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10222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
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对阿维菌素农药的降解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有
利用纳米材料来降解阿维菌素,但其降解效率低。因此,有待开发一种能够提高降解阿维菌
素效率的农药,既能够起到杀虫的效果,又能够缩短在作物中的残留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药及其
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
菌素农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1),配制质量分数为8%-27%的氨水溶液;
步骤(2),将四氯化钛用外接干燥器保护的恒压滴液漏斗滴入配制的氨水溶液中,滴加
完后滴加摩尔量为四氯化钛摩尔量0.017-0.3倍的摩尔浓度为0.03-0.6mol/L的硝酸银溶
液,持续搅拌15-40min得到溶液A;
步骤(3),将溶液A加入反应釜中,加入质量为溶液A质量0.2%-1.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
超声振荡12-17min,然后置于30-120℃的干燥箱中反应3-26h;
步骤(4),反应完全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离心分离沉淀物,依次水洗和乙醇清洗,再
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40-85℃干燥2-10h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置于球磨机中球磨20-
60min至形成200-500目的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前驱体;
步骤(5),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前驱体置于马弗炉中煅烧,采用程序升温,升温至160-
250℃煅烧1-8h,升温至260-350℃煅烧1-8h,升温至360-450℃煅烧1-8h,升温至460-650℃
煅烧3-8h,冷却后依次用水和乙醇清洗,再放入干燥箱中于100-140℃干燥2-8h得到纳米二
氧化钛掺银粉末;
步骤(6),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加入到质量比为200-1100倍于纳米二氧化钛掺银
粉末质量的去离子水中,于20-70℃搅拌25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
步骤(7),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加入与其质量比为1.5-3:1的质量分数为11%的
硬脂酸乙醇溶液中,于35-70℃恒温搅拌20-60min,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减压抽滤,并用去离
子水清洗2-4次,然后于30-80℃干燥1-4h,冷却至室温后研磨20-50min得到硬脂酸改性纳
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
步骤(8),在质量分数为5%的阿维菌素乳油中加入质量比为0.017-0.05倍于阿维菌素
乳油的硬脂酸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和质量比为0.01-0.4倍于阿维菌素乳油的环己
酮,再加入与上述溶液总质量比为1-3:1的含有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去离子
水溶液,然后于20-60℃搅拌混合40-80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药。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药,是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的。
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
菌素农药具有环境友好和化学残留时间短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
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
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溶液;
2、将四氯化钛用外接干燥器保护的恒压滴液漏斗滴入配制的氨水溶液中,滴加完后滴
加摩尔量为四氯化钛摩尔量0.017倍的摩尔浓度为0.03mol/L的硝酸银溶液,持续搅拌
15min得到溶液A;
3、将溶液A加入反应釜中,加入质量为溶液A质量0.2%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超声振荡
12min,然后置于30℃的干燥箱中反应3h;
4、反应完全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离心分离沉淀物,依次水洗和乙醇清洗,再置于真
空干燥箱中于40℃干燥2h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置于球磨机中球磨20min至形成纳米二
氧化钛掺银前驱体;
5、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前驱体置于马弗炉中煅烧,采用程序升温,升温至160℃煅烧
1h,升温至260℃煅烧1h,升温至360℃煅烧1h,升温至460℃煅烧3h,冷却后依次用水和乙醇
清洗,再放入干燥箱中于100℃干燥2h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
6、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加入到质量比为200倍于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质量的去
离子水中,于20℃搅拌25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
7、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加入与其质量比为1.5:1的质量分数为11%的硬脂酸乙
醇溶液中,于35℃恒温搅拌20min,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减压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2次,然
后于30℃干燥1h,冷却至室温后研磨20min得到硬脂酸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
8、在质量分数为5%的阿维菌素乳油中加入质量比为0.017倍于阿维菌素乳油的硬脂酸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和质量比为0.01倍于阿维菌素乳油的环己酮,再加入与上述溶
液总质量比为1:1的含有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去离子水溶液,然后于20℃搅
拌混合40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药。
实施例2
1、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氨水溶液;
2、将四氯化钛用外接干燥器保护的恒压滴液漏斗滴入配制的氨水溶液中,滴加完后滴
加摩尔量为四氯化钛摩尔量0.15倍的摩尔浓度为0.3mol/L的硝酸银溶液,持续搅拌25min
得到溶液A;
3、将溶液A加入反应釜中,加入质量为溶液A质量0.8%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超声振荡
15min,然后置于90℃的干燥箱中反应18h;
4、反应完全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离心分离沉淀物,依次水洗和乙醇清洗,再置于真
空干燥箱中于60℃干燥6h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置于球磨机中球磨40min至形成纳米二
氧化钛掺银前驱体;
5、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前驱体置于马弗炉中煅烧,采用程序升温,升温至200℃煅烧
4h,升温至300℃煅烧4h,升温至400℃煅烧4h,升温至550℃煅烧5h,冷却后依次用水和乙醇
清洗,再放入干燥箱中于120℃干燥6h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
6、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加入到质量比为600倍于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质量的去
离子水中,于50℃搅拌25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
7、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加入与其质量比为2:1的质量分数为11%的硬脂酸乙醇
溶液中,于50℃恒温搅拌40min,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减压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然后
于50℃干燥3h,冷却至室温后研磨30min得到硬脂酸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
8、在质量分数为5%的阿维菌素乳油中加入质量比为0.035倍于阿维菌素乳油的硬脂酸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和质量比为0.2倍于阿维菌素乳油的环己酮,再加入与上述溶
液总质量比为2:1的含有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去离子水溶液,然后于40℃搅
拌混合60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药。
实施例3
1、配制质量分数为27%的氨水溶液;
2、将四氯化钛用外接干燥器保护的恒压滴液漏斗滴入配制的氨水溶液中,滴加完后滴
加摩尔量为四氯化钛摩尔量0.3倍的摩尔浓度为0.6mol/L的硝酸银溶液,持续搅拌40min得
到溶液A;
3、将溶液A加入反应釜中,加入质量为溶液A质量1.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超声振荡
17min,然后置于120℃的干燥箱中反应26h;
4、反应完全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离心分离沉淀物,依次水洗和乙醇清洗,再置于真
空干燥箱中于85℃干燥10h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置于球磨机中球磨60min至形成纳米二
氧化钛掺银前驱体;
5、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前驱体置于马弗炉中煅烧,采用程序升温,升温至250℃煅烧
8h,升温至350℃煅烧8h,升温至450℃煅烧8h,升温至650℃煅烧8h,冷却后依次用水和乙醇
清洗,再放入干燥箱中于140℃干燥8h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
6、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加入到质量比为1100倍于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末质量的
去离子水中,于70℃搅拌25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
7、将纳米二氧化钛掺银悬浊液加入与其质量比为3:1的质量分数为11%的硬脂酸乙醇
溶液中,于70℃恒温搅拌60min,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减压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4次,然后
于80℃干燥4h,冷却至室温后研磨50min得到硬脂酸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
8、在质量分数为5%的阿维菌素乳油中加入质量比为0.05倍于阿维菌素乳油的硬脂酸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和质量比为0.4倍于阿维菌素乳油的环己酮,再加入与上述溶
液总质量比为3:1的含有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去离子水溶液,然后于60℃搅
拌混合80min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复合阿维菌素农药。
对比例1
步骤1-3与实施例2相同,步骤4中除了去掉加入硬脂酸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银粉体的
步骤外,其它与实施例2中的步骤4一致。
表1不同农药的吸光度及沉降速率
吸光度
沉降速率(稳定性)
实施例1
0.378(50分钟不停搅拌下光照)
36分钟未沉降或分层
实施例2
0.376(50分钟不停搅拌下光照)
48分钟未沉降或分层
实施例3
0.374(50分钟不停搅拌下光照)
34分钟未沉降或分层
对比例1
0.545(50分钟不停搅拌下光照)
3分钟沉降分层通过表1发现对比例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3分钟即开始发生明显的沉降分层,通过吸
光度的对比发现对比例的吸光度比实施例要大不少,说明不加纳米二氧化钛掺银其光催化
降解很慢几乎不变化,而实施例1-3比较好。说明按照本发明制得的产品在稳定性、光催化
降解方面都表现优异。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
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范围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
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