从给水箱40向受水部17供给的植物栽培用水都是通过槽部18而流入贮水容器部10,当贮水容器部10中的水面高度达到筒状给水部40A或流水控制盖42的顶端时,则给水箱40内的气压与大气压平衡从而给水自然停止,当因植物P的吸水等而贮水容器部10的水面下降时,则再次进行给水。
[0123]其他实施方式
[0124]<1>作为用于得到以下连结状态的结构,即在使外壳构件50彼此上下层叠时,下方的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一部分进入邻接于上方的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内侧,也可以使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作为整体呈具备锥状的断面形状的方式,而不是呈阶梯状。
[0125]<2>也可以构成为可同时得到以下状态,即在使被外壳构件50外嵌的植物栽培用盘20彼此上下层叠时,可得到下方的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的一部分进入邻接于上方的外壳构件50的纵向壁部51内侧的状态,同时可得到上方的植物栽培用盘20的贮水容器部10的一部分进入下方的植物栽培用盘20的贮水容器部10内侧的第2进入状态。[0126]<3>在第3套植物栽培容器60C中,也可以是给水箱40的筒状给水部40A以外嵌状卡定于受水部17的卡定部17A的方式。
[0127]本发明可作为用于解决以往的植物栽培容器及植物栽培装置中存在的课题的技术而利用,植物栽培容器具备:贮水容器部,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纳部,用于将吸水性植物栽培床设置在贮水容器部;及受水部,与贮水容器部的底面连通连接,植物栽培装置具备:该植物栽 培容器;及框状外壳构件,连结于该植物栽培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具备:贮水容器部,该贮水容器部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纳部,该栽培床收纳部用于将吸水性植物栽培床设置在所述贮水容器部;及受水部,该受水部与所述贮水容器部的底面连通连接,其特征为, 所述受水部被设置为从所述贮水容器部外周的局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为,所述受水部的底面配置在比所述贮水容器部的底面靠上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为,所述受水部连续设置在从构成所述贮水容器部的侧壁部的上部朝着径向外侧延伸出的凸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为,所述受水部与所述贮水容器部由比所述受水部窄的槽部来连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为,在设置于所述栽培床收纳部的所述植物栽培床与构成所述贮水容器部的侧壁部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用水流路,在所述贮水容器部的底面的与所述受水部相对的位置,竖立设置有沿着所述用水流路的径向内侧延伸的流水限制片。
6.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及以外嵌状连结于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框状外壳构件,所述外壳构件具备:纵向壁部,该纵向壁部以环状包围所述植物栽培容器;及罩部,该罩部从所述纵向壁部的上部朝着径向内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周面的在径向上相互相对的部位,至少设置有一对卡定部,该一对卡定部基于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嵌而弹性地进入所述纵向壁部的内面的卡定凹部或卡定孔部从而被卡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辅助件的被卡定部,该固定辅助件具有:第I边,该第I边沿着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周面向上下延伸;及第2边,该第2边从所述第I边的下端向侧方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在径向上连结俯视时具备与所述外壳构件对应的外形的单元状地板用材的被卡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罩部的下表面竖立设置有抵接片,该抵接片在所述外壳构件外嵌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下与从构成所述贮水容器部的侧壁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凸缘部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抵接片阻止设置在所述栽培床收纳部的所述植物栽培床沿着径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罩部形成有排风用的贯穿孔。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纵向壁部是俯视时呈矩形的4个纵向壁部,在所述外壳构件外嵌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下,所述受水部收纳在相互邻接的2个所述纵向壁部的角落部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6至13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外壳构件外嵌于所述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下,在俯视时与所述受水部重叠的所述罩部的位置,形成有可将给水机构的筒状给水部支撑为朝下的卡定孔或表示该卡定孔中心的钻孔标记。
15.根据权利要求6至14中任意I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纵向壁部具备阶梯状或锥状的截面形状,以便在使所述外壳构件彼此上下层叠时,得到下方的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纵向壁部进入邻接于上方的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纵向壁部的内侧的状态。
【文档编号】A01G9/02GK103947476SQ201310585601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桥本昌树 申请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