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7055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组成部分:纳米络合一价铜70g、二氧化硅100g、艾草叶200g、菖蒲根250g、番茄叶200g、红薯粉100g、红圆酵母菌10g、白地霉20g、巨大芽孢杆菌20g;本发明其作用机理是和稻瘟病的病原体稻梨孢霉产生塑化沉淀反应,后由生物碱进入病原体的细胞内,破坏其细胞质,达到抑制病菌的增长功能,材料为草本与水稻生长所需的氮、铜、硅与其他发酵后的活性物质,在稻子生长过程被吸收,具有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增进植株生长的叶片生长,具有抑制稻瘟病的生长,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氨基酸,增加抗逆性,增进植株生长的功能,是一种结合营养与稻瘟病防治的治剂。
【专利说明】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市面上的防治稻瘟病化学农药很多,但尚未见到用纳米络合一价铜经发酵工艺,取得防治的方法,稻瘟病在国内的水稻种植区域常常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在丰收的年份造成减产,如果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时,可使叶片大面积的枯死造成绝收的现象,目前由于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地下微生物大量死亡,失去土壤的活力,从而造成植株生长时的抗病能力变弱,使得稻瘟病防治更加艰难。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非抗生素型,增加水稻生长的营养素的稻瘟病防治方法,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又可抑制稻瘟病病原菌的生长,对水稻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在有机生态种植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它利用纳米络合一价铜与二氧化硅,在氧化反应后形成的胶膜,与稻瘟病的病原体产生塑性沉淀,由艾草叶、番茄叶、菖蒲根,经由发酵得到的生物碱,进行病原体细胞内部的破坏,进而抑制稻瘟病病原体的生长,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各种不同的氨基酸、氧化酶的成份,促进氧化酶的活化剂,增加许多氧化还原反应,还参与光合作用,影响氮、磷、钾的代谢,促进植株健壮,花器官的发育,从而增加单位产量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所述的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包含以下成分:原料1:由艾草叶200g、菖蒲根250g、番茄叶200g、红薯粉10g组成,原料I1:纳米络合一价铜70g、二氧化娃100g、发酵菌种50g组成;
其中发酵菌种由红圆酵母菌10g、白地霉20g、巨大芽孢杆菌20g组成;
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按照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的原料进行备料;
(2)将原料I放入铁锅中,加水2500cc,加热煮开,将火转到文火保持滚烫2H;过滤残渣,取得滤液后,投放到玻璃发酵釜中,自然降温到30°C ;
(3)完成步骤(2)后,投入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发酵期间7天,温度维持在32-35°C,期间必须搅拌加氧;
(4)完成步骤(3)后,再加入纳米络合一价铜,进行搅拌0.5H,期间保持温度在45°C ;
(5)完成步骤(4)后、再加入二氧化硅,进行搅拌0.5H,期间保持温度55°C,即得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
[0006]本发明的优点: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将稻瘟病的病原体进行塑性反应,进行沉淀,阻断其呼吸,由生物碱进入细胞体内,破坏其生活环境的防治方法,因此不产生抗药性,不造成种植环境污染,由红圆酵母,白地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油脂与多种活性氨基酸以及氧化酶,对植株的营养进行补充,使用原料中的铜与硅也是水稻生长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具有增加水稻的抗逆性、抗伏倒,增进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作用产物氧化酶的转化能力;在水稻结穗期,增加稻穗中的硅含量,促进水稻灌浆率,从而起到稻子的重量与饱满,提高水稻的产量,改善水稻的品质,解决水稻种植无农药残留的问题,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1、备料:原料I750g、原料II为纳米络合一价铜70g、原料III为二氧化硅100g,发酵菌种50g;其中原料I为艾草叶200g、菖蒲根250g、番茄叶200g、红薯粉10g组成,发酵菌种为红圆酵母菌10g、白地霉20g、巨大芽孢杆菌20g组成;
2、将原料I放入铁锅中,加水2500cc,加热煮开,将火转到文火保持滚烫2H;
3、用400m网筛,过滤残渣,保留萃取的液体,自然降温到30°C;
4、进一步的将步骤3完成后的液体,投入玻璃发酵釜中,后投入发酵菌种,进行有氧发酵,发酵期间7天,温度维持在32-35°C,期间必须搅拌加氧;
5、进一步的将步骤4发酵完成后,再加入纳米络合一价铜,进行搅拌0.5H,期间保持温度在45°C ;
6、进一步的将步骤5完成后,再加入二氧化硅,进行搅拌0.5H,期间保持温度55 °C,即得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
[0008]本发明应用氨铜络合成80nm —价铜,由微细的纳米铜进行破坏稻瘟病病原体的保护膜与细胞壁,产生塑化沉淀反应破坏其病原体的生活环境,再由发酵过的生物碱,直接进入病原体内的细胞进行破坏其细胞质的作用机理,不是抗生素类的防治方法,除了没有药害的问题与抗药性的问题存在,进而可提供水稻生长时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铜与硅外,另经由发酵后的各种氧化酶与氨基酸,可提高水稻输导系统的营养转化的氧化酶,促进光合作用产生物质,转化成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抗病与抗逆性、提高水稻的产量,改善水稻的品质,解决水稻种植无农药残留的问题。
[0009]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组分:原料I由纳米络合一价铜70g、二氧化硅10g组成,原料II由艾草叶200g、菖蒲根250g、番茄叶200g、红薯粉10g组成、发酵菌种I 50g;其中发酵菌种I由红圆酵母菌10g、白地霉20g、巨大芽孢杆菌20g组成。
2.—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采用以下步骤: (1)、按照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的原料进行备料; (2)、将原料II放入铁锅中,加水2500CC,加热煮到滚烫后,将火转到文火保持滚烫2H,过滤残渣,取得滤液后,投放到玻璃发酵釜中,自然降温到30°C ; (3)、完成步骤(2)后,投入发酵菌种I,进行发酵,发酵期间7天,温度维持在32-35°C,期间必须搅拌加氧; (4)、完成步骤(3)后,再加入纳米络合一价铜,进行搅拌0.5H,期间保持温度在55°C ; (5)、完成步骤(4)后、再加入二氧化硅,进行搅拌0.5H,期间保持温度55°C,即得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稻瘟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络合一价铜,为络合氨铜络合成80nm的一价铜。
【文档编号】A01N55/02GK104322565SQ20141056097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王猛 申请人:苏州科大微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