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50219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蛭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又名蚂蟥,是一种吸血环节动物。蚂蟥分旱蚂蟥、水蚂蟥(水蛭)、寄生蚂蟥三种,前两者是常遇到的,旱蚂蟥的“老巢”多在溪边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的为多,它们平时潜伏在落叶、草丛或石头下,伺机吸食人畜血,水蚂蟥则潜伏在水草丛中,一旦有人下水,便飞快地游出附在人畜的身体上,饱餐一顿之后离去。蚂蟥以干燥的全体入药,体内含有水蛭素和蛋白质,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主治血痊病、血管病、瘀血不通、无名肿毒、淋巴结核等症。近年来,医务工作者试验用活水蛭与纯蜂蜜加工制成外用药水和注射液,治疗角膜斑翳,老年白内障的触发期和膨胀期,能使混浊体逐渐透明。蛭素还能缓解动脉的痉挛,降低血压的黏着力,所以能显著减轻高血压的症状,也有人以水蛭配其它活血、解毒药,用于治疗肿瘤,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内外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水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水蛭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由于其耐饿能力强,因此在一般环境下都能生存,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一贯认识,导致水蛭养殖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的问题,如人工养殖池中,存在养殖密度过高,水体污染严重,水蛭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了创造水蛭的野生生长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寻找生态养殖的方式,如在水稻田中放养水蛭,这种养殖模式,水蛭能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生长,品质得到提高,然而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水稻喷撒农药造成水蛭中毒,稻田有大量水蛭天敌存在,稻田内水蛭收获困难等。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当前稻田养殖水蛭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具有成活率高,产量与品质双高的特点。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建设加固稻田四周田埂,使田埂高出田地50-60厘米,在田埂四周布置网眼大小为40-60目的防逃网,并设置2个进水口和2个出水口,将稻田耕成20-30厘米宽的长列,每一列之间挖出深度为55-60厘米的椭球形,椭球与椭球之间间隔20厘米;(2)进行种植在水稻插秧季节,向稻田灌水,灌水深度高出水稻田地12-15厘米,并保持稻田与稻田之间连通的地方有微微流动的水,防止水变质,可以促进水蛭生长,根据水温需要定期更换稻田的水,保持晚间水温不超过30℃,选择高秆抗病水稻品种,高杆遮荫效果好,抗病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将稻秧插在长列上,椭球与椭球之间放置水草,便于水蛭隐藏;(3)进行养殖水稻种植1-2个星期后,此时水田环境已经基本稳定,测定稻田水的PH的值,保持在6.5-7.5之间,若低于此范围,使用石灰水调节,一次性向稻田投入田螺、河蚌共150-200千克,形成共生食物链,将个体重为0.15-0.20克的水蛭幼苗均匀投放到稻田中,每亩投放量为5-7千克,饲料均匀撒入稻田,投料量根据水蛭生长速度变化;(4)进行收获水稻成熟后,在收获前,改变投料方式,将饲料投放在椭球形坑中,水稻收获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防止收获水稻影响水蛭的生长,收获水稻20-30天后即可开始收获水蛭,水蛭收获分批进行,使用网眼密度刚好超过成年水蛭粗度的捕捞网,在椭球形坑及水草中捕捞水蛭,每投喂一次饲料后捕捞一次,直至捕捞不到成年水蛭。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稻种植前在水稻田内一次性施入水稻生长需要的肥料,在椭球形坑中定期投放腐殖质,保持腐殖质厚度为8-10厘米,腐殖质含有丰富的营养,且适口性好,可以供给幼年水蛭生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饲料成分为:鸡鸭鱼肠质量百分比占60-70%,瓜果蔬菜皮占20-30%,大豆玉米粉占10%,饲料成分来源广泛,且营养配比合理。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蛭捕捞动作要快,立即投入事先准备的捕捞桶中,防止水蛭觉察危险,变细逃脱捕捞网,未捕捞的幼年水蛭作为下一轮的种苗,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建设稻田的布局和环境,适时种植水稻、养殖水蛭,把握收获时间改变收获方式,达到收获最佳产量和品质产品的目的,稻田环境不仅适合水蛭生长,对水稻生长也有益无害,稻田四周的防范布局不仅可以防止水蛭逃脱,又可以避免外来天敌入侵,开凿的椭球形养殖坑,既为水蛭孵化幼卵提供适宜的空间,又可以避免水稻收获对水蛭产生影响,并可以集中饲料投喂,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方便水蛭捕捞,本发明将水蛭的成活率提高至96-98%,产量提高23-26%,产卵量提高30-32%,同时余下的水蛭幼苗可以作为下一轮的种苗,自然环境下繁殖的幼苗适应性更强,品质更佳,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建设加固稻田四周田埂,使田埂高出田地50厘米,在田埂四周布置网眼大小为40目的防逃网,并设置2个进水口和2个出水口,将稻田耕成20厘米宽的长列,每一列之间挖出深度为55-60厘米的椭球形,椭球与椭球之间间隔20厘米;(2)进行种植在水稻插秧季节,向稻田灌水,灌水深度高出水稻田地12-15厘米,并保持稻田与稻田之间连通的地方有微微流动的水,防止水变质,可以促进水蛭生长,根据水温需要定期更换稻田的水,保持晚间水温不超过30℃,选择高秆抗病水稻品种,高杆遮荫效果好,抗病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将稻秧插在长列上,椭球与椭球之间放置水草,便于水蛭隐藏;(3)进行养殖水稻种植1个星期后,此时水田环境已经基本稳定,测定稻田水的PH的值,保持在6.5-7.5之间,若低于此范围,使用石灰水调节,一次性向稻田投入田螺、河蚌共150千克,形成共生食物链,将个体重为0.15克的水蛭幼苗均匀投放到稻田中,每亩投放量为5千克,饲料均匀撒入稻田,投料量根据水蛭生长速度变化;(4)进行收获水稻成熟后,在收获前,改变投料方式,将饲料投放在椭球形坑中,水稻收获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防止收获水稻影响水蛭的生长,收获水稻20天后即可开始收获水蛭,水蛭收获分批进行,使用网眼密度刚好超过成年水蛭粗度的捕捞网,在椭球形坑及水草中捕捞水蛭,每投喂一次饲料后捕捞一次,直至捕捞不到成年水蛭。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稻种植前在水稻田内一次性施入水稻生长需要的肥料,在椭球形坑中定期投放腐殖质,保持腐殖质厚度为8-10厘米,腐殖质含有丰富的营养,且适口性好,可以供给幼年水蛭生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饲料成分为:鸡鸭鱼肠质量百分比占60%,瓜果蔬菜皮占30%,大豆玉米粉占10%,饲料成分来源广泛,且营养配比合理。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蛭捕捞动作要快,立即投入事先准备的捕捞桶中,防止水蛭觉察危险,变细逃脱捕捞网,未捕捞的幼年水蛭作为下一轮的种苗,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例2一种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建设加固稻田四周田埂,使田埂高出田地55厘米,在田埂四周布置网眼大小为50目的防逃网,并设置2个进水口和2个出水口,将稻田耕成25厘米宽的长列,每一列之间挖出深度为55-60厘米的椭球形,椭球与椭球之间间隔20厘米;(2)进行种植在水稻插秧季节,向稻田灌水,灌水深度高出水稻田地12-15厘米,并保持稻田与稻田之间连通的地方有微微流动的水,防止水变质,可以促进水蛭生长,根据水温需要定期更换稻田的水,保持晚间水温不超过30℃,选择高秆抗病水稻品种,高杆遮荫效果好,抗病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将稻秧插在长列上,椭球与椭球之间放置水草,便于水蛭隐藏;(3)进行养殖水稻种植1个星期后,此时水田环境已经基本稳定,测定稻田水的PH的值,保持在6.5-7.5之间,若低于此范围,使用石灰水调节,一次性向稻田投入田螺、河蚌共180千克,形成共生食物链,将个体重为0.18克的水蛭幼苗均匀投放到稻田中,每亩投放量为6千克,饲料均匀撒入稻田,投料量根据水蛭生长速度变化;(4)进行收获水稻成熟后,在收获前,改变投料方式,将饲料投放在椭球形坑中,水稻收获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防止收获水稻影响水蛭的生长,收获水稻25天后即可开始收获水蛭,水蛭收获分批进行,使用网眼密度刚好超过成年水蛭粗度的捕捞网,在椭球形坑及水草中捕捞水蛭,每投喂一次饲料后捕捞一次,直至捕捞不到成年水蛭。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稻种植前在水稻田内一次性施入水稻生长需要的肥料,在椭球形坑中定期投放腐殖质,保持腐殖质厚度为8-10厘米,腐殖质含有丰富的营养,且适口性好,可以供给幼年水蛭生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饲料成分为:鸡鸭鱼肠质量百分比占65%,瓜果蔬菜皮占25%,大豆玉米粉占10%,饲料成分来源广泛,且营养配比合理。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蛭捕捞动作要快,立即投入事先准备的捕捞桶中,防止水蛭觉察危险,变细逃脱捕捞网,未捕捞的幼年水蛭作为下一轮的种苗,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例3一种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建设加固稻田四周田埂,使田埂高出田地60厘米,在田埂四周布置网眼大小为60目的防逃网,并设置2个进水口和2个出水口,将稻田耕成30厘米宽的长列,每一列之间挖出深度为60厘米的椭球形,椭球与椭球之间间隔20厘米;(2)进行种植在水稻插秧季节,向稻田灌水,灌水深度高出水稻田地12-15厘米,并保持稻田与稻田之间连通的地方有微微流动的水,防止水变质,可以促进水蛭生长,根据水温需要定期更换稻田的水,保持晚间水温不超过30℃,选择高秆抗病水稻品种,高杆遮荫效果好,抗病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将稻秧插在长列上,椭球与椭球之间放置水草,便于水蛭隐藏;(3)进行养殖水稻种植2个星期后,此时水田环境已经基本稳定,测定稻田水的PH的值,保持在6.5-7.5之间,若低于此范围,使用石灰水调节,一次性向稻田投入田螺、河蚌共200千克,形成共生食物链,将个体重为0.20克的水蛭幼苗均匀投放到稻田中,每亩投放量为7千克,饲料均匀撒入稻田,投料量根据水蛭生长速度变化;(4)进行收获水稻成熟后,在收获前,改变投料方式,将饲料投放在椭球形坑中,水稻收获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防止收获水稻影响水蛭的生长,收获水稻30天后即可开始收获水蛭,水蛭收获分批进行,使用网眼密度刚好超过成年水蛭粗度的捕捞网,在椭球形坑及水草中捕捞水蛭,每投喂一次饲料后捕捞一次,直至捕捞不到成年水蛭。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稻种植前在水稻田内一次性施入水稻生长需要的肥料,在椭球形坑中定期投放腐殖质,保持腐殖质厚度为8-10厘米,腐殖质含有丰富的营养,且适口性好,可以供给幼年水蛭生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饲料成分为:鸡鸭鱼肠质量百分比占70%,瓜果蔬菜皮占20%,大豆玉米粉占10%,饲料成分来源广泛,且营养配比合理。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水蛭捕捞动作要快,立即投入事先准备的捕捞桶中,防止水蛭觉察危险,变细逃脱捕捞网,未捕捞的幼年水蛭作为下一轮的种苗,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比例1使用现有的水稻养殖水蛭方法养殖水蛭,水蛭幼苗品质和养殖密度和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2使用现有的水稻养殖水蛭方法养殖水蛭,水蛭幼苗品质和养殖密度和实施例2相同。对比例3使用现有的水稻养殖水蛭方法养殖水蛭,水蛭幼苗品质和养殖密度和实施例3相同。对比试验分别使用实施例的方法和对比例的方法进行水蛭养殖试验,每组养殖面积均为0.1亩,将养殖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项目成活率(%)产量提高率(%)产卵量提高率(%)水蛭素提取率提高(%)水蛭生长周期缩短(天)实施例197.524.931.214.715对比例184.2对照对照对照对照实施例297.825.731.714.818对比例285.1对照对照对照对照实施例397.625.431.414.617对比例384.8对照对照对照对照通过比较发现:使用本发明的稻田养殖水蛭的方法,可以加快水蛭的生长速度,将收获时间最高提前了18天,并且收获量提高,产量较现有的稻田养殖方法提高了25.7%,同时还促进了水蛭中水蛭素的合成,水蛭素提取率上升14.8%,不仅增加产量而且提高了其品质,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极为值得推广使用的技术。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