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1454发布日期:2018-06-17 16:05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蚂蚁分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黑头酸臭蚁TapinomamelanocephalumFabficius属蚁科Formicidae、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酸臭蚁属Tapinoma,起源于非洲或东方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黑头酸臭蚁还只是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该蚁已入侵德国、日本、阿联酋、澳大利亚、芬兰、韩国等。黑头酸臭蚁在我国是本地种,是一种常见的家居害虫,蚁巢中有多个生殖蚁后,工蚁数量非常多,是典型的土栖蚂蚁。

水浸法是目前分离土栖蚂蚁的常用方法,但一般适用于红火蚁等个体较大、体壁疏水性强的蚂蚁,但黑头酸臭蚁个体较小,仅为2~3mm,工蚁沾水后极易死亡,因此,不能用水浸方式分离。对于黑头酸臭蚁等小型蚂蚁,一般通过野外挖巢,将蚂蚁种群与土壤混合体放在塑料盒中,再将其放在加满水的较大尺寸的搪瓷盘上,置于电磁炉上加热。经长时间的加热,迫使黑头酸臭蚁离开下层土壤爬至土表的水试管(人工蚁巢)中,从而实现黑头酸臭蚁种群与土壤分离。但这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是:温度不可控。黑头酸臭蚁的死亡率高,分离出的蚂蚁种群存活率仅为30%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分离小型蚂蚁并且能提高小型蚂蚁存活率的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包括分离容器,分离容器下方设有盛水容器,盛水容器中设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盛水容器底部设有凹槽,加热装置设置在凹槽内。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凹槽底部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分离容器的内壁上涂抹有聚氯四氟乙烯。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分离容器为立方体,在分离容器四个拐角处涂有滑石粉。

一种分离小型蚂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小型蚂蚁与土壤的混合体放置在分离容器中;将混合体堆成土丘,并在土丘四周摊开一层混合体;

B.在土丘顶部设置至少一个人工蚁巢;

C.对分离容器进行水浴加热;

D.利用温度迫使四周摊开的混合土壤上的小型蚂蚁向土丘转移;并进入人工蚁巢;

E.取出并清理土丘四周的土壤;再将土丘表面的混合体向四周摊开一层;

F.重复步骤D和E直到小型蚂蚁与土壤分离。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A中,在分离容器的内壁上涂抹有聚氯四氟乙烯。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分离容器为立方体,在分离容器四个拐角处涂有滑石粉。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C中,水浴温度不大于50℃。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C中,首先将温度调至40℃,持续30~60分钟,使黑头酸臭蚁适应加热环境并使蚁群集中;然后以5℃的温度梯度逐渐提高温度至50℃,利用高温迫使四周摊开土壤水分散失,不适合蚂蚁生存,并使小型蚂蚁向土丘顶部转移。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D中,保持温度20~40分钟。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E中,加热后,取出并清理土丘四周的土壤。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重复步骤D和E直到土丘的混合体仅够铺设一层时,温度降低至45℃并保持至蚁群完全进入人工蚁巢。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B中,人工蚁巢的底部设有隔热块,人工蚁巢内设有用于吸引黑头酸臭蚁的饵料。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饵料为蜂蜜结晶块。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A中,土丘四周摊开一层的厚度为2~4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利用蚂蚁畏光、趋湿、寻觅狭窄空间躲藏等习性,通过水浴加热的方法加热分离容器,更容易控制加热温度,同时使得在分离过程中小型蚂蚁与水不接触,有效提高了小型蚂蚁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去掉分离容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发明为一种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包括分离容器1,分离容器1下方设有盛水容器2,盛水容器2中设有加热装置5。

此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利用蚂蚁畏光、趋湿、寻觅狭窄空间躲藏等习性,通过水浴加热的方法加热分离容器1,更容易控制加热温度,同时使得在分离过程中小型蚂蚁与水不接触,有效提高了小型蚂蚁的存活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5设有控制水温的温度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温度控制器设有温度控制开关3。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盛水容器2底部设有凹槽,加热装置5设置在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凹槽底部设有排水口。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A中,在分离容器1的内壁上涂抹有聚氯四氟乙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分离容器1为立方体,在分离容器1四个拐角处涂有滑石粉。

一种分离小型蚂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小型蚂蚁与土壤的混合体放置在分离容器1中;将混合体堆成土丘,并在土丘四周摊开一层混合体;

B.在土丘顶部设置至少一个人工蚁巢;

C.对分离容器1进行水浴加热;

D.利用温度迫使四周摊开的混合土壤上的小型蚂蚁向土丘转移;并进入人工蚁巢;

E.取出并清理土丘四周的土壤;再将土丘表面的混合体向四周摊开一层;

F.重复步骤D和E直到小型蚂蚁与土壤分离。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A中,在分离容器1的内壁上涂抹有聚氯四氟乙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分离容器1为立方体,在分离容器1四个拐角处涂有滑石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C中,水浴温度不大于50℃。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C中,首先将温度调至40℃,持续30~60分钟,使黑头酸臭蚁适应加热环境并使蚁群集中;然后以5℃的温度梯度稳定提高温度至50℃,利用高温迫使四周摊开混合体上的小型蚂蚁向土丘顶部转移。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D中,保持温度20~40分钟。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E中,加热后,取出并清理土丘四周的土壤。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重复步骤D和E直到土丘的混合体仅够铺设一层时,温度降低至45℃并保持至蚁群完全进入人工蚁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B中,人工蚁巢的底部设有隔热块,人工蚁巢内设有用于吸引黑头酸臭蚁的饵料。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饵料为蜂蜜结晶块。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A中,土丘四周摊开一层的厚度为2~4厘米。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以黑头酸臭蚁为例:

为了克服目前黑头酸臭蚁分离种群死亡率高、水浴分离方法的温度不可控等问题,利用黑头酸臭蚁畏光、趋湿、寻觅躲藏环境避免体表水分散失等习性,本发明一种结构简单、有效的黑头酸臭蚁分离装置及技术。

利用水浴分离法将黑头酸臭蚁种群(蚁后、工蚁、卵、幼虫和蛹)从土壤中分离。具体方法如下:在实验室内,将野外采集的黑头酸臭蚁蚁巢及土壤放置在分离设备上,并将黑头酸臭蚁及土壤堆成土丘状,四周摊开薄薄一层,为防止黑头酸臭蚁逃逸,在分离装置的内壁上涂抹聚氯四氟乙烯(FluonF4-1),打开分离装置的温度控制开关,调至40℃,持续30~60分钟,使黑头酸臭蚁适应加热环境并使蚁群集中;升至45℃加热,维持一段时间再升至50℃,利用温度过高迫使四周摊开土壤上的黑头酸臭蚁种群向土丘转移,可将大量的黑头酸臭蚁聚集在土丘之上;隔30分钟左右将四周烘干的土壤取出,再将土丘表面的土壤向四周摊开薄薄一层继续加热,迫使黑头酸臭蚁种群进一步向土丘转移,再隔30分钟左右再将四周土壤取出,重复上述步骤;在土丘上放置人工蚁巢,用于吸引黑头酸臭蚁爬入人工蚁巢;在土丘的土壤所剩不多,且能长时间观察到大量蚂蚁在土丘表面爬动后,将水浴温度降至45℃,再将土丘摊平在整过水浴锅底部,形成薄薄的一层;当大部分黑头酸臭蚁工蚁、蚁后、卵、幼虫和蛹转移至水试管后,即可彻底将黑头酸臭蚁蚁巢与土壤完全分离。三个人工蚁巢放在黑头酸臭蚁蚁巢土壤上面,在其下面垫木块以便隔热。用牙签将蜂蜜粘在人工蚁巢管壁上,用于吸引黑头酸臭蚁爬上人工蚁巢。

本方案适用于体型小、虫体较软的蚂蚁分离。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