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林下套种黄秋葵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油茶林下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种过程如下:

㈠、油茶林选择:

选择坡度小于15°,海拔高度低于500m,土质疏松肥沃,土层厚度在35cm以上,树龄低于3年的新造油茶林作为套种油茶林;

㈡、套种油茶林整理:

沿着等高线方向,在套种油茶林中的每两行油茶树之间开挖待种沟,沟深20cm以上,沟宽为油茶树行距的1/2-2/3,沟底整平;

㈢、待种沟处理:

⑴、铺底土:先在待种沟的底部平铺2-4cm厚的底土,压实整平;

⑵、填混合土壤:再在底土表面填入混合土壤,厚度为余下沟深的2/3-3/4,整平压实;

⑶、灭菌:先再用重量浓度为1.5-3.0%的石灰水,按40-60ml/㎡的比例喷洒混合土壤表面和待种沟的侧壁;8-12天后,将浓度为500-800ppm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按100-220ml/㎡的比例喷洒在混合土壤表面,自然晾晒4-7天;

⑷、填培育土壤:再用培育土壤填满余下空间,并高出土表20-30cm,成为处理待种沟;

㈣、作畦:

将处理待种沟表面的培育土壤整理成种植畦,畦宽为阳光照射宽度的1/2-4/5,畦长为4-7m,畦的四周均作成4-8°的斜坡;

㈤、挖穴:

按宽度方向,在种植畦上开挖宽、窄两行种植穴,种植穴深均为10-18cm,穴宽均为15-25cm,窄行种植穴的穴间距为30-40cm,宽行种植穴的穴间距为40-70cm,宽行与窄行的行间距为种植畦宽的1/3;

㈥、移栽:

⑴、选苗:在黄秋葵培育苗圃中,选择生长稳定,子叶鲜绿,无病虫害,有三截以上子叶的幼苗作为待起幼苗;

⑵、起苗:将待起幼苗从苗圃中挖出,保持根系完整,粘带的苗土重量为幼苗重量的8-12倍,成为待移栽苗;

⑶、种植:先在种植穴底部按30-60g/穴的标准,施放腐熟厩肥或生物有机肥;将待移栽苗的根部放入重量浓度为5-10%的草木灰混合液中,浸泡3-8min,再按2株/穴的标准放入种植穴中,用土填满压实,并在幼苗根部垒堆成坡度在3-5°的垄堆,浇足定根水;

㈦、管理:

⑴、前期管理:种植后1个月内,当气温在20-30℃时,每隔2-3天浇一次水,水量为200-350ml/穴;每隔10-12天,沿距离黄秋葵根部5-10cm成环形施肥,生物有机肥为60-100g/穴或牲畜粪100-200g/穴;

当气温在30℃以上且阳光强烈时,在10:00-15:00点时段,用遮阳网覆盖,同时,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水量为150-240ml/穴;每隔4-6天施肥,生物有机肥为60-100g/穴或腐熟厩肥200-340g/穴;

当气温在20℃以下时,用地膜覆盖,每隔4-6天浇一次水;每隔10-15天施肥,生物有机肥100-200g/穴或牲畜粪300-400g/穴;

⑵、中后期管理:种植1个月后,水肥按黄秋葵的常规种植管理;

㈧、采收:

当黄秋葵果实成熟后,按常规方法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林下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土是由细沙与林地表土按1:(6-8)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林下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土壤是由油茶树叶、油茶果壳、油茶枯饼和林地表土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如下:

⑴、油茶树叶处理:先在潮湿阴凉处,将油茶树叶堆放成15-30cm高的油茶树叶堆,再将牲畜粪尿按3-8kg/㎡的标准洒在油茶树叶堆表面,自然放置15-20天,成为处理油茶树叶;

⑵、油茶果壳处理:先将油茶果壳粉碎成60目以上的油茶果壳细料,再加入占其重量1.5-2.5%的微生物功能团、10-15%的稻壳,混匀,同时加入占油茶果壳细料重量15-20%、30-40℃的温水,自然处理10-15天,成为处理油茶果壳;

⑶、油茶枯饼处理:先将油茶枯饼粉碎成40目以上油茶枯饼细料,再向油茶枯饼细料中加入同等重量的沸水,搅匀,待水温降至50℃时过滤,收集油茶枯饼滤渣;

⑷、混合:将处理油茶树叶、处理油茶果壳、油茶枯饼滤渣按照(3-5):1:(0.4-0.5)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并处理成40目以上的混合物料;再将混合物料与林地表土按1:(3-5)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即成混合土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茶林下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功能团是解钾菌、解磷菌、木霉素、链霉菌、乳酸杆菌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等份或其它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林下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土壤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土杂肥30-40 细沙3-7 池塘淤泥10-15

无机盐1-3.5 腐烂秸秆10-15 食用菌脚料20-35;

其制备过程如下:

⑴、池塘淤泥处理:将池塘淤泥自然阴干至水分小于10%,成为干淤泥;

⑵、腐烂秸秆处理:将腐烂秸秆粉碎成40目以上的细料,然后,堆放在潮湿处10-15天,再自然晾晒至水分小于10%,得腐烂秸秆粉;

⑶、食用菌脚料处理:将食用菌脚料粉碎成40目以上的食用菌脚料粉;

⑷、初混:将干淤泥、腐烂秸秆粉、细沙、无机盐、食用菌脚料粉、土杂肥混合均匀,成为初混料;

⑸、复混:将初混料与林地表土按1:(1.5-2)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即成培育土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油茶林下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是硫酸镁、氯化锌、磷酸氢二钾、碳酸氢钙、硫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当为两种以上时,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等份或其它比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