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5077阅读:17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通过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曲条跳甲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国内遍及各省。尤以南方危害严重。对于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一直依赖化学药剂防治,且多以防治成虫。叶面施药无法兼顾土中幼虫、蛹和卵,药剂持效期一过,蛹不断羽化出土危害。菜农只能增加施药次数和加大用药量,导致杀虫剂防效下降,且严重污染环境,降低蔬菜品质。有关黄曲条跳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努力,特别是今年,政府对环境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以及消费者对蔬菜农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50-80年代单纯的化学防治转入综合治理,提倡以生态学为基础,幼虫防治和成虫防治相结合,对综合治理种群环境,将其控制在猖獗危害之前,从而达到持续控制的目标。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在我国北方危害较少,一般一年3-5代。南方危害较重,一般7-8代。在华南及福建地区无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在江浙一带以成虫在田间沟边的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越冬期间如气温回升至10℃以上,仍能出土在叶背取食为害。越冬成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在越冬蔬菜与春菜上取食活动。随着气温升高活动加强。4月上旬开始产卵,以后每月发生一代。因成虫寿命较长,致使世代重叠。10-11月间,第6-7代成虫先后蛰伏越冬。春季1、2代(5-6月)和秋季5、6代(9-10月)为主害代,危害严重,但春季为害重于秋季,盛夏高温季节发生为害较少。因此,从春季4月中旬开始对幼虫及成虫的持续性防治,是能否有效控制黄曲条跳甲种群密度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具有施用方便、搜索寄主能力强,侵染致死有效性高,起效时间快,对人畜、天敌、环境安全等特点,可以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a)制备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

(b)配制防治药液,将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中添加噻虫胺药液,配制成防治药液;

(c)确定最佳防治窗口期,先对目标地块浇水,保持土壤湿度,施用防治药液,使防治药液均匀分布于目标地块土壤地表;

(d)在目标地块四周拦上防虫网,每隔15天,投放一次防治药液,配合蓝板物理诱杀成虫。

作为优选,所述(a)步骤中,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是指由水,以及分散于水中的昆虫病原线虫构成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b)步骤中,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的浓度为3.0x106IJ/m2,防治药液中由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和100倍稀释的48%噻虫胺药液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c)步骤中,土壤湿度达到8%,防治药液的施用是指采用喷施或直接灌溉的方式进行施用。

作为优选,所述(d)步骤中,防虫网的高度不低于1米,防虫网的网格大小不低于6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是一种无公害的天敌生物防治技术,昆虫病原线虫具有主动搜寻寄主、杀虫效果好、对人、畜及作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使用方便等特点,是目前国际上倍受关注的新型天敌昆虫杀虫剂。尤其是对土栖性和钻蛀性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昆虫病原线虫在潮湿的土壤中能主动探索到寄主昆虫,通过自然孔口或体壁进入到昆虫血腔,昆虫病原线虫释放携带的共生菌,导致害虫得败血症迅速死亡。可以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通过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制备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

步骤二、配制防治药液,将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中添加噻虫胺药液,配制成防治药液;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的浓度为3.0x106IJ/m2,防治药液中由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和100倍稀释的48%噻虫胺药液组成。

步骤三、确定最佳防治窗口期,以浙江为例,最佳防治窗口期以每年4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下旬,先对目标地块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土壤湿度达到8%,线虫的侵染力与活动能力都达到最高,湿度过低会降低线虫侵染力,施用防治药液,使防治药液均匀分布于目标地块土壤地表;

步骤四、在目标地块四周拦上防虫网,防虫网的高度不低于1米,防虫网的网格大小不低于60目。每隔15天,投放一次防治药液,即可有效达到防治目的,配合蓝板物理诱杀成虫,防治效果更佳。

所述昆虫病原线虫为Steinernema longicaudum X-7、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06、Heterorhabditis indica LN2,这几种昆虫病原线虫均为本领域常用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是以昆虫为寄主的致病性线虫,一般专指斯氏线虫科和异小杆线虫科两类。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携带共生细菌,它们互惠共生,作为昆虫的“蛔虫”与其体内专化性携带的共生细菌一起致死寄主昆虫。它们搜索寄主能力强,侵染致死有效性高,起效时间快,对人畜、天敌、环境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已广泛应用于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

针对目前一般化学药无法防治黄曲条跳甲幼虫的问题,我们应用自主培育的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幼虫取得突出效果。

室内测试:

选用斯氏线虫属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浓度为3000IJ/ml,在有黄曲条跳甲幼虫的培养皿中滴入线虫液,3d后寄生致死率达到100%。

本发明采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是一种无公害的天敌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施用方便、搜索寄主能力强,侵染致死有效性高,起效时间快,对人畜、天敌、环境安全等特点。昆虫病原线虫是继苏云金杆菌(BT)、昆虫病毒之后又一新的生物防治因子。昆虫病原线虫本身是一种害虫天敌,用天敌防治害虫,遵循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突破了传统菌剂生物农药起效慢,容易产生抗性,无法防治地下害虫等缺陷。同时本发明可以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本发明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