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

文档序号:25303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准备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并用注射器吸取病原物,准备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找到帘蛤科贝类的外韧带末端和外壳边缘的交会点,该点记为采集点,单手握稳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的针尖对准采集点,让针尖与贝壳边缘切线呈30-60度角,将针尖通过采集点送入待鉴定的帘蛤科贝类内软体部,向帘蛤科贝类内部输入病原物。这是一种能够在不对贝类壳体进行破坏的前提下将病原物输入到贝类内部以进行贝类感染免疫试验的输入法。
【专利说明】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养殖的贝类中,帘蛤科贝类占据着重要的养殖地位。例如,帘蛤科蛤仔属的菲律宾蛤仔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市场上常见的紫石房蛤、文蛤、等边浅蛤、薄片镜蛤都属于帘蛤科贝类。从帘蛤科贝类作为重要的食用贝类开始,科研工作者们就对贝类进行了许多研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的逐渐破坏,贝类体内出现了各种病原生物,如,菲律宾蛤仔体内的帕金虫等,这些病原生物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其经济价值。科研工作者们开始意识到了研究病原物对贝类影响的重要性,进而开展了贝类感染的免疫试验。
[0003]目前,在贝类感染免疫试验中,为了向贝类中注射各种病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普遍采取的是人工撬壳或者打孔的方式来进行感染试验,这种方法往往需要专用的器械或设备,并且劳动量也相对较大,同时这种破坏式的输入方法往往会导致贝类产生应激反应,进而给试验带来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够在不对贝类壳体进行破坏的前提下将病原物输入到贝类内部以进行贝类感染免疫试验的输入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准备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并用注射器吸取病原物,准备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
b、找到帘蛤科贝类的外韧带末端和外壳边缘的交会点,该点记为采集点,
C、单手握稳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的针尖对准采集点,让针尖与贝壳边缘切线呈30-60度角,将针尖通过采集点送入待鉴定的帘蛤科贝类内软体部,向帘蛤科贝类内部输入病原物。
[0006]所述a步骤中的注射器可以为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也可以为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
[0007]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公开的外源物输入法,能够在不对贝类壳体进行破坏的前提下,将病原物输入到贝类内部,相比于传统的采用机械式工具将贝壳撬开或钻孔的方法,用具简单易得,操作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由于该方法不会对贝壳造成任何形式的破坏,因此不会因外力过度刺激产生应激反应而影响实验结果,损伤小,误差小,为贝类感染免疫试验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具有较为重要的科研意义。【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帘蛤科贝类菲律宾蛤仔无损伤注射实施例横面图和纵面图。
[0009]图2是帘蛤科贝类薄片镜蛤无损伤注射实施例横面图和纵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准备带有针头的注射器,这里的注射器可以是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也可以采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并用注射器吸取病原物;然后准备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并找到该贝壳的外韧带末端和外壳边缘的交会点,将该点记为采集点;单手握稳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的针尖对准采集点,让针尖与贝壳边缘切线呈30-60度角,将针尖通过采集点送入待鉴定的帘蛤科贝类内软体部,向帘蛤科贝类内部输入病原物。经本输入法处理后的帘蛤科贝类能够正常存活,并且100%都会发生免疫反应。
[0012]实施例1
于2014年I月,在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本发明公开方法对菲律宾蛤仔进行了感染免疫试验。如图1所示。
[0013]病原物为:肽聚糖(PGN)、β全葡聚糖颗粒(WGP)、外膜蛋白脂多糖(LPS)或病毒双链RNA合成物(PIC),浓度均为100mg/mL ;首先准备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取病原物溶液,确定菲律宾蛤仔的外韧带末 端与壳边缘的交会点,该点为实时操作的输入点;左手握稳菲律宾蛤仔,右手用注射器针尖对准该点,调整针尖与壳边缘切线角度呈35度,将针尖送入菲律宾蛤仔的软体部,并向菲律宾蛤仔内输入病原物(PGN、WGP、LPS、PIC中的一种),经操作后菲律宾蛤仔能正常存活,且100%发生免疫反应。
[0014]其中,对150个个体菲律宾蛤仔进行了输入实验,发现全部发生了免疫反应,经过15d试验,发现无死亡个体,存活率100%。
[0015]实施例2
于2014年2月,在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本发明公开方法薄片镜蛤进行了感染免疫试验。如图2所示。
[0016]病原物为:肽聚糖(PGN)、β全葡聚糖颗粒(WGP)、外膜蛋白脂多糖(LPS)或病毒双链RNA合成物(PIC),浓度均为100mg/mL ;首先准备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取病原物溶液,确定薄片镜蛤的外韧带末端与壳边缘的交会点,该点为实时操作的输入点;左手握稳薄片镜蛤,右手用注射器针尖对准该点,调整针尖与壳边缘切线角度呈55度,将针尖送入薄片镜蛤的软体部,并向薄片镜蛤内输入病原物(PGN、WGP、LPS、PIC中的一种),经操作后菲律宾蛤仔能正常存活,且100%发生免疫反应。
[0017]其中,对100个个体薄片镜蛤进行了输入实验,发现全部发生了免疫反应,经过40d试验,发现无死亡个体,存活率100%。
【权利要求】
1.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准备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并用注射器吸取病原物,准备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 找到帘蛤科贝类的外韧带末端和外壳边缘的交会点,该点记为采集点, 单手握稳待输入的帘蛤科贝类,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的针尖对准采集点,让针尖与贝壳边缘切线呈30-60度角,将针尖通过采集点送入待鉴定的帘蛤科贝类内软体部,向帘蛤科贝类内部输入病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帘蛤科贝类免疫反应外源物的无损伤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的注射器可以为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也可以为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026047SQ201410202494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4日
【发明者】闫喜武, 杨凤, 胥贤, 赵力强, 聂鸿涛, 张跃环, 张瑜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