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钵苗移栽机接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38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钵苗移栽机接苗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栽机的机构,尤其是一种全自动钵苗移栽机接苗机构,属于农林业植物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蔬菜移栽具有对气候补偿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等综合效益,是蔬菜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有蔬菜移栽机的接苗动作未能妥善实现机械化,因此实质属于半自动化机械,其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自动实现落苗动作的全自动钵苗移栽机接苗机构,从而为切实实现移栽机的全自动化创造条件。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全自动钵苗移栽机接苗机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框形机架,所述机架固定垂向导杆,并铰支提升架的一端;所述提升架的中部与大气缸的伸出端铰接,所述大气缸的缸体铰支在机架上,所述提升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具有一组上下开口杯体的接苗杯铰接;所述接苗杯固连有与所述导杆构成垂向移动副的导杆桶,且铰支具有启、闭位置的底端盖一端;所述底端盖的中部与小气缸的伸出端铰接,所述小气缸的缸体与接苗杯的杯体铰接。

本发明切实实现了接苗转移的全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移栽效率,而且动作稳定,有利于保证移栽质量,从而为移栽机的全自动移栽机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化为:所述提升架为由轴管、两侧板、横梁构成的矩形框。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具体化为:所述提升架的侧板中部与机架之间装有缓冲弹簧。

本发明又进一步的具体化为:所述接苗杯具有相互平行的前板与后板,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具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分隔板,形成具有一组上下贯通杯腔的杯体。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具体化为:所述后板固定具有水平穿孔的底端盖固定座,所述底端盖固定座铰支具有开启和封闭杯腔下端位置的底端盖一端,所述底端盖侧面中部延伸出的短臂与小气缸的伸出端通过关节轴承铰接,所述小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接苗杯的杯体上部延伸出的气缸固定座通过铰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的提升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中的接苗杯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轴瓦1、销轴2、紧定螺钉3、接苗杯4、底端盖5、螺栓轴6、小气缸7、螺母8、关节轴承9、大气缸10、弹簧垫圈11、垫圈12、导杆13、挡圈14、连杆15、缓冲弹簧16、提升架17、带座轴承18;导杆桶4-1、连接板4-2、气缸固定座4-3、后板4-4、分隔板4-5、前板4-6、底端盖固定座4-7;轴管17-1、侧板17-2、套筒17-3、横梁17-4、螺母17-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全自动钵苗移栽机接苗机构如图1至图4所示,框形机架F两侧分别固定垂向导杆13,并通过带座轴承17铰支提升架17的一端。提升架17如图3所示,为由轴管17-1、两侧板17-2、横梁17-4构成的矩形框,其两侧板17-2的中部分别通过关节轴承9与大气缸10的伸出端铰接,且与机架F之间装有缓冲弹簧16。大气缸10的缸体通过螺栓轴6铰支在机架F上,提升架17的另一端与连杆15的一端铰接,连杆15的另一端与具有一组上下开口杯体的接苗杯4铰接。

接苗杯4如图5所示,相互平行的前板4-4与后板4-6之间具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分隔板4-5,从而形成具有一组上下贯通杯腔的杯体。前板4-4与后板4-6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板4-2固连有与对应垂向导杆13构成垂向移动副的导杆桶4-1,后板4-6两侧分别固定具有水平穿孔的底端盖固定座4-7,底端盖固定座4-7铰支具有开启和封闭杯腔下端位置的底端盖5一端,底端盖5两侧中部延伸出的短臂5-1与小气缸7的伸出端通过关节轴承9铰接,该小气缸7的缸体与接苗杯4杯体上部延伸出的气缸固定座4-3通过螺栓轴6铰接。

工作时,大气缸10的伸缩运动将通过提升架17及连杆15带动接苗杯4沿着垂向导杆13升降,从而完成在接苗和落苗位置之间的位移;而小气缸7的伸缩运动将带动底端盖5相对接苗杯4摆转,从而按需完成封闭和开启接苗杯4杯体底部的动作。这样,只要适当控制大、小气缸的运动,即可实现接苗杯到达接苗位置时处于底部关闭状态,稳妥接苗;而接苗杯到达落苗位置时底部开启,钵体苗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顺利落苗,完成一个周期的接苗作业。在大气缸10运动过程中,缓冲弹簧16在压缩和拉伸状态之间变换,对提升架17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其急行或急停。

试验证明,本实施例的机构与移栽机配套后可以实现接苗转移的全自动化,不仅提高移栽效率,而且动作稳定,保证移栽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