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品种的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播种面积3000万公顷,占世界的20%;产量1.85亿吨,占世界的近1/3;单位面积产量6.35吨/公顷,比全球平均产量3.85吨/公顷高65%。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依赖于水稻育种技术的支撑。近年来我国水稻育种研究进展较快,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常规稻育种研究已形成与杂交水稻相互赶超的新格局。就我国的常规水稻育种而言,目前参与其中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种子企业等单位众多,每年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数以千计,为品种更新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
从理论和技术角度来看,当前水稻常规育种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无论是分子育种、诱变育种还是常规杂交育种,从分离世代中筛选优良单株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这一选育环节对品种育成起着关键作用。在水稻育种实践中,长期以来育种家们都习惯于水稻生长中后期在田间筛选优良单株,因为此时对产量构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等性状已逐步趋于稳定,便于观察、比较和鉴定,可为单株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要实现选种目标必须按照播种、育秧、移栽和栽培管理等步骤实施,再经过几个月的大田生长发育期直至上述性状完全稳定。
由于水稻分离世代群体中各个体(单株)受不同基因型的控制而在综合性状表现上千差万别,良莠不齐,这就为人们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创造了条件。然而,育种实践表明: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在分离世代特别是低世代分离群体中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出现比例一般都很低,仅为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换言之,严格按照育种目标可择优录取的单株只占极少数。因此,这种犹如大海捞针的筛选方法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不仅选育新品种的成效低下,而且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伴随着大量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浪费,最终事倍功半。
2014年10月1日公告的中国专利文献一种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3228515B),将分离世代稻种依次进行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在拔秧后,挑选带蘖壮秧进行单苗插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状及抗逆性的筛选窗口前移,变后期被动筛选为前期主动筛选,显著提高育种成效;大幅度缩减选种圃的种植规模,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选育成本,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既适用于常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又适用于杂交水稻父本、母本的选育,从而全面加快水稻育种进程。但是该发明在水稻品种的选育上整体效率不够高,在药剂浸种、催芽处理和播种育秧上缺乏高效的处理,使得水稻品种的选育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在水稻品种的选育上整体效率不够高,在药剂浸种、催芽处理和播种育秧上缺乏高效的处理,使得水稻品种的选育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具有在水稻品种的选育上整体效率高,在药剂浸种、催芽处理和播种育秧上高效的处理,使得水稻品种的选育达到理想效果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稻种筛除、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播种时,按干稻种的质量计,播种量在15-25克/平方米,通过合理控制播种量,采用低密度且均匀播种,使得水稻幼苗生长过程中的肥料、温度、水分、光照等正常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而可以培育出壮秧;所述稻种筛除为将稻种放置在带有筛孔的筛网上进行大小稻种的分离,选取颗粒大的稻种,然后将颗粒大的稻种放入清水中,把浮在清水表层的秕谷捞出,选用颗粒饱满的稻种,以培育出整齐健壮、性状良好的秧苗;在所述稻种筛除前还需进行晒种,有利于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可以杀死稻壳上的部分病菌。
优选地,所述药剂浸种中的药剂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在消毒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水稻恶苗病的滋生。
优选地,所述药剂浸种和所述催芽处理为将水稻种子浸于装有浸种药剂的浸种催芽箱中,然后向浸种催芽箱中按每隔8分钟通气4-8分钟进行通气,所述药剂浸种和所述催芽处理过程前30-60小时温度控制20℃,随后30-40小时温度调节到30℃恒温的条件下浸种,直至种子破胸露白,随后24小时温度调节到25℃催芽,通过在药剂浸种和催芽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充足的氧气,解决了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遇到的烂种、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问题。
优选地,所述晒种为将种子放置在可杀死稻壳上病菌的光照强度下晾晒7-8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置在干燥、阴凉的地方3-4小时,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药剂浸种前还需要进行活水浸种,去除一部分稻种上的病菌。
优选地,所述活水浸种为将稻种浸入流动清水中4-6小时,流动的清水可以将病菌彻底带离稻种的浸泡环境,而且浸泡时间长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去除稻种上的病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在水稻品种的选育上整体效率不够高,在药剂浸种、催芽处理和播种育秧上缺乏高效的处理,使得水稻品种的选育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稻种筛除、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播种时,按干稻种的质量计,播种量在15克/平方米,通过合理控制播种量,采用低密度且均匀播种,使得水稻幼苗生长过程中的肥料、温度、水分、光照等正常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而可以培育出壮秧;稻种筛除为将稻种放置在带有筛孔的筛网上进行大小稻种的分离,选取颗粒大的稻种,然后将颗粒大的稻种放入清水中,把浮在清水表层的秕谷捞出,选用颗粒饱满的稻种,以培育出整齐健壮、性状良好的秧苗;在稻种筛除前还需进行晒种,有利于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可以杀死稻壳上的部分病菌。
药剂浸种中的药剂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在消毒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水稻恶苗病的滋生。
药剂浸种和催芽处理为将水稻种子浸于装有浸种药剂的浸种催芽箱中,然后向浸种催芽箱中按每隔8分钟通气4分钟进行通气,药剂浸种和所述催芽处理过程前30小时温度控制20℃,随后30小时温度调节到30℃恒温的条件下浸种,直至种子破胸露白,随后24小时温度调节到25℃催芽,通过在药剂浸种和催芽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充足的氧气,解决了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遇到的烂种、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问题。
晒种为将种子放置在光照强度120μmol/m2s下晾晒7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置在干燥、阴凉的地方3小时,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在药剂浸种前还需要进行活水浸种,去除一部分稻种上的病菌。
活水浸种为将稻种浸入流动清水中4小时,流动的清水可以将病菌彻底带离稻种的浸泡环境,而且浸泡时间长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去除稻种上的病菌。
实施例2
一种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稻种筛除、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播种时,按干稻种的质量计,播种量在20克/平方米,通过合理控制播种量,采用低密度且均匀播种,使得水稻幼苗生长过程中的肥料、温度、水分、光照等正常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而可以培育出壮秧;稻种筛除为将稻种放置在带有筛孔的筛网上进行大小稻种的分离,选取颗粒大的稻种,然后将颗粒大的稻种放入清水中,把浮在清水表层的秕谷捞出,选用颗粒饱满的稻种,以培育出整齐健壮、性状良好的秧苗;在稻种筛除前还需进行晒种,有利于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可以杀死稻壳上的部分病菌。
药剂浸种中的药剂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在消毒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水稻恶苗病的滋生。
药剂浸种和所述催芽处理为将水稻种子浸于装有浸种药剂的浸种催芽箱中,然后向浸种催芽箱中按每隔8分钟通气6分钟进行通气,所述药剂浸种和所述催芽处理过程前45小时温度控制20℃,随后35小时温度调节到30℃恒温的条件下浸种,直至种子破胸露白,随后24小时温度调节到25℃催芽,通过在药剂浸种和催芽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充足的氧气,解决了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遇到的烂种、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问题。
晒种为将种子放置在光照强度120μmol/m2s下晾晒8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置在干燥、阴凉的地方4小时,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在药剂浸种前还需要进行活水浸种,去除一部分稻种上的病菌。
活水浸种为将稻种浸入流动清水中5小时,流动的清水可以将病菌彻底带离稻种的浸泡环境,而且浸泡时间长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去除稻种上的病菌。
实施例3
一种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稻种筛除、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播种时,按干稻种的质量计,播种量在25克/平方米,通过合理控制播种量,采用低密度且均匀播种,使得水稻幼苗生长过程中的肥料、温度、水分、光照等正常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而可以培育出壮秧;所述稻种筛除为将稻种放置在带有筛孔的筛网上进行大小稻种的分离,选取颗粒大的稻种,然后将颗粒大的稻种放入清水中,把浮在清水表层的秕谷捞出,选用颗粒饱满的稻种,以培育出整齐健壮、性状良好的秧苗;在所述稻种筛除前还需进行晒种,有利于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可以杀死稻壳上的部分病菌。
药剂浸种中的药剂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在消毒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水稻恶苗病的滋生。
药剂浸种和所述催芽处理为将水稻种子浸于装有浸种药剂的浸种催芽箱中,然后向浸种催芽箱中按每隔8分钟通气8分钟进行通气,所述药剂浸种和所述催芽处理过程前60小时温度控制20℃,随后40小时温度调节到30℃恒温的条件下浸种,直至种子破胸露白,随后24小时温度调节到25℃催芽,通过在药剂浸种和催芽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充足的氧气,解决了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遇到的烂种、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问题。
晒种为将种子放置在光照强度120μmol/m2s下晾晒8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置在干燥、阴凉的地方4小时,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在药剂浸种前还需要进行活水浸种,去除一部分稻种上的病菌。
活水浸种为将稻种浸入流动清水中6小时,流动的清水可以将病菌彻底带离稻种的浸泡环境,而且浸泡时间长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去除稻种上的病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