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物盆栽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作物盆栽试验的开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究种子栽培技术的过程中,盆栽试验显得尤为重要,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无关变量,研究种子生长发育的本质特征,而且便于观察,重复性好。但是传统的盆栽试验在点播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同的人在确定播种间距时所采用的标准有所差异,而且播种深度也会因人而异,甚至会造成错播漏播的情况,影响试验的一致性,另外长时间弯腰也会让试验者感到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保证播种深度和播种间距一致,同时方便试验者操作的用于作物盆栽试验的开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作物盆栽试验的开穴装置,配合试验用播种钵使用,包括一圆盘,一手持棒、一定位装置和多个开孔棒,所述手持棒设置于所述圆盘的上表面,所述定位装置为一空心圆柱,所述定位装置沿所述圆盘下表面向下延伸,多个所述开孔棒内设于所述定位装置中,并呈环状分布,每个所述开孔棒一端与所述圆盘下表面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播种间距固定,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幼苗间距不等;2、在每一个播种钵内,种子的播种深度一致,避免出苗不均匀对种子长势的影响;3、减轻试验者开穴过程中因长时间弯腰造成的身体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作物盆栽试验的开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作物盆栽试验的开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孔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作物盆栽试验的开穴装置10,配合试验用播种钵使用,包括一圆盘1,一手持棒2、一定位装置3和多个开孔棒4。
所述圆盘1为塑料圆盘,其直径大小依据所述播种钵的直径大小而定,所述播种钵的直径大小一般为8~15英寸,而所述圆盘1的直径比所述播种钵的直径长5cm,其厚度为0.5cm,以保证所述圆盘1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播种钵,起到载体的作用。
所述手持棒2固定在所述圆盘1的上表面,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手持棒2与所述圆盘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棒2为塑料材质,并呈圆柱形,其直径为2cm,长度为15cm,用于试验者在直立操作时手持使用。
所述定位装置3为一空心圆柱,所述定位装置3沿所述圆盘1下表面向下延伸,且与所述圆盘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3也为塑料材质,其直径较所述播种钵的直径小0.5cm,高度为2cm,厚度为0.3cm,以保证能够完全嵌于所述播种钵内,起到定位的作用。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孔棒4,多个所述开孔棒4内设于所述定位装置3中,并呈环状分布,每个所述开孔棒4一端与所述圆盘1下表面相连,另一端从所述定位装置3中伸出,多个所述开孔棒4构成的圆形的圆心与所述圆盘1的圆心重合,且其直径为所述播种钵直径的一半,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孔棒4均为塑料材质,并呈钉状,其直径大小为1cm,适用于油菜、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种子试验的开穴,因为一般盆栽试验中,土层表面距离所述播种钵上边沿的距离为5cm,故每个所述开孔棒4的长度为6cm,以保证可以插入土中1cm,这样有利于种子固定位置及吸水萌发,所述开孔棒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试验间距大小要求来确定。
使用时,试验者握住所述手持棒2,将所述开穴装置10置于所述播种钵的边缘,使所述定位装置3嵌于所述播种钵内,固定好后,土层表面便会出现和所述开孔棒4等数量的形状大小一样,深度和间距一致的播种穴,再将种子置于所述播种穴内,按照种子生长特性覆土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播种间距固定,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幼苗间距不等;2、在每一个播种钵内,种子的播种深度一致,避免出苗不均匀对种子长势的影响;3、减轻试验者开穴过程中因长时间弯腰造成的身体不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