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适宜PH值的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5295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物理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适宜PH值的酸性电解化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方法,尤其是确定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适宜PH值。



背景技术:

黄瓜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真菌侵染引起的黄瓜重要病害之一,尤其在大棚生产中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随着黄瓜保护地栽培的发展,白粉病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多菌灵、速保利、腈菌唑等化学农药防治,其在保证黄瓜产量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致使白粉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和抗性,导致白粉病菌多元化,生产中必须不断提高农药的使用浓度或者研发新型的农药进行防治,而农药存在带毒、高残留等缺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电解水是指水在特殊的发生装置中进行电化学处理,使水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值)等指标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具有特殊功能的酸性离子水和碱性离子水的总称,也可称为电生功能水或离子活化水。电解水的功能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日本,现今已在医疗、食品加工、养殖,以及园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农业上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杀菌消毒、病害防治及对植物育种生长的影响等方面。日本已将酸性离子水应用于杀菌为目的的减农药无农药栽培以及种子的消毒清洗等领域;国内也有一些电功能水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目前也有少量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报道,魏肖鹏、肖卫华分别使用PH值为2.6、PH值为2.5的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发现电解水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要求处理时间长,操作频繁,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这可能与未找到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适宜PH值有关。本研究以筛选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适宜PH值为主要目的,同时探索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周期和需注意事项,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发明了一种利用适宜PH值的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目前黄瓜设施生产上存在的白粉病发生严重,化学药物防治成本高、污染大及物理防治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适宜PH值的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物理方法,不仅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而且不产生药害和残留。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制取酸性电解水原液,经自来水稀释成PH值为2.0的酸性电解水(A液);

2、在黄瓜白粉病发病期间每3天或4天喷施A液一次,喷施强度以叶面全湿,叶边缘滴水为原则;

3、在晴朗的上午8:00—10:00或下午15:00—16:00,温度不高于35℃时,施用A液。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适宜PH值的离子活化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达到71.2%,农药使用量减少了50%;

2、酸性电解水的制取原料为自来水及工业盐,较农药节省215.6元/公顷;

3、随着酸性电解水与光和空气以及有机物等接触,溶于其中的有效成分会放电分解,其ORP值会逐步下降,最终还原为普通的水,不会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任何的残留及化学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育苗:将“博杰100”的黄瓜种子进行55℃温汤浸种,露白后播于营养钵中,每钵播种1粒;

2、移栽:待黄瓜幼苗长至4-5片叶时,移栽于前茬黄瓜白粉病发病严重的连作大棚内,移栽后对黄瓜进行常规管理;

3、室内酸性电解水离体叶片试验:摘取田间黄瓜健康的幼嫩叶片及发白粉病严重、病斑界限明显的功能叶片若干,用剪刀剪成方形(5cm*5cm),在实验室内分别喷施PH值为1.5、1.7、1.9、2.1、2.3、2.5、2.8和3.3的电解水,喷施强度以叶面全湿,叶边缘滴水为原则。放在培养皿中培养并以纱布保湿,每隔12个小时观察一次;

4、田间酸性电解水适宜PH值的筛选:当大棚内黄瓜植株自然感染白粉病时,将实验大棚随机分成七组。一组为对照,其他组分别喷施自来水、PH值为1.9、2.0、2.1、2.2、2.3的电解水,每隔3-4天喷施一次,共喷施两次,重复试验三次。喷施强度以叶面全湿,叶边缘滴水为原则。在处理前后分别统计各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5、经过测试得到酸性电解水PH值为2.0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周期为3天或4天一次,在晴朗的上午8:00—10:00或下午15:00—16:00,温度不高于35℃时施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