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64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礁,具体涉及一种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和索饵等的场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的人工鱼礁通常由石块、混凝土块、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目前的人工鱼礁多为整体结构,其虽然制作简单,但由石块或混凝土块等物体构成的鱼礁的体积大,其存在存放运输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较大体积的架构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包括上预制架、位于上预制架下方的下预制架、位于上预制架与下预制架之间的限位导杆、两个滑动设置在限位导杆上的滑动导套及位于两滑动导套之间的自动扩张装置,所述限位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限位挡块,所述上预制架与滑动导套之间通过上连杆相连接,上连杆的一端与上预制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导套铰接相连;下预制架与滑动导套之间通过下连杆相连接,下连杆的一端与下预制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导套铰接相连;所述自动扩张装置包括主缸体、设置在主缸体内的主动活塞体及设置在主缸体左端的扩张机构,所述主缸体固定在限位导杆上,且主缸体的轴线与限位导杆相平行,主缸体的右端面上设有与主缸体的内腔连通的端面通孔,端面通孔与扩张机构位于主动活塞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扩张机构包括设置在主缸体左端的固定缸体及滑动设置在固定缸体内的推移活塞,所述固定缸体的轴线与主缸体的轴线相平行,固定缸体的一端与主缸体的内腔相连通,固定缸体的另一端开口,所述推移活塞与位于主缸体左侧的滑动导套之间通过推移连杆相连接,且推移连杆与固定缸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主缸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缸体的横截面积。

本方案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具有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的特点,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较大体积的架构,为鱼类等提供较大的繁殖、生长和索饵等的场所。

作为优选,扩张机构还包括滑动导套设在固定缸体上的滑动缸体及设置在滑动缸体上的自释放连接机构,滑动缸体的内腔由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构成,固定缸体插设在第一腔体内,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内密封圈,第二腔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杆过孔,第二腔体与固定缸体的内腔的内径相同,且第二腔体与固定缸体同轴,所述自释放连接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触发套体、设置在滑动缸体外侧面上并与第二腔体的内侧面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及连接执行机构,且连接执行机构位于内密封圈与主缸体之间,触发套体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套体密封圈与第二套体密封圈,触发套体上设有第二连杆过孔,推移连杆穿过第一连杆过孔与第二连杆过孔,推移连杆外侧面上设有套体限位块,套体限位块与推移活塞位于触发套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缸体外侧面上并沿滑动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执行缸体,执行缸体内腔由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构成,且第三腔体的内径大于第四腔体的内径,第四腔体一端与第三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执行缸体的端部相连通,第四腔体内设有浮动活塞,第三腔体内设有执行活塞,第三腔体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与第四腔体位于执行活塞的同一侧,执行活塞上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压缩弹簧位于执行活塞的相对两侧,执行缸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与活塞杆位于执行活塞的同一侧,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滑动缸体外侧面设有与第一腔体的内侧面相连通的活塞杆过孔,固定缸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活塞杆相配合的环形限位槽,活塞杆穿过执行缸体的端部与活塞杆过孔并伸入环形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第三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与第二执行活塞限位块,执行活塞位于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与第二执行活塞限位块之间,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与压缩弹簧位于执行活塞的同一侧,第二连接孔与执行活塞位于第二执行活塞限位块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上预制架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上架杆构成,下预制架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下架杆构成,所述上预制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上栅栏板,且上栅栏板位于上预制架下方,所述下预制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下栅栏板,且下栅栏板位于下预制架上方。

作为优选,上栅栏板与下栅栏板相平行,上栅栏板与限位导杆相平行,且上栅栏板与下栅栏板错开分布。

作为优选,相邻两上栅栏板之间的间距为0.2-0.5米,相邻两下栅栏板之间的间距为0.2-0.5米。

作为优选,上连杆与上预制架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上连杆与滑动导套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下连杆与下预制架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下连杆与滑动导套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的特点,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较大体积的架构,为鱼类等提供较大的繁殖、生长和索饵等的场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处于收缩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处于展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上预制架1;下预制架2;限位导杆3,导杆限位挡块31;滑动导套4;上连杆5;下连杆6;主缸体7,主动活塞体71,端面通孔72;扩张机构8,固定缸体81、环形限位槽811,推移活塞82,连接执行机构83、执行缸体831、第四腔体832、浮动活塞833、执行活塞834、第二连接孔835、活塞杆836、第三腔体837、第二执行活塞限位块838、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839、压缩弹簧8310,滑动缸体84、第二腔体841、第一连杆过孔842、第一连接孔843、内密封圈844、活塞杆过孔845、第一腔体846,推移连杆85、套体限位块851,触发套体86、第一套体密封圈861、第二套体密封圈862;上栅栏板9a,下栅栏板9b;连接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包括上预制架1、位于上预制架下方的下预制架2、位于上预制架与下预制架之间的限位导杆3、两个滑动设置在限位导杆上的滑动导套4及位于两滑动导套之间的自动扩张装置。上预制架与下预制架相平行。限位导杆与上预制架相平行。限位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限位挡块31。上预制架与滑动导套之间通过上连杆5相连接,上连杆的一端与上预制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导套铰接相连。下预制架与滑动导套之间通过下连杆6相连接,下连杆的一端与下预制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导套铰接相连。上连杆与上预制架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上连杆与滑动导套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下连杆与下预制架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下连杆与滑动导套之间的铰接轴与限位导杆相垂直。

上预制架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上架杆构成。下预制架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下架杆构成。上预制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上栅栏板9a,且上栅栏板位于上预制架下方。下预制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下栅栏板9b,且下栅栏板位于下预制架上方。上栅栏板与下栅栏板相平行,且上栅栏板与下栅栏板错开分布。上栅栏板与限位导杆相平行。相邻两上栅栏板之间的间距为0.2-0.5米。相邻两下栅栏板之间的间距为0.2-0.5米。

如图1、图2所示,自动扩张装置包括主缸体7、设置在主缸体内的主动活塞体71及设置在主缸体左端的扩张机构8。主缸体固定在限位导杆上,且主缸体的轴线与限位导杆相平行。主缸体的右端面上设有与主缸体的内腔连通的端面通孔72,端面通孔与扩张机构位于主动活塞体的相对两侧。

如图1、图2所示,扩张机构包括设置在主缸体左端的固定缸体81、滑动设置在固定缸体内的推移活塞82、滑动导套设在固定缸体上的滑动缸体84及设置在滑动缸体上的自释放连接机构。固定缸体的轴线与主缸体的轴线相平行。固定缸体的一端与主缸体的内腔相连通,固定缸体的另一端开口。推移活塞与位于主缸体同左侧的滑动导套之间通过推移连杆85相连接。推移连杆与固定缸体的轴线相平行。主缸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缸体的横截面积,本实施例中主缸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缸体的横截面积的5倍。

如图2、图3、图6所示,滑动缸体的内腔由同轴的第一腔体846与第二腔体841构成。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固定缸体插设在第一腔体内。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内密封圈844,内密封圈在滑动缸体与固定缸体之间形成滑动密封配合。第二腔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杆过孔842。第二腔体与固定缸体的内腔的内径相同,且第二腔体与固定缸体同轴。

如图2、图3所示,自释放连接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触发套体86、设置在滑动缸体外侧面上并与第二腔体的内侧面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843及连接执行机构83。触发套体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套体密封圈861与第二套体密封圈862。触发套体上设有第二连杆过孔。推移连杆穿过第一连杆过孔与第二连杆过孔。推移连杆外侧面上设有套体限位块851。套体限位块与推移活塞位于触发套体的相对两侧。

如图2、图3、图4所示,连接执行机构83位于内密封圈与主缸体之间。连接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缸体外侧面上并沿滑动缸体的径向延伸的执行缸体831。执行缸体内腔由第三腔体837与第四腔体832构成,且第三腔体的内径大于第四腔体的内径。第四腔体一端与第三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执行缸体的端部相连通。第四腔体内设有浮动活塞833。第四腔体内设有第一浮动活塞限位块与第二浮动活塞限位块。浮动活塞位于第一浮动活塞限位块与第二浮动活塞限位块之间。

第三腔体内设有执行活塞834。第三腔体内设有压缩弹簧8310。压缩弹簧与第四腔体位于执行活塞的同一侧。执行活塞上设有活塞杆836,活塞杆与压缩弹簧位于执行活塞的相对两侧。活塞杆的外径与第四腔体的内径相同。执行缸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孔835,且第二连接孔与活塞杆位于执行活塞的同一侧。第三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839与第二执行活塞限位块838,执行活塞位于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与第二执行活塞限位块之间。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与压缩弹簧位于执行活塞的同一侧,第二连接孔与执行活塞位于第二执行活塞限位块的相对两侧。

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管10相连接。滑动缸体外侧面设有与第一腔体的内侧面相连通的活塞杆过孔845。活塞杆过孔沿滑动缸体径向延伸。活塞杆过孔也位于内密封圈与主缸体之间。固定缸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活塞杆相配合的环形限位槽811。活塞杆穿过执行缸体的端部与活塞杆过孔并伸入环形限位槽内。活塞杆与执行缸体的端部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具体说是,执行缸体的端部设有与活塞杆同轴的活塞杆通孔,活塞杆通孔与活塞杆位于执行活塞同一侧,活塞杆穿过活塞杆通孔,活塞杆通孔的内侧面设有活塞杆密封圈。

本实施例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的具体使用如下:

第一,如图1、图2所示,将两滑动导套往限位导杆中部移动,使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处于收缩状态。在滑动导套限位导杆中部移动的过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当滑动导套抵靠在滑动缸体的端部时,套体限位块抵靠在触发套体上,将触发套体往内推,使第一连接孔843位于第一套体密封圈与第二套体密封圈之间。当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处于收缩状态时,如图2、图4所示,滑动导套抵靠在滑动缸体的端部,同时,固定缸体的端部抵靠在第一腔体的端面上,此时,活塞杆与环形限位槽正对,并且活塞杆伸入环形限位槽,防止滑动缸体滑动。

第二,将收缩状态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运输到指定海域,由于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处于收缩状态,这样可以便于自触发扩展式人工鱼礁的存放、运输,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第三,将收缩状态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投放指定海域内,当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下沉到一定深度后,由于主缸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缸体的横截面积,此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水压通过端面通孔作用到主动活塞体上)

如图2所示,在水压的作用下主动活塞体将往左移动。主动活塞体往左移动的过程中,将使左侧的扩张机构的推移活塞往左移动,进而通过推移连杆带动滑动导套往导杆限位挡块移动;从而通过上连杆带动上预制架往上移动,通过下连杆带动下预制架往下移动,使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逐渐展开。

在推移活塞由固定缸体内移动到滑动缸体的第二腔体内的过程中,由于活塞杆伸入环形限位槽,防止滑动缸体滑动;因而可以保证推移活塞顺利移动到滑动缸体的第二腔体内,避免推移活塞与固定缸体脱离,而又未进入第二腔体内,导致外界海水进入,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展开失败的问题。

当推移活塞进入第二腔体内并抵靠在触发套体上后,推移活塞将带动触发套体一同移动,直至触发套体抵靠在第二腔体的端面上。在推移活塞将带动触发套体一同移动的过程中,将使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腔体位于推移活塞的同一侧(如图6所示)。当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腔体位于推移活塞的同一侧时,外界的水压通过主动活塞体、固定缸体的内腔、滑动缸体的内腔、第一连接孔、连接管、第二连接孔进入执行缸体的第三腔体内,从而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使执行活塞与活塞杆往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移动,并抵靠在第一执行活塞限位块上,进而使活塞杆与环形限位槽分离。

在触发套体抵靠在第二腔体的端面上后,由于此时活塞杆与环形限位槽分离,滑动缸体可以滑动,因而,此后推移活塞移动过程中,将带动滑动缸体一同往导杆限位挡块移动,直至滑动导套抵靠在导杆限位挡块为止,从而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展开(如图5所示)。

第四,展开后的预制件构架的立体礁架下沉到海底,因而可以在海底构建较大体积的架构,为鱼类等提供较大的繁殖、生长和索饵等的场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