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移栽机用整形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16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一般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甘薯移栽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薯移栽机用整形部件。



背景技术:

甘薯又名山芋、番薯、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等,因地区不同而各地称谓各异,甘薯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应用原料。甘薯起源于南美洲,我国现在生产总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总面积的60%左右,年产量为85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左右。

甘薯生产属于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排种育苗、耕整起垄、剪苗、移栽、田间管理(灌溉、中耕、施药等)、清理藤蔓、挖掘薯块、清选、运输、储藏等。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田间作业完全依赖人力,劳动强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大幅度转移至其他行业,加上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制约了甘薯产业的稳定发展。由于甘薯兼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还是重要的能源作物的特点,并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等有优点。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为满足粮食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上对甘薯营养保健作用的倍加重视,以至于在不少发达国家范围内形成了食用甘薯热,所以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近些年来逐步引起重视。

在使用移栽机过程中,需要起不同宽度垄的时候需要更换整形部件,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改变垄的宽度、提高垄的强度的甘薯移栽机用整形部件。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甘薯移栽机用整形部件,包括芯轴和两个锥轮,锥轮固定有轴套,锥轮的轴线与轴套的轴线重合,轴套套接在芯轴上,两个锥轮的锥面相对设置,轴套设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芯轴配合用于固定轴套和芯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装置,调节两个锥轮的距离,达到调节垄宽的目的,能够解决需要起不同宽度垄的时候需要更换整形部件,操作不方便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甘薯移栽机用整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甘薯移栽机用整形部件,包括芯轴11和两个锥轮12,锥轮12固定有轴套13,锥轮12的轴线与轴套13的轴线重合,轴套13套接在芯轴上,两个锥轮12的锥面相对设置,轴套13设置固定装置14,固定装置14与芯轴11配合用于固定轴套13和芯轴11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固定装置松开时,轴套可以相对芯轴进行轴向运动,调节好锥轮之间距离后,固定装置压紧时,轴套固定在芯轴上,锥轮之间的距离固定了,如此达到调节垄宽的目的,不必更换整形部件来调节垄宽,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锥轮12为中空结构,锥轮12的空腔内设置加强筋15,加强筋15的两端分别与轴套13和锥轮12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锥轮为中空结构,能够减轻锥轮的重量,在满足整形部件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锥轮的空腔内设置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轴套和锥轮固定连接,防止锥轮的顶端和轴套连接处由于应力集中导致损坏,提高了整形部件的强度。

进一步的,加强筋15沿锥轮12的径向设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强筋沿锥轮的径向设置,使加强筋能够沿加强筋方向受力,提高了整形部件的强度,延长了整形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锥轮12的底面固定有加强板16,加强板16设置为圆环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锥轮的底面固定有加强板,加强板设置为圆环状,通过加强板提高了锥轮底面的强度,避免锥轮在工作过程中,底面受力产生变形。

进一步的,固定装置14设置螺母18和螺栓17,螺母18固定在芯轴11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栓和螺母结构,达到将轴套可移动地固定在芯轴上,当螺栓拧紧,螺栓和芯轴接触时,芯轴和轴套相互固定,不会产生相对位移,当螺栓松开,轴套可以相对芯轴沿轴向进行滑动。

进一步的,两个锥轮12的锥顶之间距离为200-260m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锥轮距离,达到调节垄顶宽度的目的。

进一步的,锥轮12的锥面与芯轴11之间的夹角为5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锥轮的锥面与芯轴之间的夹角为50°,使得垄的坡度为50°,不容易发生塌垄现象。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