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联合收割机粮箱的放粮装置,尤其是具有调节间隙及机械指示的放粮装置。
背景技术:
联合收割机粮箱内的卸粮搅龙上设有搅龙盖板,搅龙盖板上设有盖板,搅龙盖板与盖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收割过程中,驾驶员根据收割作物的不同需要调整搅龙输出量,即调整搅龙盖板上前、后盖板与粮箱底板之间的间隙,以免谷物造成卸粮搅龙堵塞或卸粮效率低。由于搅龙盖板与盖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间隙大小进行调节时,需要粮箱内无谷物,且间隙大小的调整不易控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现有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是在粮仓内设置节流调节系统。如中国专利号201220011771.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收割机粮仓节流调节系统,其技术方案是:该系统在粮仓内部设置节流板、节流板转轴;节流板上接有一升降拉杆,升降拉杆的另一端接有由转臂、转轴、调节板、调节手柄组成的调节机构。通过粮仓外部调节节流板和粮仓侧板的间隙,从而保证放粮的顺畅。该专利文献称:本实用新型通过粮仓外部调节节流板和粮仓侧板的间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保证机械放粮的顺畅,实现放粮过程实时调节,有效降低放粮过程的破损率。
但是,由于此系统是由升降拉杆连接节流板,围绕节流板转轴转动,因此,在间隙调整过程中,升降拉杆单边拉动,致使节流板与粮箱底板之间的间隙为非等距的,两者之间形成夹角;由于没有设置指示装置,因此,间隙无法在粮箱外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割机粮箱放粮装置,其目的是方便和准确地调节放粮间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收割机粮箱放粮装置,粮箱设有搅龙盖板、放粮板,搅龙盖板上设置放粮板滑动导向结构;粮箱上设置放粮板驱动机构;放粮板驱动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为摆动臂;摆动臂与粮箱铰支连接;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为推动杆;推动杆的一端与放粮板固定连接,推动杆与固定在粮箱上的导向座的导向孔滑动配合;摆动臂和推动杆均与连接杆铰接连接。
放粮板滑动导向结构为:搅龙盖板的两端固定设置导向卡板,导向卡板为L型折板;放粮板被放置于搅龙盖板与导向卡板之间形成的导向槽中,实现放粮板与导向槽的滑动配合。
摆动臂与油缸活塞的伸出端部铰接连接;油缸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粮箱的内侧壁上。
推动杆的一端与放粮板固定连接的结构为:放粮板上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与其紧固连接的拉扣套,推动杆的该端部插入拉扣套的孔中,将推动杆与拉扣套紧固连接。
拉扣套上设有两个插销孔;推动杆上设有两个相应的插销孔,通过两个插销将推动杆与拉扣套紧固连接。
连接杆为L型结构,其L型结构短横段插入推动杆上的横向孔形成滑动配合,并通过在连接杆上设置的开口销进行连接杆的轴向固定,实现连接杆与推动杆的铰接连接;其L型结构的长竖段通过螺纹结构与支臂轴连接,支臂轴通过锁紧螺母与摆动臂铰接连接。
摆动臂与粮箱铰支连接通过回转轴实现,回转轴与粮箱固定连接;摆动臂与回转轴铰接连接。
推动杆的另一端与指针固定连接;指针与推动杆垂直设置;指针前端部尖角对应指示板的刻度值;指示板固定在粮箱外侧壁上。
在粮箱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与推动杆同向的长槽孔;指针及紧定手柄分布在支撑座的两个平面上;紧定手柄通过前端螺柱旋入指针后端的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
摆动臂与电动推杆的端部铰接连接;电动推杆壳体的端部铰接连接在粮箱的内侧壁上。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割机粮箱放粮装置,其技术方案是:
粮箱设有搅龙盖板、放粮板,搅龙盖板上设置放粮板滑动导向结构;粮箱上设置放粮板驱动机构;放粮板驱动机构设置同轴线分布的推动杆和螺杆,推动杆的一端与放粮板固定连接,推动杆与固定在粮箱上的导向座的导向孔滑动配合;推动杆的另一端与螺杆的一端采用可相互回转的轴向连接;在的粮箱上固定设置螺套,的螺杆与螺套进行螺纹配合;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旋转手柄。
螺杆上设有标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调节间隙及机械指示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可根据收割作物的不同调整搅龙盖板上前、后盖板与粮箱底板之间的间隙,避免谷物造成卸粮搅龙堵塞或卸粮效率降低;由通过控制液压油缸实现间隙大小的调节,此时无需进入粮箱进行手动调节,也无需考虑粮箱内是否存在谷物;由于设置了指示装置,在进行间隙调整时可根据指示板上的推荐间隙量进行调整,且间隙调整量可得到精确控制,保证机械放粮的顺畅,实现放粮过程实时调节,有效降低放粮过程的破损率,具有省时、省力、准确、高效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内容及图中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粮箱内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粮箱外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即图1中A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粮箱;2、回转轴;3、摆动臂;4、放粮板;5、拉扣套;6、搅龙盖板;7、导向卡板;8、连接杆;9、推动杆;10、导向座;11、支撑座;12、紧定手柄;13、指针;14、指示板;15、油缸;16、支臂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割机粮箱放粮装置的结构,是具有调节间隙及机械指示的放粮装置。所述粮箱1设有搅龙盖板6、放粮板4。搅龙盖板6设置在粮箱底板上。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方便和准确地调节放粮间隙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收割机粮箱放粮装置,其中所述搅龙盖板6上设置放粮板滑动导向结构;所述粮箱1上设置放粮板驱动机构;所述放粮板驱动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为摆动臂3;所述摆动臂3与粮箱1铰支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为推动杆9;所述推动杆9的一端与放粮板4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9与固定在粮箱1上的导向座10的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摆动臂3和推动杆9均与连接杆8铰接连接。
参见图3,将两个导向座10固定在粮箱1被侧壁上,导向座10上设有圆孔,推动杆9从该圆孔中穿过,且为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可根据收割作物的不同调整搅龙盖板上前、后盖板与粮箱底板之间的间隙,以免谷物造成卸粮搅龙堵塞或卸粮效率低。由通过控制液压油缸实现间隙大小的调节,此时不要进入粮箱手动调节,无需考虑粮箱内是否存在谷物。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放粮装置。
放粮板滑动导向结构为:
搅龙盖板6的两端固定设置导向卡板7,所述导向卡板7为L型折板;所述放粮板4被放置于搅龙盖板6与导向卡板7之间形成的导向槽中,实现放粮板4与导向槽的滑动配合。
搅龙盖板6两端焊接导向卡板7,放粮板4被放置于搅龙盖板6与导向卡板7之间,使放粮板4可沿着搅龙盖板6与导向卡板7之间的缝隙上下移动.
摆动臂3与油缸15活塞的伸出端部铰接连接;油缸15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粮箱1的内侧壁上。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杆9的一端与放粮板4固定连接的结构为:
放粮板4上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与其紧固连接的拉扣套5,所述推动杆9的该端部插入拉扣套5的孔中,将推动杆9与拉扣套5紧固连接。
具体地,所述拉扣套5上设有两个插销孔;所述推动杆9上设有两个相应的插销孔,通过两个插销将推动杆9与拉扣套5紧固连接。推动杆9的一端与拉扣套5连接后通过插销固定。
连接杆8为L型结构,其L型结构短横段插入推动杆9上的横向孔形成滑动配合,并通过在连接杆8上设置的开口销进行连接杆8的轴向固定,实现连接杆8与推动杆9的铰接连接;其L型结构的长竖段通过螺纹结构与支臂轴16连接,所述支臂轴16通过锁紧螺母与摆动臂3铰接连接。
推动杆9上设有圆孔,将连接杆8的一端插入圆孔;利用开口销轴向固定;连接杆8为L型圆钢所制,其短横段端部开有圆孔,用于装开口销。
连接杆8长竖段上部设有螺纹;连接杆8短横段穿过推动杆9,支臂轴16前端设置有螺纹,后端位置处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连接杆8的长竖段通过螺纹副连接;摆动臂3一端与支臂轴16的端部通过锁紧螺母固定。
摆动臂3与粮箱1铰支连接通过回转轴2实现,所述回转轴2与粮箱1固定连接;所述摆动臂3与回转轴2铰接连接。
摆动臂3的另一端与回转轴2连接,摆动臂3可围绕回转轴2转动。摆动臂3的中间位置处与油缸15的伸出端部铰接连接;油缸15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粮箱1的内侧壁上。
放粮指示装置参见图2:
由于存在指示板,在进行间隙调整时可根据指示板上的推荐间隙量进行调整,且间隙调整量可得到精确控制,保证机械放粮的顺畅,实现放粮过程实时调节,有效降低放粮过程的破损率,具有省时,省力,准确、高效等优点。
其具体结构是:
推动杆9的另一端与指针13固定连接;所述指针13与推动杆9垂直设置;指针13前端部呈尖角形状,后部设有螺纹孔;指针13前端部尖角对应指示板14的刻度值;所述指示板14固定在粮箱1外侧壁上。
在粮箱1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上设置与推动杆9同向的长槽孔;所述指针13及紧定手柄12分布在所述支撑座11的两个平面上;紧定手柄12上设有螺纹凸台;紧定手柄12通过前端螺柱旋入指针13后端的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紧定手柄12通过螺纹凸台与指针13上的螺纹孔相连接。在指针13与紧定手柄12之间设置支撑座11,支撑座11固定在粮箱1外侧壁上,支撑座11上开有长槽孔;指针13前端部尖角对应着指示板14的刻度值;指示板14固定在粮箱1外侧壁上,其上设有不同作物所需要的调整间隙量。
以下是液压油缸替换成电动推杆的技术方案:
所述摆动臂3与电动推杆的端部铰接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壳体的端部铰接连接在粮箱1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参见图1、图2:
当液压油缸15工作时,液压油缸15活塞杆与摆动臂3连接的一端进行伸缩,使得摆动臂3围绕回转轴2转动。此时,转动的摆动臂3将通过支臂轴16使得推动杆9沿着导向座10上下移动,其中连接杆8将支臂轴16与推动杆9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
由于推动杆9底端与固定在放粮板上的拉扣套5固定连接,所以放粮板4将沿着放粮板4可沿着搅龙盖板6与导向卡板7之间的缝隙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放粮板4与粮箱底板之间间隙的调节。
推动杆9的上端部与指针连接,推动杆9的上下移动将带动指针13上下移动,其指针13前端部尖角处所对应的刻度值即间隙量也将随之改变。指针13的另一端与紧定手柄12连接,当推动杆9驱动指针13上下移动时,指针13将带动紧定手柄12沿着支撑座11上的长槽孔上下滑移。
当操作者要求某一固定值的间隙量时,可以旋转紧固紧定手柄12,致使指针13与支撑座11之间固定,指针13无法实现上下滑移,即调节间隙机构将恒定,保证间隙量为一定值。
在放粮板上设置拉扣,利用液压油缸、摆动臂、推动杆、指针等部件与固定在放粮板上的拉扣连接在一起,并在粮箱上设有根据收割作物以及搅龙转速设置的指示板,根据收割情况调整放粮间隙大小。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割机粮箱放粮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是:
粮箱1设有搅龙盖板6、放粮板4,所述搅龙盖板6上设置放粮板滑动导向结构;所述粮箱1上设置放粮板驱动机构;所述放粮板驱动机构设置同轴线分布的推动杆9和螺杆,所述推动杆9的一端与放粮板4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9与固定在粮箱1上的导向座10的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推动杆9的另一端与螺杆的一端采用可相互回转的轴向连接;在所述的粮箱1上固定设置螺套,所述的螺杆与螺套进行螺纹配合;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旋转手柄。
通过操作旋转手柄,带动放粮板4的上下运动,调节放粮间隙。
螺杆上设有标尺,实现放粮间隙的指示。采用螺杆拉动放粮板4上下运动,螺杆上带有标尺,类似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体现在放粮间隙可调,实现放粮量的控制;间隙为等距,放粮量大小的变化恒定;设有间隙指示装置,使得操作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指示功能;间隙的调节过程非机械操作,省力、操作方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