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绿化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425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坡屋面绿化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育装置,具体是一种坡屋面绿化容器,包括能够与坡屋面固定的顶面开口的容器体和设置在容器体内底面的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与容器体的上侧板和下侧板相互平行,挡板的两端分别与容器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在所述上侧板、挡板和下侧板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溢水孔,下侧板和挡板上具有从溢水孔下部向容器体内底面倾斜设置的滤水板,当容器体倾斜放置或安装时,所述滤水板与挡板及容器内底面形成蓄水腔,容器体内底面还设置有若干个纵向分布的隔板,所述隔板将蓄水腔分隔成若干个蓄水单元。本实用新型无需附加装置,通过挂、锚或粘接的方式即可将其固定在坡屋面上,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特点。
【专利说明】坡屋面绿化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培育装置,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水土保持效果好的坡屋面绿化容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用地正在逐步侵蚀着有限的城市绿地面积,“快速扩展城市绿化空间”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屋顶绿化在有效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和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屋顶绿化方式大多是在平屋面上建造绿化栽植池,也有一些是将种植容器直接放置在平屋面上,对于缓坡甚至陡坡屋面的绿化,因技术实施上的难度而应用极少。如果能解决坡屋面屋顶绿化的技术问题,就能使屋顶绿化的应用和普及得到更大的发展,进而有效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
[0003]现有的坡屋面的绿化,一方面,需要在已经铺好的屋面容器上架龙骨或设置金属托架,以放置绿化容器,这种方式需要二次安装施工,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容器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影响植被生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直接在坡屋面上安装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具有良好的保水保土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屋面绿化容器,包括能够与坡屋面固定的顶面开口的容器体和设置在容器体内底面的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与容器体的上侧板和下侧板相互平行,挡板的两端分别与容器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在所述上侧板、挡板和下侧板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溢水孔,所述下侧板和挡板上具有从溢水孔下部向容器体内底面倾斜设置的滤水板,当容器体倾斜放置或安装时,所述滤水板与挡板及容器内底面形成蓄水腔,容器体内底面还设置有若干个纵向分布的隔板,所述隔板将蓄水腔分隔成若干个蓄水单元。
[0006]所述上侧板的底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台,该凸台上具有用以将容器体固定在坡屋面上的定位通孔,所述下侧板的底端对应的设置有与该凸台配合的凹槽,
[0007]上述容器体通过底面粘接的方式与坡屋面固定。
[0008]所述下侧板的顶部还具有向容器体外侧延伸的搭接部分,该搭接部分具有大于所述上侧板的高度。
[0009]所述容器体侧板的顶部具有用以将覆盖层固定在容器体上的安装孔。
[0010]在上侧板或下侧板上的溢水孔处设置有供相邻侧板连通的溢水管。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通过在容器体内底面设置挡板和隔板,将蓄水腔分隔成若干个蓄水单元,不仅提高了容器的蓄水量,还使水分分布均匀;由于挡板的高度大于蓄水腔的高度,因而能有效防止容器体安装在坡屋面上时其内装土壤向下滑动;
[0012]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粘接或定位通孔挂/锚的方式将容器体固定在坡屋面上,无需增设其他装置,避免二次安装施工,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具有安装更换便捷的特点;
[0013]3.通过在上侧板或下侧板上的溢水孔处设置连通相邻侧板的溢水管,坡面上部的多余水分能通过溢水管向下溢流,从而使土壤水分分布均匀,简化灌溉系统,降低人工养护力度;
[0014]4.通过在下侧板的顶部设置搭接部分,使若干个容器体串连安装时连接部分不会有空隙,因此,多余的水分不会对屋顶造成浸湿,从而避免室内漏水;
[0015]5.通过在下侧板的顶部设置用以将覆盖层固定在容器体上的安装孔,以减轻暴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减少水土流失,并减轻风沙对土壤表层的侵蚀。
[0016]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具有蓄水保土的特点,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或更换方便、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0]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铺装在坡屋面上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1-容器体,2-挡板,3-上侧板,4-下侧板,5-滤水板,6-溢水孔,7-凸台,8-定位通孔,-凹槽,10-搭接部分,11-覆盖层,12-安装孔,13-坡屋面,14-溢水管,15-蓄水腔,1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24]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包括能够与坡屋面固定的顶面开口的容器体I和设置在容器体内底面的若干个挡板2,所述挡板2与容器体I的上侧板3和下侧板4相互平行,挡板2的两端分别与容器体I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在上侧板3、挡板2和下侧板4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溢水孔6,优选的,所述上侧板3、挡板2和下侧板4上的溢水孔6被设置在距容器体底面相同高度处;所述下侧板4和挡板2上具有从溢水孔6下部向容器体内底面倾斜设置的滤水板5,当容器体倾斜放置或安装时,所述滤水板5与挡板2及容器内底面形成蓄水腔15,容器体内底面还设置有若干个纵向分布的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蓄水腔15分隔成若干个蓄水单元。将本实用新型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安装在坡屋面上时,不仅能提高了容器的蓄水量,使水分分布均匀,还能增强绿化容器的强度。由于挡板2的高度大于蓄水腔15的高度,容置在容器体I内的土壤覆盖在滤水板5上,由于受到挡板2的阻挡而不会向下滑落,增强了土壤的固定性。同时,在上侧板3或下侧板4上的溢水孔6处还设置有供相邻侧板连通的溢水管14,若干个绿化容器串连安装时,需要对溢水管的接头处做防水处理,以保障处于上方的绿化容器通过溢水管将水分向下方的绿化容器排放时溢水管的接头处不会发生滴漏,从而节约水源、简化灌溉系统、降低人工养护力度。
[0025]为避免绿化容器对屋顶造成浸湿引起室内漏水,所述下侧板4的顶部还具有向容器体I外侧延伸的搭接部分10,该搭接部分10具有大于所述上侧板3的高度。安装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绿化容器由坡屋面的下方向上串连安装,使位于上方的绿化容器的搭接部分10搭合在下方的绿化容器的上侧板3顶部,从而使相邻两个绿化容器的搭接处没有间隙,避免雨水等浸湿屋顶。进一步的,还可以在位于屋檐边上的绿化容器的下侧板上增设水分回收装置或引流装置,将多余的水分收集起来,并与灌溉系统结合作二次使用。
[0026]为进一步增强土壤固定性,减轻暴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和减轻风沙对土壤表层的侵蚀。所述容器体I侧板的顶部具有用以将覆盖层11固定在容器体I上的安装孔12。
[0027]所述上侧板3的底端具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凸台7,该凸台7上具有用以将容器体I固定在坡屋面上的定位通孔8,所述下侧板4的底端对应的设置有与该凸台7配合的凹槽。用以将容器体I以挂或锚的方式与坡屋面13固定。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容器体I通过底面粘接的方式与坡屋面13固定,通过此方式固定的容器体I的底面具有利于将其粘接在坡屋面13上的粗糙刻痕。
[0029]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性能,保证其使用不对坡屋面基层造成浸湿,绿化容器上的连接部分或缝隙处均采用密封耐候胶等做防水粘接处理。
[0030]本实用新型的坡屋面绿化容器采用水泥、玻璃钢纤维、粘土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容器体I的形状优选为矩形或正方形,也可根据实际铺设需要制成梯形或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实用新型的坡屋面绿化容器主要用于种植多年生草坪植物、地被植物或当地长势良好、观赏价值较高的低矮花木,从植物多样性和共生性方面出发,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自播繁衍能力较强的本地植物和引种成功的植物为主,营造集景观与生态于一体的屋顶植物景观。
[0031]显然,上述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坡屋面绿化容器,包括能够与坡屋面固定的顶面开口的容器体(I)和设置在容器体内底面的若干个挡板(2),所述挡板(2)与容器体(I)的上侧板(3)和下侧板(4)相互平行,挡板(2)的两端分别与容器体(I)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侧板(3)、挡板(2)和下侧板(4)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溢水孔(6),所述下侧板(4)和挡板(2)上具有从溢水孔(6)下部向容器体内底面倾斜设置的滤水板(5),当容器体倾斜放置或安装时,所述滤水板(5)与挡板(2)及容器内底面形成蓄水腔(15);容器体内底面还设置有若干个纵向分布的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蓄水腔(15)分隔成若干个蓄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3)的底端具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凸台(7),该凸台(7)上具有用以将容器体(I)固定在坡屋面上的定位通孔(8),所述下侧板(4)的底端对应的设置有与该凸台(7)配合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I)通过底面粘接的方式与坡屋面(13)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4)的顶部还具有向容器体(I)外侧延伸的搭接部分(10),该搭接部分(10)具有大于所述上侧板(3)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I)侧板的顶部具有用以将覆盖层(11)固定在容器体(I)上的安装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绿化容器,其特征在于:上侧板(3)或下侧板(4)上的溢水孔(6)处设置有供相邻侧板连通的溢水管(14)。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424048SQ20132052550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张长春, 刘建委, 张俊尧 申请人:张长春, 刘建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