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旋耕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765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深松旋耕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耕地机械,尤其是一种带深松铲的旋耕与犁耕组合的深松旋耕犁。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1010582895.6,授权公告号为CN102084737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耕犁,这种旋耕犁虽然克服了单独旋耕犁耕地深度浅,特别是在耕秸秆还田的土地时,秸秆不能翻入土中,土地透气,不保墒,出苗率低,进而影响产量和铧式犁耕地肥料不能与土充分混合,肥料基本上在前后犁铧所翻之土的接缝处呈竖直状态排列,影响肥料在土壤中的均匀分布,肥料的养分不能均匀的达到所有秧苗的根部,有板结块,特别是在耕秸秆还田的土地时,耙地时能够把肥料耙出地面,使肥料不能发挥作用的缺点;但这种旋耕犁功能单一,首先是不具备深松功能,另外还的单独去耙地、平墒沟,还的设专人撒肥料,工作效率低。因此,设计一种功能多的深松旋耕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多的深松旋耕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深松旋耕犁,由犁架、犁铧和旋耕犁组成,犁铧安装在犁架上,在犁铧的正前方设置旋耕犁,旋耕犁的旋耕刀为“L”形单方向抛土旋耕刀,旋耕犁的抛土方向与犁铧的翻土方向相同,旋耕犁的旋耕宽度与犁铧的翻土宽度相同,旋耕犁的旋耕深度小于犁铧的翻土深度,在犁架的上部安装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入轴与与拖拉机的尾轴连接,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旋耕主动链轮,旋耕主动链轮的个数与旋耕犁的个数相同,在旋耕犁的轴上设置有旋耕从动链轮,旋耕主动链轮与旋耕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在犁铧的后部设置有深松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犁架上设置有圆盘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犁架上设置有墒沟填平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犁架的前端上部设置有播肥器支架,在播肥器支架上安装有播肥器和料斗,在定深轮的轴上设有播肥主动链轮,在犁架旋转固定有中间轴,在中间轴上设有两个中间链轮,在播肥器的轴上设有播肥从动链轮,播肥主动链轮与中间链轮链连接,中间链轮与播肥从动链轮链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圆盘耙由圆盘和圆盘耙支架构成,圆盘耙的圆盘旋转固定在圆盘耙支架上,在圆盘上焊接有耙齿,在圆盘耙支架上设置有刮土板Ⅰ,在犁架上设置有两个圆盘耙摆动铰座,通过轴Ⅰ铰接有平摆杆,在平摆杆的前端部有提升铰座,在提升铰座上通过轴Ⅱ铰接有提升杆,在提升杆上设有提升延伸杆,提升延伸杆的前端与圆盘耙支架焊接固定,在平摆杆的上部固定有上端带U型铰座的立柱Ⅰ,在立柱Ⅰ上端的U型铰座上铰接有光孔套管,在提升杆的上部固定有上端带U型铰座的立柱Ⅱ,在立柱Ⅱ上端的U型铰座上铰接有螺纹套,在螺纹套旋装有丝杠,丝杠的前端为丝杠而后端为光杠,该光杠段穿装在光孔套管内,在光孔套管两端外的光杠上设有防窜弹性挡圈或防窜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墒沟填平装置由刮土板Ⅱ构成,刮土板Ⅱ的尾端通过合页Ⅰ铰接在犁架的尾端,在合页Ⅰ的合页轴上设有调高穿销孔,在调高穿销孔设有穿销,在刮土板Ⅱ的前端焊接有合页Ⅱ但合页Ⅱ的一部分焊接在刮土板Ⅱ上,在合页Ⅱ的另一部分上焊接有圆弧形手柄,在犁架上焊接有与该圆弧形手柄匹配的手柄导向管,在圆弧形手柄上设有定位销孔,在定位销孔内设有定位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深松铲为深浅可调的深松铲,深松铲由铲柄和铲头构成,铲头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在铲柄的上端部设有深松铰接轴,深松铰接轴的铰接座固定在犁架上或与固定在与犁架有固定关系的部件上,在铲柄的中部铰接有调深柄,在犁架上设有深松铲调深支架,在深松铲调深支架上设有调深固定销孔,在调深柄上设有若干个调深孔,用调节销调整不同的调深孔与调深固定销孔的匹配来达到调节深松深度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犁架固定有链盒,所述的输出轴通过轴承组件旋转固定在链盒上,所述的旋耕主动链轮设在链盒内,所述的旋耕犁的轴由轴Ⅰ和轴Ⅱ构成,轴Ⅱ通过轴承组件旋转固定在链盒上,轴Ⅱ为双伸轴,轴Ⅱ的其中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轴Ⅰ连接,在轴Ⅱ的另一端上固定有土块破碎器,所述的旋耕从动链轮固定在轴Ⅱ上且在链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料斗为多漏孔料斗,料斗的漏孔数与播肥器的数量相同,在料斗上设有带孔的固定住,料斗通过固定住用螺栓与播肥器支架连接固定,料斗的漏孔正对播肥器进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前旋耕后犁翻能够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并且深埋地下、土地松软、保墒性好、出苗率高、比普通拖拉机牵引铧式犁节油50%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深松功能,苗根深、防倒伏,产量更高,优选方案还具有耙地、自动播肥、平墒沟、碎土块等功能,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总图-拆除料斗);

图2是图1中件A的结构示意图(带犁铧、旋耕犁)。

图3是料斗的外形图;

图4图3的A向视图;

图5图3的B向视图;

图6是图1中件K的结构示意图(包含与其它件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深松旋耕犁,由犁架A、犁铧B和旋耕犁C组成,犁铧B安装在犁架A上,在犁铧B的正前方设置旋耕犁C,旋耕犁C的旋耕刀为“L”形单方向抛土旋耕刀,旋耕犁C的抛土方向与犁铧B的翻土方向相同,旋耕犁C的旋耕宽度与犁铧B的翻土宽度相同,旋耕犁C的旋耕深度小于犁铧B的翻土深度,在犁架A的上部安装有变速箱E,变速箱E的输入轴E1与与拖拉机的尾轴连接,在变速箱E的输出轴E2上设置有旋耕主动链轮E21,旋耕主动链轮E21的个数与旋耕犁C的个数相同,在旋耕犁C的轴上设置有旋耕从动链轮C11,旋耕主动链轮E21与旋耕从动链轮C11通过链条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犁铧B的后部设置有深松铲F。

在犁架A上设置有圆盘耙G。

在犁架A上设置有墒沟填平装置H。

在犁架A的前端上部设置有播肥器支架J,在播肥器支架J上安装有播肥器J1和料斗J2,在定深轮D的轴上设有播肥主动链轮D1,在犁架A旋转固定有中间轴L,在中间轴L上设有两个中间链轮L1、L2,在播肥器J1的轴J0上设有播肥从动链轮J01,播肥主动链轮D1与中间链轮L2链连接,中间链轮L1与播肥从动链轮J01链连接。

所述的圆盘耙G由圆盘G1和圆盘耙支架G3构成,圆盘耙G的圆盘G1旋转固定在圆盘耙支架G3上,在圆盘G1上焊接有耙齿G2,在圆盘耙支架G3上设置有刮土板ⅠG4,在犁架A上设置有两个圆盘耙摆动铰座G5,通过轴ⅠG6铰接有平摆杆G7,在平摆杆G7的前端部有提升铰座G8,在提升铰座G8上通过轴ⅡG9铰接有提升杆G10,在提升杆G10上设有提升延伸杆G11,提升延伸杆G11的前端与圆盘耙支架G3焊接固定,在平摆杆G7的上部固定有上端带U型铰座的立柱ⅠG12,在立柱ⅠG12上端的U型铰座上铰接有光孔套管G13,在提升杆G10的上部固定有上端带U型铰座的立柱ⅡG14,在立柱ⅡG14上端的U型铰座上铰接有螺纹套G15,在螺纹套G15旋装有丝杠G16,丝杠G16的前端为丝杠而后端为光杠,该光杠段穿装在光孔套管G13内,在光孔套管G13两端外的光杠上设有防窜弹性挡圈或防窜销。

所述的墒沟填平装置H由刮土板ⅡH1构成,刮土板ⅡH1的尾端通过合页ⅠH2铰接在犁架A的尾端,在合页ⅠH2的合页轴上设有调高穿销孔H21,在调高穿销孔H21设有穿销,在刮土板ⅡH1的前端焊接有合页ⅡH3但合页ⅡH3的一部分焊接在刮土板ⅡH1上,在合页ⅡH3的另一部分上焊接有圆弧形手柄H4,在犁架A上焊接有与该圆弧形手柄H4匹配的手柄导向管,在圆弧形手柄H4上设有定位销孔,在定位销孔内设有定位销。

所述的深松铲F为深浅可调的深松铲,深松铲F由铲柄F1和铲头F3构成,铲头F3通过螺栓或螺钉F2连接,在铲柄F1的上端部设有深松铰接轴F4,深松铰接轴F4的铰接座固定在犁架A上或与固定在与犁架A有固定关系的部件上,在铲柄F1的中部铰接有调深柄F5,在犁架A上设有深松铲调深支架F6,在深松铲调深支架F6上设有调深固定销孔,在调深柄F5上设有若干个调深孔,用调节销F7调整不同的调深孔与调深固定销孔的匹配来达到调节深松深度的目的。

在犁架A固定有链盒K,所述的输出轴E2通过轴承组件旋转固定在链盒K上,所述的旋耕主动链轮E21设在链盒K内,所述的旋耕犁C的轴由轴ⅠC1和轴ⅡC3构成,轴ⅡC3通过轴承组件旋转固定在链盒K上,轴ⅡC3为双伸轴,轴ⅡC3的其中一端通过联轴器C3与轴ⅠC1连接,在轴ⅡC3的另一端上固定有土块破碎器M,所述的旋耕从动链轮C11固定在轴ⅡC3上且在链盒K内。

所述的料斗J2为多漏孔料斗,料斗J2的漏孔数与播肥器J1的数量相同,在料斗J2上设有带孔的固定住J21,料斗J2通过固定住J21用螺栓与播肥器支架J连接固定,料斗J2的漏孔正对播肥器J1进料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