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肥料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9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肥料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肥料,该肥料通过利用微生物发酵农作物废弃物,结合蛭石粉、草炭、褐煤粉、沸石粉、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以及氯化铵等原料,制备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肥料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肥料有效利用了农作物的有机废料,结合微生物发酵技术,可改善土壤结构,控制养分的流失,使得肥效更加持久。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3]
【背景技术】
[0004]肥料制造业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人们盼望着肥料领域能够出现具有多功能的肥料,能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或者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自然环境,使人们吃上对身体健康有利的,无公害的农产品。
[0005]植物生长需要十六种元素,除了 N,P,K以外,还要向土壤中补充活化植物所需的中其他少量元素,否则会造成土壤中植物营养比例失调,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轻则引起虚产,重则由于生理 病害而颗粒无收。假如能恰当施用少量元素,粮食就能增产,有的可以提早成熟和减少病害。缺硼,油菜籽开花不结角,棉花有蕾无花,玉米缺锌,果树缺铁,得黄叶病。但是中少量元素大部分都是金属元素,其肥料直接施用到土壤中很容易被土壤固定,有效性和利用率都很低,在施用前对各种微量元素进行合理地配伍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通过添加各种少量元素来使得肥料肥效全面,但是涉及到成本较高,而且不可能全面添加各种元素等问题。
[0006]目前国内肥料生产领域,主要的肥料生产技术有团粒法、料浆法、熔体造粒这三种。其中团粒法和料浆法在生产过程除原料的配置以外还有造粒、干燥、冷却、筛分、破碎、返料、尾气的干法和湿法处理等几个过程,然后才能进入产品包装过程,相应工艺流程长,投资占地大,生产过程能耗高,并对环境造成不同影响。对于熔体造粒,由于生产过程有原料的计量和混合,原料的加热熔融、塔式(回转钢带)造粒、冷却过程,相应投资占地大,生产过程能耗增加。
[0007]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肥料生产技术的缺陷,提出的一种新型肥料及其生产工艺。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农作物的有机废料,结合微生物发酵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肥料,该肥料可以大大改善土壤结构,控制养分使用过程中的流失,使得肥效更加持久,具有农作物高产稳产,苗齐苗壮等功效。本发明生产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投资占地少、能耗低、无污染等特点。
[0009]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肥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将玉米秸杆晒干,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玉米秸杆粉,添加到发酵罐中,随后往发酵罐中添加豆柏和80-90°C的水,搅拌均匀,待降低至30°C时,添加混合菌液,100-200转/分钟搅拌条件下,发酵36-40小时,得到发酵液;其中,玉米秸杆粉、豆柏、水以及混合菌液的质量比为5:2:20:1 ;所述混合菌液由枯草芽孢杆菌液、哈茨木霉菌液以及圆褐固氮菌液按照I:1:1的体积比例混合,三种菌液的浓度均为(2-3) X IO7个/ml。
[0010]将蛭石粉、草炭、褐煤粉、沸石粉和水按照3:2:1:1:10的质量比例添加到搅拌罐中,300-5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然后进入反应罐,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00°C后,保温反应5-1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糊状料液;
按照糊状料液: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氯化铵:水=1:1:3:2:2: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到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中,造粒过程中造粒机模板选用3毫米的孔径,造粒机出口处设切粒机,将条形肥料进行切断,最后喷洒发酵液,搅拌均匀,低温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1-2% (质量/质量)左右,包装即得;其中,发酵液和糊状料液的质量比为1:1。
[0011]所述肥料颗粒直径为3毫米,长度为3-6毫米。
[00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新型肥料的生产工艺。
[0013]注意,上述步骤中用到的菌种是本领域的常规菌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常规培养方法获得其菌液,此处不是本发明的创新点,并不详述。本发明所述菌种均可以从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等商业途径购买得到。
[0014]本发明取得的有益 效果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自然存在的有机废料,结合微生物技术,大大降低了肥料的流失率,提闻了肥效;
本发明肥料中加入蛭石粉、草炭、褐煤粉以及沸石粉等,补充了多种养料,肥效持久全面,增强作物抗病抗逆能力;
本发明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农业废物进行有机分解,变废为宝,大大节省了成本;本发明选择的多种微生物采用合理配比,通过共生增殖关系,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有效地固氮保肥,提高了肥效;
本发明生产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投资占地少、能耗低、无污染等特点。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采用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尽的描述,但是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7]实施例1
一种新型肥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I)将玉米秸杆晒干,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玉米秸杆粉,添加到发酵罐中,随后往发酵罐中添加豆柏和80°c的水,搅拌均匀,待降低至30°C时,添加混合菌液,100转/分钟搅拌条件下,发酵36小时,得到发酵液;其中,玉米秸杆粉、豆柏、水以及混合菌液的质量比为5:2:20:1 ;所述混合菌液由枯草芽孢杆菌液、哈茨木霉菌液以及圆褐固氮菌液按照1:1:1的体积比例混合,三种菌液的浓度均为2 X IO7个/ml ;枯草芽孢杆菌为ATCC6051 (可参见CN1831115A等文献);哈茨木霉菌为ATCC20873 (可参见CN1901797 A等文献);圆褐固氮菌为 ATCC4412 (可参见 Production of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by Azotobacterchroococcum.Appl Biochem Biotechnol.等文献)。
[0018]2)将蛭石粉、草炭、褐煤粉、沸石粉和水按照3:2:1:1:10的质量比例添加到搅拌罐中,3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然后进入反应罐,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00°C后,保温反应5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糊状料液;
3)按照糊状料液: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氯化铵:水=1:1:3:2:2: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到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中,造粒过程中造粒机模板选用3毫米的孔径,造粒机出口处设切粒机,将条形肥料进行切断成长度为4_,最后喷洒发酵液,搅拌均匀,低温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1% (质量/质量)左右,包装即得;其中,发酵液和糊状料液的质量比为1:1。
[0019]实施例2
一种新型肥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I)将玉米秸杆晒干,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玉米秸杆粉,添加到发酵罐中,随后往发酵罐中添加豆柏和90°C的水,搅拌均匀,待降低至30°C时,添加混合菌液,200转/分钟搅拌条件下,发酵40小时 ,得到发酵液;其中,玉米秸杆粉、豆柏、水以及混合菌液的质量比为5:2:20:1 ;所述混合菌液由枯草芽孢杆菌液、哈茨木霉菌液以及圆褐固氮菌液按照1:1:1的体积比例混合,三种菌液的浓度均为3 X IO7个/ml。
[0020]2)将蛭石粉、草炭、褐煤粉、沸石粉和水按照3:2:1:1:10的质量比例添加到搅拌罐中,5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然后进入反应罐,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00°C后,保温反应1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糊状料液;
按照糊状料液: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氯化铵:水=1:1:3:2:2: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到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中,造粒过程中造粒机模板选用3毫米的孔径,造粒机出口处设切粒机,将条形肥料进行切断成长度6_,最后喷洒发酵液,搅拌均匀,低温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2%左右,包装即得;其中,发酵液和糊状料液的质量比为1:1。
[0021]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肥料的田间试验效果:
对照1:普通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为15: 15: 15 ;
对照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但是无发酵液;
实验组:实施例1制备的肥料。
[0022]实验方法:选自河东区汤河试验田种植冬小麦,三组肥料分别处理的试验田面积均一亩地,每组试验田肥料的使用量均为40kg,同时收获小麦,测定小麦亩产量以及增产率;同时检测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实验结果:参照表1。
[0023]表1
组别穗粒数千粒重(g) 亩产量(kg)
127.5.41.9321

229.1.44.2363
更Imb 丨32.7 丨47.3 丨394
通过表1比较发现,对照组2和实验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亩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一,具备统计学意义。
[0024]实施例4
试验地点:试验田在河东区郑旺 实验组:实施例1制备的肥料;对比1:复合肥:氮-磷-钾=16-22-7 ;
对比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但是无糊状料液;
试验方法:水稻试验田共三个区,每个区的面积为一亩,除试验肥料不同之外,其他种植条件完全相同。施用方式:每亩地施用35kg, 土下15cm施用。
[0025]通过试验发现,施用本发明肥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增产的效果,并且空秕粒比例大大降低,其中实验组的水稻产量为603kg/亩,对比I组的产量为521kg/亩,对比2组的产量为581kg/亩。实验组的水稻空秕粒比例仅为6.3%,对照I的产空秕粒比例为12.4%,对比2组的空秕粒比例为8.7%。
[002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了详尽的说明,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 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作的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肥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玉米秸杆晒干,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玉米秸杆粉,添加到发酵罐中,随后往发酵罐中添加豆柏和80-90°C的水,搅拌均匀,待降低至30°C时,添加混合菌液,100-200转/分钟搅拌条件下,发酵36-40小时,得到发酵液;其中,玉米秸杆粉、豆柏、水以及混合菌液的质量比为5:2:20:1 ;所述混合菌液由枯草芽孢杆菌液、哈茨木霉菌液以及圆褐固氮菌液按照1:1:1的体积比例混合而成; 2)将蛭石粉、草炭、褐煤粉、沸石粉和水按照3:2:1:1:10的质量比例添加到搅拌罐中,300-5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然后进入反应罐,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00°C后,保温反应5-1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糊状料液; 3)按照糊状料液: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氯化铵:水=1:1:3:2:2: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到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中,造粒过程中造粒机模板选用3毫米的孔径,造粒机出口处设切粒机,将条形肥料进行切断,最后喷洒发酵液,搅拌均匀,低温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1-2%左右,包装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液、哈茨木霉菌液以及圆褐固氮菌液的浓度均为2-3X IO7个/m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和所述糊状料液的质量比为1:1。
【文档编号】C05G1/06GK103964931SQ20141023026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8日
【发明者】李秉政, 刘卫平 申请人:临沂禾之源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