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994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统,属于作物节水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埋式滴灌是近几年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滴灌技术,即滴灌毛管铺设在耕作层以下,将农作物所需要的水肥直接灌溉到作物根部的滴灌方式。该方法适合于棉花、玉米、小麦、等大田条播作物、尤其是牧草类多年生作物的种植,具有节水、增产、省工、节支、提效等优点。由于紫花苜蓿是世界上著名的优质牧草之一,它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畜、禽及草食性鱼类所喜食,饲用价值很高。同时,由于紫花苜蓿生长年限长,每年不需复耕,特别适合地埋式滴灌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紫花苜蓿地埋式滴灌种植方法,达到在灌溉水资源有限的干旱农牧区生产高产优质牧草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干旱农牧区,采用地埋式滴灌技术种植紫花苜蓿的滴灌系统,克服干旱区地表蒸发严重、牧草耗水量大的问题;解决灌溉水利用率不高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解决牧草收割时损坏地面灌水设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泵、出水管、首部枢纽以及供水管道;所述蓄水池与水泵之间通过进水管连接,水泵与首部枢纽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水泵能够抽取蓄水池中的水输送至首部枢纽;所述首部枢纽包括过滤设备以及压差式施肥罐,所述过滤设备用于对水泵输送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压差式施肥罐用于向过滤后的水中投放肥料;所述供水管道包括连接于所述首部枢纽的干管、连接于干管并埋设于地下的若干分干管以及连接于分干管并埋设与地下的若干配水支管,若干滴灌管连接于所述配水支管,通过滴灌管上的滴头向外进行滴灌。

在所述进水管插入到所述蓄水池内的一端设置有拦污栅。

所述过滤设备包括离心过滤机或叠片过滤机。

所述滴灌管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头间距0.5米、流量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间距0.8~1.0米,埋深25~30c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较干旱的地块,清明节前两周进行施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尿素60公斤,磷酸二铵60公斤,硫酸钾45公斤;

2)清明前7天深耕30厘米,耙细后晒田2周,再浅翻15厘米,耙细后整平;

3)使用铺管机械进行滴灌管埋设,滴灌管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头间距0.5米、流量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间距0.8~1.0米,埋深25~30cm;

4)在种植行内开挖宽35厘米,深2厘米的种植沟;

5)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播前将选好的种子浸泡在50~60℃水中30分钟,取出晾干后播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统及其种植方法,与现有喷灌、微喷灌、地面滴灌种植紫花苜蓿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不采用地面灌溉,不会产生地表径流;在较干旱的农牧区种植紫花苜蓿,降低了地表无效蒸发,解决农牧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输配水管道及滴灌管埋设于地下,避免了因机耕或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灌溉设备的损坏,同时有效避免了塑料管路因紫外线照射而引起的老化,大大延长了灌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3、滴灌管埋设于地下,一次铺设可连续使用5-8年,减少了每年重复铺设及回收滴灌管的工作,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及费用投入;

4、可以将水、肥、气、热直接供给到紫花苜蓿根部,大大提高水、肥、气、热的利用效率;

5、采用本实用新型地埋式滴灌技术种植紫花苜蓿,具有出苗率、活苗率高,杂草及病虫害少,亩产量高及苜蓿品质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1、进水管2、水泵3、出水管4、首部枢纽5以及供水管道;所述蓄水池1与水泵3之间通过进水管2连接,水泵3与首部枢纽5之间通过出水管4连接,所述水泵3能够抽取蓄水池1中的水输送至首部枢纽5;所述首部枢纽5包括过滤设备以及压差式施肥罐,所述过滤设备用于对水泵输送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压差式施肥罐用于向过滤后的水中投放肥料;所述供水管道包括连接于所述首部枢纽5的干管61、连接于干管61并埋设于地下的若干分干管62以及连接于分干管62并埋设与地下的若干配水支管63,若干滴灌管64连接于所述配水支管63,通过滴灌管64上的滴头向外进行滴灌。

在所述进水管2插入到所述蓄水池1内的一端设置有拦污栅21。

所述过滤设备包括离心过滤机或叠片过滤机。

所述滴灌管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头间距0.5米、流量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间距0.8~1.0米,埋深25~30c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较干旱的地块,清明节前两周进行施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尿素60公斤,磷酸二铵60公斤,硫酸钾45公斤;

2)清明前7天深耕30厘米,耙细后晒田2周,再浅翻15厘米,耙细后整平;

3)使用铺管机械进行滴灌管埋设,滴灌管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头间距0.5米、流量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间距0.8~1.0米,埋深25~30cm;

4)在种植行内开挖宽35厘米,深2厘米的种植沟;

5)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播前将选好的种子浸泡在50~60℃水中30分钟,取出晾干后播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