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人工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及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国家2级濒危植物,别名白芨、紫兰。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的贵州、湖北、陕西南部等地区。一般多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其根状茎呈白色,数个相连,故名白及或白根。
白及的性味归经:性寒、味苦、甘、涩,无毒;归肺、胃、肝经。白及的功能主治: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主治肺痨略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瘰疬,痔漏,烧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病症。白及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白及的配伍宣忌:与百合、麦冬、阿胶、枇杷叶等药配伍,治肺阴不足、干咳咯血症;与乌贼骨同用,治溃疡病出血;与煅石膏研末外敷,治外伤出血:与金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配伍,治疮痈肿毒、手足皲烈。白及忌与乌头类药材配伍。畏李核、杏仁。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白及是一种味苦,涩,甘的中药。主要治疗各种出血和消肿。白及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及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及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由于白及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及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原因是:①白及种子目前种源稀缺,国内没有规范的种子育苗基地。②白及的种子育苗困难;因此目前国内外未见大田栽培的报道,目前国内对白及种植技术研究还属初始阶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白及的繁殖方法,解决了目前白及繁殖困难,无法大面积种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及的繁殖方法,步骤如下:
(1)田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将土翻耕,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40-6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白及幼苗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高畦,并在高畦上建立遮阳防雨棚;
(2)白及的种植:3月上旬将白及成苗栽入整理好的土地,密度为5000-7000株/亩,控制成苗生长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75-95%,白及种植3-4年后,在9-10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选取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按行株距30-40cm开穴,穴深10-13cm,每穴栽种3个块茎,盖土、浇水;
(3)田间管理:每年3-4月进行第一次除草,5-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8-9月进行第三次除草,12月-次年1月进行第四次除草,除草时要浅除,避免伤根;
(4)水肥管理:每年5-6月进行除草后追肥一次,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200-300千克;8-9月施加再追加一次同样分量的微生物有机肥;每1-2天施水一次,每年7-9月早晚各施水一次;
(5)采收加工:白及种植3-4年后,在9-10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去掉泥土,将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留做块茎繁殖,将剩余块茎的茎杆去掉,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烘干、储存;
所述的微生物有机肥由基质和复合菌剂混合发酵而成;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所述的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菌液体积比为2-4:1:1;所述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含菌量为80-100亿/ml,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4.5-5亿/ml,所述胶质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4.5-5亿/ml;所述基质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及酒糟的混合物,所述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酒糟的重量比为3:3:2。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翻耕深度为20-30cm,所述高畦宽90-120厘米,沟深为20-30厘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三个块茎的嫩芽向上,所述三个块茎成三角形平放于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白及的种植繁殖极为困难,白及的成苗多数由白及种子在专有的培育基地培养而成,因此白及成苗的价格较贵,本发明将白及的成苗繁殖变为块茎繁殖,选择的块茎为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该种选择增强了白及的繁殖能力,而且每穴放置三个块茎,降低了空穴率,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也减少了白及的种植成本;合理的田地的选择与整理、田间管理、土肥管理也有利于白及的生长和繁殖。而且本发明采用微生物有机肥代替传统肥料,增强了白及的存活率,减少了白及生长的病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白及的繁殖方法,步骤如下:
(1)田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将土翻耕,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4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白及幼苗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高畦,并在高畦上建立遮阳防雨棚;
(2)白及的种植:3月上旬将白及成苗栽入整理好的土地,密度为5000株/亩,控制成苗生长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75-95%,白及种植3年后,在9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选取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按行株距30cm开穴,穴深10cm,每穴栽种3个块茎,盖土、浇水;
(3)田间管理:每年3月进行第一次除草,5月进行第二次除草,8月进行第三次除草,12月月进行第四次除草,除草时要浅除,避免伤根;
(4)水肥管理:每年5月进行除草后追肥一次,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200千克;8月施加再追加一次同样分量的微生物有机肥;每1天施水一次,每年7-9月早晚各施水一次;
(5)采收加工:白及种植3年后,在9-10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去掉泥土,将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留做块茎繁殖,将剩余块茎的茎杆去掉,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烘干、储存;
所述的微生物有机肥由基质和复合菌剂混合发酵而成;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所述的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菌液体积比为2:1:1;所述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含菌量为80亿/ml,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4.5亿/ml,所述胶质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4.5亿/ml;所述基质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及酒糟的混合物,所述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酒糟的重量比为3:3:2。
所述的步骤(1)中翻耕深度为20cm,所述高畦宽90厘米,沟深为20厘米。
所述步骤(2)中的三个块茎的嫩芽向上,所述三个块茎成三角形平放于穴中。
[实施例2]
一种白及的繁殖方法,步骤如下:
(1)田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将土翻耕,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6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白及幼苗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高畦,并在高畦上建立遮阳防雨棚;
(2)白及的种植:3月上旬将白及成苗栽入整理好的土地,密度为7000株/亩,控制成苗生长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75-95%,白及种植4年后,在10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选取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按行株距40cm开穴,穴深13cm,每穴栽种3个块茎,盖土、浇水;
(3)田间管理:每年4月进行第一次除草,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9月进行第三次除草,1次年1月进行第四次除草,除草时要浅除,避免伤根;
(4)水肥管理:每年6月进行除草后追肥一次,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300千克;9月施加再追加一次同样分量的微生物有机肥;每2天施水一次,每年7-9月早晚各施水一次;
(5)采收加工:白及种植4年后,在9-10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去掉泥土,将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留做块茎繁殖,将剩余块茎的茎杆去掉,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烘干、储存;
所述的微生物有机肥由基质和复合菌剂混合发酵而成;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所述的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菌液体积比为4:1:1;所述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含菌量为100亿/ml,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5亿/ml,所述胶质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5亿/ml;所述基质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及酒糟的混合物,所述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酒糟的重量比为3:3:2。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翻耕深度为30cm,所述高畦宽120厘米,沟深为30厘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三个块茎的嫩芽向上,所述三个块茎成三角形平放于穴中。
[实施例3]
一种白及的繁殖方法,步骤如下:
(1)田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将土翻耕,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5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白及幼苗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高畦,并在高畦上建立遮阳防雨棚;
(2)白及的种植:3月上旬将白及成苗栽入整理好的土地,密度为6000株/亩,控制成苗生长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75-95%,白及种植3年后,在9-10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选取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按行株距35cm开穴,穴深11cm,每穴栽种3个块茎,盖土、浇水;
(3)田间管理:每年3月进行第一次除草,5月进行第二次除草,8月进行第三次除草,12月进行第四次除草,除草时要浅除,避免伤根;
(4)水肥管理:每年5月进行除草后追肥一次,每亩施微生物有机肥250千克;7月施加再追加一次同样分量的微生物有机肥;每1天施水一次,每年7-9月早晚各施水一次;
(5)采收加工:白及种植4年后,在9-10月地上茎枯萎时,把地下块茎挖出,去掉泥土,将当年生的具有嫩芽的块茎切下,留做块茎繁殖,将剩余块茎的茎杆去掉,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8分钟,取出、烘干、储存;
所述的微生物有机肥由基质和复合菌剂混合发酵而成;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所述的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菌液体积比为3:1:1;所述圆褐固氮菌的菌液含菌量为90亿/ml,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4.75亿/ml,所述胶质芽孢杆菌的菌液含菌量为4.75亿/ml;所述基质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及酒糟的混合物,所述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酒糟的重量比为3:3:2。
所述的步骤(1)中翻耕深度为25cm,所述高畦宽115厘米,沟深为25厘米。
所述步骤(2)中的三个块茎的嫩芽向上,所述三个块茎成三角形平放于穴中。
上述实施例中实施例1的亩产量鲜品为890公斤,实施例2的亩产量鲜品为870公斤,实施例3的亩产量鲜品为902公斤。各实施例所产白及个大,饱满,满足药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