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更换的磨损部件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463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可更换的磨损部件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将可更换的磨损部件(4)连接至设备(1)的前沿(22)的装置,其中,在前沿(22)上形成有支撑面(21),支撑面(21)设置为接收且固定有磨损部件保持器(3),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损部件(4)中的一个形成有附接突出部(31),并且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损部件(4)中的另一个形成有对应的插口(43),并且所述附接突出部(31)和所述插口(43)设置有对应的、协作的引导部(32,431),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所述引导部(32)形成为引导面(32a,32c,32e),所述引导面(32a,32c,32e)面向所述支撑面(21)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面(21)倾斜在远离所述前沿(22)的方向上下降地倾斜。
【专利说明】用于可更换的磨损部件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可更换的磨损部件附接至设备的前沿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前沿处形成有支撑面,该支撑面设置为接收并且紧固有磨损部件保持器,磨损部件保持器中和磨损部件中的一个形成有附接突出部,并且磨损部件保持器和磨损部件中的另一个形成有对应的插口,并且附接突出部和插口设置有对应的、协作的引导部。

【背景技术】
[0002]对于设置有用于对抗并移动疏松物质、例如土、沙砾、卵石等的切刃、边缘,尖头,齿部或类似部件的设备,已知其利用可更换的磨损部件来增加遭受严重磨损的一个部件/多个部件的耐久性。本 申请人:拥有的专利公开EP1259105公开了这样的一种用于安装在设备前沿的磨损部件,该设备上设置有保持器并且该保持器形成所述前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磨损部件设置有协作引导元件,该协作引导元件形成有无需使用紧固件或除了敲击工具之外的无需其它手段即可快速更换磨损部件的插口一突出类型的滑动配合。专利文件EP1259105以参考方式将它的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0003]本 申请人:拥有的专利N0.20093547(与W02011/074983对应)公开了一种对应的系统,但在该系统中磨损部件额外地与引导土流动离开关联的磨损部件保持器的提升部一起形成。专利文件N0.20093547以参考方式将它的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或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者至少提供现有技术的有用替代方案。


【发明内容】

[0005]上述目的通过下述说明书和后续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特征予以实现。
[0006]在下文中,除非被特别说明,否则术语“长度”应理解为当磨损部件设置在设备前沿上时,元件在磨损部件的操作移动方向上的延伸度,还可能是沿着元件与移动方向重合的平面内的轴线的延伸度。除非被特别说明,否则术语“宽度”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在垂直于与磨损部件的操作移动方向重合的平面的方向上的元件的延伸度。除非被特别说明,否则术语“高度”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元件从与设置该元件的磨损部件的侧面重合的平面向上的延伸度。
[0007]在设置有对抗并移动疏松物质、例如土、沙砾、卵石等的切刃、边缘、尖头、齿部或类似部件的设备的前沿上设置有可更换的磨损部件,设备上的附接部和所述磨损部件设置有协作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水平突出部上大致于设备的操作移动方向上延伸。所述磨损部件和附接部为插口-端子型,由此磨损部件通过大致在引导部的纵向上作用的力、例如采用敲击工具所产生的大致在引导部的纵向上作用的力可被驱使至与附接部摩擦接合,从而具有正确的工作位置,而无需使用螺钉、螺栓、或类似物形式的紧固件。附接部设置为与支撑面关联、例如通过支架与支撑面关联,所述支架形成有抵靠支撑面的所述插口和突出部中的一个,所述支撑面通常为犁头、中耕机尖头或装载机铲斗的前部(还称为铲颚),并且磨损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抵接部,当磨损部件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抵接部抵靠所述支撑面。通过所述插口和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对于支撑面倾斜的引导部,所述抵接部移向与支撑面抵靠,引导部在背向设备的前沿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撑面呈现逐渐减小的距离。当装配磨损部件时,除了相对应的引导部之间的摩擦之外,磨损部件的抵接部和支撑面之间也将产生摩擦。与现有技术的插口一端子类型的连接方式相比,这确保了磨损部件更好地连接至设备。
[0008]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可更换的磨损部件连接至设备的前沿的装置,其中,在前沿上形成有接收且固定有磨损部件保持器的支撑面,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和所述磨损部件中的一个形成有附接突出部,并且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和所述磨损部件中的另一个形成有对应的插口,并且所述附接突出部和所述插口设置有对应的、协作的引导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的所述引导部形成为引导面,所述引导面面向所述支撑面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在远离所述前沿的方向上下降地倾斜。
[0009]所述引导面形成为位于槽内的侧面,所述槽在所述附接突出部或所述插口上形成。
[0010]所述引导面形成为位于凹陷内的侧面,所述凹陷在所述附接突出部或所述插口上形成。
[0011]所述磨损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抵接部,当所述磨损部件固定在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上时,所述一个或多个抵接部支撑地抵靠所述支撑面。
[0012]所述磨损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抵接部,所述一个或多个抵接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提升部,当所述磨损部件在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上固定时,所述一个或多个提升部支撑地抵靠所述支撑面。
[0013]所述提升部至少部分地容置在位于所述支撑面上的相应的凹陷中。
[0014]所述磨损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锯齿化的抵接部。
[0015]所述支撑面设置在前沿部上,所述前沿部来自包含尖头,犁头和斗颚的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在下文中,优选实施方式的示范例被描述,该示范例可从附图可见。所述附图为:
[0017]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设置在设备的前沿部的磨损部件保持器的透视图;
[0018]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对应的可更换的磨损部件的透视图;
[0019]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图中磨损部件将与磨损部件保持器连接地定位;
[0020]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图中磨损部件与磨损部件保持器连接;
[0021]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图中磨损部件将与磨损部件保持器连接地定位;
[0022]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在该图中磨损部件与磨损部件保持器连接;
[0023]图7a_c为根据图3的V1-VI的剖视图,展示了磨损部件保持器的带轮廓的抵接面的不同示范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
[0024]图8为设置有磨损部件的提升部的抵接部和设置有对应凹陷的支撑面的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中,参见附图,根据本发明的可更换磨损部件的优选示范性实施例现在予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更换的磨损部件的优选示范性实施例适于安装在具有一个或多个设置为在特定材料中工作并且随时间遭受磨损的工作前沿或工作前部的设备上。
[0026]尽管所描述的优选示范性实施例连接至在农业作业中使用的农业设备,但是将被理解的是,本发明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本发明不仅可应用在已知类型的可更换工作的犁头本身上,还可应用在需要在其上装配可更换的犁头、寿命应当适宜地延长的其它类型的工具和工具组合上,上述装配通过磨损部件保持器进行固定。
[0027]在设备I上设置有前沿部2。前沿部2可形成为犁上的可更换的犁头,或形成为装载机伊斗上的校水平的犁头(levelling share)、颚部(jaw),或形成为中耕机齿部的端部等。前沿部2的表面部分形成从前沿22向后、于设备的工作方向R上延伸的支撑面21。在所述支撑面21上固定有磨损部件保持器3,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在此图示为借助穿过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部分和前沿部2的附接螺栓5附接至前沿部2。磨损部件保持器3设置有附接突出部31,所述附接突出部31包括与可更换的磨损部件4的插口 43的对应附接部431附接的带轮廓的抵接面32。抵接面32包括设置为用于磨损部件4的横向控制的部分和设置为引导磨损部件4与所述支撑面21抵接的部分(竖向控制),参见下文更具体的描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设置有滑动面33,所述滑动面33通过滑动面前沿34限定为朝向磨损部件4。
[0028]可更换的磨损部件4设置有前部41,在示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述前部41的形状设置为易于刺进设备I所移动的物质的尖头。磨损部件4设置有滑动面42,在设备I的正常工作方向R上,所述滑动面42设置在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上游,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滑动面33和磨损部件4的滑动面42形成基本连续的滑动面。
[0029]在下文中,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抵接面32和磨损部件4的附接部431还充当协作的引导部。
[0030]在第一实施例中,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带轮廓的抵接面32设置为大致V形的槽32’(具体参见图7a)。这种槽中的倾斜的侧面32a、32均形成横向引导和竖向引导,竖向引导也即在与支撑面21垂直的方向上的引导。
[0031]在第二实施例(参见图7b)中,抵接面32设置为从附接突出部31的外下边界向内向上延伸的凹陷32〃中的侧面32c、32d,附接突出部31形成T形轮廓。竖直侧面32c形成横向弓丨导并且水平侧面32d形成竖向引导。
[0032]在第三实施例中(参见图7c),抵接面32设置为具有大致矩形剖面的槽32’ 〃内的侧面32e、32f。竖直侧面32e形成横向引导,并且水平侧面32f形成竖向引导。
[0033]设置所述抵接面32的其它方式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通过将图7a、7b和7c示出的方式组合来设置所述抵接面32。
[0034]本发明的分别为V形轮廓槽32’的倾斜面32a、凹陷32"的水平侧面32d以及矩形轮廓槽32〃’的水平侧面32f形式的引导面在远离前沿22的方向上朝向所述支撑面21以角度α倾斜(参见图3)。在第一示范实施例(参见图3和4)中,磨损部件4的插口 43上的对应附接部431相应地倾斜,由此使得当磨损部件4固定至磨损部件保持器3时,所述滑动面33、42位于大体重合的平面内。在第二示范实施例(具体参见图5和6)中,磨损部件4的插口 43上的所述附接部431平行于磨损部件的滑动面42。
[0035]磨损部件4包括抵接部44,当磨损部件4向磨损部件保持器3连接时,抵接部44分别被槽32’和水平侧面32d的斜度推靠向前沿部2的支撑面21。由此,磨损部件4的抵接部44和下方的前沿部2的支撑面21之间产生摩擦,并且这有有助于降低磨损部件4不小心从设备I松脱的风险、例如设备I与常规工作方向R相反地移动的情况下从设备I松脱的风险。
[0036]抵接部44形成磨损部件4的底面45、即所述滑动面42的相对侧的后部。抵接部44可与所述底面45的其余部分形成为齐平,如图3和4所示,或者抵接部可形成为从磨损部件4的底侧向下突出的第一提升部46,以此补偿磨损部件4相对于支撑面21的倾斜,如图5和6所示。
[0037]在图8中,抵接部44展示为设置有多个向下突出的第二提升部47,所述第二提升部47在横向于磨损部件4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地延伸,并且当磨损部件4已被固定至磨损部件保持器3时,所述第二提升部47伸入支撑面21上对应的凹陷23中。抵接部44还可锯齿化或者以一些其它方式处理,从而在抵接部44和支撑面21之间提供足够摩擦。
[0038]当磨损部件4向设备I连接时,磨损部件4带着插口 43移向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附接突出部31,由此使得互补的抵接面32和附接部431彼此滑动接合。在敲击工具(未示出)的作用下,随着磨损部件4的抵接部44借助引导部32相对于支撑面21的斜度移至与支撑面21抵接,磨损部件4被驱使至磨损部件保持器3上。
[0039]当磨损部件4要被拆卸时,通过敲击磨损部件4的适当部分,磨损部件4被驱使离开磨损部件保持器3。
【权利要求】
1.一种将可更换的磨损部件(4)连接至设备(1)的前沿(22)的装置,所述设备中具有形成在前沿(22)上并且设置为接收且固定有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支撑面(21),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损部件(4)中的一个形成有附接突出部(31),并且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和所述磨损部件(4)中的另一个形成有对应的插口(43),并且所述附接突出部(31)和所述插口(43)设置有对应的、协作的引导部(32,431),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的所述引导部(32)形成为引导面(32^ 320,326),所述引导面(32^32(^326)面向所述支撑面(21)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面(21)在远离所述前沿(22)的方向上下降地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面形成为位于槽(32,,32^)内的侧面(32^ 326),所述槽(32^32^)在所述附接突出部(31)或所述插口(43)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面形成为位于凹陷(32^32^)内的侧面(32(:),所述凹陷〈32’,32〃’〉在所述附接突出部(31)或所述插口(43)上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磨损部件(4)包括一个或多个抵接部(44),当所述磨损部件(4)固定在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上时,所述一个或多个抵接部(44)支撑地抵靠所述支撑面(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磨损部件(4)包括一个或多个抵接部(44),所述一个或多个抵接部(44)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提升部(46,47),当所述磨损部件(4)固定在所述磨损部件保持器(3)上时,所述一个或多个提升部(46,47)支撑地抵靠所述支撑面(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部(47)至少部分地容置在位于所述支撑面(21)上的对应的凹陷(23)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磨损部件(4)包括一个或多个锯齿化的抵接部(4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面(21)设置在前沿部⑵上,所述前沿部(2)选自包含尖头、犁头和斗颚的组。
【文档编号】A01B23/02GK104334007SQ20138002638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M·斯科弗兰德 申请人:格兰集团营运挪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