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2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樟芝接种到活化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常规培养,然后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常规培养,得到樟芝原种;所述的活化斜面培养基是用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l.〕木屑代替常规含有牛樟树(Cinnamomum?kanehirai)木屑的活化斜面培养基中的牛樟树木屑,所述的原种培养基是用樟树木屑代替常规含有牛樟树木屑的原种培养基中的牛樟树木屑。本发明采用普通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l.〕代替牛樟树,制作樟芝原种培养基,为樟芝的人工栽培探索新基质,以代替珍稀的牛樟树木材,对樟芝的人工栽培和牛樟树资源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专利说明】一种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珍稀药用菌驯化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背景技术】:
[0002]樟芝又称牛樟芝或牛樟属担子菌门(Basid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裙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薄孔菌属(Antrodia),学名为[Antrodia camphorata (M.Zang&C.H.Su) Sheng H.ffu, Ryvarden&T.T.Chang],其常见的另一拉丁名为[Antrodia cinnamomeaΤ.T.Chang&ff.N.Chou], 实为同物异名。最初,由大陆学者臧穆和台湾学者苏庆华于1990年共同报道,为灵芝属新种樟芝(Ganoderma comphoratum),乃因模式标本沾染了灵芝孢子而被误发表为灵芝属(Ganoderma)的成员。后经台湾学者吴声华和张东柱等重新组合为现在的薄孔菌属牛樟芝。
[0003]樟芝是台湾特有真菌,仅生长于台湾特有的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上。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 Hay)是台湾岛特有的保育类树种,属常绿阔叶大乔木,与一般常见的樟树不同,叶长约15cm、宽约9cm,每年的六月至十月为生长期,生长于海拔200~2000m的山区。到目前为止,樟芝是牛樟树上发现的唯一木腐菌,其寄生性不强,牛樟树很少因此而死亡,可存活数百年。
[0004]由于樟芝在台湾被视为独特而珍贵的药用真菌,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商业价值,也是目前台湾最昂贵的野生真菌,在港澳台被称为“神芝”,台湾民间称之为“森林中的红宝石”。而野生樟芝十分罕见,樟芝子实体的人工栽培则需要采伐牛樟树作为培养基质,故为了保护牛樟树资源,需对现有的樟芝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改进探索。
[0005]关于樟芝的研究,近十几年在台湾先后有数十位学者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包括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液体发酵、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等,但是樟芝的驯化栽培由于受栽培料的局限,迄今是个难点。

【发明内容】
: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是利用普通樟树〔Cinnamom um camphora(L.)Presl.〕代替珍稀的牛樟树木材,实现了牛樟芝的人工栽培。
[0007]本发明的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樟芝接种到活化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常规培养,然后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常规培养,得到樟芝原种;
[0008]所述的活化斜面培养基是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木屑代替常规含有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木屑的活化斜面培养基中的牛樟树木屑,所述的原种培养基是用樟树木屑代替常规含有牛樟树木屑的原种培养基中的牛樟树木屑。
[0009]优选,所述的活化斜面培养基每升是这么配制的:将200g马铃薯和100g樟树木屑煮水,过滤取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用水定容至1L。灭菌备用。
[0010]优选,所述的原种培养基,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44~78%樟树木屑、O~44%棉籽壳、10~20%麸皮、1%蔗糖和1%石膏组成。灭菌备用。
[0011]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樟树木屑代替牛樟树木屑在培养樟芝中的应用。
[0012]本发明采用普通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代替牛樟树,制作樟芝原种培养基,为樟芝的人工栽培探索新基质,以代替珍稀的牛樟树木材,对樟芝的人工栽培和牛樟树资源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樟芝在两种不同斜面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比较;
[0014]图2是樟芝在两种不同基料原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比较;
[0015]图3是樟芝在两 种不同基料原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7]实施例1:
[0018]实验菌种:樟芝
[0019]实验步骤:
[0020]1、活化斜面培养基的制备:
[0021]每升培养基的原料: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100g樟树木屑。将马铃薯和樟树木屑煮水(20~30min),纱布过滤,得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和琼月旨,然后用水补足至1L, 121°C灭菌30min,然后倒入试管中,配制成18mmX 180mm的试管斜
面培养基。
[0022]2、樟芝母种的转管活化: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从樟芝原始菌种中切一块约5mmX5mm、厚约2mm的菌种块,转入步骤I制得的活化斜面培养基中;以常规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两种培养基分别做5个重复。
[0023]3、养菌记录:置于28土1°C避光培养箱中静置培养8d,待菌丝体前端形成平整一致的菌丝边缘线时,即可记录划线作为菌丝生长速度起始线。而后每隔24h记录一次菌丝边缘线,连续记录8d的数值作为统计数据。
[0024]4、原种培养基的制备:
[0025](I)樟树木屑原种培养基: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78%樟树木屑,20%麸皮,1%蔗糖和1%石膏组成。按上述比例,将樟树木屑、麸皮、蔗糖和石膏混合后,加水湿润并拌匀,含水量55-60%,发酵一天后使用。
[0026](2)杂木屑原种培养基: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78%普通杂木屑,20%麸皮,1%蔗糖和1%石膏组成。按上述比例,将普通杂木屑、麸皮、蔗糖和石膏混合后,加水湿润并拌匀,含水量55-60%,发酵一天后使用。
[0027]5、原料分装灭菌:将樟树木屑原种培养基和杂木屑原种培养基分别分装入30mmX250mm的玻璃试管和13cmX27cm的聚丙烯菌袋,装好后121°C灭菌lh,料温降至25°C以下备用。
[0028]6、接种:将经过步骤2活化斜面培养基培养的樟芝菌种转接至经过步骤5处理的玻璃试管和聚丙烯菌袋中的樟树木屑和杂木屑原种培养基中,每支18mmX 180mm试管斜面可接30mmX250mm的试管原种6_8支或13cmX27cm的聚丙烯菌袋原种3_5包。以杂木屑原种培养基作对照,两种原种培养基分别做3个重复。
[0029]7、养菌:于25± 1°C避光培养箱中静置培养IOd,待菌丝体前端形成平整一致的菌丝边缘线时,即可记录划线作为菌丝生长速度起始线。而后每隔24h记录一次菌丝边缘线,连续记录8d的数值作为统计数据。
[0030]8、计算樟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平均生长速度,比较得出结论,并拍照记录结果。
[0031]9、实验结果如下:
[0032]试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樟芝在樟树木屑的活化斜面培养基上的长速远远快于普通PDA斜面, 菌丝长速达2.58775mm/d,且菌丝均匀浓密;而在普通PDA斜面上,樟芝菌丝稀疏,色淡,不均匀,且长速慢,仅为0.504mm/d,部分试管到后期甚至停滞不长。
[0033]从图2可以看出,不论在试管中还是在菌袋中,樟芝在樟树木屑原种培养基上的长速快于杂木屑原种培养基,在试管中菌丝长速为2.1875mm/d,在菌袋中菌丝长速达
2.20625mm/d,且菌丝粗壮均匀浓密;而在杂木屑原种培养基上,樟芝菌丝稀疏,色淡,不均匀,且长速缓慢,在试管中菌丝长速仅为0.255mm/d,在菌袋中菌丝长速为0.3025mm/d,有些到后期甚至停滞不长。
[0034]实施例2:
[0035]实验菌种:樟芝
[0036]实验步骤:
[0037]1、活化斜面培养基的制备:
[0038]每升培养基的原料: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100g樟树木屑。将马铃薯和樟树木屑煮水(20~30min),纱布过滤,得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和琼月旨,然后用水补足至1L, 121°C灭菌30min,然后倒入试管中,配制成18mmX 180mm的试管斜
面培养基。
[0039]2、樟芝母种的转管活化: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从樟芝原始菌种中切一块约5mmX5mm、厚约2mm的菌种块,转入步骤I制得的活化斜面培养基中;以常规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两种培养基分别做5个重复。
[0040]3、养菌记录:置于28土1°C避光培养箱中静置培养8d,待菌丝体前端形成平整一致的菌丝边缘线时,即可记录划线作为菌丝生长速度起始线。而后每隔24h记录一次菌丝边缘线,连续记录8d的数值作为统计数据。
[0041]4、原种培养基的制备:
[0042](I)樟树木屑原种培养基: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44%樟树木屑,44%棉籽壳,10%麸皮,1%蔗糖和1%石膏组成。按上述比例,将樟树木屑、棉籽壳、麸皮、蔗糖和石膏混合后,加水湿润并拌匀,含水量55-60%,发酵一天后使用。
[0043](2)杂木屑原种培养基: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44%普通杂木屑,44%棉籽壳,10%麸皮,1%蔗糖和1%石膏组成。按上述比例,将樟树木屑、棉籽壳、麸皮、蔗糖和石膏混合后,加水湿润并拌匀,含水量55-60%,发酵一天后使用。
[0044]5、原料分装灭菌:将樟树木屑原种培养基和杂木屑原种培养基分别分装入30mmX250mm的玻璃试管和13cmX27cm的聚丙烯菌袋,装好后121°C灭菌lh,料温降至25°C以下备用。
[0045]6、接种:将经过步骤2活化斜面培养基培养的樟芝菌种转接至经过步骤5处理的玻璃试管和聚丙烯菌袋中的樟树木屑和杂木屑原种培养基中,每支18mmX 180mm试管斜面可接30mmX250mm的试管原种6-8支或13cmX27cm的菌袋原种3-5包。以杂木屑原种培养基作对照,两种原种培养基分别做3个重复。
[0046]7、养菌:于25± 1°C避光培养箱中静置培养IOd,待菌丝体前端形成平整一致的菌丝边缘线时,即可记录划线作为菌丝生长速度起始线。而后每隔24h记录一次菌丝边缘线,连续记录8d的数值作为统计数据。
[0047]8、计算樟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平均生长速度,比较得出结论,并拍照记录结果。
[0048]9、实验结果如下:
[0049]试验结果如图3所不,樟芝在樟树木屑原种培养基上的长速快于杂木屑原种培养基,达到2.4375mm/d,且菌丝粗壮均匀浓密;而在杂木屑原种培养基上,樟芝菌丝稀疏,色淡,不均匀,且长速仅为 0.4275mm/d,多数到后期菌丝就停滞不长了。
【权利要求】
1.一种樟芝原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樟芝接种到活化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常规培养,然后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常规培养,得到樟芝原种; 所述的活化斜面培养基是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木屑代替常规含有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 )木屑的活化斜面培养基中的牛樟树木屑,所述的原种培养基是用樟树木屑代替常规含有牛樟树木屑的原种培养基中的牛樟树木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斜面培养基每升是这么配制的:将200g马铃薯和100g樟树木屑煮水,过滤取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用水定容至1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种培养基,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44~78%樟树木屑、O~44%棉籽壳、10~20%麸皮、1%蔗糖和1%石膏组成。
4.樟树 木屑代替牛樟树木屑在培养樟芝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733881SQ201310719336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黄龙花, 邵满超, 胡惠萍, 刘远超, 曹仁润, 杨小兵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