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透光联排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038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光伏透光联排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农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光伏透光联排棚。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传统能源终将枯竭耗尽,且环境污染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课题,其中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新能源利用率也越高。近几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光伏大棚即是太阳能在农业上的应用。一般的光伏大棚面积小,恒温恒湿很难保证,无法大规模的种植农作物。

如何提供一种用于新型光伏农业大棚,以期能够增加大棚的种植面积,提高大棚内的采光、温度及湿度的充分性和均匀性,满足农作物工厂化种植的要求,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伏联排棚存在的大棚内部作物生长不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透光联排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光伏组件、构成联排棚所需组件,联排棚所需组件包括拱梁及覆膜、下弦杆、腹杆、主钢柱、天沟,联排棚由南坡棚和北坡棚组成,光伏组件设置在联排棚的南坡上,光伏组件间隔设置,留出的空间构成透光带。

主钢柱的上端连接天沟,其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天沟连接相邻的北坡棚和南坡棚,下弦杆连接两根相邻的主钢柱,在下弦杆的上侧设有腹杆,腹杆上覆盖有覆膜。

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的透光带在南坡棚上为横向平行通长设置。

所述光伏组件与透光带在南坡棚上所占据的面积比例为3:1。

本实用新型是将南坡上的光伏组件与透光带合理的间隔分布,透光带通长布置,每一坡布置三道,形成三条自东向西的采光区,通过日光方位及角度的变化,使得透过采光带的光线在地面发生移动,铺满联排棚因光伏组件遮挡而产生的阴影,可以达到棚内各个区域的光线补充,以让植物更好的光合作用,因采光带是间隔分布布置,所得到的是间隔光线,能够满足一些光线要求不高的作物生长,提高大棚内的采光、温度及湿度的充分性和均匀性,达到农作物工厂化种植的要求。

联排透光式光伏农业大棚每跨钢架分为南坡棚和北坡棚。南坡棚顶的倾角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太阳入射角度进行设计,以确保太阳光线尽可能垂直的照射在棚顶的光伏组件表面,从而能够提高光伏电池组件表面接收到的辐射量。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光伏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最终能提高大棚的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联排棚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光带效果示意图;

图中:1光伏组件、2透光带、3覆膜、4下弦杆、5腹杆、6主钢柱、7天沟、8透光带区、9北坡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光伏透光联排棚,包括光伏组件1、构成联排棚所需组件,联排棚所需组件包括拱梁及覆膜3、下弦杆4、腹杆5、主钢柱6、天沟7,联排棚由南坡棚和北坡棚9组成,光伏组件1设置在联排棚的南坡上,光伏组件1间隔设置,留出的空间构成透光带2。

主钢柱6的上端连接天沟7,其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天沟7连接相邻的北坡棚9和南坡棚,下弦杆4连接两根相邻的主钢柱7,在下弦杆4的上侧设有腹杆5,腹杆5上覆盖有覆膜3。

所述光伏组件1之间的透光带2在南坡棚上为横向平行通长设置。

所述光伏组件1与透光带2在南坡棚上所占据的面积比例为3:1。

所述光伏组件1之间的透光带2在南坡棚上为纵向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是将南坡上的光伏组件1与透光带2合理的间隔分布,透光带通长布置,每一坡布置三道,形成三条自东向西的采光区,通过日光方位及角度的变化,使得透过采光带的光线在地面发生移动,铺满联排棚因光伏组件遮挡而产生的阴影,可以达到棚内各个区域的光线补充,以让植物更好的光合作用,因采光带是间隔分布布置,所得到的是间隔光线,能够满足一些光线要求不高的作物生长,提高大棚内的采光、温度及湿度的充分性和均匀性,达到农作物工厂化种植的要求。

联排透光式光伏农业大棚每跨钢架分为南坡棚和北坡棚。南坡棚顶的倾角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太阳入射角度进行设计,以确保太阳光线尽可能垂直的照射在棚顶的光伏组件表面,从而能够提高光伏电池组件表面接收到的辐射量。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光伏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最终能提高大棚的发电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