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式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490阅读:1331来源:国知局
手动式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式插秧装置,属于农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农民耕种秧苗的时候一般都是手工操作,特别丘林地带,田地呈阶梯状布置,若采用现有的大型插秧机进行插秧,因受到田地大小和位置的限制,需要频繁的移动插秧机的位置来满足插秧的需求,这样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而且效率低下,所以现有的大型插秧机在丘林地带较难普及;

对于平原地带,采用现有的大型插秧机插秧会提高插秧效率,但该种插秧机依然会存在上述位置挪动的不方便性,更重要的是,采用大型插秧机插秧需要耗费较多的电力资源,且不易控制。另外,多数农民所拥有的田地亩数有限,不适宜动用该大型插秧机进行插秧,因此,该种大型插秧机无论在丘林地带或者是平原地带普及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如果不通过插秧装置插秧,而是通过手工去插的,效率很低,需要的人工也比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式插秧装置,该手动式插秧装置解决了机械式插秧机不适用于山地农田、散户农田以及手工插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式插秧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部,每个夹持部包括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夹持部件,每个夹持部件两端均开有孔洞,两个夹持部两端通过与孔洞大小相匹配的横杆连接,横杆贯插在孔洞内,所述横杆上滑动连接紧固装置,紧固装置设置在夹持部外侧。

所述夹持部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夹持部件之间通过卡槽连接。

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夹持板,横板下端连接若干个等距设置的锥形板。

所述夹持板与锥形板一体成型。

所述夹持板内侧设有弹性表层,锥形板底端厚度不小于夹持板厚度与弹性表层厚度之和。

所述弹性表层为海绵。

所述孔洞开设在夹持板的中间位置。

所述紧固装置为螺栓。

采用这种手动式插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手动式插秧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部,这样在插秧时将秧苗放置在两个夹持部之间,秧苗通过夹持部插入田里,这样就提高了插秧的效率和减少了插秧的人工。

2、由于每个夹持部包括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夹持部件,这样可以根据田的大小而伸长或缩短夹持部的长度。

3、由于横杆贯插在孔洞内,所述横杆上滑动连接紧固装置,这样在装好秧苗之后将插秧装置夹紧,防止在人带着秧苗走动时,秧苗掉下来。

4、由于夹持部件内侧设有弹性表层,这样在夹持部夹紧的时候可以防止秧苗被夹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 夹持部件;1.1. 夹持板;1.2. 锥形板;2. 弹性表层;3. 孔洞;4. 横杆;5. 紧固装置;6. 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手动式插秧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部,每个夹持部包括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夹持部件1,每个夹持部件1两端均开有孔洞3,两个夹持部两端通过与孔洞3大小相匹配的横杆4连接,横杆4贯插在孔洞3内,所述横杆4上滑动连接紧固装置5,紧固装置5设置在夹持部外侧。

所述夹持部件1之间通过铰链6连接。

所述夹持部件1之间通过卡槽连接。

所述夹持部件1包括夹持板1.1,夹持板1.1下端连接若干个等距设置的锥形板1.2。

所述夹持板1.1与锥形板1.2一体成型。

所述夹持板1.1内侧设有弹性表层2,锥形板1.2底端厚度不小于夹持板1.1厚度与弹性表层2厚度之和。

所述弹性表层2为海绵。

所述孔洞3开设在夹持板1.1的中间位置。

所述紧固装置5为螺栓。

在使用时,根据田的大小可拆卸连接多个夹持部件1,然后将秧苗分别放置在夹持部件1上,秧苗按锥形板1.2的距离放置,每把秧苗对应一个锥形板1.2,当秧苗放置好后,收紧两个夹持部,然后拧紧螺栓,通过螺栓固定住两个夹持部之间的秧苗,然后,两个人分别手持夹紧部两头,将夹紧部插入田里,夹紧部插入泥土后,拧松螺栓,使两个夹紧部分开,最后从泥土中提前夹紧部,这样秧苗就被插入到泥土中了,提高了插秧的效率和减少了插秧的人力。

本申请中没有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